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选项比对技巧讲课稿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

论述类文本——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一、认识选项的转述(表述)方式(一)选项常用的转述方式有三: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
[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题A项]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文第1段“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1.概括式转述概括式转述,就是将原文具体的表述加以抽象化,提炼其本质,上升到一般认识的转述方式。
表现在语言形式上,是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较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重新组织成一个相对短小的句子。
判断这一转述是否切合原文语意,一要注意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提升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这种一般性的结论是否可靠;二要看由抽取的关键词重新组织的句子是否符合原句的整体大意,是否符合原句中的词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
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原文: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选项第二句是对“净化”的具体阐释,通过具体例子阐释“净化”是指心理的净化而非生理的净化。
这一具体式转述与原文语意一致。
2.具体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就是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述的转述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和结论的例证,在很多选项的表述中,具有阐释的性质。
判断具体式转述是否恰当,主要从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材料是否切合原文表达意图的角度去思考。
[全国新课标卷Ⅰ第2题B项]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原文第2段中“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3.同义变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就是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原文语句内容不作变更的转述方式。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课件

其次,电子化阅读具有携带方便、容量较大、可选择范围广等优势,但是利 用零散时间进行的阅读,获得的是碎片化信息,读者无须严谨思考,容易形成思 维惰性。黎荣华曾就英语电子词典和纸质词典对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展 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尽管电子词典能为英语学习者带来便利,节省时间,可 以帮助学生迅速普及很多不知道的单词,但正是由于其极其迅捷的特点,导致学 生缺乏思考的过程,对词义理解和记忆不深,对学生词汇量的扩展造成了相当严 重的负面效应”。这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老师和家长还是偏爱纸质工具书 的重要原因。
作者眼睛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 引用
者眼睛不觉在两人身上。”(2022全国乙卷)
论证
3.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西方小说往
往离开人物,从另一个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
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2022全国乙卷)
对比
论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 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以偏 概全
大家来 找茬
全国2卷: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 杜绝有毒有害视频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做出来相应的规 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 病人者,亟尽熟燔其余......”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 毒者,应尽快焚毁,负责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社会科学 文学论文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外语教学 学术性论文
学术性论文
研究论文
研究论文 科普文章
1716
1530
1870 1600 1900 1550
选文类型的不同使得文章效果不同
(1)政论文:议论为主(2)学术论文:以议论、说明为主,包括图表。(3) 时评: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4)书评新:闻不材同料 于 读后感,一般分为介绍、评价、推荐几部分,常用记叙、议论、说明。(5) 新闻材料:用语严谨客观,观点鲜明,结构规范,所用材料具有真实性、代表 性,数字的震撼力、鲜明度。
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运用比对,化繁为简 课件28张

并列关系 注意表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的关键词:不是……而是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等等。
• 例15、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 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 【原文】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 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 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 也。”
假设关系
注意假设的前提及在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注意关 键词:假设、如果、若等。
条件关系
注意原文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注意关键词:只 要……就……,只有……才……,等等。
递进关系
注意前后句所在的位置及所表述的内容,注意关键词 :不但(不仅)……而且(并且)……,等等。
因果颠倒 强加因果 变换原因
不合逻辑 无中生有
•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 (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 “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 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 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 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运用比对法辨析选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技巧

•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
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 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 比对关系分两步:
•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
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
• 原句: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 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 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 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 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 比对结果:
边练边悟
• 2.选项:(2014·广东卷第12题B项)艺术品 总能上升到“终极关怀”的高度来加以理 解。
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
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
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
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
念之嫌。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
运用比对法辨析选项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比对词语(概念),看它与原文中的词语在其内涵与外延 上是否一致 。
•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
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
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
• 原句: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 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 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 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 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 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理解分析与比对文本信息课件

2.条件推断 就是选项运用条件关系的复句来表述文本内容,前一个分句提出一 个条件作为推断的前提,后一个分句以在这个条件下一旦实现所产生的 结果作为推断的结论。根据前提和结论的关系,条件推断可分为三种情 况:
关系
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条件
诠释 某个条件可以产生某个 结果,但不排除其他条 件也会引起同样的结果
推导
关联词
再看其他人推出的七律压卷,无论是《登高》也好,《秋兴》八首也 罢,尽管篇名不同,题材不一,但基本上都是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 七律为主,都在气势浩大、骨力遒劲的风格范围之内。绝不会把“几处 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选为压卷。至于沈 佺期的《独不见》有此荣幸,恐怕与其独特的位置有关。姚鼐以为此律 “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正说出了其 中的地位与玄机。窃以为:《黄鹤楼》以健气为胜,《独不见》以圆润 为胜,二者各得其妙,而后者可视为初唐七律第一。
选项设置:古人只要把《诗》《书》《礼》《乐》《易》这五本书 读好了,他们就可以过一个充实而快乐的人生了。
【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推断错误。由第二段“‘知’的重要性是帮助我们这一 生过得充实又快乐”可以看出,读这五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过得充实又 快乐”,但“可以过一个充实而快乐的人生了”就推断过度了。
2.仔细分析研究选项中的推断关系是否成立 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 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语言表述,但不是侧重于表述是否 符合原意,而是侧重于思考,侧重于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 认知或结论。因此,仅仅采用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 等)进行简单比对的方式,将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 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否一致。
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答题技巧

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答题技巧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是指在阅读一篇包含观点、论证或事实陈述的文章后,通过选项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类题型对于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就能有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的答题技巧。
一、理解文章主旨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主旨。
阅读文章的首段和尾段以及标题,了解文章的整体架构和核心论点。
这有助于把握文章的重心和作者的观点。
在回答客观题时,要始终围绕主旨进行答题,避免被细节或次要论点所迷惑。
二、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对于答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往往能够用来解答问题,而关键句则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细节。
在考试时,在回顾选项之前,可以将问题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划出或圈出来,以便帮助理解和筛选选项。
三、注意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一篇文章往往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了解和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脉络和条理,并在回答客观题时准确选择答案。
例如,段落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对比关系等,这些关系对于推理和归纳出正确答案非常重要。
四、注意修饰语和副词修饰语和副词在文本中起到限定和修饰的作用,对于回答一些具体细节的问题非常有用。
例如,"全部"、"大部分"、"有时"、"或许"等修饰语可以帮助确定某个观点的程度或频率。
在答题时,要注意这些修饰语和副词的含义,以便在选项中找到与之匹配的词语。
五、注意常识和常见知识有些客观题可能涉及到常识和常见知识,而不仅仅是对文章的理解。
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积累和熟悉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以便在答题时能够准确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例如,关于历史人物、科学原理等的问题可能需要考生了解相关的知识。
总结起来,要想提高2024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的答题准确性,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把握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注意修饰语和副词,以及提前积累常识和常见知识。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三步骤比对定答案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找区间,细 比对
与①段相照应
第21页
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可以看出,D 项是________(正确
或错误)的。
答案:A 项
• 对应原文第①段“然而”之前全部内容, 是对“然而”之前内容准确概括
• 对应原文第①段两个问句内容,是将原文 问句意思变成陈说,表意一致
第35页
角度 2 比对关系 比对关系就是比对选项与原文语句时注意信息间的 联系,既要注意选项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 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关意义时句与句之间、分句 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重 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的关系, 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第5页
2.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或 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3.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 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 选区间是全文或某一段。
第6页
4.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 力。根据每一选项中的关键词确定筛选的大致区域,然 后筛选此区间的开头一两句或结尾一两句,因为这部分 是作者观点所在区域,从而确定信息源。
第14页
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 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 应。
原文信息: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 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 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30张PPT)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 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混淆时间
• “已然”是已经发生,既成事实。 • “未然”是未发生的推想。 • 命题者设立干扰项时故意把已经发生的事实
判断为未发生,或把未发生的事实判断为已 经发生。
• 注意:
• 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 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 能盲目认同
• A.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艺术、 知识技能、手工制作,以及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场 所的总称。
范围不清
• 到最后完工之日,等到晚上子时时,在初始的地点一 气完成。经常是抠抠瓜子,点点眼睛,一点眼就开光 了,即“狮子”出世了。然后系上红绳,裹好红布, 送给主家。讲究的人家还用朱砂点眼,彩色染身,, 朱砂和各种符号都是辟邪的,点画过后,具有驱邪避 灾作用。
民间文化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偷换概念
• 狮子形象的大量出现是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 入以后了。佛教将“狮子”作为各大寺庙宣扬佛法 的开路神兽。秦汉时的绥德,已是边关重镇,不少 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历经融合,使佛教在 这里扎根,人们的审美观与宗教信仰产生了密切关 系,把狮子看成是吉祥、驱邪之物,尤以炕头石狮 子更具其地方特色和百姓崇拜,那神秘各异的造型 和传统“保锁、守护”的习俗,就在民间代代相传。
• 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 一项是( )
•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 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 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选项比对技巧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方法1.锁定关键词、关键句。
2.回归原文定位,找出相应区间。
3.进行信息比对,发现信息差别。
二、“四重比对”1.比对词语,看选项是否偷换词语概念。
2.比对句子,看选项是否偷换句意。
3.比对句间关系(分句间、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4.比对论据和结论,看论据是否合理,结论是否成立。
三、转述方式选项设置常用的转述方式主要有三种: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
四、十三种命题形式(注意,这十三种命题形式是论述类文本中最基础的命题形式,2014年以后在这些命题形式上的设置难度提升,更加关注的不再是简单的词语的信息比对,而是下面介绍的几种情况。
而这些基本的情况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
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偷换概念2.无中生有3.强加因果4.因果颠倒5.夸大事实6.扩大范围7.以偏概全(选项以部分替代整体或遗漏了信息)8.颠倒是非9.表述绝对化(注意条件与结论,注意“就”与“才”)10.张冠李戴(混淆对象)11.答非所问(注意题干,选项于题干而言“答非所问”)12.混淆已然和未然(混淆已发生的与未发生的)13.混淆或然和必然(混淆或许发生的与必然发生的)五、熟悉命题手段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文本原句进行了改装、重组,这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1.“删”,即删除原文句子中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句子原意。
2.“漏”,即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3.“改”,即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4.“凑”,即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
六、“正确选项”的“变形”处理“正确选项”指的是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变形”是指在符合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常常对语句做最大限度的外形变化,来个“似非而是”;“错误选项”指的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它在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常常对语句对最小限度的外形变化,来个“似是而非”。
一道题目中,三个选项“似非而是”,一个选项“似是而非”,常常让人云里雾里,分不清真假。
“错误选项”人们都很重视,不但每道题都有解析,系统总结也随处可见;而“正确选项”的“变形”处理,虽很重要但常被人忽略,所以对其进行专门探讨有其必要性。
1.从同一个意思的多种表达看:同义替换【原文出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选项表述】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选项表述】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I)【选项表述】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5年四川卷)【选项表述】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
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2015年湖北卷)【选项表述】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2015年湖北卷)【选项表述】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I)【选项表述】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
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论中国文化的魅力》)【选项表述】C.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而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该民族的所有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
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主要记录该民族的过去,它是该民族建构其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选项表述】D.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民族历史积淀的结果,记载的是该民族的过去,是该民族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因为北斗星在北辰附近,人们又都是通过北斗七星而找到北极,所以古代也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说,或者以北斗指称北辰,所以北辰文化往往又与北斗相关。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北辰的符号意义》)【选项表述】B.由于北辰在北斗星附近,人们寻找北极又往往要通过北斗七星,所以古人常常将北斗误为北辰,也因此北辰文化往往与北斗相关。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
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1月月考《论现代教育的转型》)【选项表述】A.教育只有能够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才能实现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的价值。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随笔靠的是识,非饱学之士不可为。
当然仅仅掉书袋也不行,因为识属于哲思。
(2015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选项表述】A.随笔靠的是识,不是学识渊博的人是不可能作的,当然仅仅靠引经据典、卖弄学问也不行。
(同义替换)【原文出处】照鲁迅的观点,在散文家族里,小品文的成就最高,几乎在小说、诗和戏剧之上。
小品文的成就以周作人、林语堂和梁实秋尤为突出,周作人又高于林语堂和梁实秋。
在当代文学中,很遗憾,以小品文而成了气候的作家似乎还没有。
小品文也就是美文。
(2015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选项表述】D.鲁迅先生评价散文小品的成就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在现代文学中,周作人、林语堂和梁实秋小品文的成就尤为突出。
(同义替换)2.从叙述焦点的转移看:变换主体,重组句子【原文出处】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I)【选项表述】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变换主体,重组句子)【原文出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2015年四川卷)【选项表述】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变换主体,重组句子)【原文出处】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
(2015年安徽卷)【选项表述】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变换主体,重组句子)【原文出处】集体道德记忆需要通过人类集体的“头脑”来发挥作用,但这种“头脑”是一种抽象物。
它是由从属于人类集体的所有个人的“头脑”整合、统一而成的;因此,它是基于集体性记忆思维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记忆。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选项表述】B.集体道德记忆中的“头脑”是种抽象概念。
它是指人类集体的所有人的“头脑”统一整合而成的产物。
(变换主体,重组句子)3.从表达的繁简看:化繁为简或化简为繁【原文出处】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
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论中国文化的魅力》)【选项表述】B.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化繁为简)【原文出处】由此可知,传统技艺是顺应生活的各个环节由低到高,由简至繁,由最初满足人们简单的生活需要到后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和发展的。
(2015年重庆卷)【选项表述】B.传统技艺是顺应生活环节、由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到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由低到高的生产技术。
(化繁为简)【原文出处】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选项表述】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化繁为简,简化表述)【原文出处】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