WTO习题_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贸组织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之地区经济一体化习题(DOC 20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之地区经济一体化习题(DOC 20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7~11章习题(非选择题)第七章地区经济一体化(习题)一、简答题1.简述关税同盟形成后产生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P184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关税同盟形成后可以产生如下静态效果:①贸易创造效应;②贸易转移效应;③贸易扩大效应;④减少行政支出;⑤减少走私;⑥加强集体谈判力量。
关税同盟产生的动态效果表现在:①关税同盟使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②随着市场的扩大,关税同盟可以获取专业化与规模经济利益;③随着市场扩大与加剧,会吸引成员国厂商增加投资;④促进成员国技术进步;⑤生产要素在同盟内的自由移动提高了要素流动性;⑥加速经济成长。
2.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大市场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P189共同市场的目的就是把那些被保护主义分割的小市场统一起来,结成大市场,通过大市场内部的激烈竞争,实现规模生产等方面利益。
大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西托夫斯基和德纽。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1) 通过扩大市场才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技术利益。
(2) 大市场带来的竞争加剧将成为规模经济利益的实现。
3.综合发展战略理论包括那些原则? P192(1)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它不限制市场的统一,也不必在一切情况下都追求尽可能高级的其他的一体化。
(2)两极分化是伴随着一体化的一种特征,只能通过强有力的共同机构和政治意志制定系统的政策来规避它。
利得构成。
关税同盟形成后,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使生产更加专门化,这样,关税同盟某个成员国的一些国内产品将被其它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产品所进口替代。
结果使各成员国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效益。
同时,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开支减少,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贸易量增加。
因而,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
贸易创造效果使关税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2)贸易转移效应。
在关税同盟成立以前,关税同盟国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成立后,关税同盟国该项产品转为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
区域贸易安排与WTO

区域贸易安排与WTO区域贸易安排(R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s,RTA)是一些国家或实体间的优惠贸易安排。
“区域”(regional)是一个地理概念,即这种安排常常是在地理相邻者之间进行的。
但RTA的现代发展已经超出了地域的限制。
现在人们使用这个概念,是针对“普遍”(universal)或“多边”(multilateral)贸易安排而言的,即相对于多边贸易安排而言,单个RTA的成员数量较少。
历史上最早的RTA,应当说自国家有贸易政策起就有了:几个国家之间相互给予优惠而不给予他国。
19世纪,德、奥、英帝国的一些国家之间签订条约,成立了关税联盟(customs unions)。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RTA有所增加,欧洲经济共同体(EEC,1957年),拉美自由贸易区(LAFTA,1960年),中美洲共同市场(CACM,1960年)等等纷纷成立。
但这些RTA在实现起发展经济的目标方面,并不十分成功。
RTA的大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欧洲经济共同体加快了建立单一市场的步伐,最终了成立了欧洲联盟(EU);美国在“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向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向发展;亚太经合组织(APEC)宣布成立。
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参加了某种RTA.RTA有多种,从单纯的关税优惠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
从贸易安排的水平看,可以分为5类: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s)、关税同盟( customs unions)、共同市场( mon market)和经济联盟( economic unions)。
优惠贸易安排是给予一些贸易伙伴部分优惠,属于最为松散的一种RTA.这包括单向安排,例如普惠制安排,也包括互惠安排。
当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之间彼此取消了所有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就形成了自由贸易区。
WTO法律专题平时作业答案

WTO法律专题平时作业答案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1、GATT对国际贸易的突出奉献在于每隔一定时刻,都举行关于物资贸易的多边谈判。
2、GATT自1947年签订以来,共主持过8 轮全球性的多边贸易谈判。
3、WTO是在1995 年 1 月 1 日正式运行的。
4、《WTO协定》包括序言、16 条条文和 4 个附件。
5、WTO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6、从进展趋势上看,区域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与多边贸易体制应是互补性竞争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二战终止前夕,各国想通过成立(ABC )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来建立以后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国际贸易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2、第一次正式、明确提出“非互惠原则”的是( A ),这是对传统的“互惠、最惠国、无差别原则”的重大突破,为普惠制的产生奠定了法律基础。
A.肯尼迪回合B.东京回合C.尼克松回合D.乌拉圭回合3、一样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分为( ABC )三种类型。
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区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4、既是WTO的决策机构,又是其立法机构的是( A )A.部长级会议B.总理事会C.委员会D.秘书处和总干事5、总理事会是WTO的( AD )A.执行机关B.常设的决策机关C.立法机关D.争端解决机关6、“旧贸易爱护主义”的要紧特点是( D )A、高关税壁垒B、非关税壁垒C、低关税壁垒D、高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7、WTO复边贸易协定包括( ABCD )A、《民用航空器贸易协定》B、《政府采购协定》C、《国际乳制品协定》 D.《国际牛肉协定》8、WTO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性要紧表现在:(ACD )A、各部门法差不多原则的统一性B、各部门法调整领域的统一性C、争端解决机制的统一性D、治理机制的和谐性9、WTO的法律能力要紧体现在:(ABCD )A、缔约权B、取得和处置动产的权益C、取得和处置不动产的权益D、法律诉讼的权益10、WTO处理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由其( C )行使.A.部长级会议B.总理事会C.秘书处D.总干事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乌拉圭回合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WTO规则题库练习题(简答)

WTO知识讲座练习题(简答)1.关税与贸易的宗旨通过彼此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保证充分就业,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2.‘东京回合’谈判历时5年多,取得的主要成果一.开始实行按既定公式削减关税,关税削减幅度为33%二·产生了只对签字方生效的一系列非关税措施协议(通常称为‘东京回合守则’)三·通过了对发展中缔约方的授权条款,允许发达缔约方给予发展中缔约方普遍优惠制待遇。
3.第七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背景是非关税贸易壁垒彰显。
其主要表现第一:发达缔约方对发展中缔约方进口的一些重要工业品,仍维持高关税。
第二:产品加工程度越深,关税税率越高,深加工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大大高于名义关税税率。
第三:农产品贸易中非关税壁垒增多,进一步提高了贸易保护程度。
4.“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目标一是通过减少或取消关税,数量限制和其他非关税措施,改善市场准入条件。
进一步扩大世界贸易。
二是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将更大范围的世界贸易置于统一的,有效地多边规则之下;三是强化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四是促进国际合作,增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同有关国际组织的联系,加强贸易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
5.“乌拉圭回合”的主要成果一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框架更加明确,争端解决机制更加有效与可靠。
二进一步降低关税,达成内容更广泛的货物贸易市场开放协议,改善了市场准入条件。
三就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达成协议;四在农产品和纺织品服务贸易方面,加强了多边纪律约束,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临时性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6.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的四种情形一是以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等形式出现的区域经济安排,在这些区域内部实行的是一种比最惠国待遇还要优惠的“优惠制”,区域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无权享受;二是对发展中成员实行的特殊待遇和差别待遇(如普遍优惠制)。
经济一体化面试题及答案

经济一体化面试题及答案1. 请解释什么是经济一体化,并简述其主要形式。
答案: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通过降低或消除贸易壁垒,加强经济联系和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扩大的过程。
其主要形式包括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
2. 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有哪些积极影响?答案: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积极影响包括:促进贸易自由化,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3. 请列举几个世界著名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答案:世界著名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包括:欧洲联盟(EU)、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
4. 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挑战?答案: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包括:国内产业保护主义的抵制;不同国家间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不统一;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环境和资源的过度开发。
5. 如何评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答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经济一体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它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扩大了出口市场,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外来竞争压力,促使中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6. 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意义?答案: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助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吸引外资,促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7. 请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在特定区域内实现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和政策协调,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区域经济一体化课后习题do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TAFTA)就曾一度成为美欧讨论的热点问题。
世界贸易的两大巨头要坐下来共同讨论双方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遗留问题,并为其他国家提供示范,最终推进全球自由贸易的进程。
然而,由于美国和欧盟在规制等众多领域的巨大差异和分歧渐渐展现,更重要的是,双方对当时新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充满期待,跨大西洋自贸区的宏大构想被暂时搁置下来。
材料二:2002年,布什总统获得来之不易的贸易促进授权(TPA),为美国对外快速谈判奠定了国内法律基础。
2003年,美国行政部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TPA,在多边层次积极促进WTO全球贸易谈判,在区域层次推进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在双边层次则签署了与智利和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协定,随后又启动了与10多个国家的自贸谈判,并宣布了一系列的双边自贸谈判计划和意图。
美国的贸易谈判战略,即通过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贸易议题和谈判计划,创造一个“竞争性自由化”环境,给自由贸易注入新的政治动机,从而成为一种攻势,实现美国目标。
然而,几年过去了,美国虽然在签订双边自贸协定方面成效显著,但其“竞争性自由化”战略未能在区域和全球层面取得成功,美洲自由贸易区不断搁浅,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
材料三: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美欧经贸关系发展平稳,相互依存度较高,工业品关税水平已降至4%以下,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相似,文化和基本价值观念相近。
但跨大西洋自贸区要真正落到实处却并非易事。
在美欧主导的多哈回合谈判中,正是由于大西洋两岸的争吵和互不相让,未能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美欧也被认为是导致多哈回合谈判中止的主要责任方。
而这些在WTO中的分歧和障碍,即使在跨大西洋自贸区谈判中也是绕不开的。
材料四:奥巴马总统在新加坡APEC峰会上指出:“美国将与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TPP)伙伴接触,以打造一个既可广纳成员、素质高,又适用于21世纪的区域贸易协定。
WTO课后习题答案(1-16)

WTO课后习题答案Chapter 1Ⅰ.Discussion1.The GATT was established on a provisional basic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the wake of other new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s dedicated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2.The GATT remained the only multilateral instrument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trade from 1948 until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TO.3.Most of the rounds of GATT dealt with tariff reduction only, but as tariff came down, non-tariff barriers went up. 4.Success:①Promote and secure the liberalization of much of world trade over 47 years.②Continual reductions in tariff alone helped spur very high rates of world trade growth.③The momentum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helped ensure that trade growth consistently out-paced production growth throughout the GATT era.④It is an anchor for development and an instru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form for some countries.Failure:①The General Agreement was on longer as relevant to the realities of world trade as it had been in the 1940s.②The GATT had been found wanting.5.Yes, it does.Ⅱ.Study of words and terms1(1) 1995(2) provisional(3) tariff anti-dumping(4) liberalization protectionist contracting(5) deterioration2(1)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回合(3)布雷顿森林机构(4)双边的(5)诸边的(6)多边的(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贸易自由化(9)非关税贸易壁垒规则(10)破坏,削弱Ⅲ. Translation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又称GATT,是于二战后建立的,用于确保一个稳定的贸易和经济的世界环境的布雷顿森林机构下三大协定之一的协定。
国际贸易试题 (2)

国际贸易试题一、简答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是什么?3.请简要解释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之间的区别和优缺点。
4.请列举出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主要贸易障碍。
5.什么是关税?关税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二、论述题1.请论述国际贸易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请论述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挑战。
3.请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一、简答题1.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跨境交易活动。
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获得不同国家的资源和产品,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互利共赢。
2.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负责协调和规范国际贸易的国际组织。
其主要作用包括:制定贸易规则,促进自由贸易,处理贸易争端,提供技术帮助等。
WTO的目标是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化,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
3.自由贸易是指各国之间在无歧视和障碍的条件下进行的贸易活动,主要通过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现。
自由贸易的优点包括: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本国产业竞争力的挑战以及对一些特定产业的冲击。
保护主义是指一国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保护主义的优点包括: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机会,保护国家安全和文化多样性。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限制市场准入,阻碍资源合理配置,可能导致贸易战和经济衰退。
4.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主要贸易障碍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出口补贴、技术壁垒等。
关税是指进口或出口商品应缴纳的税费,关税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成本和竞争力。
非关税壁垒包括贸易限制性法规、认证和标准等,这些壁垒对外国产品的准入产生了限制。
进口配额是指限制特定商品进口数量的措施,出口补贴则是指政府向本国企业提供的出口激励政策。
技术壁垒指的是一些技术要求和标准,对于技术相对较弱的国家来说,可能会成为贸易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以温州打火机为例。
答:(1)重视技术标准,完善质量体系。
应将中国的国家技术标准尽快提高到国际标准水平。
PPT第二章第三节。
(2)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
采用国际标准,不仅能给本国技术、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使生产更加便利,也更容易了解市场需求,打破国际贸易壁垒。
(3)完善产品认证制度。
通过立法强制或教育引导企业参与产品认证,与国际接轨。
企业要积极参与产品的认证工作,既要参与“硬认证”如各种技术认证,又要参与“软认证”如社会责任认证和知识产权认证,生产符合国际标准或贸易国标准的产品。
(4)制定科技兴贸战略,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新产品研发机构,随着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高,新贸易壁垒措施也越来越苛刻,企业要不断研发适应新环境的产品。
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生产观念。
(5)改善进出口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为了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各种新贸易壁垒,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国际品牌,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另外,既要扩大出口我国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也要进口外国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6)取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开拓新市场。
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对进口产品的检验标准不一。
企业除了提高产品质量外,还要努力开拓新市场,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避免由于某一个国家市场关闭,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7)转变经营观念,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有条件或时机成熟的企业要大胆“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
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地”变“产地”,既能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绕过国外各种贸易壁垒,使我国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
(8) 企业要和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突破贸易壁垒.要加强培训,提高整体应对能力。
政府应加强新贸易壁垒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普及工作。
(9)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
从本质上讲,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主动性措施反应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系统能力在贸易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
对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现有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加强技术预警和快速反应是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有效措施●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的,所以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WTO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WTO协定》下的许多协议都规定应给予发展中缔约方特殊的和差别的待遇。
(二)根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第11条的规定,各成员方有义务向其他成员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拟订技术法规、建立标准化机构、合格评定等方面的技术援助。
因而,我国应该加强与各国(尤其是发达国际)的技术交流,争取他们在技术上的帮助,建立起适应各缔约方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互认证制度,从而降低贸易成本。
(三)在现有国际标准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国的标准体系。
我们不能被动地应付他国的技术壁垒,而应主动出击,根据WTO赋予我们的权利和相关优惠的、放宽的条款制订出能够得到各国承认的技术标准,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
(四)积极展开“合纵”外交。
团结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尽量争取多一些有利于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协议和标准。
(五)要熟悉WTO规则及相关法律和各种国际贸易条约及国际惯例,并以之为斗争的武器。
(六)在抓紧制订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挑战的措施的同时,要从我国的长远利益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认真拟订对内进行改革的政策,实施“以开放促改革”的战略。
(七)企业要制订长远的企业战略计划时,从传统的数量扩张转到质量提高上来。
(八)作为企业要积极参加各种标准认证,争取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九)积极参与国家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建立起保护自己的盾牌。
根据WTO的有关规定,每个国家都可以在依据国际现有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国的标准,并向国际公布。
绿色壁垒我国应采取的对策:1.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发达国家或地区绿色壁垒繁多,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很大,所以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绿色壁垒的信息收集、跟踪和分析工作,了解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技术和标准,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有关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便于为企业服务,以主动防范和避开新型绿色壁垒。
2.加快绿色标准制定,重视环保法规完善加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逐步完善各项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推广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引进检测技术设备和人才,强化监督管理作用,降低自然资源浪费,整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鼓励清洁生产,真正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
3.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社会环保意识我国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以全民环保教育为基础,提高社会环保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要求企业重视绿色生产,更多承担社会责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4.加强对外公关协调,维护国家环境安全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下的权利,最大限度的削弱绿色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好评议机会和WTO的例外条款,通过加强磋商妥善处理,加强政府问双边和多边交流机制,尽量避免打贸易战。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它们的团结与合作,以约束发达国家滥用绿色壁垒,为我国商品出口营造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开拓新兴市场,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推进我国与发达国家区域一体化,规避某些贸易保护主义强烈国家的堵截。
5.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国家应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行业的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控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推进节能减排治污,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性能,通过清洁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做好规范化认证工作,争取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长远的风险规避和抗拒能力。
6.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政策,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要在信贷资金上给予支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障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贸组织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促进和交替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特征。
无论是加入WTO还是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是各国出于自己国家的利益考虑,为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选择。
因此,就目前国际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化的情况下,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WTO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热潮为WTO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它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补充。
区域经济一体化更易协调各方的立场和利益,做出令各方都能得到满足的安排,使有关参加方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暂无法实现的自由化利益在小范围内实现。
服务贸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
所谓“贸易创造”,即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后,国内成本高的服务为其他成员国成本低的服务所代替,原来由本国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现在从区域内其他成员国进口,新的贸易得到“创造”。
由于从其他成员国进口成本低的服务代替原来成本高的服务,该国就可以把原来生产成本高的资源转向生产成本低的服务,从而获得收益。
自由贸易可以使全世界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而区域经济一体化至少在区域成员国之间取消彼此间的贸易限制,虽然对外实行较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不失为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次优”选择。
(2)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作为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试验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奉行较少国家间的互惠原则,这使得区域内的自由化协议易于达成,成果易于评估。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WTO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中间环节,有助于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更深层次发展。
(3)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成员的一致性行动可以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的顺利进行,达到相应的谈判目标。
区域贸易协定(RTAs)构建基础的拓展和深化使得更多的国家在诸多方面都有了共同利益。
一方面,广大的成员基础意味着多边贸易谈判实际上不是在100多个国家间进行,而是由几大区域国家集团主导;另一方面,成员间广泛的共同利益能更有力地保障区域内部的一致行动。
(4)区域经济作为多边贸易的先行者,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奉行“最惠国待遇原则”,而实行“非互惠原则”,并体现“授权条款”的精神,这样的理念使得经济合作组织内的国家更易于达成协议,开展自由化贸易,从而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发展。
(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行动一致性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
我们在看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相容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产生的负面影响,对WTO提出的挑战:(1).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成员国家在多边贸易谈判中更加难以妥协。
一方面,国家个体的谈判自主性因其背后区域集团的存在而受到限制,身份的交错重叠也使单个国家面临更复杂的利益取舍,谈判立场趋于保守;另一方面,几大国家集团实力相当,一旦形成对峙,多边贸易谈判就很容易陷入僵局。
(2)WTO中的“授权条款”规定了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之间建立区域贸易协定时,可利用“授权条款”的规定给予区域内成员更优惠的待遇。
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时可能成为规避多边贸易体制中最惠国待遇义务的工具,削弱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多边性。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对多边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具有潜在的干扰性。
传统区域贸易协定的区内外歧视待遇与WTO非歧视原则的矛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日益复杂并深化。
(4)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多边贸易体制。
服务原产地规则容易被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利用作为一种贸易保护工具,背离了多边体制下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另外,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协定中的争端解决条款将与世贸组织的管辖权发生冲突。
(5)区域经济一体化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最优配置。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服务贸易领域尤为突出。
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于对非成员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其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一定程度上被“贸易转移”效应所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