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流水线考上清华大学励志故事.doc
清华高考真实励志故事

清华高考真实励志故事高一考试班级垫底郭雨齐高中考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她形容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还是以玩为主”,没有在学习上下太大的功夫。
她有个爱好是画漫画、插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小有名气。
上初中时,老师还常常向郭雨齐的家长“投诉”她上课画漫画。
到了高中,郭雨齐进入了学校的“龙班”,很多“学霸”们汇集在一起,学习上以玩为主的郭雨齐在高一考试时遭遇了滑铁卢。
高一年级大考,她所在的班有40多人,她排名就在40多名。
从初中“以玩为主”的学习方式,一下子过渡到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郭雨齐并不适应。
她说,那时候的自己不会学习,特别是班里学霸云集,这让她有了危机感。
她从内心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好好学习。
父亲决定给她报辅导班提高成绩。
自主学习劳逸结合郭雨齐说,经过了同学的“刺激”,她自己“想好好学习”的意愿特别强烈,但是苦于没有找到方法,所以一对一的辅导对她来说帮助很大。
从高一开始,郭雨齐便在辅导班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长达3年。
她觉得自己的英语非常薄弱,便主攻英语。
整个高中三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辅导机构上课,即使没课,她也愿意去上自习或者找老师答疑。
最开始,她的英语成绩属于中等偏下,学校排名100名左右。
在英语老师的帮助下,她的成绩不断提高并得以巩固,20名、10名……在今年的高考中,她的英语分数为132分。
郭雨齐的父亲说,虽然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她的英语成绩一直稳定在一个高位。
学校为郭雨齐制订了复习手册,辅导老师则协助她寻找薄弱点,再进行针对性练习。
郭雨齐觉得自己在词汇量方面不足,在一些英语题上,因为世界观不同,无法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思路。
英语老师便会重点在这方面给她讲解,同时培养她的猜词能力,让她进步很大。
“我从不刻意背单词,不会学习到很晚”,郭雨齐说,自己到了高二学习上才“开窍”,找到了方法,也没有一门心思死读书。
在高三学习紧张的时候,她偶尔还会画张漫画调节情绪。
郭雨齐的学习效率很高,她说,班里的同学对她促进很大,她会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往往上课时学到的知识比课下能节省几倍的时间”。
学渣考上清华小故事

学渣考上清华小故事
我是一个学渣,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勉强过关的成绩。
直到高考前一年,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了一个学霸。
他是我班的学生会主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他还是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生源。
我和他成了好朋友,他每天都会帮我复习和讲解难点。
我很感激他,也很羡慕他的成绩和能力。
他告诉我,他成为学霸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实现的。
高考前夕,我很紧张,担心自己的成绩会很差。
但是,我的好朋友鼓励我,告诉我凭借我这一年的努力和他的指导,我一定可以考上清华。
他说:“只要你相信自己,努力奋斗,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
结果,我真的考上了清华大学。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奇迹,但对于我的好朋友来说,这只是他帮助我实现梦想的一个小小的回报。
我深深地感谢我的好朋友,他教会了我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力量。
现在,我正在学习计算机科学,并且在学校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会给我的好朋友和自己带来更大的惊喜和成就。
- 1 -。
高考励志清华北大文章.doc

高考励志清华北大文章高考励志清华北大文章: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文/王海桐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在你饥饿难耐时只渴求一片面包的时候,有人笑吟吟地给你端来一盘龙虾?我有过。
在我寝食难安只渴求一张北大金融系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有记者打电话告诉我:你是今年四川省省理科状元。
不敢相信的木然,难以相信的狂喜我像一只挥舞着双钳的螃蟹在房间里横行(当然,我想这是人的正常反应)。
然后是记者,然后是采访、照相,然后是做节目然后我非常地冷静,我感到不舒服。
我是什么? 这是我面对镜头时,最想问的一个问题。
我是什么? 一个状元? 状元是什么? 考试考得很好的人。
是的,在无数人眼里,我是一个很会考试,考得很棒的人。
这让我不舒服。
一个声音在固执地呜咽:如果我引人注目,那个713分绝不会是唯一的理由。
我不允许任何将我十几年的经历用那浑浑噩噩的三天概括。
我不是一张平铺的考卷,我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
于是,这心中一缕一缕积累的思绪,这灵魂里一点一点不安的因子让我在面对它的时候有时像快乐的喷泉,有时像被动的牙膏。
我对自己说:不要得意忘形,所有的报纸都只在今天有用。
可我不是很傻吗?在我18年的经历里除了那个713分还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呢?难道不是那个713分给了我今天坐在这里书写心情的凭依吗?我在记忆的浅海里逡巡,想找出一些闪亮的贝壳让高中生以及家长能从中得到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却带回满身的沙砾。
在深夜审视的镜前,我一点也不觉得镜里的是一个怎么成功的家伙,但也绝不是一个考试的机器,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愿意写我的困惑与思考,而不仅仅是状元成长录.请原谅一个任性的家伙的骄傲吧。
写我,我愿意从最初的写起。
奶奶拂袖而去曾有人劝我把名字中的桐改成同,他说我的名字犯凶,我却执意不肯,因为这个桐字对我有特别的意义。
这个名字是奶奶取的,那时候,我还在母亲肚子里,奶奶说,不管是男是女,都用这个名字。
可是,谁都知道,她想要个男孩,因为父亲是她唯一的儿子。
很可惜,在这场赌注里,她输得一塌糊涂。
逆袭清北的故事

逆袭清北的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逆袭清北的故事:故事一:你能想象一个在小县城里普普通通的我,成绩一直不拔尖,却有着一颗想要逆袭清北的心吗?嘿,我就做到了!以前大家都说我就是个小透明,可我不甘心呐。
我每天早起晚睡,拼命地学习,遇到难题就缠着老师问个不停,老师都被我搞得哭笑不得,说:“你这孩子咋这么倔呢!”就凭着这股倔劲,我竟然真的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考上了北大!真不敢相信吧?故事二:哎呀,小明那家伙,以前在班上成绩也就是中等水平。
可是他突然跟打了鸡血似的,立志要考清华。
大家都笑他痴人说梦,他可不管。
每天蹲图书馆,啃那些超级厚的书,像个书呆子。
有一次我打趣他:“你这么拼有用吗?”他却瞪大眼睛说:“怎么没用?等着瞧!”嘿,还真被他给瞧上了,他真的考上了清华,这不是逆袭是什么?故事三:咱班的小丽啊,之前成绩可不咋地,简直就是个学渣。
可是她有一天说她要逆袭清北,我们都觉得她在开玩笑。
但她才不理会我们的嘲笑呢,默默努力着。
她放弃了所有玩耍的时间,一心扑在学习上。
那努力的劲头,就像沙漠中行走的人看到了绿洲一样。
最后她真的创造了奇迹,考上了清华,把我们惊得下巴都快掉了!她可真是厉害啊!故事四:你知道吗?隔壁的小王,以前可是个调皮捣蛋鬼,学习不咋上心。
但高三那年他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说要考北大。
他爸妈都不敢相信,觉得他在吹牛。
可他为了证明自己,天天学到深夜。
有一次我碰到他,黑眼圈重得跟熊猫似的,他还笑嘻嘻地说:“我这是在为梦想奋斗呢!”哇塞,他最后真的成功考上了北大,这难道不是奇迹吗?故事五:我有个朋友,一直成绩平平淡淡,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但他心底一直藏着一个清北梦。
他开始疯狂刷题,每一道题都不放过。
别人玩的时候他在学。
高考励志故事:上清华的真实事例3篇

高考励志故事:上清华的真实事例3篇导读:本文高考励志故事:上清华的真实事例3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故事1在北大跌倒,从清华爬起1999年8月,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生李亮亮以646分的高考总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一年后,他在北大因考试作弊被劝退。
第二次高考,他以1分之差被挡在中国人民大学门外。
2001年,李亮亮破釜沉舟发起第三次冲刺,2002年8月,他终以全市第二名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数学系录取。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在清华园学习的李亮亮,并赴咸宁采访,了解到一个清华学子颇具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
考试舞弊,北大骄子被劝退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旁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
70多岁的李茂炳老人从箱子里翻出一大摞荣誉证书,证书上都写着儿子李亮亮的名字,这是他作为父亲的骄傲。
李亮亮1982年出生于咸宁市嘉鱼县,9岁时,父母离异。
1996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省重点鄂南高级中学。
为了儿子的学业,从一家小煤矿退休的父亲在鄂南高中旁租了间房陪读。
在这所尖子云集的重点高中,李亮亮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
在老师、同学眼中,他就是清华、北大的人。
1999年7月,李亮亮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只考了636分,要填报自己喜爱的北大数学或经济管理专业不可能了。
在班主任熊正维老师的建议下,他填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
这一年,他以总分646(曾获全国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可有10分加分)被北京大学地质系录取。
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反而让李亮亮陷入两难。
父亲李茂炳以他老矿工的亲身体会,不同意儿子上地质系,要他复读。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这年9月,李亮亮还是踏进了北大校门。
进入自由自在的大学校园,李亮亮渐渐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他开始逃课、通宵上网、打游戏。
结果第二学期的《大学物理》考得一团糟。
考试结束后,李亮亮突然感到恐慌:自己已有一门课不及格了,要是《大学物理》再不及格……考试结束后,李亮亮到物理系找老师,看到试卷就摆在老师的办公桌上,他不禁灵机一动:何不找个机会偷偷把没做的题目给补上。
励志考清华的故事励志考清华的故事范文6篇

励志考清华的故事励志考清华的故事范文6篇第一篇:《【考研励志故事】父母双逝兼职考研“励志哥”圆梦上清华》【考研励志故事】父母双逝兼职考研“励志哥”圆梦上清华据长沙晚报报道,父母双逝,孤苦的他边兼职边考研,在高强度学习与兼职状态中追寻着自己的理想。
近日,长沙理工大学能动学院2008级学生凌童收到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研究生录取单,长沙理工大学向全校3万多学子发出向2012年励志人物凌童学习的倡议书。
边兼职边准备考研“针对英语基础薄弱,我一是整篇整篇翻译雅思的阅读文章;二是把历年的英语真题至少研究了2遍,做了至少5遍。
为了应对清华的专业课,我每天下午都会拿出3小时进行考场模拟,每道题都详详细细写下过程,训练自己清晰的答题思路。
整个考研下来,我专业课就用了3本厚厚的笔记本,500多页。
”凌童向记者介绍他的学习过程。
与其他一心一意、把所有时间扑到考研上面的同学不同的是,除了复习外,凌童还同时做着兼职,即使是在考研复习最紧张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兼职。
“我周末的时候会比平常早起一个小时,去学校晨读的‘英语角’背背英语,然后坐公交车去兼职的地方。
晚上回来的时候就拿着随身携带的复习资料去图书馆复习。
”据他介绍,这种状态一直到考研之前,而从大一开始,他的兼职生活就没有断过。
发传单、打扫卫生、做家教、超市理货员、办公室助理、在工厂里面做工人等都是他做过的兼职内容。
苦难经历是他最大动力“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努力读书才会有出路,才会改变命运。
”凌童11岁那年父亲被查出肝癌,一年后,父亲离开了人世。
自此之后,他便开始了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
初中三年的暑假,他都通过卖冰糕挣钱来给家里减轻负担。
但是,当一切都变得基本安定时,厄运却再次来临。
2010年9月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
“父亲走后的那几年,我的努力几乎全部是为了母亲,我希望能让她过上好日子。
我就快毕业了,结果母亲走了。
我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却也让自己拥有了勇气、毅力和自强不息的决心。
清华高考真实励志故事.doc

清华高考真实励志故事清华高考真实励志故事【1】清华附中的郭雨齐有着90后女生特有的淡定,瘦瘦高高,话不多,但有自己的想法。
今年高考,郭雨齐完成了从高一入学时排名垫底到高三毕业时高考成绩排名年级第二的完美逆转。
她将自己的蜕变归功于对清华的喜欢、同学的引导及师长的协助。
高一考试班级垫底郭雨齐高中考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她形容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还是以玩为主”,没有在学习上下太大的功夫。
她有个爱好是画漫画、插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小有名气。
上初中时,老师还常常向郭雨齐的家长“投诉”她上课画漫画。
到了高中,郭雨齐进入了学校的“龙班”,很多“学霸”们汇集在一起,学习上以玩为主的郭雨齐在高一考试时遭遇了滑铁卢。
高一年级大考,她所在的班有40多人,她排名就在40多名。
从初中“以玩为主”的学习方式,一下子过渡到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郭雨齐并不适合。
她说,那时候的自己不会学习,特别是班里学霸云集,这让她有了危机感。
她从内心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好好学习。
父亲决定给她报辅导班提升成绩。
自主学习劳逸结合郭雨齐说,经过了同学的“刺激”,她自己“想好好学习”的意愿特别强烈,但是苦于没有找到方法,所以一对一的辅导对她来说协助很大。
从高一开始,郭雨齐便在辅导班实行一对一的辅导,长达3年。
她觉得自己的英语非常薄弱,便主攻英语。
整个高中三年,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辅导机构上课,即使没课,她也愿意去上自习或者找老师答疑。
最开始,她的英语成绩属于中等偏下,学校排名100名左右。
助下,她提升并得以巩固, 20 名、10名⋯ ⋯ 在今年的高考中,她132 分。
虽然想的那么高,过几年,她一直稳 定在一个高位。
手找薄弱点, 习。
觉得自汇量方面不足,在一些英语题上不同,无法准确把者的思路便会 重解培养她水步很大。
“我从不刻词,不到很晚”,说,自己到了高上才”,找到了方法也没心书。
在高 候,还。
效率很高,班里的很大,她会充分利,提效率,“往时学到下省几间”,她也会导机构提供的答疑机会实行提升。
清华学生励志故事五篇

清华学生励志故事五篇高考其实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平时踏踏实实去做,只要你相信自己,相信努力了就一定会有结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清华学生励志故事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吧!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清华学生励志故事(一)我是一个高考考砸进了普通二本的学生,真的一点都不甘心,进大学两年都无法走出自己的心理阴影,感觉离梦想越来越远了。
虽然自己也想着大学好好学习,通过考研来实现自己的名校梦,但免不了别人嘲笑的眼光,我去听考研讲座,说我想考西南财经的研究生,也被考研老师无情嘲笑,他直接对我说:“那种985的研究生是给211学生奋斗的,你是不可能的,别去送死了。
”后来直到我目睹了身边逆袭清华的故事,我才重拾信心。
大一入校的时候,遇到一个迎新的励志学长,普通二本逆袭清华。
在接新生的出租车上,因为是老乡,聊得自然就要多一点,那天,他说:“我在准备考清华大学的物理系,送你到学校门口,就得去实验室讨论课题了,我可是老师得心应手的助手呢。
”当时,我不以为然,心想,进大学遇见的第一个人就是个说大话的学长。
虽然觉得这样一个普通的二本想考清华的物理系,好像有点不切实际吧。
但我还是笑了笑,说了句“学长,加油!”之后再见到他,已是十一月中旬,距离考研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看的出来他有点压抑,他说:“宿舍里实在是太吵了,宿舍里只有他一个人考研,总是避免不了受什么干扰,更恼的是室友和同学非但不给他加油打气,还劝他就随便考个研得了,不要做那些遥不可及的梦,考清华是不可能的。
甚至绝大部分人都等着看笑话”。
道不同不相为谋,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为了给自己争口气,他化悲愤为动力,除了晚上睡觉都待图书馆,一天能用四五十张那种超大的双面草稿纸。
之后看到他朋友圈的录取通知书。
他真的做到了,虽然复试的时候又遇到各种坎坷。
他又付出了多少汗水,别人无从得知,但我知道这真的是一条荆棘的路。
幸运的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从流水线考上清华大学励志故事【故事】在清华大学文科试验班,近期活跃着一个叫高燃的大学生。
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是清华大学校刊《清华文刊》的主编,还是《新清华》、《清华文苑》的编委。
他组建的“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协会”受到校内外的二致好评。
外交部部长唐家璇,新西兰总督保罗锐夫等名流都曾到会指导并讲课,著名学者季羡林还曾专门约见高燃。
可是你知道吗?在1999年4月前,这个备受瞩目的天之骄子,还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松腾电子有限公司的流水线上打工!漂泊南方啊!为了家人不再发愁流泪高燃1978年出生在湖南省桃扛县河溪水乡河溪水村。
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一直出类拔萃.1992年高燃初中毕业,许多老师都劝他上高中,将来去考清华北大,但他却选择了到湖南省机械工业学校去读中专。
因为上中专可以早点儿出来工作,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至于他的大学梦,他想将来参加工作后再通过考电大、函大什么的来实现。
1996年7月,高燃毕业回家,板凳还没有坐热,就看见家里惟一的一台电视机,被一个讨债的人强行抱走了。
瘦弱的母亲一个劲儿抹眼泪,而父亲坐在一边抽闷烟。
这时候他才知道,家里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故。
高燃的父亲高丈田头脑灵活、又有胆识。
为了给两个儿子挣点学费,他在当地贩运水泥、石灰等建材产品,渐渐赚了一些钱。
可在1996年初春,他被人骗去十多万元货歉。
十多万呀!在农村可真是一笔巨款。
为此,高家不仅搭进了本打算修建新房的一些积蓄,还落下数万元债务。
一时间,债主纷纷登门,家中一些贵重物品都被抢去抵了债。
高燃的母亲邓河清又气又急,由此惹发一身疾病。
父亲高丈田从此也变得意志消沉,一天到晚靠喝劣质酒解闷。
看到家中这般境况,高燃心乱如麻。
有天深夜,高燃听见睡在脚头的弟弟在傻傻地哭。
他爬过去一看,只见弟弟一脸的泪;哭得正伤心。
弟弟哽咽着说:“哥咱家欠了那么多债,不如我们都出去打工吧!”弟弟商亮当时正准备读高三,他担心即使自己考上大学,家里也供不起,弟弟的话让高燃心中好不悲伤,他急得一宿来睡。
天快亮时,一个念头在高燃的心里清晰了:打工去!挣铅帮家里还债!供弟弟读书!就这样,高燃找同学借了200块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南下打工的路。
这一年,高燃17岁。
高燃将打工的第一站选在海南,因为这里有他的一个同学。
高燃是在9月21日傍晚到达海口的。
他走出汽车站,摸摸口袋,发现只剩下32块5毛钱了。
旅店是不能住的,坐公交车又不知道路线,好在他有这个同学的宿舍电话,他决定先给同学打个电话。
可他在公用电话亭拨了半夜,电话没人接。
万般无奈之下,他在车站的草坪上坐了一夜。
第二天,高燃终于找到了这位同学,在同学的宿舍里住下来后,他开始骑着同学的破单车马不停蹄地找工作。
开始他还想自己文笔不错,可以做做办公室文秘之类的工作。
可一连跑了几家,人家根本就不要男的做文秘。
接着,他想找个企业做管理,可用人单位看他是个中专生,又没有实际管理经验,都拒绝了他。
二十多天后,高燃终于在海南兴桂旅游公司找了份做业务员的工作。
这份工作要求他整天站在海口汽车站,向下车的游客发名片。
游客如需旅游服务,会打名片上的呼机,由旅游公司提供服务,旅游公司则依据每个业务员介绍客人的消费总额提成,付给业务费。
高燃向同学借了一只旧呼机,印制了一盒名片,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每天天刚蒙蒙亮,高燃就迎着海风到了汽车站。
这样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
肚子饿了,就在邻近的摊上买两个馒头充饥。
后来干巴巴的馒头吃厌了,他就改吃2元钱一碗舶面条。
边吃,眼睛还得边望着每辆进站的车。
有时候吃了一半看到车来了,就得赶紧丢下碗筷去发名片。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不落下每个有可能需要服务的客人。
这中间,还得捡起被客人不屑地扔到地上的名片,得忍受一次次冷漠的拒绝……就这样一直站到深夜12点,最后一班车进了站,腰酸腿疼的高燃才可以下班.有好几次,当旅客把他的名片撕得粉碎再扔到他脸上时,他想过放弃。
但每一次他都咬着牙说服自己:我决不能垮下来,我的身后,有一个破落韵家和一个备战高考的弟弟等我赚钱啊!一个月以后,他发了工资:1468元!这是旅游公司所有业务员中最高的。
握着这笔钱,高燃的手颤抖了。
他花了13元钱,去湘菜馆美美地给自己点了一个家乡莱,然后留下55元做生活费,将剩下的1400元全部寄回了家。
在这个旅游公司里,高燃做了8个月。
每个月发了工资,他都只留下零头,将整数寄回家。
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6月,旅游公司因经营不善面临破产,高燃失业了。
这时候,弟弟商亮已进入了高考前的最后冲刺。
思索再三,高燃决定暂时回家,陪弟弟参加完高考后再出来打工。
回家后,高燃给弟弟安排了安静的住处,细心安排好弟弟的饮食,尽可能让弟弟吃好,休息好。
有哥哥在身边,高亮的情绪十分稳定,发挥正常。
7月9日最后一场考试结束,高亮走出考场,激动地说:“哥,我肯定能考上!”有了这句话,高燃彻底放心了。
7月11日,他再次南下广东打工。
我只是老板发财的一个棋子他强烈地悲悯起自己来经过几番周折,高燃在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东山工业区十和田电子厂找到了工作。
十和田厂是日本索尼公司在中国的一个加工厂,高燃成了该厂流水线上的一名插件工。
高燃的基本工资只有5OO元,奖金按完成电子管件的件数计酬。
为了尽可能多赚钱,高燃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
这份工作是极其枯燥乏味的,完完全全是机械劳动,并且一坐就是四个小时不许活动。
为了驱赶乏味与疲劳,高燃在心里默默地将一个个管件换成一枚枚具体的钱币:2分、4分、6分……一个个累加起来,想像它们变成弟弟手里的饭票,变成弟弟头上的硕士帽、博士帽……靠着这种令人愉快的联想,高燃在这条永不停歇的流水线上熬了下来。
打工的生活是清苦的。
每天的正餐就是一碟小菜加一碗汤。
睡的条件也很艰苦,六七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毛巾农袜乱七八糟挂着,潮湿的房间里蚊子不分季节凑着热闹,工厂里只有几个水龙头,洗个澡都要等上半个小时。
所有的这一切,高燃都忍受下来。
1997年9月,从老家终于传来了喜讯:高亮考上了空军第二航空学院!听到电话那头弟弟喜不自禁的声音,高燃打工的疲倦和郁闷立即一扫而光。
那天,弟弟哽咽着对高燃说;“哥,你准备一下,明年参加高考吧。
你看,我报的是军校,图的就是不花钱!”高燃的眼—匡湿了。
弟弟的话深深地触动了他心中潜藏的一个梦。
7年了,无论在教室里,在海风中,还是在流水线上,他的心中从未忘却那个美丽的大学梦!他原以为这个梦永远不可能再实现了。
现在,弟弟的一席话在他的心里燃起了熊熊的希望之火。
是啊,自己为什么不能考大学呢引?!难道就一辈子坐在偌大的厂房里,在隆隆的机器声中做着单调乏味的工作?在努力改变家境的同时,为什么不去提升自己的层次呢?再倒到流水线上,高燃看着周围坐着的打工兄弟姐妹,怎么看怎么像老板发财路上的一颗颗棋子。
他们的双手在电子元件间跳动,在水一般的流程中,去舀起供给自己生存的一瓢。
高燃突然对自己和这些兄弟姐妹产生了深刻的悲悯.高燃找出高中课本和有关高考资料,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
他先把每册课本的目录通读了一遍,然后根据内容的多少与难易安排学习进程表,计划自即日起至1999年4月止,全面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
每天一早,同寝室的工友们还末起床,高燃便来到了厂区东边一个堆弃废物的仓库里看书,入夜,东莞的蚊子特别多,他将脚放在水桶里,趴在自制的木桌上演算试题……也许是繁重的劳动磨炼了他坚定的意志,他感到学习效果出奇地好。
比如,手板心上写下的英语单词,他每天竟能准确无误地记下30个。
对数理知识的理解,也比以前更为深刻透彻。
几个月后,厂方见高燃手脚利索,又有文化功底。
把他抽到晶管部担任质检员,月薪上调到800元。
质检比插件相对轻松一些,主要任务是检查电子元件的质量及清点每个包装箱内所装元件的数量。
这对高燃来说,自然是小菜一碟。
于是,他将书偷偷带进车间,一有空就拿出来翻读几页。
有天中午,高燃像往常一样,夹着一本书来到仓库。
副总经理突然面带愠色走进来,指着高燃劈头盖脑就是一通骂:“你怎么搞的?前天经你手发出的货有三件少了数量厂高燃说:“不可能啊!我一个个点过了,每一件都在995个与t005个之间,误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面对高燃的辩解,副总经理突然火冒三丈地吼道:“你还狡辩!你以为你读丁几本书就了不起?我告诉你,像你这样的中专生,在东莞这地方满厕所蹲的都是!”对方丢下达句话就悻悻地走了。
高燃委屈的眼相却一下子涌了出来。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辞职!高燃就这样离开了十和田厂,他失业了。
他想,在流水线做普通员工太受气了,任伺人都可以侮辱你的人格,自己就是饿死也不去做了。
再找工作的话,一定要想办法当干部。
可怎么样才能当上干部呢?高燃只有中专文凭,而按东莞各厂家的招聘惯例,只有大学生才能当干部。
躺在充满汗臭味的床上,高燃对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估,觉得自己最有可能争取的“官衔”是到电子厂做品管部主管。
于是,他在东莞市新华书店泡了一巾星期,把里面所有关于品质管理的书看了个遍,对IS09000国际认证的所有内容背了个烂熟。
然后,他信心满怀地去东莞市人才交流中心寻找机会。
没想到,这一去,他还真给一家电子古厂聘上了。
对方是长安镇的松腾电子厂,给高燃的职位是晶管工程师,这个职位虽然没有明确“主管”的官衔,但工作职能完全一样。
事实证明,高燃对自己的估计完全正确。
他在松腾电子厂工作的一年里,该公司的退货率从以前的20%降到2%,他的月薪也升到了2000元。
1999年3月10日,高考临近,高燃毅然放弃了这份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湖南桃江,走进了一个收费较低的高考复读班,准备一场新的人生搏击。
经受过打工风雨的洗礼清华有什么不敢考的这个时候,高家的生活已有了很大的转机。
由于高燃打工两年半,给家里寄回了近3)7元钱,欠下的债务己还得差不多了。
高燃父母在儿子的影响下也渐渐走出了颓废的阴影,积极地养猪赚钱,一家人齐心协力决心靠勤劳与智慧重振家业。
家境的改变,犹如久雨之后的天空出现丁阳光。
高燃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心想;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高考了!对大学的渴望,使高燃身上进发出超强的学习力量。
但是,4个月的复习时间毕竟太短了!一个没有系统地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打工者,要在这4个月时间里消化高中三年的知识,实在有着太多的困难!第一次月考,高燃的总分只有300分,是全班倒数第5名。
可高燃没有泄气,他调整好心态,少年时即具备的良好天赋与打工磨炼出的意志此时得到了最完善的结合;在高考前夕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高燃的成绩居然跃升到全班第一。
髓后,他镇静地:走进了高考考场。
不久,学校组织填报志愿。
高燃本来想和弟弟一样填报军事院校,但他的眼光一落在“清华”两个字上,就被牢牢地粘住了,再也无法离开。
然而,清华毕竟是中国数二数二的“王牌学府”。
高燃也很清楚,一旦填报,就是与当年全中国最优秀的考生们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