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案
初中历史近现代科技教案

初中历史近现代科技教案
年级:初中
时间:1课时
目标:让学生了解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历程,明白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近现代科技的定义和范围;
2. 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历程;
3. 近现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近现代科技在他们生活中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近现代科技的定义和范围,让学生了解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发展历程(1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的变迁。
4. 组织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近现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整堂课的内容,强调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并鼓励学生积极应用科技解决现实问题。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改善生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增强了他们对科技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运用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培养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学案: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2)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24.知识经济产生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A.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空前提高
13.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经济的兴起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C.电子计算机的诞生D.人类社会生产的需要
14.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的发明是
A.电影B.电视C.电话D.计算机
15.电子计算机自诞生以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①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②体积更大,便于存储量增加③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④体积变小,更轻便实用
8.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其中“量子”的含义是
A.微观世界的多种粒子B.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C.微观粒子的能量D.能量的基本单位
9.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科不包括
A.量子力学B.原子物理学C.广义相对论D.原子核物理学
10.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有①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世界②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③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④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均获诺贝尔奖
历史意义: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3.相对论和量子论确立的影响
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确立是物理学革命的高潮,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等学科的理论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②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③量子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初中历史外国科技发展教案

初中历史外国科技发展教案
年级:初中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外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2. 掌握外国科技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外国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哪些是国内科技的成果,哪些是外国科技的成果?今天我们将学习外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古代外国科技的发展历程:例如古希腊的几何学、古印度的数学、古埃及的建筑学等;
2. 讲解近现代外国科技的发展历程: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制造、电气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等;
3. 分析外国科技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医学、农业、通讯、交通等。
三、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外国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好处和坏处各有哪些?
2. 汇总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应当以人类利益为根本。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应该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外国科技发展历程的文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国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外国科技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了解不同领域外国科技的应用,并对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思辩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重点
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劳动。
表现:
【作业】
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布置。
教
学
反
思
备课组长签字:年月日
【讲授新课】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板书设计】
一、科研的起步
表现
成就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2:1988年九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它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中心发言人
李
兴
万
难点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法
问题引导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_课时
教具
近代的科学教案高中数学

近代的科学教案高中数学
科目:数学
年级:高中
主题:近代数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2.掌握近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
1.近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代数学的发展:方程解的研究,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3.几何学的发展:解析几何学,非欧几何学。
4.数学分析的发展:微积分、实变函数论。
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
2.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思考,积极参与学习。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近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节:代数学的发展
第三节:几何学的发展
第四节:数学分析的发展
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定:根据作业情况,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3.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掌握近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掌握知识,更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案必修三第25课近代世界科技(4页)

第25课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一、复习默写:1、2、二、本课课标: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重点: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四、本课知识结构A 经典力学1.主要内容: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总结前人的成果,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年发表了科学巨著《》,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标志着体系的形成。
2.历史地位: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科学体系,是形成的标志。
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引发了工业革命,为和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B 生物进化论1.神创论:19世纪以前,论占统治地位,人们把生物的起源归结于某种神力的作用,基督教神学宣扬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统治者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对神创论予以积极的鼓吹。
2.进化论的主要内容: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建立起以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
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的产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物种不断地变异,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彼此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不同物种的变异是“”的结果,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自然界的规律。
3.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生物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颠覆了说,使最终战胜了神学。
C 蒸汽机和电气技术1.蒸汽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传统的动力(人力、自然力、畜力)制约工业革命的发展。
英国的瓦特经过多年努力,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制成了新式蒸汽机,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进入时代。
2.电气技术:18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在电的研究方面获得了巨大的进展,1870年,比利时人设计出发电机,电力被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方面,时代随之到来。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第预习新知夯实基础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代表成就⑴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
⑵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 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4)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提高了纱的产量和质量。
(5) 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的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判断正误】⑴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揭开工业革命序幕。
(J )(2) 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解决了机器大工业的动力问题。
(X )二、“万能的原动机”1.蒸汽机的发明(1)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①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
②1705年,纽可门蒸汽机问世。
③1782年,画拉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④瓦特设计出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⑶意义①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万能的原动机” o②它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③工二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一蒸汽时代。
④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问题思考】材料“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提示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 .交通工具的改进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汽船。
(1) 1814年:英国人史宣逊研制成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3 .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⑴标志: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2)意义:19世纪初,新工业部门一一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一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0讲欧洲的思

第30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考点定位 1.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理性主义:近代科学兴起与启蒙运动。
3.近代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
主题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背景(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人才优势: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2.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3.精神内核:人文主义(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4.成就(1)意大利领域人物特点文学三杰薄伽丘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但丁彼特拉克美术三杰达·芬奇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拉斐尔米开朗琪罗(2)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5.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思维点拨人文主义者与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只是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二、宗教改革1.背景(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2)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过程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结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宗教改革的扩展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3.影响(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7世纪,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20世纪,量子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19世纪中叶,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打破了神学禁锢,使生物学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3.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不同领域的文学艺术家们用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宝贵财富,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课题四十三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经典力学1.背景(1)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意义: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相对论和量子论项目相对论量子论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面临挑战(1)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2)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标志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成就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1)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光电效应(2)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意义(1)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1)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2)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联]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教会神学的理论基础“地心说”,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开创了自然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属性。
[辩]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相对论只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二、生物进化论1.背景(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冲击了基督教神学。
(2)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3)细胞学说、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等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2.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
3.内容(1)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4.影响(1)思想解放: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极大地促进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史的基础。
→经典力学将神从无生命领域赶走,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生物进化论将神从有生命领域赶走,揭示了生物起源进化规律。
(2)生物学新时代: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这不仅丰富、发展了生物学本身,也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统一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并使它们获得新的发展方向。
(3)对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宣传和介绍进化论思想。
他们高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以期唤醒国人。
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蒸汽时代”的到来(1)历史背景:①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②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③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进程:①改良: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推广: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
(3)影响: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中国正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没有抓住机遇,最终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机器大工业工厂出现,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②形成许多工业城市及多个工业国家。
③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电气革命的出现(1)理论基础: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技术突破①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电力成为新能源。
②发电机不断完善,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日益成熟。
(3)影响: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外国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
①出现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②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③企业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④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信息技术的发展(1)概况: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1969年,互联网在美国诞生。
中国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社会环境。
直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动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终于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
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①积极: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进了社会交往方式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工作、社会交往方式。
②消极: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重难点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一)史料探史——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史料一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
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
……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被缩小,匠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到鄙视。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
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的互动,为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科学文化在经历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后,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法国科学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出现空前繁荣。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探究](1)根据史料一回答“科学革命”为何成为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2)概括史料二中的观点。
[提示](1)人文主义的发展;工匠地位提高。
(2)科学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促成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促进了近代科学的重大发现和发展。
[系统认知]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项目原因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又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制度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外在因素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主观原因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二)读图明史——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解读]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曾经将“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是的,就是你。
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
”这主要反映了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
[随堂巩固训练]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18·江苏高考)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读懂]牛顿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经典力学的诞生(经典力学的诞生/进化论的提出)。
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
这主要得益于量子论的提出(量子论的提出/相对论的提出)。
[做对]选D2.(2017·天津高考)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读懂]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和技术在不断提高(提高/倒退),改变着人类的生活。
[做对]选A二、模拟题——抓题眼抓关键,解题更快更准1.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
这主要是因为牛顿革命()A.彻底地摧毁了神学思想B.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型C.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D.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点拨:追寻对应的原因。
解析:选B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思想,且“彻底”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题干中“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主要是指牛顿力学体系中确立的理性思维模式对欧洲的影响,故B项正确;C、D两项表述片面。
2.(2019·大连测试)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由此可见,相对论的提出()A.是对微观世界研究的结果B.是科技教育进步的必然C.是对近代科学的彻底否定D.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点拨:从物理学的发展传承上分析。
解析:选D相对论拓展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对世界的看法,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故D项正确。
3.“这对于神学来说,是一次致命的危机,它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
”材料中的“它”()A.开启人文主义思想的先河B.启迪人们以理性观察社会C.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基础D.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点拨:“它”指的是什么?解析:选D根据“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可知“它”指的是进化论。
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故A项错误;“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故B项错误;17世纪时近代自然科学就已经产生,故C项错误;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于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故D 项正确。
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西方人生产与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人们可以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整个社会可以更自由地支配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