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作方案doc

合集下载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方案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方案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X(GB12719—1991)1 主题内容与适用x围1.1 本规X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冰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左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2 本规X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査批准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 3838地而水环境质呈:标准GB503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1615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XGBJ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X3 总则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3.1.1査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査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左性,或井巷园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呈:,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岀防治的建议。

3.2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査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査,详査和勘探三个阶段。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

但提供矿山建设设汁作依据的地质勘査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讣提供依据。

水文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与任务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目的运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经过一定的勘查程序,去查明某个地区的地下水在天然和人为影响条件下的状态,并阐明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具体措施。

二、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1、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和污染情况;2、对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进行水量、水质评价;3、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实施意见和措施。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一、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目的:为制订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任务:概略查明区域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埋藏分布条件以及水量、水质的形成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的概略数量。

比例尺:一般<1/10万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任务:较详细地查明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

比例尺:一般>1/5万三、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目的:结合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或其他项目,对地下水的动态和均衡要素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研究,为定性或定量评价水文地质条件提供资料。

监测项目:地下水水位、水温、水量、水质以及降水入渗补给量、蒸发量、地下径流量等。

监测持续时间:1)暂时性监测网:为综合性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监测资料时,监测时间一般持续1~2年;2)永久性监测网: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长远、综合目的而进行的检测工作时,监测时间应是永久性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一、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划分的必要性1、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必须经历一个由面到点、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的过程。

2、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必须与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相一致,不同设计阶段所需水文地质资料的内容和要求是不相同的。

二、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方案不同任务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其阶段的划分一般是各不相同的;不同部门对同一任务,划分的阶段数和阶段名称也不尽一样。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把供水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1、普查阶段:概略评价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初步推断可能富水地段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水上勘察实施方案

水上勘察实施方案

水上勘察实施方案一、前言水上勘察是指在水体中进行地质、地形、水文、水文等调查和勘察的工作。

水上勘察的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就水上勘察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勘察工作提供指导。

二、实施方案1. 勘察范围确定首先,需要明确水上勘察的范围。

根据勘察任务的要求,确定勘察的具体范围,包括勘察的水域范围、勘察的深度范围等。

在确定勘察范围时,需要考虑水域的特点、地质地形的特征以及勘察任务的具体要求,确保勘察范围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2. 勘察方法选择针对水上勘察的具体任务,需要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

常见的水上勘察方法包括测深、取样、地质勘探等。

在选择勘察方法时,需要考虑水域的特点、勘察任务的要求以及勘察设备的性能特点,确保选择的勘察方法能够满足勘察任务的需要。

3. 勘察设备准备在实施水上勘察前,需要对勘察设备进行准备。

包括测深仪、取样器、地质勘探设备等。

对于不同的勘察任务,需要选择合适的勘察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4. 勘察人员培训水上勘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实施勘察前,需要对勘察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水上安全知识、勘察设备的使用方法、勘察任务的要求等。

确保勘察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顺利完成勘察任务。

5. 勘察过程管理在实施水上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勘察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包括勘察计划的制定、勘察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勘察数据的记录和整理等。

确保勘察过程有序进行,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勘察结果分析水上勘察完成后,需要对勘察结果进行分析。

包括勘察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勘察成果的总结和分析等。

确保勘察结果能够满足勘察任务的要求,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总结水上勘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档对水上勘察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希望能够为水上勘察工作提供指导,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文地质钻探施工方案

水文地质钻探施工方案

水文地质钻探施工方案1. 引言水文地质钻探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用于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流动状况以及地质构造的特征。

本文档旨在提供水文地质钻探施工方案的详细说明,包括施工目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2. 施工目的水文地质钻探的施工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含量,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依据;•获得地下水的水质信息,分析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探测地下岩石和土层的特征和性质,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数据支持;•了解地下地层的结构和构造,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3.1 钻探设备水文地质钻探需要使用合适的钻机和相应的钻具。

常用的钻机有旋转式钻机、冲击式钻机和挤压式钻机等。

钻具包括钻杆、钻头、护壁和取心管等。

3.2 钻孔布置钻孔布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研究目标确定。

一般情况下,钻孔应尽量避开断裂带、岩体强变形带和易涌水层等地质隐患区域。

3.3 钻探方法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包括岩芯钻探、取样钻探、水位测井和岩心取心等。

其中,岩芯钻探用于获得完整的地下岩石样本,取样钻探用于获得不同深度的地下土样和水样,水位测井用于测定井中地下水位的高度,岩心取心用于采集岩芯样本进行各项实验分析。

4.1 前期准备•确定施工区域和钻孔布置;•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检查钻机和钻具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

4.2 钻孔开挖•使用钻机将钻具逐层插入地下,同时进行旋转或冲击以完成孔洞的开挖;•根据需要进行取心或取样。

4.3 井壁加固•在钻完孔后,根据岩层情况选择合适的护壁方式,例如套管、漏斗管或金属围护套管等;•确保井壁的稳定和完整。

4.4 地下水位测井•选择合适的测井仪器,如测深仪或水位计;•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

4.5 弃土处理•将钻探过程中产生的弃土清理干净;•根据规定的环境要求进行分类、储存或处理。

4.6 数据记录和分析•记录钻孔、取样、取心和测井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相应的地层剖面图和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方案

水文地质勘察方案

水文地质勘察方案背景水文地质勘察是对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和评价的过程。

在水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水文地质勘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水文地质勘察方案,为水资源开发项目提供具体指导。

1. 目标和范围1.1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评估地下水的可利用性和保护需求,为水资源开发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1.2 范围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勘察区域范围的确定•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保护措施建议2. 勘察设计2.1 勘察区域根据项目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勘察区域。

勘察区域应覆盖水资源开发项目所涉及的地区,并考虑附近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情况。

2.2 勘察方法采用多种勘察方法,包括:•地质地貌调查:通过野外观察和采集样本,在勘察区域内对地质地貌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建立地质地貌图。

•水文地质调查:使用钻孔、试井和地下水位观测等方法,获取勘察区域内地下水位、水层厚度、水化学性质等信息,并建立水文地质剖面图。

•水文地质样品采集:对地下水和岩石进行采样和分析,以了解水质状况和地质成分。

2.3 数据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包括:•地质地貌数据的整理和解译,建立地质地貌图;•水文地质数据的处理和解读,建立水文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样品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得出水质和地质成分的相关结论。

3. 地下水资源调查3.1 地下水埋深和水层分布根据钻孔和试井数据,分析地下水埋深和水层的分布情况。

确定各个水层的厚度、延伸范围和水质特征。

3.2 地下水储量和补给特征通过地下水位观测和水文地质剖面数据分析,计算地下水储量,评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量。

3.3 地下水动态变化通过连续观测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参数的变化,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进行长期趋势分析。

4.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4.1 水化学性质评价对采集的地下水样品进行化学分析,评估水化学性质对水资源开发的影响。

水文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调查(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思路与部署安排:继续在华北平原东部地区开展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典型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示范。

在华北平原、松嫩平原、银川平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开展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及综合研究。

对我国北方11个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进行综合集成。

开展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

继续开展内蒙古、甘肃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

开展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重点岩溶流域和盆地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选择典型流域建立岩溶水开发和石漠化整治示范工程,提出岩溶水开发与环境地质整治方案。

在东北、西北、华北、四川阿坝州地方病严重区,内蒙古河套高砷地区、陕西大荔县高氟水地区进行地下水勘查和供水安全示范。

在四川省红层丘陵区继续开展地下水勘查和开发利用示范。

1.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1)中国北方主要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成果综合集成组织开展了中国北方11个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成果集成出版稿的编辑工作。

从区域调查成果集成、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北方水工环战略三个方面进行综合。

(2)典型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示范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840平方千米,地球物理勘探500点,水化学、同位素取样186组,GPS工程点测量25点,抽水试验64台班。

编写了2个图幅水文地质钻孔的详细设计和1:5万水文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研究及编图技术要求工作方案。

2.中国北方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开展了农业开采量典型监测。

对布设的8个农业开采量监测点,24口农田灌溉井、8口农村生活饮用水井、近1000亩农田的农田灌溉情况进行每日监测。

监测点分布于北京大兴、天津武清、河北正定、河南鹤壁、山东莘县等地,分别代表了山前平原、中部平原、滨海平原3种典型地貌单元和地下水、地表水2种主要灌溉水源。

编制了40余张地下水动态演化图件,比较详细地刻画了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动力场特征及目前流场的形态特点。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部标准DZ 55—87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1987—12—08发布 1988—06—01实施目次l 总则 (1)2术语 (1)3设计书的编制 (2)4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2)5 环境水文地质勘探与试验 (4)6 环境水文地质监测 (6)7 地下水环境评价及对策研究 (7)8 资料整编与工作成果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部标准DZ 55—87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1 总则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决策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是专门研究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质与水量的变化,研究各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其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相互关系。

进而提出控制和消除地下水的有害作用及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措施,使其有利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发展。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应在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是城市水文地质工作的继续和发展。

开展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必须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资料。

如果水文地质基础资料不能满足需要,则应补充必要的水文地质工作。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目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工业“三废”、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其它人为活动而导致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为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环境水文地质依据。

为环境水文地质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提供实验场所和实践资料。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查明城市水文地质条件。

包括天然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查明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区域性水位下降或上升、水资源衰竭、水质污染与恶化、海水人侵、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研究其成因。

进行城市地下水环境评价和预测研究,提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防治对策或措施方案。

对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监督。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应与环保、城建、卫生、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

水文地质工作制度模版

水文地质工作制度模版

水文地质工作制度模版一、总则水文地质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水文地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水文地质工作的目标是准确、全面地调查、分析和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性质、分布、储量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及地质等的关系,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工作职责1. 开展水文地质调查:负责开展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包括地下水位观测、水文地质钻探、采样分析等工作;2. 地下水资源评价:负责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和可利用程度;3. 专题研究与技术指导:负责开展与水文地质相关的专题研究,提出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地方水文地质工作;4. 编制水文地质报告:负责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四、工作流程水文地质工作流程包括项目筹备、调查设计、现场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编制等环节。

1. 项目筹备:确定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并制定具体方案和工作计划;2. 调查设计:确定调查区域范围、调查深度和采样点布置等,制定调查设计方案;3. 现场调查: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地下水位观测、钻探、采样分析等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分析,绘制地下水位等专题图;5. 报告编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并进行审查、修订,最终形成正式报告。

五、质量控制水文地质工作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作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为保证工作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调查设备的选择和维护:选用符合标准的调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2. 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3. 数据分析的科学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4. 报告编制的规范性: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确保报告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工作方案篇一:XX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第二方案XX年上半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报告一、矿井概况山西柳林金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位于柳林县城东南约10km处的庄上镇梨树凹村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金家庄乡管辖。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XX]33号文,批复为单独保留矿井,井田东西长4.95km,南北宽2.78km,井田面积为6.0842km2。

矿井证件齐全合法有效,机构完善,运行科学高效,属生产矿井。

矿井批准开采3#-10#煤层,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证载能力均为175万吨/年。

煤层开采标高880m-510m。

二、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一)矿井地质1、地层井田内地表大部分被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所覆盖,基岩仅在沟谷、沟谷下部两侧出露。

据钻探揭露地层的层序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

现结合钻孔资料,井田内揭露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根据L31号水文孔得知,上马家沟组揭露厚度108.92m。

根据区域资料知,本组岩性以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

(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连续沉积于上马家沟组地层之上。

L30、JZ1钻孔分别钻进101.06m、104.63m未完全揭露本组地层,L31孔揭穿该地层,揭露厚度114.31m,贺西矿H6孔揭露厚度138.40m。

据钻探资料,本组下、中部多为浅灰、灰白色泥灰岩,夹厚层状硬石膏层;上部为中厚~巨厚层状灰白、深灰色石灰岩,隐晶质微晶或泥晶结构,岩石致密、坚硬、质纯,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次为白云石,含燧石、黄铁矿结核及晶粒,变形层理及岩溶裂隙较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

局部厚层灰岩中夹薄层泥质灰岩。

(3)、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以山西式铁矿及铝质泥岩为底界,K1砂岩底为顶界。

L30、L31、JZ1号钻孔均钻穿本组地层,厚15.32~31.0 m,平均23.11m。

下部为浅灰色、灰色铝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细粒砂岩,含丰富黄铁矿结核,菱铁质泥砾,底部为铝铁矿薄层;上部为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石灰岩,石灰岩中生物化石较丰富,灰岩下部含煤线。

(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零星出露于井田东南边界的沟谷中。

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地层之上,以石英砂岩K1为底界,K3砂岩底为顶界,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厚80.9~104.74m,平均91.6m。

按沉积环境和岩性特征,将本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分述如下:①、下段:由K1砂岩底至8#煤层顶(L1石灰岩)。

为一套灰至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碎屑岩段,夹0~1层不稳定的生物碎屑灰岩,含煤3层,自上至下为8#、9#、10#煤层,为可采或局部可采的主要煤层。

厚度40.7~43.55 m,平均厚度41.73m。

②、中段:由L1灰岩底至L5灰岩顶,厚22.62~37.60m,平均28.82m。

岩性主要由3~5层灰色生物碎屑泥晶、隐晶石灰岩夹深灰至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少量薄层粉砂至细砂岩,含煤2层,自上而下为6#、7#煤层,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③、上段:由L5灰岩顶界至K3砂岩底,厚3.55~5.83m,平均4.9m。

岩性以灰色至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含菱铁质及黄铁矿结核。

(5)、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出露于井田西侧沟谷中。

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以K3砂岩底为下界,K4砂岩底为上界,为井田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

厚度40.75~67.85m,平均厚47.81m。

岩性为灰色~深灰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含煤3~5层,其中3、4#煤层为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

本组底部的中-粗粒砂岩(K3)层位稳定,灰色-深灰色,厚层状,成分以石英为主,分选性差,由下而上粒度从粗到细,底部一般为薄层细砾岩,砾径5~l0mm,常含大量煤屑,厚2.50~12.43m,平均7.76m。

(6)、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出露于井田中东部的山谷中。

该组以K4砂岩为底界,以K6砂岩底为顶界,连续沉积于山西组地层之上(整合接触)。

根据区域资料知,岩性以灰-灰绿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偶夹薄煤线。

厚度66.12~102.18m,平均81.93 m。

本组地层以河流湖泊相沉积为主,属陆相沉积,按沉积环境和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分述如下:①下段:K4砂岩底至K5砂岩底,厚29.95~70.10m,平均46.45m。

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夹少量砂岩,含煤线0~3层,极不稳定。

底部K4砂岩为灰白色-深灰色中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岩屑、云母及重矿物,夹炭质或有机质条纹和泥质包体,具脉状层理及交错层理。

②上段:K5砂岩底至K6砂岩底,厚23.95~51.50m,平均37.73m。

岩性以灰-灰绿色砂岩为主,顶部为灰-灰绿色夹紫色斑块的含铝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是野外确定K6砂岩良好的辅助标志。

(7)、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井田西部的沟谷中零星出露。

以K6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本组地层残存不全。

根据区域资料知,岩性以灰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由下向上紫色色调渐浓。

本井田仅残存下段、中段。

①下段:主要为灰绿色、灰白色砂岩夹深灰色及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厚82.78~106.45m,平均98.94m。

底部K6砂岩厚2.40~5.00m,平均3.40m,为灰至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含砾。

②中段:厚40.00~116.23m,平均91.40m。

主要为紫红色砂质泥岩夹灰色、绿灰色砂岩及灰黑色泥岩。

砂质泥岩多呈团块状,水平层理发育,夹泥岩条带,层面上有云母片。

(8)、上第三系上新统(N2)广泛分布于井田内的沟谷中,岩性主要为棕红色至浅棕红色粉砂粘土、亚粘土夹钙质结核,其次为砂砾石,杂色粘土及泥灰岩、灰岩。

底部常为胶结松散的砾岩,棱角状及次圆状,磨圆度及分选性极差。

厚度为4.00~94.50m。

与下伏各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9)、第四系中-上更新统 (Q2+3)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广泛分布于井田内的梁、垣、峁和半坡上。

由浅红、黄红色砂质亚粘土及亚砂土组成。

垂直节理发育,地貌上易形成陡壁、黄土柱及天生桥。

2、构造井田位于离柳矿区西部,三交~柳林单斜含煤区中南部,井田地层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

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向南西,地层倾角平缓, 3~7°。

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

根据3、4#煤层开采揭露,井田西南部发育一条走向北北西-北北东、倾向南西-北西的正断层,断层倾角30°,断距较小,仅1.5m。

据井下巷道揭露,推测井田北部4#篇二:边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方案边坡稳定性研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方案目录一、前言 ................................................ ................................................... .. 2二、编制依据................................................. .. (2)三、执行规范及验收标准 ................................................ (2)四、勘察目的与主要任务 ................................................ (3)五、勘察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 ................................................ . (4)六、矿区地质概况 ................................................ (4)七、勘察工作量布臵 ................................................ .. (4)八、勘察工作实施细则 ................................................ . (6)九、勘察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审工作 ................................................ .. (9)十、主要技术质量保障措施 ................................................ (10)十一、施工组织 ................................................ (15)十二、施工质量管理 ................................................ (27)十三、施工安全、文明生产管理 ................................................ . (30)一、前言##矿为国内著名大型铁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采场东南帮边坡最高标高+##m,采场坑底标高##m,设计终了边坡最大高差约为## m,属于高陡边坡。

为了优化边坡结构参数设计,更好的协调边坡工程与采矿生产的关系,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公司决定对该露采边坡进行专门的边坡工程地质工作。

收到###公司关于《##矿采区、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研究》招标文件和中##公司提供的《###矿边坡稳定性研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设计》后,我公司在研究项目招标文件和补充勘察设计的基础上,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编制本勘察纲要,以指导野外施工、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及正式报告的编制工作,确保为本次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

二、编制依据⑴国家现行有关规范;⑵《#稳定性研究招标文件》(招标编号:招标单位:);⑶《###勘察设计》;⑷《##勘察设计》三、执行规范及验收标准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XX XX年版);⑵《边坡工程勘察规范》(YS5230-1996);⑶《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XX);⑷《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⑸《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⑹《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XX);四、勘察目的与主要任务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勘察设计》文件,本次补充勘察是在利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补充勘察工作,对重点区段进行更可靠的控制,查清采场内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不良工程地质条件,为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