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 心身疾病

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
向者
动及A型行为等
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 显应激源的人
及早通过心理指 导加强其健全个
性的培养
LOGO
利用心理学技术 指导其进行矫正
及时帮助其进行 适当的调整,以 减少不必要的心
理刺激。
实用文档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LOGO
实用文档
一、原发性高血压
❖综合因素所致。 ❖心理社会因素:
而心身疾病既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又有 明确而具体的病变部位,一般累及植物神经 所支配的脆弱器官。
LOGO
实用文档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理干预目标
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 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消除心理学病因:提高患者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增 强应对能力
消除生物学症状:减轻生理反应,缓解病情
Alexander认为潜意识冲突导致精神紧张,改变了交 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扰乱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出现 器官症状。
迷走神经 哮喘、溃疡
心理冲突
LOGO
交感神经 原发性高血压、甲亢
实用文档
❖心理生理学说
如果说心理动力学是强调病因,则心理生 理学说着重于发病机制。
Cannon的“应急” 反应,巴甫洛夫的实 验神经症,都说明神经刺激可以影响和改变 器官功能,即心理活动可影响生理过程,甚 至引起疾病。Selye的“应激”学说更带动 了内分泌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参与。
重视心理社会因素有助于癌症的防治。
LOGO
实用文档
癌症的临床心理问题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表现
确诊前 回避、不积极检查、焦虑、失眠
确诊后 否认 愤怒 接受现实 消极等待
医学心理学第6章 心身疾病

引起。
(六)支气管哮喘
• 1、概念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
来发病有增加趋势,在我国支气管哮喘的 患病率为1%-4%,它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 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 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 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 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 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 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 间和清晨发作、加剧。
• 2、病因 • 遗传因素:双亲之一——子女28%; 双亲均
患——子女45%
• 饮食因素:高盐、低钙、低钾、高蛋白质 摄入、饮酒过多
• 环境因素:战争、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等
• 心理因素:情绪因素、压力 • 人格因素:A型性格 • 其他因素:肥胖、服用避孕药等
• 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
• 焦虑、紧张:病程长、病因复杂,期望过高,缺 乏相应知识担心发生严重并发症。、
四、临床常见心身疾病
• (一)原发性高血压 • 1、概念 •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
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综合征。 • 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并可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
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它是最常见的心血管 疾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身心疾病之一。
• ②争强好胜、暴躁:常常是雄心勃勃,目标 远大,措施强硬,行为刚毅、果敢勇猛,只 想到奋斗目标,不顾不良后果。有时甚至一 意孤行,独断专横。
• ③敌意:总是把周围的人看作自己的竞争 对手,把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比重看得大, 有很强的他人和环境控制欲。
• A型行为方式 • 做一件事总想一下子干完,不干完不踏实 • 总觉得时间紧张不够用,走路风风火火,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综合评估
采用全面评估,包括心理测量和体格检查等, 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 疾病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心理疗法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等 心理疗法,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变不适应 的行为模式。
生活方式管理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规律的运 动、健康的睡眠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对心身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很重要。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学科,心身疾病是一类身体状况受心理因 素影响的疾病。
心身疾病的定义和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身体疾病和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的疾病,包括身体症状受心理因素影响、心理因素 导致身体健康恶化等。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变化、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等,综合影响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平衡。
心身疾病防治的策略
1.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公众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2. 加强心身医学的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干预策略。 3. 建立心身医学团队,促进医生、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的合作。
心身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1
基因与心身健康
探索基因、表观遗传和心身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心身疾病的常见类型
• 功能性疾病:如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等。 • 身体化障碍:体验到身体症状但无明确医学解释。 • 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 疼痛性疾病:如慢性疼痛综合征、疼痛失调等。
心身医学模型的应用
心身医学模型将心理因素纳入临床实践,通过整合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心身疾病 的治疗提供综合性的方法。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第六讲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包括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所谓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类有病理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躯体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强调病理学和生化的临床改变。
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些躯体疾病或障碍,这些躯体疾病或障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情况,例如,心因性阳痿、心因性厌食、书写痉挛、口吃等。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和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和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疾病的范畴1.内科心身疾病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外收缩,雷诺氏病,神经性循环衰弱症等。
⑵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⑷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心因性知觉异常,心因性运动异常,慢性疲劳等。
⑸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阿迪森氏病,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低下,垂体机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
2.外科: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书写痉挛,过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4.儿科:心因性发烧,遗尿症,遗粪症,周期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症,脐周痛和心因性呼吸困难。
第十章:心身疾病

西方国家对应激的研究
不幸的是,如果因为长期慢性的应激,而 反复出现“战斗或逃跑反应”,将会导致 长期的负面的影响。你的肾上腺分泌出肾 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消化、生殖、 生长、组织的修复、和你的免疫和抵抗炎 症的系统的反应。也就说,你的身体中一 些对保持你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开 始下降。
心身疾病的诊断
目前学术界对心身疾病的态度是不倾向于 对此做出单独的诊断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 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没有得到明确 的澄清和证实。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 内的精神障碍诊断系统都不同程度地保留 了对心身疾病的关注。
心身疾病的范围
主要包括由情绪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 症状为主要表现、受植物神经所支配的 系统或器官疾病。
按各器官和学科分类有: (一)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原发 性高血压、心率不齐等。 (二)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 疡、溃疡性结肠炎、胃痉挛、精神性 (心因性)厌食等。 (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 度换气综合征,慢性胰腺炎等。 (四)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 进症,肥胖症等。
(五)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痉 挛性斜颈、植物神经障碍等。 (六)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萎、月 经不调、经前紧张症等。 (七)肌肉骨骼系统包括免疫机制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症等。 (八)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 皮炎,皮肤搔痒症等。 (九)眼科:青光眼、弱视等。 (十)耳鼻科:美尼尔氏综合症、口吃、 咽部异物感等。 (十一)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 症等。 (十二)口腔科:舌痛、口炎、口臭 等。
心身疾病概述

心身疾病概述
第14页
(七)内分泌紊乱
1.生长迟缓 (心因性株儒)
生长抑素 GH
CRH
GC IGF-1抵抗 甲状腺素、T3
2.性腺轴紊乱(泌乳、绝经、性欲)— LH、睪酮、雌激素;性激素抵抗
心身疾病概述
第15页
3 .排出神经症或精神病。
心身疾病概述
第2页
心身疾病特征(六个)
1 .以情绪障碍为发病原因之一。 2 .通常含有特殊性格类型。 3 .发病率含有显著差异。 4 .同一病人可罹患数种类似性质疾患。 5 .常有同一疾病或类似疾病家族史。 6 .常有缓解或复发倾向。
心身疾病概述
第3页
心身疾病发病学说
• 心理动力学理论 • 心理生理学理论 • 学习理论
心身疾病概念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应激源引发躯体功效 改变,并伴有器质性改变。
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心身疾病指心理社会原因引发躯体
疾病。 广义心身疾病还包含由社会心理原因引
发表现为躯体症状精神疾病。
心身疾病概述
第1页
心身疾病诊疗标准
1.疾病发病原因中包含心理社会原因, 并 能明确其与躯体症状时间关系。
2 .躯体症状有明确器质性病理改变, 或存 在已知病理生理改变。
第7页
二、功效改变与疾病
(一)CNS ——调控整合作用 LC-交感-肾上腺髓质轴 & HPA轴
心理、精神障碍 (心理性反应异常) 认知能力: 识记 情绪过分(感受): 抑郁、厌食、自杀 社会行为不友好: 冷漠、敌意、攻击 PTSD
心身疾病概述
第8页
(二)免疫系统
评述:免疫细胞增殖、转化;抗体、细胞因子生 成。
血脂 钠水 ;遗传易感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由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它是身体与心理之间紧密联系的产物,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或误解。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等方面对心身疾病进行探讨,以增进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一、定义心身疾病,又称为躯体化障碍、功能性身体症状障碍,是指那些不能用已知疾病解释的身体症状,例如头痛、胸闷、腹痛等,这些症状造成了明显的痛苦或丧失功能。
尽管这些症状缺乏明确的身体病理学证据,但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可以通过心理和社会因素诱发或加重。
二、病因心身疾病是复杂多样的,其病因涉及生物学、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因素。
1.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人天生就存在对压力的脆弱性,容易出现身体症状。
此外,某些生物化学和生理机制的改变也与心身疾病的发生相关。
2.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压力是诱发心身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的工作压力、家庭冲突、人际关系问题等会导致人们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诱发或加重身体症状。
3. 环境因素:外部环境中的压力和刺激也会对心身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例如,持续的恶劣工作环境、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三、症状心身疾病的症状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痛、胸痛、肌肉紧张、疲劳、消化不良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对各类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
四、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心身疾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增强应对能力,从而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2.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例如,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3. 身体疗法:有些患者对心身疾病的症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身体感知,因此采用一些身体疗法如针灸、按摩、理疗等,可以缓解疼痛和紧张感。
心身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tion) 是一种以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 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的一种 被最早确认的心身疾病。一般认为,原 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 除与高钠膳食,遗传缺陷等原因有关外, 心理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始动机制中起主 要作用。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通路
大脑边缘系-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通路 下丘脑可分泌多种神经激 素。如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作为一种化学信息兴奋垂体前叶—肾上 腺皮质机制,使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 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 松)的合成与分泌,以利机体产生相应 的生理、行为变化。
沃尔夫的理论
通过胃瘘观察情绪因素对胃运动、 张力、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在恐怖、 失望、悲哀情绪下,胃全部功能均降 低。长期的愤恨情绪可使胃粘膜充血, 最终出现点状粘膜糜烂出血现象。而 当抑郁寡欢、灰心丧气或激烈运动比 赛时,肠蠕动受抑,出现便秘。
心身疾病研究的历史
西波克拉底:体液学说 《黄帝内经》:五神、五志学说 德国海因洛茨:首提“心身”、 “心身医学”概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心身疾病
郭争鸣 副教授
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作为 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即指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 疗和预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 体器质性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有 关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包括 神经症或心理生理障碍。
心身疾病的特征
哈雷德提出心身疾病具有以下特点 1.发病因素与情绪障碍有关。 2.大多与某种特殊的性格类型有关。 3.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4.同一患者可以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 5.常常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家族史。 6.病程往往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心身疾病的诊断 • 1、诊断要点:1)明确的躯体症状 • 2)寻找社会心理因素并明确其与躯体症状 的时间关系 • 3)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 • • • •
2、诊断程序: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3)心理学检查 4)综合分析
• 六、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 1、心身同治 • 2、心理干预目标包括:1)消除心理社会 刺激因素 2)消除心理学病因 3)消除生 物学症状
• • • •
三、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1、心理动力学理论 2、心理生物学理论 3、学习理论
• • • • • •
四、心身疾病的发病和以下因素有关: 1、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2、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评价 3、个体当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 4、个体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 5、年龄、文化水平、政治修养
• 七、心身疾病的预防: • 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 • 具体预防措施: 1)心理素的培养 • 2)对有不良行为的人及早利用心理学技术 指导其进行矫正
• 3)对于生活环境和工作中存在明显应激源 的人应及时帮助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 少不必要的刺激 • 4)对于有情绪危机的人,应及时帮助加以 疏导
心身疾病
• 一、定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 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程的演变、治疗和 预后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病理改变的躯 体疾病。 • 广义的心身疾病就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 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 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
• 心身疾病易发生在植物神经和内分泌支配 下的器官和系统 •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除感染、中毒、烧 伤和外伤以外的疾病大都和心理因素有关 • 1、内科系统的心身疾病 • 1)循环系统:如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 冠心病、心肌梗塞、原发性高血压、 • 2)消化系统: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神 经厌食、神经性呕吐、局限性肠炎等
八、原发性高血压
•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 1、相同点:指导理论一致,目标一致,过 程设计一致 • 异同点:工作任务不同,对象和情境不同, 工作的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 3)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过度换气等 • 4)内分泌系统: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 • 5)泌尿系统:尿频、尿急等 •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2、神经科的心身疾病:血管紧张性头痛、 脑血管病 • 2外科系统的心身疾病
• 手术前的紧张,术后的疼痛。 • 妇产科的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 儿科的口吃,支气管哮喘;眼科的青光眼; 皮肤科的过敏性鼻炎;癌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