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汇报
【5A】2018年高考全国2卷地理试题讲评-附答案共23页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Thank 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2018-2019-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二2)地理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 水文、地貌、植被B. 地貌、水文、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
打沟主要是为了()A. 灌溉B. 排水C. 防虫害D. 通风4.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产量B. 减少水土流失C. 降低生产成本D. 减少蒸发5. 近年来,该地()A. 种植结构复杂化B. 复种指数提高C. 田间管理精细化D. 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观测时段内()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7.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8.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 1~2月B. 4~5月C. 7~8月D. 10~11月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2018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二) 文综地理(解析版)

绝密 ★ 启用前2018年最新高考信息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是区域发展的有效战略。
近几年来,绍兴市上虞区积极推行“四季仙果”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下图为上虞区章镇舜阳猕猴桃产业集群组织结构示意图。
完成1~2题。
1.一般来说,适宜发展图示农业产业集群生产组织模式的区域 A .农产品商品率低 B .生产规模较大 C .距消费市场较远 D .科技发达和信息通畅 2.该类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发展过程中 A .当地土地流转率将会下降 B .中小专业生产合作社规模将萎缩 C .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 D .龙头企业逐渐向高新产业转型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农业产业集群生产组织模式地区,农产品商品率高;农村的中小企业不一定要科技发达和信息通畅,主要距离原料地近,生产总规模大,B 正确,AD 错误;距消费市场远近从图中读不出来,C 错误。
故答案选B 项。
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该农业产业生产组织模式发展过程中,农户生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产投入技术增加;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为龙头企业,规模扩大;龙头企业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不会向高新产业转型;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C正确。
【答案】1.B 2.C下图为2018年1月11日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L1、L2是两个锋面。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地理部分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地理部分试题(含答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2)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18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回答1~2题。
1.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2.该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芯片生产厂,主要因为中国拥有A.丰富的原料B.庞大的市场C.廉价的劳动力D.先进的技术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3~5题。
3.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800米B.900米C.1000米D.1100米4.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B.M,PC.M,QD.P,Q5.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A.风沙B.洪涝C.滑波D.寒潮读图2,回答6~7题6.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B.乙C.丙D.丁7.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A.甲B.乙C.丙D.丁读图,回答8~9题8.图示地区主要属于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9.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C.地形D.大气环流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
a为纬线,b为晨昏线,b线M点纬度值最大,N、P两点纬度值相等,回答10~11题。
10.M点的纬度最低为A.71.5°NB.66.5°NC.61.5°ND.56.5°N11.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E,图示区域为夏半年。
此时北京时间为A.6时B.8时C.18时D.20时36.(15分)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
2018年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Ⅱ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 小题, 每小题 4 分, 共4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 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 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 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 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 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 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 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图2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 据此完成4~5题。
4.由于填海造地, 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部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 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狭....B.曲....C.坡....D.路面凹凸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6~8题。
6.2月7号, 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 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向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 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表1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B.减少河水含沙.C.增加降水.......D.加大河流径流量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B.②....C.③....D.①④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B.沟....C.裸露坡....D.植被覆盖坡面非选择题: 共 56 分, 第 36-37 题是必做题, 第 43-44 题是选做题, 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018高考真题全国二卷文综地理深度解析汇报

合用标准文案2021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新课标II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 ) 深度解析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简彦武第一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齐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秀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经过整合特色山川,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蓄、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题。
【答案】 1. B1.睁开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出名品牌的农产品C. 兴隆便利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对照,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解读】此题组以庄园农业为背景,观察学生对产业活动区位要素解析议论能力、对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对城乡一体化等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情况,观察学生对地理新看法的理解能力以及解读图文资料获得有效地理信息的解决详尽问题的能力。
第1题:关于庄园经济的看法的理解及该县现代茶园经济流行的区位条件〔即题设情况——“优秀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的运用是解题的重点。
由此即可得出出名品牌的农产品对睁开庄园经济的极端重要性,进而确定 B项正确。
别的,交通、劳动力条件能够成为有利条件却不能够成为前提条件,而高精尖技术那么与庄园经济无必然联系。
〔因此可知紧扣题设条件,掌握题设情境对解题是多么重要〕。
第2 题:结合该县“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蓄、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的典型个案来理解题意。
与传统的茶园限制于茶叶自己生产、加工、销售的经营特点对照,现代茶园内涵更为丰富,产品更多,效益更高的突出优势就很明显。
故此题C工程正确。
自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外国转移,图 1 表示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2018全国卷文综地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答案:1.A 2.D 3.A解析:考点: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和升级1.难度中等。
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关闭自有生产厂,表面看会裁员,减少工人工资,减少人工成本,但材料中提及其研发中心由温州进驻上海,说明其在研发领域会投入更多,总体人工成本并不会降低,排除B;由材料2008年其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可知,其规模并没有缩小,排除C;关闭自有生产厂与加强合作质检并没有直接联系,材料中也很难体现,排除D;根据二八法则,一个企业想在同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必须以质取胜,掌握微笑曲线的两端,M公司由生产转向设计,便可发现其主要目的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发上去,以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微笑曲线类似,因此答案选A。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第一篇: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一、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
本套试题由11道选择题,2道综合题和2道选做题构成。
试卷的结构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
但是37题由往年的3个问题变为4个问题,设问更具体,把分值摊薄。
2、试卷难度。
试题整体难度适中,信息呈现形式与往年基本相同,考生不会有陌生感,容易上手,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
试题中没有出现“超纲”现象以及所谓的偏题和怪题。
但部分选择题却对审题要求较高,题组间关联性较强;考生对文字信息、图表信息以及命题意图理解的角度和深度的偏差可能会造成失分现象。
非选择题中的36和37题设问看似容易入手,但易出现会而不全,得高分也不是特别容易,区分度高。
选考题部分难度相对略高,考生较为不易把握答题角度,获得满分10分的难度较大。
二、试题分析1、本套考题所考考点均属地理学科内的核心考点,依托主干知识,考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第一题组(1-3)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二组题(4-5)本题组以澳门半岛的城市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图的判读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三组题(6-8)本题组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站为载体,考查时间计算、气压带风带分布和南极的科考价值,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四组题(9-11)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五组题(36),本题组以数据中心的建设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条件、产业集聚的条件和意义、以“数据”为中心的产业、区域产业发展措施的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深度解析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简彦武第Ⅰ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题。
【答案】1. B 2.C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 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 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解读】本题组以庄园农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产业活动区位因素分析评价能力、对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对城乡一体化等社会经济现象的了解情况,考查学生对地理新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解读图文材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第1题:关于庄园经济的概念的理解及该县现代茶园经济兴起的区位条件(即题设情景——“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由此即可得出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对发展庄园经济的极端重要性,从而确定B项正确。
另外,交通、劳动力条件可以成为有利条件却不能成为前提条件,而高精尖技术则与庄园经济无必然联系。
(由此可见紧扣题设条件,掌握题设情境对解题是多么重要)。
第2题:结合该县“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的典型个案来理解题意。
与传统的茶园局限于茶叶本身生产、加工、销售的经营特点相比,现代茶园内涵更为丰富,产品更多,效益更高的突出优势就很明显。
故本题C项目正确。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 市场规模B. 劳动力成本C. 原材料成本D. 技术水平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 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D. 基础设施水平高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答案】3.B 4.A 5.D【试题解读】本题组主要考查考生对区域经济联系、区域合作以及产业转移原理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
第3题: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与日本相劳动分工比,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明显这是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向东亚、东南亚转移的主要因素。
第4题:影响日本产业转移的经济因素,除劳动力成本外,开拓海外市场是重要考虑,在题目所给的几项因素中,市场规模大是中国相对越南最突出的比较优势。
第5题:本题重点考查中国制造业、加工业未来的方向。
产业转移本质上讲是国际生产力要素的再分配和国际劳动分工的调整,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是中国家电产业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实现战略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积雪厚度 D. 植被覆盖度7.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 年降水量最少B. 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 冬季风力最大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 蒸腾加剧B. 低温更低C. 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6.C 7.D 8.C【试题解读】本题组以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山地带自然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尤其对地理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较大,而能否从解读题目所给材料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第6题:注意题目材料,“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再用排除法思考,大气温度、降水和植被覆盖度等现象与海拔均有密切关系,故可排除A、B、D项目。
在高山地带已经足够寒冷,融雪过程有限,积雪厚度与气温,(也就是与海拔)关系不大,而与坡度大小即重力因素密切相关,即缓坡地带更利于雪的堆积,所以C项正确。
第7题:冻害主要由过度低温造成,极端低温与冬季风影响密切相关,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纬度也高,更接近冬季风的源地,所以因受冬季风的影响更大而冻害高发,故C项正确。
第8题:在高山苔原带,气温很低,大量积雪的存在对保护植物免受作用显著,由于气候变暖,该地带的降雪期推后,雪期前后的强降温危害加大,所以这里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
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高度/m型水闸。
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 1~3月B. 3~6月C. 6~9月D. 9~12月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 河床展宽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答案】9.D 10.B 11.A【试题解读】本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河流下游河床地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河流径流与海洋潮流的相互作用的分析入手,揭示河床地貌的演化规律,进而来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9题:注意利用题目材料“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
河床甲断面最低,表明该形态形成于一年中河床冲刷程度最严重的时段,也就是汛期即将结束的季节,至乙河床断面出现,说明已处在枯水期,进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的阶段,再考虑到位于浙江东部,汛期相对北方较长,可推知D选项正确。
第10题:当地位于季风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修水库前,从季节变化看,汛期河床冲刷、枯水期河床堆积,断面呈现交替变化,但从长期看河床因堆积与冲刷的平衡而相对稳定。
水库建成后,汛期洪水得到调蓄,洪峰带来的河床冲刷明显减弱,而枯水期则因难以存在大的洪峰,对潮汐带来泥沙的堆积作用影响不大,这样原来的冲淤平衡被打破,下游河道变化以淤积为主,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第11题:本题应结合9、10题从整体上考虑,水库修建后,下游河道淤积严重,对防汛、航运不利,而泥沙主要由潮流在海洋带来。
所以在河口建立水闸,就能有效切断潮流带来泥沙进入下游河道的途径。
起到下游河道防淤、减淤的作用,本题A选项正确。
第Ⅱ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9分)【答案】罗讷河上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有一定春汛,夏季为丰水季节(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
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
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5分)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答案】①防洪、改善航运条件②改善航运条件发电土地开发(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分)【答案】因为罗纳河流域跨多个行政区,有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需要协调;从河流流域的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考虑,设立统一的机构,便于加强管理,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考虑。
(类似于设立公司,便于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开发。
亦可适当给分)(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6分)【答案】①可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自然状态;②通过增加湿地,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恢复河流生态系;③沿长河道可以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水污染的净化能力【试题解读】本题以罗讷河为背景材料,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的治理措施、河流生态的恢复等相关知识点,该题与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相似,注意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运用和地理知识的迁移。
(1)该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考查从题目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从自然角度看,河流经流量的变化与河流补给类型、流域内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知道该河上游主要在瑞士境内,由于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北部支流(索恩河)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为主,全年降水均匀,所以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地中海沿岸支流,也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冬季接受补给多于夏季,形成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因而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2)该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治理措施,可通过必修三流域的综合治理与整治进行知识迁移,要利用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原理,理解整治河道,截弯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开发河道的航运功能;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可以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也利于土地资源开发。
(3)此题可以借鉴美国设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原因,从统筹管理的角度考虑。
(4)可以从改善水文条件,改善河流地貌的特征,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等方面分析。
具体的可以从增加河流的长度,河网的密度、湿地的面积,生物的多样性及河流的生产和自净能力来分析。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图5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