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作品
田汉先生作品介绍

田汉先生作品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
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
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
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
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
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
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
《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
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
田汉获虎之夜

角色分析
在《获虎之夜》中,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和情 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封建社会中,家 族利益、门第观念、传统道德等成为了人们生 活的束缚,年轻人的自由和幸福往往被牺牲
在剧中,社会环境对魏莲生和白碧霞的命运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魏父魏母代表着封建思想和 封建礼教的势力,他们为了家族的利益和门第 观念,逼迫魏莲生娶了黄大琳。而白碧霞因为 爱上了一个身份低微的男子,被父亲视为不道 德的行为,逼迫她离开魏莲生
重要场景与对白
魏莲生
那座山很危险的……不如
我帮你找个安全的地方 吧……我家就在这附
B
近……你可以先去我家住
下……
A
白碧霞
C
真的吗?那太好了……谢
D
谢你!
重要场景与对白
第二幕
第二幕是剧中最重要的场景之一,它描绘了魏莲生和白碧霞的感情发展。在这个场景中, 魏莲生向白碧霞坦白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他们相互表白了彼此的爱意。这个场景充满 了浪漫和温馨的气息,为后续剧情中他们抗争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提供了动力 魏莲生 碧霞,我喜欢你……从我们第一次相遇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你……我不知道 这是不是爱情……但我知道我不能没有你……
-
目录
.1 剧情背景 .2 重要场景与对白
.3 剧情发展 .4 角色分析
田汉《获虎之夜》
《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话剧创作中的一部重 要作品,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开山之作
该剧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 思想和封建礼教对年轻人的摧残,表达了对追
求自由、幸福和真理的勇敢抗争的赞美
1
剧情背景
然而,他的父母为了家族利 益和门第观念,逼迫他娶了 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黄大琳
我想和她在一起
田汉先生简介与作品

田汉先生简介与作品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
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
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
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
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
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
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
《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
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
田汉作品

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
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
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
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
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
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
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
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
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
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
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
《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
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中国传统京剧剧目,以它的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而受到广泛欢迎。
这个剧目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明代宫廷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一个忠诚的宫廷歌妓关汉卿的悲惨命运。
关汉卿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她以美丽动人的外貌和非凡的才华为宫廷所倾倒。
然而,由于嫉妒和阴谋,她最终被迫下嫁给一个下层官员。
这个剧目以虚构的方式展示了关汉卿的人生经历,其中充满了爱恨情仇、痴情忠诚和家国情怀。
田汉的《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创作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这个剧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戏剧元素,成功地描绘了关汉卿这个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并通过各种表演形式传递了深刻的情感。
《关汉卿》也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京剧剧目,更是一部探讨人性、伦理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这个剧目通过关汉卿的悲惨命运,展示了宫廷斗争、人性的扭曲以及权力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
同时,它也强调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呼吁人们探索自我价值、追求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总之,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富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戏剧作品。
它的故事情节虽然发生在古代宫廷中,但其中所揭示的普世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剧中关汉卿这个形象的塑造,我们能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通常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关于田汉《关汉卿》的名词解释: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关汉卿和田汉《关汉卿》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并探讨《关汉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对田汉《关汉卿》进行概述,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写一篇田汉的戏剧《获虎之夜》读书笔记

《获虎之夜》读书笔记《获虎之夜》是田汉先生在1922年的作品,《获虎之夜》的故事发生在长沙的山里,作者通过黄大傻和猎户的女儿莲姑的自由恋爱与魏福生的封建门第观念的冲突,塑造了两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黄大傻命运多桀,爹娘相继去世,没机会读书,手艺也没学成,后来沦为乞丐,每晚睡在庙前的戏台底下。
不论是从他自己说的“每晚都来看姑娘家的灯光”还是从旁人对他“可怜这孩子已经是个颠子了”都能看出他的悲剧命运,那一连串大篇幅的自述更是把这种“悲”层层堆叠。
随着自己家道中落,黄大傻也就跟着沦落了。
可以想象,在大傻这个年纪,应正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时,有鸿鹄之志、满腔抱负,但他却过着要饭过活的日子。
他有学手艺的机会却一再地放弃,对于自己的当下、未来可以说毫无把握、无能为力。
可以说,黄大傻对自己的“活”没有根本的信念,他的生命力极端脆弱。
正如他所说:“一个没有爹娘、没有兄弟、没有亲戚朋友的孩子,白天里还不怎样,到了晚上独自一个人睡在庙前的戏台底下,真是凄凉得可怕呀!烧起火来,只照着自己一个人的影子;唱歌,哭,只听得自己一个人的声音。
我才晓得世界上顶可怕的不是豺狼虎豹,也不是鬼,是寂寞!”对一个生命力极端脆弱的人而言,他活下去的唯一支点就是爱。
他就像飞蛾一样,只想靠“莲姑娘窗上的灯光”更近些,因为只有这样可以重温往昔父母都在时的温暖的日子,就像“还是五六年前在爹妈身边做幸福的孩子,每天到这边山上喊莲妹出来同玩的时候一样”。
这种爱,是他生命的原动力,滋养了他脆弱的生命。
在对莲姑的眷慕背后,隐含的是一个敏感少年小心拾掇起自己生命力的种子,并期望其发芽的热切的心。
“世上没什么东西能拆得开我们的手。
”这不是某部爱情电影的煽情桥段,而是出自莲姑——一个淳朴的山村姑娘之口。
从小孩子起模模糊糊的意思,到成人以后的矢志不渝,莲姑有着当代妇女最珍贵的品质:忠贞。
这让这个人物很容易与观众拉近,博得好感。
在封建门第观念的冲突下,莲姑这样一个弱女子能不畏强暴,绝不屈从那份包办婚姻,这个背后,并不单单是忠实自己的情感,也不单单是捍卫这段爱情,而是为了追求真正的自由。
田汉南归原文解释

《南归》《南归》是田汉创作的一部话剧。
以下是部分原文及解释:1.开场部分原文:1.场景描述:农家门前,井,桃树。
2.人物对话:1.少年:伯母。
2.母:啊,李大哥,钓鱼来吗?(放下衣)3.少年:伯母,您瞧,今天运气不错吧。
4.母:哦呀,真是,拿回去可以大吃一顿了。
5.少年:不,这是孝敬您的,快拿盆子来吧。
6.母:那可谢谢你了。
(进去拿盆子出来盛了鱼)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又能干,又勤快。
3.解释: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院子里,少年钓鱼归来,将钓到的鱼送给伯母,展现出少年的淳朴善良以及与伯母关系的融洽。
这一场景为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引出了后续关于春姐的感情故事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春姐与少年的对话原文:1.少年:(失望欲泣,讷讷然)春姐,这几年我天天想着你,求着你,难道你一点不觉得吗?2.女(春姐):(不语)3.少年:伯伯死了,家里剩下伯母同你,一个男人也没有,难道就这样过下去吗?4.女:正明弟,我是在等着一个人哩。
5.少年:我知道,不过他真会回来吗?6.女:会回来的。
7.少年:怎么知道他一定会回来呢?8.女:我是这样想。
9.少年:他有信来吗?10.女:没有,打他走了以后没有半个字给我。
(怨愤地)绿衣的信差,每天走过我们家,可从不曾停留过啊。
11.少年:可不是!人家把你给忘了,你何苦老惦着人家呢?12.女:(反感地)你怎么知道他把我给忘了?13.少年:他一点儿音信也没有,怎么不是忘了呢?14.女:不写信就算忘了吗?不,他每晚总是在梦里找我来的。
15.少年:那是你忘不了他呀。
16.女:对呀,正明弟!至少我忘不了他啊。
瞧这井边的桃树底下,他不是老爱坐在那儿写诗的吗?他不是老爱拉着我的手,靠这棵树坐着,跟我讲他在各地流浪的故事的吗?瞧这树皮上不还雕着他送给我的诗吗?这棵树还活着,花还开着,树皮上的字还跟刚刻的时候一样的新鲜,我怎么能忘了他呢?17.少年:那么,春姐……18.女:(不语)19.少年:你什么时候可以忘了他呢?20.女:等到这棵树枯了,叶子落了,花不再开了,树皮上的字也没有了……21.少年:那是一辈子啊……22.女:对,一辈子我也忘不了他啊,正明弟。
【课外阅读】田汉《关汉卿》 (2)

【课外阅读】田汉《关汉卿》作者简介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剧作家、诗人。
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原名寿昌。
少年时期,田汉就受到进步诗人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思想。
1916年,受到舅父易象资助,东渡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就读,并加入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进行诗歌创作。
1920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蔽》、《咖啡店之一夜》。
1927年在上海艺术大学任职期间创作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这时期,田汉不仅从事文艺创作,还积极参加政治运动,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以鲁迅为首的个人执行委员之一。
同年4月田汉发表了《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投奔无产阶级。
1932年田汉参加中国共产党,担任一些重要职务。
这时期,他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回春之曲》等作品,同时,又进入电影界进行艺术活动,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进步电影文学剧本。
又创作了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期间,田汉除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外,仍继续进行创作。
抗战胜利后,他又写作了《丽人行》、《忆江南》、《梨园春梦》等戏剧和电影剧本。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担任国家文化部门重要领导职务,为繁荣和壮大戏剧队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时,他还创作了话剧《关汉卿》和《文成公主》。
这两部剧作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内容概要《关汉卿》,多场次话剧。
元代大都,传来呜呜的号筒声,一列行刑的队伍穿过大街。
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年轻女子就这样被押赴刑场。
许多善良的人们慨叹这位女子的悲惨命运。
临街酒馆里的刘大娘向关汉卿讲述了女犯朱小兰的不幸遭遇以及她的悲惨身世。
朱小兰的悲剧激起了关汉卿对这个弱女子的无限同情之心和对官府衙门草营人命的无比愤慨。
富有强烈正义感的关汉卿要拿起笔,把朱小兰的悲剧写出来,让人们看清社会的腐败,为百姓们伸冤。
他决定以朱小兰的遭遇为素材,进行创作。
杂剧名角朱帘秀本是良家女子,因在元人的欺压下,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最后落入烟花巷,成为远近闻名的歌伎,她不仅演技高超,并且又以刚正不阿、豪爽侠义而闻名,深受戏剧界同行的赞誉和敬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汉作品
《获虎之夜》
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
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
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
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
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
黄大傻愤而自戕。
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
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名优之死》
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
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
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
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
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
《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乱钟》
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
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
这是一部群众剧,作者通过青年学生们思想认识的一步步提高,巧妙地从侧面表现反动当局的投降主义和全国人民坚决抗战的尖锐对立。
作家以澎湃的气势、炽烈的热情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提出了“与广大工人、农民和市民们联合起来武装自救”的口号,这是田汉创作新阶段的特色。
由于作家迅速及时地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斗争意志,《乱钟》发挥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回春之曲》
3幕话剧《回春之曲》写于1934年底,1935年1月上海舞台协会首演。
剧中塑造了爱国青年高维汉和梅娘的动人形象。
原在南洋教书的高维汉,在“九·一八事变”后告别热恋的华侨学生梅娘,回国投入抗日战争。
他在上海“一·二八”战役中英勇作战身负重伤。
梅
娘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回国参加了救护工作。
剧本把青年忠贞的爱情和民族解放的崇高爱国之情结合起来,把主人公悲欢离合的遭遇和群众斗争的热烈场面结合起来,开拓了新的境界。
剧本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描写都比较单纯,但作者擅长抒写感情场面、设置情境,使爱国之情和纯洁的爱情分外激动人心。
《丽人行》
多幕剧《丽人行》写于1946年底至1947年春。
剧本写女工刘金妹遭受日本兵的侮辱,加上工厂倒闭,家庭生活无着,被迫沦落,几乎被逼到了绝路。
她的遭遇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苦难。
知识妇女梁若英既向往革命、有一定的正义感,又经不住痛苦的折磨,软弱苟安。
她离开从事革命的丈夫章玉良后,与银行家王仲原同居,直至被王遗弃才逐步觉醒。
新女性李新群不仅有革命者的勇敢、机智,还以深切同情帮助女工刘金妹,引导梁若英。
生活现实又使得3个女性走到了一起,迎接斗争,争取抗战胜利的到来。
剧本虽是写抗战时期的上海,而实际反映的是美帝国主义的暴行和国民党特务统治的黑暗。
作者将3个女性的命运有机地交织起来,借此广泛而深刻地揭示了“惨胜”之后的社会现实。
《丽人行》在艺术结构上吸收戏曲、电影的手法,以前后连贯的 21场的形式,使得时空转换有很大的自由,借以反映丰富复杂的情节内容。
1947年3月由演剧九队首演此剧于无锡,朱琳饰梁若英,于因饰李新群,田野饰刘金妹,江俊饰章玉良,刁光覃饰王仲原,赵元担任报告员。
《关汉卿》
1958年,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田汉写作了 11场话剧《关汉卿》,全剧以《窦娥冤》的写作和上演为线索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了元代战斗的戏剧家关汉卿的艺术形象。
单纯善良的少女朱小兰抗拒恶奴凌辱,被赃官诬陷处斩。
关汉卿激于义愤,在歌妓朱帘秀等人的支持下写成了悲剧《窦娥冤》。
权贵阿合马看出了关汉卿借戏剧鞭笞时政的意图,强令修改剧本,否则不许上演。
关汉卿宁折不弯,拒绝修改。
朱帘秀深明大义,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承担了演出的责任。
剧本还写了嫉恶如仇的赛帘秀,诙谐风趣而又爱憎分明的王和卿,仗义而刚烈的王著等人物来映衬主要人物,也写了狠毒卑鄙的郝祯和投机取巧的无耻文人叶和甫来作为对照。
现存历史文献中关于关汉卿生平的资料极少,田汉全面分析了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人民生活,通过研究作品的思想感情来把握关汉卿的思想性格,从而写出了他和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的关系,写出了他憎恶黑暗、蔑视权势,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剧本不拘泥于历史事实,又切合于历史真实,在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背景上表现了关汉卿的戏剧艺术活动,写出了他最可贵的斗争品格。
关汉卿的艺术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进步文人的斗争传统,也融注了田汉一生为我国戏剧事业奋斗的生活体验。
剧本体现了田汉创作的一贯特色:丰富的想象、炽热的诗情,执着的历史正义感。
全剧结构完整,描写细密,语言精炼,被公认为是田汉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丰碑。
《关汉卿》于 1958年由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
导演欧阳山尊等,刁光覃饰关汉卿,舒绣文饰朱帘秀。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写于1960年,目的是通过歌颂历史上的民族友好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中各民族的团结合作。
公元7世纪,吐蕃英主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求婚,唐太宗采纳了魏征的和亲政策,决定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
在吐蕃内部,松赞干布和请亲使禄东赞主和联姻,大臣俄梅勒赞和恭顿则主战抗婚。
全剧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展开。
从长安出发,文成公主一行战胜路途的艰难苦寒,战胜了恭顿等人的阴谋破坏,最后,唐蕃和好,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终成大婚。
文成公主精通文史,兼擅武艺,有“利乐边民”的抱负,同时她又是生长于宫廷缺乏历练的年轻女子,对复杂的矛盾缺乏应付的经验,对离去的义母和故土充满了依恋的心情。
剧本以生动的细节写出了文成公主性格成熟发展的过程,也充分表达了汉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谋求民族和好的精神。
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决意和唐朝联姻,他不为佞臣所惑,冷静持重,终于查明了真相,取得了胜利。
这是戏剧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兄弟民族领袖形象。
剧本富于传奇色彩,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刻画人物性格。
该剧于1960年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北京首演。
导演金山,吴雪饰松赞干布,郑振瑶饰文成公主。
由于思想上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文成公主》和《关汉卿》被人们称为田汉晚年艺术创作的双璧。
《白蛇传》
田汉一贯重视传统戏曲艺术的历史成就和社会作用。
1943年,田汉曾将传统神话剧《白蛇传》改编为25场京剧《金钵记》;1958年再度修改剧本,恢复原剧名《白蛇传》,突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主题,发展了故事的神话色彩,唱词流畅优美,达到了新的境界。
《谢瑶环》
1961年,根据碗碗腔《女巡按》剧本改编的京剧《谢瑶环》,描写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谢瑶环奉命乔装巡抚江南,与地方豪强及他们依恃的权奸来俊臣、武三思作坚决斗争的故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疾苦与抗争,这一历史悲剧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和话剧《关汉卿》相一致,是田汉戏剧创作的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