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预防控制2011

合集下载

狂犬病防控预案

狂犬病防控预案

狂犬病防控预案引言概述:狂犬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控狂犬病的传播,制定和实施狂犬病防控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狂犬病防控预案的内容和措施,以确保公众和动物的安全。

一、加强宣传教育1.1 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狂犬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1.2 加强学校教育:将狂犬病预防知识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预防观念。

1.3 增加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渠道,广泛传播狂犬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警惕性。

二、加强动物管理2.1 实施狂犬病疫苗接种:对犬只、猫等易感动物进行定期疫苗接种,确保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狂犬病的传播风险。

2.2 加强动物流行病学监测:建立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对易感动物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狂犬病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严格动物管控:加强对流浪动物、野生动物的管理,控制其数量,减少与人类的接触机会,降低狂犬病的传播风险。

三、加强医疗救治3.1 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狂犬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确保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病例。

3.2 健全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建立健全的狂犬病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确保病例的及时报告和跟踪,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狂犬病的诊疗能力,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四、加强疫情监测和应急响应4.1 建立狂犬病疫情监测系统:建立全面、及时、准确的狂犬病疫情监测系统,对疫情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4.2 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狂犬病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置。

4.3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分享狂犬病防控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跨国疫情传播的挑战。

2008—2011年西双版纳州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分析

2008—2011年西双版纳州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分析

2008—2011年西双版纳州狂犬病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狂犬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本病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西双版纳州2008-2011年狂犬病疫情和防控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发生人间狂犬病16例,其中景洪市12例,勐腊县3例,勐海县1例。

2008年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首次发生人间狂犬病,至2010年仅在景洪市不同乡镇流行,2011年勐腊县和勐海县首次发生人间狂犬病。

主要流行季节为9月和10月;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10例,女性6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16例病人均有犬类暴露史,其中14例未作任何暴露后处置,2例虽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但因潜伏期短在未完成全程免疫即发病。

对疫点采取以灭犬为主的防控措施,疫区采取以犬类管理、免疫和消灭病犬、流浪犬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结论西双版纳州狂犬病疫情在县、市间及其不同乡镇之间蔓延扩散,虽开展了防控工作,但防控措施的落实尚有差距,疫情态势仍较严峻,应全面落实狂犬病综合防控措施,防止大范围流行。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特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犬类和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人兽共患病。

狂犬病可防,不可治,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

西双版纳州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自2008年西双版纳州发生首例人间狂犬病后,近4年来人间狂犬病疫情明显上升,成为当地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现将2008—2011年西双版纳州狂犬病疫情进行分析,为该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和个案调查表,对所有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资料由景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勐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勐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2008-2011年狂犬病防治情况由景洪市畜牧兽医站提供。

2 结果2.1 流行特征2.1.1 发病情况 2008-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发生人间狂犬病16例,均为本地感染病例。

狂犬病危害防治论文

狂犬病危害防治论文

初探狂犬病的危害与防治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0-0097-01摘要:狂犬病(俗称恐水病、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和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

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

在中国,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居二十七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

为引起人们对狂犬病的高度重视和警惕,本文就狂犬病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狂犬病危害防治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危害已为人们所共知。

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真正有效治疗狂犬病的药物,患狂犬病的人畜必死无疑,被患狂犬病的人畜咬伤的动物必须尽快扑杀,被患狂犬病的人畜咬伤的人必须立即注射疫苗和血清,否则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一、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狂犬病病毒主要侵害人、畜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症状。

各种家畜的狂犬病病程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

但由于生活方式、畜种不同和个体差异,表现症状也有差异。

1.犬狂犬病。

初期表现不安,用前爪抓地,经常变换蹲卧的地方,来回走动,注意力高,或无任何原因而向空中吠叫。

易受刺激,食欲反常,喜食异物。

大约2 d左右进入兴奋期,不安和兴奋发展到剧烈的癫狂,喜欢逃亡流窜,如遇到其他犬、牲畜和人,则不声不响地猛扑上去疯狂地撕咬,不发出任何声音。

病犬眼结膜充血(俗称“红眼病”),最后肌肉发生痉挛,下颌、咽喉麻痹,舌伸出口外,流口水,吠声嘶哑,虽然口渴,但咽喉麻痹不能饮水,呈紧张状态(俗称“恐水”),尾下垂于两腿之间。

约持续2~3 d,病犬消瘦,行走踉跄,以至于后肢麻痹而不能行动,卧地衰竭而死。

2.猪狂犬病。

表现兴奋,易惊恐,叫声嘶哑,用鼻掘地,头部肌肉痉挛。

眼结膜潮红,横冲直撞,咬食垫草、石块等,口中流出大量唾液。

病程3~6 d后死亡。

3.牛狂犬病。

表现不安和兴奋,站立时将头高抬,上唇卷起,张口呵欠。

有时用角和蹄将泥土刨起,眼光凶狠,对声音刺激敏感,嚎叫。

常州市预防接种门诊部2011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分析

常州市预防接种门诊部2011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分析
果分析[ J ] .中 国 卫 生 检 验 杂志 , 2 0 0 7 , l 7 ( 1 0 ) : 1 0 . E 4 ] 臧道爱 , 蒋维江 , 左 日宜 , 等 .射 阳县 外 来 人 员 HI V 抗体 筛 查 结 果
合 治理 , 严 厉 打击卖 淫 与嫖 娼 行 为 , 要 扩 大 HI V 检 测
关键 词 : 狂犬病 ; 暴露 ; 流 行 病 学 中 图分 类 号 : R 5 1 2 . 9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9 0 7 0 ( 2 0 1 3 ) 0 5 —0 0 3 9 —0 2
狂犬 病 是一 种 病 死率 极 高 、 人 畜 共 患 的 自然疫 源 性疾 病 , 人 主要 通过 被 感 染 狂犬 病 毒 的动 物 咬 伤 后感 染发 病 , 是发 展 中 国 家重 要 的公 共 卫 生 问题口 。现对 2 0 1 1年常 州市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预 防接 种 门诊 部 接
江苏 预 防医学 2 0 1 3 年 9月 第 2 4卷 第 5期
J i a n g s u J P r e v Me d , S e p t e mb e r , 2 0 1 3 , Vo 1 . 2 4 , No . 5
・3 9・
播, 因此 , 应加 大安 全 套使 用 的宣 传 力 度 , 加 强 社 会 综

市狂犬 病 监测 提供 理 论 依 据 , 以控 制 狂犬 病 的发 生 和
流行 。 1 材 料 与 方 法
5 9岁暴露 者 3 8 8 5例 , 占6 5 . 8 0 , 见表 1 。
表1 狂犬病暴露人群年龄 、 性 别 构 成
资料来 源于 常州市 疾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预 防接 种 门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
致命的狂犬病
我区一例人狂犬病病例的调查与处置
杨 炬 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防治科 2013年7月18日
狂犬病的病死率为100%
至今没有被证实有治愈 的例子
学生手中的棒子是干什么用的?
主要内容

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我区一例狂犬病病例的调查与处臵 狂犬病的监测 狂犬病的防控
一、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 伤口的正确处理;
- 高效狂犬疫苗的使用; - 抗血清的使用。
可使狂犬病的发生率降到1%以下。
被咬伤后影响发病的因素
①被咬伤的部位有关。 ②与被咬的先后有关。 ③与伤口的深浅和伤口的数量有关。 ④与有无衣着有关。 ⑤与伤口是否及时处理有关。 ⑥与是否及时注射疫苗有关。被咬当日及时全程 注射狂犬疫苗发病率最低。
*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伤口的深浅、部位以及病毒的感染
量大小。如伤口较深,又接近脊髓或头部,病毒的感染量 大,则潜伏期就短。儿童比成人的潜伏期短。
狂犬病致病机理
通过周围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分离到病毒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每小时移 动1-3毫米
预防免疫,越早越好
一旦感染 (被动物致伤)
病毒开始在伤口局部复制繁殖
在侵入神经系 统前及早采取 措施


一旦与外周神经结合
病毒开始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
侵入神经系统后 没有任何有效手 段阻止病程发展
一旦症状出现
死亡几乎不可避免
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宰杀、剥患畜皮感染;犬舔伤口或肛
呼吸道感染:通过气溶胶吸入感染。 通过消化道感染:吃病畜肉感染或动物间残食感染,通过 口腔粘摸感染。 先天性感染:孕妇被咬伤2个月后发病,剖腹产,婴儿出现 抽搐口吐白沫,被诊断为狂犬病,认为系垂直感染。狗、 牛等实验动物也有此种实例。

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与免疫失败的预防

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与免疫失败的预防

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与免疫失败的预防作者:卞薇薇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4年第09期摘要:探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以及免疫失败的多种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提出预防对策。

关键词:狂犬疫苗不良反应免疫失败预防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近年来,我国家庭养犬数量急剧增长,狂犬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

卫生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显示:死亡率占首位的仍然是狂犬病。

而预防狂犬病最关键的是伤口清创处理及全过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现将我市2011年狂犬病疫苗接种工作情况分析如下:1.基本情况2011年1-12 月,姜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接待2725 例动物咬伤者,其中三起狂犬连咬数十人事件及5例高危伤者。

其中对被动物咬伤后来门诊治疗室注射狂犬病疫苗258例病人,男165人,女93人,年龄3-80岁,均为二级暴露。

2.接种反应接种不良反应分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红斑、水肿、瘙痒、硬结,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寒战、晕厥、无力、头疼、眩晕、肌肉痛、关节痛、胃肠道功能紊乱。

258例接种疫苗出现局部不良反应为27例。

其中男15人,女12人,不良反应率为10.46%。

主要表现为接种24 小时后出现疼痛的为24例,瘙痒为1例,出现红肿的为2例,未出现红斑和水肿。

出现全身反应16例,全身反应发生率为6. 2%,接种第1针狂犬疫苗24 小时内,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乏力。

接种第二针后部分表现为轻度发热,改用进口狂犬疫苗后,症状得以缓解。

3.不良反应的处理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首先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解释,消除紧张情绪,争取患者心理上积极配合全程治疗。

其次,对于皮肤的局部护理,主要是进行对症处理,如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与干燥,以防感染,对于有红肿疼痛的患者,及时给予局部的热敷等。

狂犬病日宣传活动方案

狂犬病日宣传活动方案

世界狂犬病日宣传方案
***卫生院
2011年9月28日是第5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行动,使狂犬病成为历史”。

按照上级疾控部门的要求,我院围绕活动主题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提高认识,共同做好狂犬病防治工作
狂犬病是迄今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

近年来,我国每年狂犬病病例均超过2000例,位居全球第二位,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院各级领导及公共卫生服务成员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狂犬病防控形势,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主动协调公安、畜牧、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狂犬病防治工作。

(二)、围绕主题,加大防治知识宣传力度
我院防保科工作人员要利用主题日宣传活动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强狂犬病防治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充分宣传我国狂犬病防治的有关政策和科学知识,重点宣传狂犬病的危害、犬只免疫及人群暴露后预防处置常识,提高群众狂犬病防治知识水平,减少狂犬病发生,保护人民健康,共同努力,让狂犬病远离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三)、突出重点,创新宣传活动形式
要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媒体,采取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和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深入到农村和基层,针对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通过讲解示范、互动问答等方式,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狂犬病防治知识水平做出贡献。

2011-9-23。

飞沫传播狂犬病案例

飞沫传播狂犬病案例

飞沫传播狂犬病案例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犬类动物的咬伤传播。

然而,除了直接的咬伤传播,狂犬病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的方式传播。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起飞沫传播狂犬病的案例。

在2011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发生了一起罕见的狂犬病飞沫传播案例。

一名15岁的男孩在家中被一只患有狂犬病的狗咬伤,但他的家人并没有及时带他去接种狂犬病疫苗。

几个月后,这名男孩开始出现狂犬病的症状,包括恐水、抽搐和狂躁不安。

在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咳嗽时的飞沫传播导致了他的家人和医护人员感染了狂犬病病毒。

这起案例引起了当地卫生部门和国际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

随后,印度尼西亚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包括对受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加强疫苗接种和对接触者进行监测等措施。

然而,由于狂犬病的潜伏期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最终,这名男孩和他的家人以及部分医护人员不幸身亡。

这起案例引起了人们对狂犬病飞沫传播的关注。

虽然狂犬病主要通过动物的咬伤传播,但飞沫传播也是一种潜在的传播途径。

特别是在狂犬病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咳嗽、打喷嚏等行为可能会导致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到周围的人群中。

为了预防狂犬病的飞沫传播,人们应该加强对狂犬病的认识,及时接种疫苗,尤其是对于受伤后的紧急处理和疫苗接种。

此外,对于患有狂犬病的患者,应该采取隔离措施,避免飞沫传播给他人。

医护人员在接触疑似狂犬病患者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感染。

总的来说,狂犬病的飞沫传播虽然较为罕见,但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

通过加强对狂犬病的认识、及时接种疫苗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传播,保护人们的健康。

希望通过这起案例的介绍,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狂犬病飞沫传播的重视,促进狂犬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级暴露 Ⅱ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 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 议按III级暴露处置
第六条
• 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 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 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
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
暴露分级释义
• WHO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 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 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简单说就是有接触未受伤
2021/3/12
15
暴露分级释义
–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十六 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剂量 十七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部位 十八 被动免疫制剂注意事项 十九 粘膜暴露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 二十 注射抗血清的过敏试验 二十一 再次暴露后处置 二十二 免疫效果 二十三 不良反应处理 二十四 高暴露风险者暴露前免疫 二十五 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 二十六 特殊人群免疫 二十七 预防处置门诊要求 二十八 预防处置门诊必备条件 二十九 预防处置门诊管理制度 三十 规范内容尊从药典或说明书
狂犬病致病机理
• 病毒的侵入: • 1、病毒停留在伤口附近横纹肌细胞内缓慢繁
殖1-2周或更长 • 2、病毒由外周神经进入中枢神经;每天12-
100mm速度转运,到达中枢就不可逆转 • 3、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
5
6
人得狂犬病前提
破损皮肤或者粘膜受到狂犬病病毒污染; 而且一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
1. 规范的伤口处理 2. 正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3. 按期全程接种合格疫苗
2021/3/12
11
狂犬病病例个案分析
暴露处置率 (%)
有伤口自行 处理史
有就诊史
2006年 26.55 6.41
2007年 20.80 13.00
2008年 18.81 10.02
疫苗注射率 13.73
12.54
11.86
• 判定为I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I级暴露 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病史”特指“接触史”。如能确认与动物接触过程中皮肤 完好、接触方式没有感染危险,则不需要进行处置。“接触 史”不能确认时,建议参照下述Ⅱ级暴露进行处置。
第五条
• 判定为Ⅱ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 种狂犬病疫苗。
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 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 康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
机体对狂犬病没有足够抵抗力
2021/3/12
8
狂犬病暴露后的风险
• 头面部多处咬伤:50-80% • 手指手掌手臂多处咬伤:15-40% • 一般情况:10%以下是否发病跟很多因素有关
为什么不是100%?
9
犬仍是引起我国狂犬病的主要动物
• 90%左右的狂犬病由犬伤引起 • 5%由猫伤引起
暴露后处置流程
简单说受伤了但没有出血
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在难以用肉眼 判断时,可用酒精
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为II级,无疼痛为I级.不能够 肯定时算II级。
2021/3/12
16
暴露分级释义
–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贯穿性”表示至少已 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
2. 破损皮肤被舔 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 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
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三、暴露后伤口处理
暴露后处理的目的
• 最大限度降低伤口内病毒含量:冲洗、消毒及 应用被动免疫制剂
• 尽快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应用被动免疫制剂、 应用合格疫苗
2.破损皮肤被舔: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 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 便时肛门被舔以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 污染
出血的损伤或者粘膜接触
2021/3/12
17
2008年全国监测门诊就诊者暴露分级情况
100% Ⅲ Ⅱ Ⅰ
50%
0% 安徽 合计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年版)解读
海安县疾控中心 仲四清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一 狂犬病暴露定义 二 暴露分级 三 判定暴露级别,决定处置措施 四 I级处理原则 五 Ⅱ级处理原则 六 Ⅲ级处理原则 七 伤口处理 八 缝合原则 九 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 十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 十一 计免接种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 十二 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 十三 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 十四 狂犬病疫苗无禁忌症 十五 稀释液按说明书要求使用。
处理越早风险越小
2021/3/12
24
什么情况下暴露以后要处理?
• 咬伤动物是否带病毒目的无法判断
• 鉴于狂犬病的100%致死性和暴露后处置的安 全性,所有暴露于可疑动物后都应开展预防处 置工作,以求最大限度减少暴露者发生狂犬病 的可能性
贵州 兴义
贵州 安龙
山东 临沂
江苏 盐城
贵州 独山
湖南 永州
湖南 衡阳
湖南 邵阳
广西 钦州
广西 玉林
广西 贵港
广西 桂林
第三条
• 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医师在判定暴露级别 后,根据需要,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
• 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置 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
第四条
Ⅲ级暴露 被注射率
5.24
5.92
4.45
病例的暴露后预防处置状况极差,是其暴露后二条
•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I级 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 Ⅱ级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 Ⅲ级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
附件“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知情同意书
一、狂犬病防治基本知识
第一条
• 狂犬病暴露 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 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 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 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 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所有人员。《全国狂犬病 监测方案(试行)》(2005年9月8日颁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