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合集下载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

1.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3.在心理学里,一般将心理现象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4.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预测和控制;5.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6.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反映带有个人的主观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7.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基本单位和功能结构。

9.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它有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构成。

10.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信息有选择地传递时通过突触进行的。

11.反射活动是通过反射弧多次往返传递神经能来实现的。

12.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

13.反射式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有助于人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

14.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15.平常所说的“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16.平时所说的“谈梅生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17.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遗传素质为儿童的政策发展提供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生理成熟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准备状态。

环境因素尤其是教育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主观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因素。

1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9.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20.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整合功能。

21.无意注意的规律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2.个体的心理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和情感;有机体的状态;个体的期待作用。

22.有意注意规律:1.对活动目的与人物的理解;2.合理的组织活动;3.利用稳定的间接兴趣的作用;4.消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

2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心理学提纲

心理学提纲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冯特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之父。

1.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心理事实;2.控制和预测;3.揭示心理规律。

2.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有助于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有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 2.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口头调查(晤谈法);3.个案研究法:一个人、家庭、班级或工厂;4.实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二.感觉和知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4.感受性的变化规律(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2)感觉对比:①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②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会产生先后对比现象。

(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①相互影响②相互补偿③联觉5.知觉的种类:一,物体知觉,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二,社会知觉,1)他人知觉2)自我知觉3)人际知觉三。

错觉6.他人知觉的偏差: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投射效应8.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歪曲的知觉9.错觉分为类:视错觉,行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方位错觉10、提高社会知觉的能力,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1)正确对待第一印象2)公正的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3)消除刻板印象4)重视运用近因效应P47三.记忆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2、记忆分类:(1)根据记忆材料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①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

0、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了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语言、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心境、信心、犹豫等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3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唯一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4、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5、什么是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7、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

现实信号,如铃声,望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所特有的。

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文字。

如谈梅止渴,谈虎色变8、感觉和知觉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9、感觉和知觉的关系1、联系:(1)同属于认识的初级形式,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应(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3)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需要过去经验的参与2、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2)产生的生理机制不同(3)影响因素不同10、社会知觉: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11、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社会知觉偏差提高教育水平?(1正确对待第一印象(2防止发生晕轮效应(3消除刻板印象(4重视运用近因效应12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13、感知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1)运用对比的规律进行教学(2)运用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进行教学(3)运用感知的活动律进行教学(4)根据知觉的组合律进行教学(5)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进行教学(6)利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进行教学14、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5、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根据记忆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7±2个组块)16、影响保持效果的因素:a学习程度,b记忆任务的长久性,c记忆内容的性质d识记后的复习:复习时机得当(及时复习)复习方法合理(分散复习&集中复习)尝试重现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多样化复习17影响回忆效果的因素:a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b联想线索c干扰的影响d主体的情绪状态18、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缓慢19、识记策略:1、有目的的识记2、先理解后识记3、识记与操作相结合4、保持良好的情绪5、保持良好注意状态20、复习的策略: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心理学 复习提纲

心理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复习提纲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也称为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组成。

个性心理是指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或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由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组成;个性心理特征由能力、气质、性格组成。

3、【心理学历史】西方最早的心理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教育心理学(同时也是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是桑代克。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认知派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伯尔。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学研究原则】6、【心理学研究方法】7、大脑分左右两半球,是协同活动的。

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在右半球。

12、【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注意复习提纲注意的转移: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转移。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的知觉任务、知觉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人的坚定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

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熟练程度(自动化)、内在联系。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有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事物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复习提纲11、如何运用感知规律进行教学。

《心理学》 重点复习提纲

《心理学》   重点复习提纲

《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就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

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就是一门以表述、预测和调控人的犯罪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犯罪行为,阐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做为一门科学,就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创建心理实验室,并使之瓦解思辨性哲学沦为一门单一制学科已经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问世及结构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主要观点:研究线路需用“提振-反应”公式去则表示,秉持心理学就是研究犯罪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心智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小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重新认识心理学(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四)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定义:就是所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犯罪行为展开存有目的、存有计划的系统观测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展开分析,以期辨认出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过程
3、心理特征
二、问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过程
(2)人格
2、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这些研究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名词解释:
二、问答题:
1、意识可以分为几种状态?
2、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4、注意的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名词解释:
二、问答题: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常见的感觉现象包括几种?
3、知觉的组织的原则包括几种?
4、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第五章记忆
一、名词解释:
二、问答题:
1、记忆由哪几个环节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遗忘的规律是什么?影响遗忘的原因有哪几种学说?
3、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4、如何做到正确复习?
第六章思维
一、名词解释:
二、问答题
1、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演绎推理包括几种形式?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4、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哪些?。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一、概念1、心理学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2、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的群体和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此外,对行为原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

3、意识意识在心理学中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

意识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脑把世界万物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后,从这两大类具体事物中思维抽象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是具体事物的存在、运动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普遍性规定和本质,是每个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新、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

4、思维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

5、感觉阈限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绝对感觉阈限测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

6、反射反射的定义:审查元数据并收集关于它的类型信息的能力。

7、注意起伏现象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叫注意起伏8、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一种有意想象。

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用以积累的知觉材料作为基础,使用许多形象材料,并把他们加以深入,通过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9、心境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10、气质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感觉,就是气质,气质是用来形容人的,而相对而言,形容场所的各种感觉,则是用气氛来形容。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

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如下页表:生理现象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现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心理意识状态:分心、注意、应激、灵感、心理状态无意识状态:睡眠、做梦现象催眠状态: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信念、理想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社会现象心理现象说明:心理过程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及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方面。

心理状态是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心理状态解释:心理状态由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质量来规定.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伴随心理活动过程的某种意识状态,主要体现在觉知性、目的性、自控性,是人和动物的心理区别。

联系: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

它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有个性的色彩。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sensation)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作用:A.感觉是认识的开端;B.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2.知觉的概念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官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既知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
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如下页表:
生理
现象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现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
心理意识状态:分心、注意、应激、灵感、
心理状态无意识状态:睡眠、做梦
现象催眠状态: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 Nhomakorabea、信念、理
想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社会
现象
心理现象说明: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及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是人的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二、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社会知觉、错觉
(一)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
1.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责处理物体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包括形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有语词加以标志的特性。
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识经验、言语提示等)
2.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
影响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人的主观状态.
3.知觉的整体性:指对客体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反映的特性。
(2)感觉对比的种类: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图1: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更加明亮一些。

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指的对一个感受器的刺激会提高或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2)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3)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作用:
A.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B.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2.知觉的概念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知觉的生理机制
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官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
(2)感觉适应的表现: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
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
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3)感觉适应的意义
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
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3.感觉对比
(1)定义: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属性,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主体的态度、
知识和经验,而且有时还有思维活动的参与。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联系:
(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
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3)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依据感觉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
时相特征。它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有个性的色彩。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sensation)的概念
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方向知觉与性格
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二)社会知觉:以社会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⒈对他人的知觉:对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如言谈、举止、仪表、相貌等的知觉。
⒉自我知觉: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和心理状况的知觉。
⒊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主观轮廓图影响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
(1)接近性:凡距离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2)相似性:凡形状或颜色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被看成一个整体。
(3)连续性:凡能够组成一个连续体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心理现象的静态方面。
心理状态是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
心理状态解释:
心理状态由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质量来规定.
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伴随心理活动过程的某种意识状态,主要体现在觉知性、目的性、自控性,是人和动物的心理区别。
联系:
(5)良好图形:人们总是倾向于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看成是一个完美的图形。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即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
如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等。
一、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
1、直观教学形式和特点:
实物:生动,形象,逼真。缺点:本质属性易被掩盖;受时空限制。(动植物生长过程)
时神经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既知觉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
(1)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活
动的结果。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
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复杂程度不同:感觉的产生决定于客观刺激的物理
一、感觉现象
1.感觉后象: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在
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映象,叫感觉后象。
感觉后象的示例:
图1、图2:颜色后象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从而得到融合的感觉。
电影运用了感觉后象、闪光融合的心理学原理。
2.感觉适应
(1)定义: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