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微观

合集下载

苏大真题

苏大真题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基本概念:1、吸湿保守性2、 2、皮芯层结构3、缩绒性4、断裂比功5、超细纤维6、静电半衰期7、双边结构8、高弹态9、取向度10、原纤二、简述题:1、纤维材料的变形由哪几部分组成?其成形机理如何?2、普通粘胶纤维、强力粘胶纤维和富强纤维的性能主要差异是什么?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何?3、根据变形丝的效果,可将变形丝分为哪几类?如何定量表征这些变形效果?4、取向度与双折射率间的关系如何?并加以分析。

5、锦纶纤维为什么具有优益的耐磨性?6、分析比较下列各组纤维的吸湿能力:丙纶--锦纶粘胶--棉超细涤纶--普通涤纶生丝--熟丝羊毛--蚕丝三、论述题:1、涤纶丝是一种使用十分广泛的合成纤维,目前大量应用于仿真类纺织品的开发中,在仿毛、仿麻、仿真丝产品中,与普通涤纶丝相比较,这些仿真产品中的涤纶丝分别采取了哪些改进措施?为什么?2、分析纺织材料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聚集态结构间的关系,并阐述聚集态结构对纺织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3、纺织材料是新型纺材开发的基本素材,因此纺织新材料的研制始终是纺织业发展的关键,试问纺织新材料开发的主要技术途径有哪些?举1-2个当前处于热点的新型纺织材料,这些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004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基本概念:应力松弛;复合材料:双侧结构:吸湿保湿性;取向度:弯曲刚度:主体长度:初始模量:对比光泽度:绝热率:临界捻度:内旋转:绢丝:樱状原纤结构:盖复紧度:二、简答题:1、什么是羊毛的缩绒性?缩绒性是怎样形成的?利用羊毛缩绒性可对羊毛做何种整理?2、根据强度和伸长的不同,纤维的拉伸曲线可分为哪几种?各自的特征如何?并分析形成原因。

3、用棉、蚕丝、涤纶、锦纶、麻做原料形成各自的纺织品,你认为从牢度、手感、外观、实用等使用性能上考虑各合适做什么服装?并作解释。

4、热定型在纺纱、织造和后整理阶段各有何作用?热定性温度的高低次序如何?5、分析比较下列各组纤维的吸湿能力:丙纶--锦纶粘胶--棉超细涤纶--普通涤纶生丝--熟丝羊毛--蚕丝加捻对短纤纱强度的影响如何?试分析原因三、论述题:为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增加附加值是增强纺织品在国际上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你认为中国纺织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从纺织工程的角度来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005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基本概念:针织物吸湿微分热弯曲刚度变形纱热传导系数异收缩丝品质支数疲劳防水透湿性双折射率二、简答题1、试述羊毛纤维的基本化学组成和物质组成及其主要的性能特征,你所了解的羊毛有哪些?2、试述腈纶与锦纶的结构和性能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用途。

2022年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内含考研历年考试试题)

2022年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内含考研历年考试试题)

2022年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内含考研历年考试试题)《苏州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共六册)》由东吴苏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苏州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苏州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全析》依据参考书目:《新闻传播学概论》(陈霖),苏州大学出版社《大众传播学导论》(陈龙),苏州大学出版社《媒介文化通论》(陈龙),江苏教育出版社2021苏大传媒学院考研参考书目《新闻传播学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媒介文化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刘静、陈红艳《数字媒介传播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苏州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通过提供院系专业相关考研内部信息,总结近年考试内容与考录情况,本文摘自东吴苏大考研网,系统梳理核心考点与重难点知识点,并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解析,令考生不再为信息匮乏而烦恼,同时极大提高了复习效率,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适用院系: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适用科目:822新闻传播专业基础、610新闻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内部信息必读:网罗苏大该专业的考研各类内外部信息,有助于考生高屋建瓴,深入了解苏大对应专业的考研知识及概况,做到纵观全局、备考充分。

本文摘自东吴苏大考研网,内容包括:院校简介、专业分析、师资情况、历年报录统计、就业概况、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情况、其他常见问题。

具体目录情况:1、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院校简介(1)苏州大学的概况(2)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3)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招生目录2、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师资情况3、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历年报录统计4、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就业概况5、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学费与奖学金6、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其他常见问题二、考试解读:该部分涵盖了考试题型解读、考试难易解读、历年真题考点章节解读、最新真题解读、考题前瞻等内容,旨在帮助考生通过汇总分析近年苏大该专业考试科目的总体考试题型、考试命题规律与难易程度、考试内容及分布,宏微观综合把握考试发展及趋势。

苏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苏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招生专业简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的基本理论,能从事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等相关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单片微机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线性系统。

就业方向:在电子信息技术、光电技术、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等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现有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五个本科专业。

一、培养目标1.信息工程本专业是一个以信号与信息处理为主的较宽口径专业。

培养具有信息理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利用等方面具有相当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电子信息产业、国防工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厚实的专业基础。

2.通信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通信理论、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通信设备与系统软件、硬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通信网络建设、管理与优化,以及能从事射频(RF)工程、电磁兼容(EMC)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 微电子学本专业培养具有半导体物理学和电子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能在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专业领域内从事研究、设计、制造、测试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4.电子信息工程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一个标语,抵得一支红军”——中央苏区宣传工作研究

“一个标语,抵得一支红军”——中央苏区宣传工作研究

苏区军民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工作。

中央苏区鼎盛发展时期,宣传工作逐渐发展成为革命斗争艺术。

长征前夕,中央苏区通过宣传动员,最大限度调动了当时的人力、物力保卫苏区。

同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思考。

团结各方力量进而创造苏区、巩固苏区、争取中国革命的早日胜第 175 页2023/6 (下) 总第413期案的形式进行确定。

中央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从对各地党组织各级宣传部的工作指导之详细亦可体现。

1928年10月发布的《中央通告第四号》指出,为了完成党的六大规定的“争取和积聚广大群众,准备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这一任务,要求根本改变过去宣传工作的内容和方式。

这既是对过去宣传工作成效的评价,也是对下一阶段重视宣传工作的明确要求。

在此前后时期,中央对各地宣传工作的指导更加详细。

同年7月,中央对工厂、街坊、乡村与学校支部的宣传工作进行指导,要求“指定有经验的宣传员进行领导,并制定合适的训练大纲,注意阐明目前政治任务和党的口号。

”这是从组织层面组建宣传员队伍并对其进行培训,以达到宣传并阐释当时的政治任务的目的。

在白色恐怖的背景下,包括报纸、传单等在内的纸质宣传意义重大。

中央尤其强调要改善纸质宣传品的内容和印刷质量,重点强调了传单的内容和重要作用。

中央要求各地重视包括报纸、传单、小册子、宣言在内的刊物宣传,同时组建专门队伍从事传单宣言内容的编制,反映了中央宣传策略的转变。

频繁的《通告》与具体要求,可见中央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自大革命失败至中央苏区初创前期,党对宣传工作十分重视。

不仅多次发布通告,明确要求地方各级党部重视宣传工作,也在重要时间节点提醒地方党部把握宣传机遇。

此外,对于如何开展宣传工作这一重大命题,中央也不同程度地进行提醒和指导。

甚至党的六大决议,也对如何开展宣传工作着墨较多。

在此过程中,中央既制定了方向、原则,也要求各地务必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中央苏区成长时期的宣传政策和具体内容即是按此要求逐步落实。

2021年苏州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2021年苏州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2021年苏州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学院考试科目参考书目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初试哲学概论1、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中西哲学史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肖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

政治学原理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05年。

2、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大出版社,2003年版。

中西政治思想史1、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高教出版社,06年。

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东吴苏大考研网链接地址:/苏大考研辅导班链接地址:/news/details.aspx?id=4886苏大考研真题答案链接地址:/kaoyan/管理学基础1、周三多等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刘刚等译,《管理学》(第十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公共管理学1、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休斯著,张成福等译,《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复试哲学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1、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新编》,人民出版社。

2、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综合1、朱光磊主编,《现代政府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2、乔耀章著,《政府理论续篇》,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管理学和物流管理1、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等著,孙健敏译,《管理学》(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2、胡运权主编,《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公共管理原著与方法1、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第六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丁煌著,《西方行政学说史》(第四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奥沙利文等著,王国勤等译,《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特色活动 苏州大学U-run校园马拉松
• 苏州大学于2013年开始举办苏州大学U-run校园马拉松活动,该活动由苏州 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多个职能部门承办,旨在通过高校马拉松赛的 开展,吸引并带动更多师生、校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培 养当代苏大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形成苏大自己 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2016年11月20日,第四届苏州大学U-run校园马拉 松开赛,增设有国家地理年度探险人物评选中国区“名城名校”路跑挑战 赛,首次面向苏州市民开放,苏大在校师生、校友、嘉宾、友好院校代表、 苏州市民等共4000余人参赛,人数创下开办来的新高。同时,此届校园马 拉松还设有摄影大赛、涂鸦大赛、萌娃表情包大赛和网红主播大比拼等衍 生比赛,让选手充分体验“我跑步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苏大校马全 民参与理念。
苏州大学景点:红楼
晨曦悄然拨开天赐庄河畔的林翳,为百年红楼洒下缕缕柔 光。对于每一位苏大学子来说,红楼是一THE LAURA HAYGOOD MEMORI AL”!海淑德(La u r aAskewHaygood)是美国基督教监理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位 女传教士,献身中国女子教育17年。红楼原属“景海女 塾”(景仰海淑德之意)。红楼里珍藏过海量的古籍善本, 国学大师钱仲联曾经坐拥书城用一腔纯熟的常熟老方言给 博士生讲授明清诗文。
苏 州 大 学
•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 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博士研究生教 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 大学。
• 校徽是学校的象征和标志,包括徽志和徽 章。 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 是中英文的校名,周围是中英文的校训。 徽章是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 方形证章,教职工为红底白字,本科生为 白底红字,研究生为黄底红字。规格 14×45mm,质料铜镀金。

苏州大学校史

苏州大学校史

苏州大学校史
1896年孙乐文(David L. Anderson)开学堂于苏州宫巷,名中西书院。

1899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与孙乐文议定改设一大学堂。

1900年5月13日,监理公会组织董事会;议设之大学以孙乐文为校长。

苏州博习书院与中西书院合并,并于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兴建。

1901年3月22日,大学堂正式开学,名东吴大学堂。

监理会以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之名向美国田纳西州政府注册。

1904年增设医科。

1905年招收大学本科学生。

1906年东吴学报出刊(此为中国第一份大学学报。

)
1907年颁授中国第一个文学士(B.A.)学位。

1908年7月28日,美国田纳西州政府准更名为Soochow University。

1909年颁授三个医学士(M.D.)学位,后未继续。

1910年增设神学科。

住宿组;与国立故宫博物院签订学术合作协议书。

1998年1月,苏州大学钱培德校长来访,并签订「学术合作计划协议书」。

4月,日本明海大学与本校缔盟为姊妹校。

7月,教务处夜间教务
组更名为综合教务组;城中校区第五大楼开工。

8月,政治学系成
立博士班;办理廿六教学单位之「学系自我评鉴」。

1999年3月,与大直高中签订教育合作协议书。

8月,哲学系及信息科学系成立硕士班;原商学院经济、会计、企业管理及商用数学四系
进修学士班转型为商学院商学进修学士班。

2000年3月,举行建校百年庆祝典礼及各项庆祝活动,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东吴大学建校百年纪念邮票。

苏州大学校园风景。

苏大微观

苏大微观

微观经济学(一)课程负责人介绍顾建平,男,教授,1966年8月生,江苏吴江人。

山东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1988年),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1991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博士毕业(2002年)。

现为苏州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苏州大学苏南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我校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经济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讲课程包括:本科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生的中级宏观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专题研究,以及MBA 核心课程--管理经济学;博士生的高级宏观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4 顾建平 朱克朋 . 补偿、政府目标与民营化障碍——对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障碍的思考. 财经研究, 2006, (04): 126-13619993 顾建平 钱晓红 . 苏南乡镇企业改制:启示、问题与趋势. 中国农村观察, 1999, (05):19972 徐文华 顾建平 权衡 . 挑战·机遇·对策──苏南乡镇企业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现代经济探讨, 1997, (04):19961 顾建平 . 乡镇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和治理结构改革. 当代财经, 1996, (02): 33-38主要研究领域为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改革、劳动力流动与失业理论、货币理论与通货膨胀、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

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财经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著作与论文曾多次获江苏省和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微观经济学(一)教学团队介绍1、顾建平,男,教授,1966年8月生,山东大学经济学本科,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博士。

现为苏州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苏州大学苏南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经济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讲课程包括:本科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生的中级宏观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研究、改革与发展专题、MBA的管理经济学;博士生的高级宏观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大微观
微观经济学(一)课程负责人介绍
顾建平,男,教授,1966年8月生,江苏吴江人。

山东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1988年),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1991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博士毕业(2002年)。

现为苏州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苏州大学苏南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我校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经济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讲课程包括:本科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生的中级宏观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专题研究,以及MBA 核心课程--管理经济学;博士生的高级宏观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4 顾建平 朱克朋 . 补偿、政府目标与民营化障碍——对我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障碍的思考. 财经研究, 2006, (04): 126-136
1999
3 顾建平 钱晓红 . 苏南乡镇企业改制:启示、问题与趋势. 中国农村观察, 1999, (05):
1997
2 徐文华 顾建平 权衡 . 挑战·机遇·对策──苏南乡镇企业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现代经济探讨, 1997, (04):
1996
1 顾建平 . 乡镇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和治理结构改革. 当代财经, 1996, (02): 33-38
主要研究领域为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改革、劳动力流动与失业理论、货币理论与通货膨胀、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

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财经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著作与论文曾多次获江苏省和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微观经济学(一)教学团队介绍
1、顾建平,男,教授,1966年8月生,山东大学经济学本科,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博士。

现为苏州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苏州大学苏南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经济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讲课程包括:本科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生的中级宏观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研究、改革与发展专题、MBA的管理经济学;博士生的高级宏观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产业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领域为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改革、劳动力流动与失业理论、货币理论与通货膨胀、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财经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著作与论文曾多次获江苏省和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2、李宗诚,男,教授,1958年5月生,浙江大学理学硕士。

现为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

主讲本科生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现代经济学前沿理论,经济运行系统。

主要从事系统论与经济学理论创新研究工作,学术成果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段进军,男,教授,1968年生,中国科学院经济地理专业博士毕业,理学博士。

主讲课程包括:本科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的城市经济与城市规划、区域经济研究等。

研究领域: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城市规划等,承担了国家和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和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陈瑛,女,副教授,1958年8月生。

兰州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苏州大学商学院在职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

从教以来,担任过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教学。

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提高路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建设与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民间金融正常化、利率形成机制等问题。

先后参与编写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证券投资概论》、《宏观经济学》等教材,在江海学刊、农业经济问题、江苏社会科学、市场周刊、现代经济探讨等杂志发报表文章数篇。

5、徐春秀,女,副教授,1961年生,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毕业。

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数理经济学,产业经济。

6、沈健,男,副教授,1966年9月生,经济学硕士。

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房在产经济等。

7、朱淀,男,讲师,1973年7月生,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当代西方经济学,承担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中级宏微观经济学本科阶段的教学,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博弈论教学,曾获得苏州大学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苏州大学商学院课堂教学竞赛第一名,苏州大学建行奖教金。

8、张腊娥,女,副教授,1966年12月生,经济学硕士。

现为苏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区域经济等。

9、韩坚,男,副教授,1972年7月生,上海财政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课程,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10、张斌,男,副教授,1974年7月生,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经济学博士,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博弈论等课程。

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博弈论等相关理论。

2011年获苏州
大学建行教学奖,2009年获苏州大学优秀论文指导教师、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

自1985年成立苏州大学财经学院以来,开设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当时与宏观经济学一起,课程名称为“西方经济学”,周课时为3课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基础框架,对于理解、分析实现经济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自2000年起,将西方经济学分设为两门课,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周课时各为3课时。

其中经济学专业的微观经济学周时为4。

目前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位基础课,面向全学院所有专业学生开设,一般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同时每年也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

本课程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几乎所有后续课程的学习,故本课程无疑是商学院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在课程系统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对于经济现象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科学、理性的精神与逻辑推理能力。

微观经济学担负着为商学院学生打下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和经济思维能力训练的重任。

本课程先后使用过数个版本的教材,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2004年,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编写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能够更好地自身教学满足需要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内出版发行。

到目前为止,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讲义、课件、课题库在内的系统、完备的教学资料。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教师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