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模板

合集下载

健康教育之狂犬病预防

健康教育之狂犬病预防

健康教育之狂犬病预防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受到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

这种可以进入人体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和脑膜炎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为了预防狂犬病,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健康教育措施:
1. 狂犬病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保持接种疫苗的时间表,尤其在有可能接触到野生动物或患有疑似狂犬病的动物的地区居住或旅行时更应该接种。

2. 避免与疑似感染动物接触:尽量避免与生病、行为异常或野生动物接触。

特别是对于不熟悉的动物,应保持距离,避免亲近、抚摸或试图喂食。

3. 宠物管理:如果拥有宠物,要确保宠物定期接种疫苗,并按时给宠物进行驱虫,以减少宠物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4. 处理动物咬伤伤口:如果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伤口10-15分钟,并立即就医。

医生会评估伤口的程度并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和可能的狂犬病疫苗接种。

5. 在高风险地区采取预防措施:在狂犬病高风险的地区居住或旅行时,要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如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避免在夜间外出,并穿戴合适的防护服。

,预防狂犬病是非常重要的,公众应该加强对狂犬病的认识,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如果被动物咬伤,应及时处理伤口并咨询医生。

预防狂犬病教案

预防狂犬病教案

预防狂犬病教案一、背景介绍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狂犬病主要通过犬类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因此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提供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以帮助人们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二、狂犬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 病因: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犬类的唾液中。

2. 传播途径:狂犬病主要通过犬类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其他少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犬类的抓伤、舔伤或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

三、狂犬病的症状和诊断1. 症状: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个月至数年,患者在病毒进入神经系统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焦虑、恐水症(对水的恐惧)、肌肉痉挛、痴呆、抽搐等。

2. 诊断:狂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和病毒核酸检测等。

四、预防狂犬病的措施1. 犬类疫苗接种:犬类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源,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犬只在满3个月后开始接种疫苗,接种后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复苗。

2. 犬只管理:犬只的管理也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环节。

犬只应当定期进行体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与其他犬只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犬只间的咬伤等意外事件。

3. 避免与疑似感染动物接触:避免与疑似感染狂犬病的动物接触,尤其是野生动物和流浪犬等。

如果被咬伤或抓伤,应及时清洗伤口,并尽早就医。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加人们对狂犬病预防的重视程度。

宣传内容可以包括狂犬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五、狂犬病的治疗和应急处理1. 治疗:一旦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预防狂犬病的重点在于接种疫苗和及时处理伤口。

2. 应急处理:如果被犬类咬伤或抓伤,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首先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然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

随后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观察。

六、狂犬病的重要性和普及率1. 重要性: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它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预防狂犬病》教案

《预防狂犬病》教案

《预防狂犬病》教案预防狂犬病教案引言: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人类和动物都有致命的危害。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的动物(通常是狗)的唾液传播,通常是被咬伤或被唾液污染的伤口引起的。

因此,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以及在必要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预防狂犬病的重要知识和措施。

一、了解狂犬病:1.介绍狂犬病的定义和病原体;2.解释狂犬病病毒的传播方式,特别是与动物(特别是狗)的接触有关;3.指出已发病的狂犬病的症状,包括焦虑、兴奋、恐惧、抽搐等。

二、预防狂犬病的措施:1.避免接触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a.告诫学生家长不要让孩子待在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地方,如乡村、野生动物区域等;b.强调在遇到野生动物或不熟悉的狗时要保持距离,避免接触;c.教育学生要在父母的陪同下使用公园或游乐场等公共场所。

2.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被动物咬伤:a.强调不要随意接近陌生的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b.教育学生在与狗接触时,流露出温和和友好的态度,并不要突然向它们伸手以避免被咬伤;c.强调不要去打扰正在吃饭、睡觉或照看幼崽的狗;d.解释被动物咬伤后要及时清洗伤口,并立即就医。

三、及时接种疫苗:1.介绍狂犬病疫苗的重要性;2.解释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和程序:a.与医生和兽医讨论最适合学生的疫苗接种计划;b.强调接种疫苗后观察体温变化和身体不适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和兽医。

四、应对狂犬病病毒的感染事故:1.强调在被动物咬伤后,立即清洗伤口,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2.教育学生在确定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应尽快接受疫苗接种。

五、与家长和社区沟通:1.鼓励学生与家长讨论和了解狂犬病的预防措施;2.建议学生与家长与医生、兽医等专业人士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狂犬病预防计划;3.教育学生将所学知识传达给家人和朋友,提高大家的狂犬病预防意识。

结语: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狂犬病的基本知识,明确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措施,并教育学生如何应对狂犬病感染事故。

预防狂犬病教案

预防狂犬病教案

预防狂犬病教案引言概述: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致命性疾病,可以通过动物的咬伤传播给人类。

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预防狂犬病的方法。

正文内容:1. 掌握狂犬病的基本知识1.1 了解狂犬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2 了解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机制1.3 了解狂犬病的流行状况和高风险地区1.4 了解狂犬病的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的重要性1.5 了解狂犬病的治疗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2. 加强狂犬病的预防宣传教育2.1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2.2 向公众普及狂犬病的预防知识和疫苗接种的重要性2.3 通过媒体渠道传播狂犬病的预防信息2.4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狂犬病预防宣传活动2.5 加强对养犬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养犬管理水平3. 加强犬只管理和疫苗接种3.1 加强犬只的养殖和管理,避免犬只流浪和无主犬存在3.2 定期对犬只进行疫苗接种,确保犬只免疫力3.3 加强犬只的健康监测和病例报告,及时发现疫情3.4 对犬只的咬伤情况进行监测和处理,减少传播风险3.5 加强犬只的饲养环境卫生管理,预防病毒传播4.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和安全行为4.1 避免与疑似患病动物接触,特别是野生动物4.2 避免与未经免疫的犬只接触4.3 出门时佩戴口罩和手套,尽量避免被动物咬伤4.4 咬伤后及时清洗伤口,并前往医院接受疫苗接种和治疗4.5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私自饲养野生动物或者患病动物5. 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和采取防控措施5.1 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减少病毒传播途径5.2 对可能携带病毒的物体进行消毒处理5.3 加强野生动物的监测和防控工作5.4 建立狂犬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5.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总结:综上所述,预防狂犬病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

通过掌握狂犬病的基本知识,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犬只管理和疫苗接种,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和安全行为,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和采取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狂犬病教案

预防狂犬病教案

预防狂犬病教案引言概述: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可通过犬类及其他哺乳动物的咬伤传播给人类。

为了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人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预防及处理狂犬病。

本文将介绍预防狂犬病的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狂犬病。

一、接种狂犬病疫苗1.1 狂犬病疫苗的种类:目前市面上有不同种类的狂犬病疫苗,包括人用疫苗和动物用疫苗。

1.2 接种时间和频率: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1.3 疫苗的副作用:接种狂犬病疫苗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发热、注射部位疼痛等,应及时就医处理。

二、避免接触可能患有狂犬病的动物2.1 不接触野生动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有可能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如狐狸、猫头鹰等。

2.2 注意家养宠物的健康:定期带宠物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确保宠物的健康状态。

2.3 遇到受伤动物时的处理:如果受伤动物可能患有狂犬病,应及时清洗伤口并就医处理,避免感染。

三、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3.1 避免被动物咬伤:在与动物接触时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被动物咬伤。

3.2 定期清洁家庭环境:定期清洁家庭环境,避免蟑螂、老鼠等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进入家中。

3.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肉和未煮熟的食物,确保食品卫生,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

四、加强对狂犬病的认识和教育4.1 了解狂犬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加强对狂犬病的认识,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

4.2 宣传狂犬病的预防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狂犬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4.3 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活动:开展学校和社区的狂犬病预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居民的狂犬病防护意识。

五、及时就医处理狂犬病疑似感染5.1 注意狂犬病的早期症状:了解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等,及时就医。

5.2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如果怀疑感染了狂犬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接触史和症状。

5.3 接受及时的治疗:狂犬病的治疗需要及时进行,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狂犬病健康教育讲座资料

狂犬病健康教育讲座资料

狂犬病健康教育讲座资料
狂犬病健康教育讲座资料
1、狂犬病是有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是
一种兽(畜)共患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死亡率达100%。

2、人狂犬病一般由以感染(或发病)的动物(狗、猫、狼、
狐狸、蝙蝠等)咬伤或抓伤人体皮肤后而感染发病。

3、人患狂犬病后,临床上会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
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最终发生瘫痪而危机生命。

4、加强家庭养狗、猫等宠物的管理,定期给予注射兽用狂犬
病疫苗能有效的减少人群的感染、发病。

5、一旦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立即清洗伤口,并尽快到
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并根据伤情在必要时加用抗狂犬人血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地阻止发病。

第四课预防狂犬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健康教育四年级上册(通用版)

第四课预防狂犬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健康教育四年级上册(通用版)

第四课预防狂犬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健康教育四年级上册(通用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狂犬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预防狂犬病的基本技能,如避免接触流浪动物、正确处理伤口等。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狂犬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介绍狂犬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如被感染病毒的狗咬伤、抓伤等。

2. 狂犬病的症状和危害:介绍狂犬病的症状和危害,如恐水、恐光、抽搐等。

3. 预防狂犬病的方法:介绍预防狂犬病的方法,如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及时接种疫苗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狂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教学难点:狂犬病的症状和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狂犬病预防宣传册。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被狗咬伤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狂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狂犬病的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狂犬病的危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狂犬病,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5. 总结:对狂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危害和预防方法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1. 预防狂犬病2. 副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危害和预防方法3. 内容: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危害和预防方法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狂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问答题:让学生回答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狂犬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狂犬病的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狂犬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板书的设计,使其清晰、有条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最后,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

2024年狂犬病的预防常识(版)

2024年狂犬病的预防常识(版)

狂犬病的预防常识(附件版)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为了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预防常识。

了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被感染动物咬伤后,病毒会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发狂犬病。

因此,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被它们咬伤或舔舐伤口,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

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狂犬病疫苗可以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狂犬病疫苗应在出生后的第3个月、第4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一剂,之后每年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兽医、野生动物保护人员等,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确保其免疫状态。

另外,对于被动物咬伤或怀疑感染狂犬病的人群,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清洗伤口,以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

然后,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寻求医疗帮助,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和患者的免疫状态,给予相应的处理和疫苗接种建议。

加强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意识也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一环。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使人们能够正确处理动物咬伤,及时接种疫苗,从而减少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

加强动物管理也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家养动物,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避免它们感染狂犬病。

同时,加强对流浪动物的管理,避免它们成为狂犬病的传播源。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动物管理体系,确保动物福利和公共卫生安全。

总之,狂犬病的预防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了解传播途径、及时接种疫苗、紧急处理伤口、加强公众认识和意识以及加强动物管理。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一旦被感染,病毒的致死率几乎高达100%。

因此,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摘要: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死亡率极高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对狂犬病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及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才能从源头上对狂犬病进行控制。

本文简单介绍了狂犬病的特征和发病机理,着重对如何预防狂犬病和采取怎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论述。

即对暴露人群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和实施有效宣传教育,使其加强预防狂犬病的意识,积极切断传染源,配合预防接种和治疗。

有效地降低了狂犬病的发病率,对狂犬病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狂犬病;预防;健康教育
1 狂犬病概述
1.1 狂犬病介绍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早在1884年病毒发现之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就发明了狂犬疫苗。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缩写RABV),一种核糖核酸病毒,为丽沙病毒属,是狂犬病的致病因子。

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长度大约为200纳米左右,直径为70纳米左右。

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 分子构成。

目前普遍认为狂犬病病毒有四个不同的血清型。

狂犬病病毒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弱,并且对热和紫外线极其敏感。

1.2特征说明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属于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

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

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

病毒颗粒外有囊膜,内有核蛋白壳。

囊膜的最外层有由糖蛋白构成的许多纤突,排列比较整齐,此突起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病毒含有5种主要蛋白(L、N、G、M1和M2)和2种微小蛋白(P40和P43)。

L蛋白呈现转录作用;N蛋白是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核蛋白,是诱导狂犬病细胞免疫的主要成分,常用于狂犬病病毒的诊断、分类和流行病学研究;G蛋白是构成病毒表面纤突的糖蛋白,具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是狂犬病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结构,在狂犬病病毒致病与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M1蛋白为特异性抗原,并与M2构成细胞表面抗原。

1.3发病机理
多数动物实验证明,在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并不出现病毒血症,狂犬病的发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1.3.1 局部组织内繁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的横纹肌肌梭感受器神经纤维处聚集繁殖,以后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

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的间隔时间一般为3日以内,(占潜伏期的大部分时间)。

1.3.2 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浆向心性扩散,其速度约每小时3mm。

到达背根神经节后,病毒即在其内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和小脑等处的神经元。

1.3.3 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其中尤以唾液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临床上可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乃交感神经受刺激,可引起病人心血管功能紊乱或突然死亡。

2 狂犬病预防
野生动物有可能长期隐匿狂犬病毒,因此该病在全世界的野生动物中广泛流行。

本病则主要来源于带毒的犬、猫,成为人和家畜发生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由于狂犬病毒产生的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应当做好防范工作。

对犬、猫等宠物应严加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注射。

人被狂犬咬伤,应立即清洗伤口,可用20%肥皂水、去垢剂、含胺化合物或清水充分洗涤。

清洗后,尽快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鉴于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加强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蔓延。

预防接种,严格执行犬的管理,使发病率明显降低。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狂犬病进行预防。

2.1 管理传染源
捕杀所有野犬,对必须饲养的猎犬、警犬及实验用犬,应进行登记,并做好预防接种。

发现病犬的病猫时立即击毙,以免伤人。

咬过人的家犬、家猫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天。

仍存活的动物可确定为非患狂犬病者可解除隔离。

对死亡动物应取其脑组织进行检,切不可剥皮或进食。

2.2 伤口处理
早期的伤口处理极为重要。

人被咬伤后应及时以20%肥皂水充分地清洗伤口,并不断擦拭。

伤口较深者尚需用导管伸入,以肥皂水作持续灌注清洗,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

2.3 预防接种对象
接种对象为:①被狼、狐等野兽所咬者;②被发病随后死亡(包括观察期内)或下落不明的犬、猫所咬者;③为已被击毙和脑组织已腐败的动物所咬者;④皮肤伤口为狂犬唾液沾污者;⑤伤口在头、颈处,或伤口较大而深者,如咬人动物(指非流行区而言)5日后仍安危无恙,注射即可中止;⑥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为狂犬病病人沾污者等。

3 狂犬病的健康教育
狂犬病的健康教育是利国利民的事情,通过教育宣传活动,可以使得狂犬病的感染率降低,保障了生命安全。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3.1 加强宣传教育
增加预防狂犬病的知识,特别要教育孩子,尤其是幼儿,不要与狗玩耍和挑逗狗,避免和狗接触。

另外,小儿的抵抗力弱,容易被狗扑倒,其发病最高最危险。

加强动物检疫,及时发现并捕杀患病动物,包括捕杀野犬、野猫以及各种限养犬等动物,加强对犬、猫等动物狂犬病疫苗的强制免疫,咬过人的家犬、家猫,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十天,对死动物应将其尸体焚烧或深埋,切断传染源。

3.2 实行正确伤口处理
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犬咬伤、抓伤的伤口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

轻度咬伤后彻底清洗,并在24h内注射疫苗可降低发病率10-20倍,重度咬伤如伤口处理得当,更短时间内应用免疫血清加狂犬病疫苗,可降低发病率4-6倍。

对于局部伤口处理,应立即挤压伤口周围组织,也可先用20%的肥皂水或新洁而灭(切忌二者合用)后,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30min,尽可能多地清除局部感染病毒;后用70%-75%的酒精或2%-3%碘酒消。

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

如伤口大而深及伤及大血管,用抗狂犬病血清5ml,同时注射抗破伤风注射抗破伤风毒素和抗生素。

3.3 合理、安全、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
一旦人被疯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其患狂犬病的危险率30%-70%。

如果及时处理伤口及接种疫苗后发病率为0.15%,甚至更低,因此全程、足量注射疫苗是防止狂犬病发作最有效的方法,具体如下指导。

①确立接种人群,根据暴露伤口程度,Ⅰ级暴露无需处理,Ⅱ级暴露应立即接种疫苗,Ⅲ级暴露应立即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②接种的部位选择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幼儿可在大前外侧注射,不能进行血管内注射,禁止针头插入血管。

③接种时间,最佳时间在伤口暴露3h内注射,或在24h到48h内注射亦可,如未及时接种亦应及时接种,只要在潜伏期内注射都有效,接种时间接0、3、7、14、28全程注射。

对已接过疫苗者,在一年内可不用接种,五年内再次暴露的应重新接种针。

对发热、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活动期待病情稳定后在接种。

④特殊人群的接种,由于狂犬病时致死病疾病,因此,暴露后无任何禁忌症,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等应及时、全程注射疫苗。

⑤接种的注意事项,告诫不应作剧烈运动,不喝浓茶、酒、不吃辛辣的食物,同时应避免使用皮质醇类及免疫抑制剂。

⑥保存狂犬病疫苗,保存于2-8℃的冰箱(冷藏)内,避光,防止冻结,如冻结不能用。

⑦使用前注意检查包装容器,标签、外观、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

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绝不能使用同一只注射器或在同一部位注摄。

4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饲养宠物也成了一种时尚,而这些宠物主要是狗和猫。

在农村有养狗看门的习惯,但是往往不注意动物的管理,缺乏相关的伤口处理和预防接种的意识,致使狂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居我国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为此加强暴露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我们应在日常工作中结合暴露人群进行针对性、实践性的健康教育,促进服务质量提高。

通过上述工作,可以从源头上切断传染源。

通过掌握初步伤口处理的方法,可以防治病毒扩散的速度。

同时到医院进行规范的免疫接种,对狂犬病的发作进一步的预防作用,避免了不必要地伤害,保障了人类的生命,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桂芝,李士民.狂犬病疫苗的有效使用[J].中国农村事业管理,2005,24(4):53.
[2]肖奇友,刘先梅,李万军 .6117例暴露后狂犬病免疫预防处理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3):224-225.
[3]周梅芳,应萍. 传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4.
[4]陈香珍.狂犬病的预防护理增刊[J].中国使用活力杂志,2006,7.21:37.
[5]张永振.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J].中华疫苗和免疫,2005,11(2):140.
[6]唐青,李浩.中国狂犬病流行近况及相关原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5.37: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