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经历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立修订组等长期、复杂的工作,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2011版标准较之十年前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从对美术学科的深入认识上、更适合我国现有国情上,以及文本的精致化程度上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关键词:《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010x(2012)08-0062-03

2001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全国开始了美术新课程的实验。同时,课标组也在积极地做着修订完善的准备工作。在2003年和2007年分别开展了近12万人的两次大规模调研,从2004年开始经过若干次的修订和完善,于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新课标)。

和实验稿相比,2011年版新课标在诸如学段的划分,学科的四个学习领域等方面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学科性质的认定上,对于美术和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借鉴上,对于更适应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多元和不平衡的现状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还从文本的结构和表述上做了精致化的处理。

下面就我所知和所学与大家做个交流,不妥之处望不吝指出。

一、修订工作前的调研

2004年开始正式修订,在修订前和修订过程中,课标修订组先后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国家级实验区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11家美术教材的主编、编者、出版社编辑等近12万人进行了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的调研,深入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征求对美术课标修订稿的意见,得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同时还向近三年对课程建设提过建议的89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了意见。

几次调研的问题和建议主要集中在:

1.绝大多数教师对美术课程改革和美术新课标给予了充分肯定。

2.多数教师建议对“双基”的问题还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3.教师建议应关注课程标准与中国国情和美术教学情境的适应。

4.建议使课程标准文本更加精致,进一步加强表述的逻辑性。另外,教师们希望改善实施美术教学的环境,如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重视学校美术教育,能够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能够有开展美术教学必需的教师用书、工具材料等。

二、几次美术课标修订的特点

从2004年开始,美术课程标准经历了若干次大大小小的修订,每次都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来源于国家制定和出台的方针政策、学科领域的新变化等。

(一)2007年至2010年的修订特点

1.在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按要求增加高位理论的规范性表述,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术学科中的渗透,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

2.按统一格式,重新组织前言的文字;

3.完善课程总目标的文字表述;

4.对“欣赏·评述”和“设计·应用”的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5.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美术的内容;

6.进一步完善“学习活动建议”,将“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并完善其内容;

7.进一步使文本精致化;

8.删除了“课程总目标与学习领域及学习阶段关系的图示”,还有附录的案例与名词术语解释。

9.至于书法,则因在语文课标中有欣赏内容,避免重复而未涉及。(二)2011年2月的修订工作

在前面修订的基础上,2011年初对于美术新课标又进行了若干修订,主要修订的是:

1.按要求再次修订了前言的内容和文字;

2.对文本结构做了更合理的调整;

3.对“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再次做了修订,使之更简

洁,便于理解;

4.对“实施建议”的一些条目做了归纳和合并。

美术课标修订稿的定稿最终通过了学科审议组(艺术家及艺术教育家)、综合审议组、两会代表审议组三个级别的审议。

对于2011年版新课标的评价,课标修订组组长、首师大尹少淳博士说:“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

三、2011年版新课标的不变和变化

(一)2011年版新课标关于四个学习领域和四个学段的分法没有变化

还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以及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四个学段。(二)和实验稿相比,经过若干次的修订和完善,还是有不少变化的地方

下面择其主要条目摘录如下,以方便大家对2011年版新课标和实验稿的不同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

1.突出美术学科特点。作为美术学科课程标准,本次修订更注重

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因此,在2011年版新课标中,将美术课程的性质表述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加的,这不仅体现了美术课程的独有性,同时对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挖掘美术课程资源也具有指导的作用。

在2011年版新课标中,对课程性质的概括包括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四个特点。其中,“视觉性”较之实验稿更加突显,其作为美术的主要性质排在第一位。这也反映了课改十年后,我们对于美术本体及其教育价值的平衡性更趋于理性认识。“愉悦性”是最新增补的,是学科审议组的艺术家们极力倡导的特性。

2.采用理性与平和的表达方式。课程改革十年后颁布的2011年版新课标的表述更加客观、理性,删除了实验稿中某些情绪化的表述。如“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3.适当明确应知应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做为美术学科,美术本体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基石,因此,在课标中要适当关注美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2011年版新课标增强了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规定

性,但又没有回到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表述的严格性,在这两者之间保持了一种较为完美的平衡。

2011年版新课标将实验稿中的“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运用了量化或具有量化意味的限定词,如“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等。

4.注意思想和表达的辩证性。为了使教师恰当地把握某些关系或分寸。2011年版新课标在某些问题的表达上更加辩证。如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包含经典的外国美术作品,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现代艺术进行必要的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5.重新选择、组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和递进关系。实验稿比较偏重于工艺制作部分,对设计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不足,在2011年版新课标中,从设计语言和功能需要等方面,突出了设计的特征和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没有忽略手工制作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表

达。如第四学段“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和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6.厘清各学习领域的递进关系。2011年版新课标重新梳理了四个学习领域在各学段中的表述,表述更贴近教学实际,对教师也能够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

第一学段强调的是“尝试”和“体验”;

第二学段强调的是“初步认识”、“激发想象”和“创作愿望”;第三学段强调的是“运用”、“选择”和“发展构思和创作能力”;第四学段强调的是“有意图的运用”、“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和“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关于“造型·表现”领域不光是从学生学习上,在认知和运用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方面的要求上也呈现出较好的递进关系。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

欣赏内容依次是:

第一学段:“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

第二学段:“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

第三学段:“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第四学段:“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

家及流派”。

评述的形式依次是:

第一学段:“用简单的话语”;

第二学段:“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

第三学段:“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

第四学段:“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

需要关注和表达的内容依次是:

第一学段:“表达感受”;

第二学段:“表达感受与认识”;

第三学段:“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第四学段:“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7.调整文本结构并充实前言内容。2011年版新课标按照总课题组提出的格式要求,对结构和标题做了调整和修改。如删除了第一部分中的“价值”内容,相关的思想在前言部分加以简要表述。第四部分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与“教材编写建议”的位置互换。

8.课程资源建议的刚性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工具材料设备极为重要。在现时期,我国相当一部分地方的美术教学条件连正常开展教学都不能满足,因此,在2011年版新课标中增加了课程资源建

议的硬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学生配备必需的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第二,完善学校的美术教学基本材料和设置;第三,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如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在美术学习中,必备的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包括绘画工具、材料和泥工工具、材料。1~9年级的学生必备画笔、颜料和美术专用纸张。”

9.对本文作精致化处理。删除了文本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如前面的图表、后面案例和名词术语解释。在体例和文字上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这类修改较多,不再一一例举,详见2011年版新课标的文本。

10.对评价部分的调整。实验稿中有评价形式的建议,如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没有相关评价内容的建议。在2011年版新课标中,增加了“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具体到我们每一课的教学中,可以依据所授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注:

①本文参考了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博士的有关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1.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s].2012.

2019年《政治生活》教材修订说明.doc

2019年《政治生活》教材修订说明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验教材必修2《政治生活》在实验区试用几年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但是,《政治生活》教材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反映时代特点,与时俱进。根据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共中央最新的文件精神、重要领导人的讲话,结合实验区师生的反馈意见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反思,在教材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教材编写组对教材作了较大修订。现把这次修订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完善内容方面 针对原来教材某些表述不准确、不精练或滞后于现实的某些观点和提法作了重新审视,根据党的xx大精神或新的认识力求作出更为科学、准确的表述。 1.在“致同学们”中进一步阐明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内容并没有出现在教材正文中,但是,这并不说明党的基本路线内容不重要。恰恰相反,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只是处于结构的考虑,教材把它安排在“致同学们”中。遵循十七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教材将党的基本路线中关于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表述,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第一单元的修订情况 本单元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主要体现在“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 为了体现党的xx大报告中“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参与”、“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内容,教材在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情景导入中引用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的事例加以说明。第一课第一框第三目的目题由“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改为“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修改理由是,原表述表明的是一种判断,而现表述则突出价值导向,作为目题更合适。第三目中,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增加了党的xx大报告中“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的表述。为了说明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按照党的xx大的表述,增加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内容。关于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要求,根据党的xx大的精神以及相关文件精神,现归纳整理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关于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增加了党的xx大的提法:“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在第二框第三目中,关于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原来的表述为“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现表述为“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此处删去

中国文化概论 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报告 读过《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身处一个文化展览馆,对于文化相关的方方面面均有所收获,知识体量和思想意识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中国文化概论》由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全书正文分上编、中编、下编三部分:上篇对于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发展历程等方面均有全面的介绍;中编介绍了中国的文化的财产,例如文字、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这一部分从时间线上介绍了有关知识,更倾向于一种科普意义;下篇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系统、近代的转变与革新。每一部分都叙述得详尽而有条理,使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可感的立体结构。作者纵古观今,介绍方式系统而简明,让我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有了整体的把握,对中国的文化瑰宝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并引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思考。下面我会对最有收获的几个部分进行介绍: 一、文化的本质: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差异甚大,故而文化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人们在看待文化时,不应该讲这两者割裂开来,应当辩证统一的去看待,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与方法论的一个基 本要求。 就我自身而言,往往会将侠义文化视作文化,缺少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视角,故而在某些问题上也会得出较为经验主义、不具有普适性的结论。读过此书后,我很好的纠正了对文化狭隘的见解。 二、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句使用广泛的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揭示了经济对文化的作用:文化从来都是与社会的经济紧密联系的,它由经济决定,又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对农耕经济和商品经济进行了全面的讨论,最后总结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促使中国文化保持强大的延续力,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使得中国文化兼具包容性,农耕经济的早熟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反过来,上层建筑对于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保障农耕经济的长期持续性,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中国自古形成的庞大的官僚体系,出于自身既得利益的考虑,又会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当然,这不仅仅是官僚的阻碍,在农耕经济下中国百姓自古形成的保守、官本位的意识形态,对于商品经济也起到了抑制作用。 三、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人类历史的前进,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文化而言,拥有文化输出和文化接受的健全机制,方能获得文化补偿,赢得空间上的拓展和时间上的延展”。 在历史上,中华各民族文化在各朝各代都存在着冲突和交融,例如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汇,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贡献,在这些文化的作用下共同形成了当今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更加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汇:第一次中外文化大交汇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从佛教在中国所占据的地位就可以看出佛教对于中国哲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起到了巨大的启迪作用。此后,中国的文化系统不仅吸收、消化了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哲学,还在再创造的基础上反输出给其他文化系统。对于第一次中外文化大交汇,可以说中国受益颇多,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延续。 第二次中外文化大交汇开端于明朝万历年间,水平远超中国的欧洲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并且至今仍在继续中。在这个文化震荡期,

北师大版语文(1~6年级)教材整体介绍

新世纪(版)语文(1~6年级)教材整体介绍 语文(1~6年级)教材编写组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作为验证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本套教材的编写是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为依据。 本套教材的编写力争在我国语文教材编写的科学化方面有所突破,即充分吸收有关语文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力争使教材的各方面内容都建立在科学实验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特点,我们特别邀请了以下专家参与编写工作,体现出了他们所主持的相关研究成果。他们是王宁教授的《汉字构形学》、舒华教授的《小学语文教材等级字表的研制》、伍新春教授的《小学低年级儿童阅读兴趣研究》、王泉根教授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研究》、张大成教授的《汉语拼音教学问题研究》等。 本套教材的指导思想如下: 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针对目前语文教育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所存在的极其严重的问题,本套教材从内容到呈现方式都注重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不仅选文注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而且选文的活动设计和呈现方式也富有引起学生与其对话的魅力。 注重学习策略,学会学习。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单一、僵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断体会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富有个性化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体推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改变目前语文教材过分追求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序列化、精确化,以及听说读写的机械割裂现象,加强语文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能力、策略等各方面的整合,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注重积累,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积累包括语言、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感情等方面,这种积累必须是反刍式而不是灌输式的。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作品的各方面内容,语言积累不是要学死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大众的、古人的、外国的活的语言。篇章积累不是要背写作知识,而是从古今中外文化精品中感受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与创造力。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做人,因为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在语文实践中,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在教材中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肯定、鼓励学生不同的想法与认识,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与答案,确实错误的要巧妙引导,切切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思维的积极性,要充分地鼓励与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特别注意在教学中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与创造性为根本宗旨。 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本套教材教学过程全程开放,让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向社会、向其它学科、向学生的生活、兴趣与需要开放。语文学习内容覆盖着人类生活各个方面,而生活里又处处有语文。学好语文才能学好其它学科,而学好其它学科又能有助于学好语文。另外,本套教材富有弹性,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可以对教学内容、课本篇章与安排做增删调整。 二、教材体系和结构

经济生活教材编写思路

经济生活教材编写思路 必修1《经济生活》总体介绍 一、《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依据 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月进入实验区。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 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本教科书,有必要了解 《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1. 课程的性质 《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 础。曲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 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其培养U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 基本理念和追求

(1) 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 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 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三贴近,即贴近主活、 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 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6) 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评价主体、功能、H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 课标是教材的依据,上述理念教材要体现。从大的方面说,教材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改革的方向,贯彻课标 新理念。 二、《经济生活》教材结构的特点 1?教材结构的设讣思路 总的来说,教材的逻辑结构按课程标准的顺序来构建。全书分为四个单元。 ‘!丄M绷"产m 画斗如如 *^asr =r . . _ _ 一? 一?———— 突出的思够敢治麦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丧"16妾思想为播导 ?认识中国从产党出终代熬仲他血I严力的发屣知R.社会匕义同

中国文化概况考试参考题

名词解释: 1.纪传体史书 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形式,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编篡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的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2史家三才 史学——历史学家,所有的介绍历史事件的书籍几乎都浏览过,并且能够叙述给别人听。史识——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能够想象出来历史事件没有记载的东西。因为,历史事件是人写的,是强者写的,是不真实的历史记载。 史才——能把好几个毫无相干的、时间跨度100多年以上的历史事件贯穿起来,写成一本书,让人们从中悟出道理:任何事情都是互相有联系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3游牧文化 终年随水草转移而移动生活的文化,是最环保、最先进的文化。游牧文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先进的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类文明。游牧文化是在游牧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游牧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具体要素。游牧文化崇拜、依赖、适应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游牧社会有和自然相适应的固有机制,游牧民族有和自然相适应的固有观念。游牧是草原畜牧业的最佳选择。是经过几千年考验的、利用草原最经济、最有效的经营方式。 4游耕文化 游耕又称迁移农业,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相似,是耕地和住所均不固定的一种原始农业形态,也是最古老的农业形态,居民重复毁林—烧荒—掘穴播种过程。丢荒的土地一般不能恢复森林,只能逐渐生长灌丛。故游耕对森林和土地资源造成严重破坏。游耕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农作和生活方式,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山地文明,是南方民族的一种文化形态。游耕文化与北中国的游牧文化、中原的定居农业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程朱理学 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朱熹完成。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认为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6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是由儒家学者陆九渊、王阳明发展出来的心学的简称,或直接称“心学”。陆王心学一般认为肇始孟子、兴于程颢、发扬于陆九渊,由王守仁集其大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虽有时同属宋明理学之下,但多有分歧,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儒家中的“格心派”(一称“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一称“客观唯心主义”)。 7古今之争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隶书,“古文”指秦朝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

中国文化概况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况名词解释 SAR=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Was established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olving Hong Kong and Macao issues based o n the concept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SAR is in a pattern with which two com pletely different social systems and ideologies can coexist. SAR has more autonomou s power regulated clearly by laws, including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independent ju dicial power. Family planning policy Since the late 1970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implementing a policy of fami ly planning,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 promote t 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has seen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Campaign of” banning all schools of thought except Confucianism” In the Han dynasty, Emperor Wudi instituted the campaign. He ruled out various scho ols of thought and chose officials from those who were steeped in Confucianism only. Consequently, Confucianism became an orthodox school that served as the ideologica l foundation of the feudal rule throughout the dynasties in china. The three obedience and four virtues. These were the old moral standards imposed upon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The tradit ional ideal of a woman is that she is a dependent being whose behavior is governed by “three obedience” (to father before marriage, to husband after marriage, and to son af ter becoming a widow) and “four virtues” (morality, proper speech, modest manner, a nd diligence.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 Periods (770-221BC) were a time of gr eat social change, stimulating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such as Confucianism, Lega lism, Taoism and Monism. And scholars wrote, lectured and debated vigorously, creati ng a lively academic environment later described as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 ntend.” The Foolish Man Moving Mountain An ancient Chinese fable known to every household in china. The story tells of an old man who led the whole family in dragging away the big mountains obstructing the pa th. He said they would definitely be removed by the continuous efforts of his descend ants. The story encourages people to do things with perseverance and to defy difficulti es.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整体介绍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整体介绍 寒假即将到来,一年级的老师有没有很着急,还没见过部编语文一下教材的真面目,心里好没底。别急别急,先来听听教科书编者对一下教材的解读! 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突出特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旗下品牌及其标志图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旗下品牌及其标志【图】 人有家史,车也一样。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当我们对一个豪车品牌流连忘返时却猜不到它竟然来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汽车集团。谱系的概念其实并不难理解,一个谱系好比一个大家庭,而“家庭成员”则是由“家长”收购或者合并子品牌。本期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世界4大汽车家族的谱系状况。 大众谱系 大众汽车是本次介绍中大家最熟悉的一个家族系列,该公司的德文是Volkswagen,译为大众使用的汽车;图形商标取德文Volkswagen单词中的两个字母V和W的叠合,并镶嵌在大圆圈内,使之形似三个“V”字。大众汽车是德国最年轻,同时也是德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使其扬名的产品是“甲壳虫”轿车系列。说起大众家族的家谱,估计大多数车迷朋友并不陌生:家族中的高端品牌当数宾利——豪华车市场不可或缺的重磅级车型;还有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奥迪,其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可谓精湛;来自捷克的斯柯达也早已为人们所知,而来自意大利的兰博基尼更是跑车的象征 1902年9月16日,威廉·杜兰特组建了早期的通用汽车公司。后经威廉·杜特兰的几番努力,先后联合或兼并了别克、凯迪莱克、雪佛兰、奥兹莫比尔、奥克兰、旁蒂克、休斯和EDS电脑等公司,成立了当今规模巨大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使原来的各个小汽车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分部,从而使公司下属的分部达30余个之多。对于通用汽车的子品牌,想必广大车迷朋友也绝不陌生。别克系列是通用最早进入中国并国产化的车型,至今仍然在市场中保持极高的占有率;卡迪拉克曾是国人追逐豪华尊贵感受的首选车型,尤其是加长版卡迪更成为人们的尤物。悍马作为美国车甚至美国人的象征一点不为过,庞大的车身已不是霸道可以形容的。当然,通用家族中也不乏“国际友人”,日本富士、韩国大宇、德国欧宝以及瑞典的萨伯都为这个品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用汽车谱系 1899年,阿涅利在意大利西北城市都灵创建了菲亚特公司并采用盾型商标;1906年,公司开始采用全称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作为商标。“FIAT”在英语中具有“法令”、“许可”的含义,因此在客户的心目中,菲亚特轿车具有较高的合法性与可靠性,深受家庭用户的信赖。菲亚特家族垄断着意大利汽车全年总产量的90%以上,这在世界汽车工业中是相当罕见的。因此,菲亚特被称为意大利汽车工业“寒暑表”。菲亚特家族包括世界闻名的法拉利和玛莎拉蒂,还有同样知名的阿尔法·罗密欧和蓝旗亚。紧凑的楔形造型和优雅精巧的外观是菲亚特车系的最大特征,处处彰显出拉丁民族的热情和浪漫。菲亚特轿车也被誉为世界汽车造型的引领者。 菲亚特谱系 福特家族的成员大家也一定不陌生,对汽车没有多少了解的朋友也能在近两年的国内各大车展中看到福特集团的集体亮相。1903年,亨利·福特创建福特汽车公司。传言福特生前

教材编写思路与提纲

教材编写思路与提纲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兽药与饲料营销技术》课程的教材编写思路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林贝茵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目的 以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密切联系农林牧渔生产的实际,大力推进精品教材的建设是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进行新教材编写为改变以往教材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现状,编写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以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职业需求及现代经济市场发展,关注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的联系,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注重选择专业与职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新编教材的目的。 二、教材编写的思路与目标 新教材在《兽药与饲料营销秘决》等的基础,从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入手,以兽药饲料营销策略和操作技术为主线,理论结合案例,简要介绍兽药饲料基本知识、兽药饲料商品的属性、市场的特点、介绍国内外畜牧业、饲料、兽药生产营销状况发展趋势及兽药饲料政策法规条例。详细介绍市场调研、营销策划、营销服务、新产品宣传推广、市场操作、效益核算、兽药饲料营销的策略、销售技术、方法与相关的知识等内容。让学生在兽药饲料市场营销战略与兽药饲料企业营销实践上,撑握兽药饲料营销知识与了解兽药饲料营销领域的最新动向。 三、教材编写的两点创新想法

1、新教材减少过多的理论内容,注重营销实践操作,课程内容与学 生就业、职业相联系。如:压缩兽药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增添营 销队伍建设与管理、营销财务、推销心理等。 2、教材紧扣课程内容,配合兽药与饲料企业营销战略案例及模拟操 作培训,做到以案例和实践教学,教材内容针对性强、通俗易 懂。让教师上课讲解轻松、易于解释,使学生听得懂,看得懂, 能自主参与学习。 《兽药与饲料营销技术》课程 拟教材提纲 第一章:兽药与饲料基本知识 第一节兽药基本知识 第二节生物制品基本知识 第三节饲料基本知识 第四节兽药饲料市场现状的发展趋势与管理 复习与思考:兽药饲料市场的发展趋势与管理 第二章兽药与饲料企业营销 第一节兽药饲料企业营销的市场 第二节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第三节企业市场营销组合 复习与思考:理解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撑握营销组合的搭配与运用。 第三章兽药饲料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 第一节市场调查 第二节市场预测 复习与训练:市场调查结果的处理与整理 第四章兽药饲料产品策略 第一节产品的整体概念第二节产品组合第三节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及特征与营销策略 复习与训练:产品组合营销、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及特征与营销策略 第五章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第一节新产品概念与开发

中华文化概述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 分校镇安职工 专业金融学 学号1361001264466 学生姓名艾美贞 2014年01月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中华文化概说》课程论文 【题目】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辨析 【摘要】 在当代中华道德思想文化谱系中,虽然有古典儒家思想的成分,但由于它有机地融合了中国各历史时代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秀思想文化,远比古典儒家思想丰富和深刻,因而更适合现代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儒家思想;和谐社会;思想资源。 【正文】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逢重大变革的时代,都习惯于从古人那里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思想资源。传统文化中儒家占主导地位,所以,如何利用儒家思想资源的问题每每被提及。19世纪中后期以来的洋务运动、五四运动、近年来的新儒学运动,都就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在目前学术界,一些较为普遍的主张认为,儒家思想中关于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主张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孔子所说的“仁”包括“义、礼、忠、恕、孝、悌、慈、爱、勇、温、良、俭、让、恭、宽、信、敏、惠”等一系列内容,“忠恕之道”只是其中两点。如果从孔子的文本探究其含义,就很容易发现儒家思想的局限性。 如对“爱”的解释,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墨子的主张是:“视人这国若现其国,视人之家若现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为人之国,若为其国,……

为人之都,若为其都,……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儒家过分看重血缘亲情,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重要性,这就很容易在社会生活领域造成缺乏公平意识,直接妨碍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需要一定的秩序,不管这种秩序是否合理和公正显然,对人类社会来说,问题不在于有无秩序,而在于这种秩序是否公正合理,在于这种秩序能否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够不断促进绝大多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际上,“和谐”并不是说统一体中没有矛盾和冲突,只不过是矛盾和冲突的双方相互容纳、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健康互动、互利双赢,以致矛盾双方关系达到平衡与协调状态,并且其中一方的发展对于另一方的发展有利,从而使矛盾统一体处于一种相对稳定阙云太的表征。仅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如果没有此起彼伏、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今天能有民族独立、迅速发展的局面吗?我们主张建立和谐世界,并且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国际纷争、缓和国际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求同存异、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基本的外交立场。实际上,国际社会之间的对话、合作、妥协与斗争都是建立和实现和谐世界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手段。儒家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却不断被重新提出。如有学者提出,在当前的农村中,对老人不孝的情况非常严重,应该大力提倡和弘扬儒家的孝道精神。 儒家所提倡和宣扬“孝道”思想虽然有“显亲”(政治层面)和“娱亲”(精神层面)等几层意思,但是其核心是“养亲”(经济层面),即由子女负责上代人的养老问题。这种养老方式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村社会中是唯一的可选择的方式。2005年10月至12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率7人普查组自费普查全国农村孝道现状。通过对31省46县72村10401人的调查,统计表显示:孝18%,一般52%,不孝30%;好8%,较好39%,差53%。被调查者人均收入650元,自养者78%,儿女供养22%。调查组总结“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得最小的是老人。空巢老人大多没精气神,眼神茫然空洞,脑筋迟钝,面无表情。家里清风冷灶。有电不使,有电视不开,不烧煤”。这些得不到物质赡养的老人,更难得到精神赡养。 对此,翟玉和提出5大对策:第一、修改《老年人权益法》。因该法对不孝者没有惩戒,所以,不孝者不知晓不尽孝是违法。第二、孝道从娃娃抓起。将《二

初中教材整体介绍

初中《信息科技》(地图版) 成套修订的背景与设想 在这个讲座中,我们将从总体上介绍初中《信息科技》(地图版)的教材成套修订的背景、设想与栏目介绍,包括: ●成套修订的背景 ●成套修订的整体设想 ●新版教材中的栏目设置 这些内容都是为后面的讲座做辅垫的。 一、成套修订的背景 根据课改办的要求,2007年底,所有的信息科技教材都开始了对原有教材的成套修订工作。这些修订工作是基于以下背景开展的。 1.课改办对教材进行了整体评价 上海课改办针对原教材,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给教材提出了非常客观的整体评价。除了指出优点外,还特别针对不足给出了颇具针对性的修订建议。 2.来自一线教师的建议 教材好不好用,一线教师是最有发言权。由课改办组织了来自各个区县的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给教材把脉,既肯定了教材的优势,也坦诚地提到了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不足。 3.对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 课改办在信息科技能《课程标准》推出后,在原套教材投入使用后,又出台了一个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细化标准。这些标准进一步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实践的开展,各级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也越发深入。 4.现代教学理念的成熟实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学理念从学术殿堂走进了教学课堂。一些曾经的新名词,如学习支架、多元评价、元认知、建构主义等等有了更多的教学实践的案例,有了更多教学策略方面的支持。这些成熟的实践为教材的进一步修订提供了鲜活和丰厚的支持,使新教材更有可能呈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过程”的特色。 二、教材改版的整体设想 无论是教委教研室,还是一线老师,都肯定了原版教材的优点,包括:

(1)内容丰富、实用、可操作性强 (2)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编排合理,符合科学性 以上方面是教材的优点,在新版教材中自然要继续保有,在这里我们也不想对此过多陈述,相信各位执教的老师最有发言权。我们还是多看看新版教材要努力克服的薄弱之处,包括: (1)对能力目标的体现:在老版教材中,是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完全分割开的,因而信息素养的提高、综合能力的提高、项目学习能力 的提高等较难落实到位。有教师讲“形似而神不似”,而新版教材旨在将 探究学习与知识技能学习有机整合,做到“形神兼备”。 (2)对过程性评价的支持:也有一些教师提出来,是否能够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作品的成果提供一些评价方案或评价量表,以便教师操作。 上位一点讲,就是要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支持,使评价成为保证学习效果、 确保过程有效的有力工具。 (3)小学与初中年段的衔接:老版教材的知识技能似有“从头学起”的意思,而绝大部分小学都已开设《信息科技》课程,如果再“从头学起”就不 太合适了。做好初小衔接也是一个要重点改进的方面。 (4)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支持:老版教材没有教参,编者的意图很难外化,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光盘里的材料也显不足。 三、新版教材的课时设置与栏目设置 在新版教材中,每一课基本上是预计按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完成的。当然,根据学生技术准备状况的不同,也有可能对某些课进行合并。 各位老师在浏览新版教材的时候,会发现一些新栏目。我们在这里整体介绍一下各栏目的含义所在。 ●目标:包含每一课简洁明了的任务 ●跟我学:用来突出显示正文所要求的操作步骤 ●想一想:用来突出显示要学生思考的问题 ●试一试:突出显示正文所要求的学生完成的具体任务;鼓励学生在正文所 介绍的操作外,拓展操作能力;在每课后提供课堂的巩固练习。 ●小资料:用来拓展、补充正文的相关内容 ●注意:对学生容易误解或出错的知识或技能予以提示 初中《信息科技》(地图版) 新版教材的特点

教材编写思路与提纲

《兽药与饲料营销技术》课程的教材编写思路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林贝茵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与目的 以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密切联系农林牧渔生产的实际,大力推进精品教材的建设是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进行新教材编写为改变以往教材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现状,编写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以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职业需求及现代经济市场发展,关注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的联系,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注重选择专业与职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新编教材的目的。 二、教材编写的思路与目标 新教材在《兽药与饲料营销秘决》等的基础,从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入手,以兽药饲料营销策略和操作技术为主线,理论结合案例,简要介绍兽药饲料基本知识、兽药饲料商品的属性、市场的特点、介绍国内外畜牧业、饲料、兽药生产营销状况发展趋势及兽药饲料政策法规条例。详细介绍市场调研、营销策划、营销服务、新产品宣传推广、市场操作、效益核算、兽药饲料营销的策略、销售技术、方法与相关的知识等内容。让学生在兽药饲料市场营销战略与兽药饲料企业营销实践上,撑握兽药饲料营销知识与了解兽药饲料营销领域的最新动向。 三、教材编写的两点创新想法

1、新教材减少过多的理论内容,注重营销实践操作,课程内容 与学生就业、职业相联系。如:压缩兽药与饲料的基本知识。 增添营销队伍建设与管理、营销财务、推销心理等。 2、教材紧扣课程内容,配合兽药与饲料企业营销战略案例及模 拟操作培训,做到以案例和实践教学,教材内容针对性强、通俗易懂。让教师上课讲解轻松、易于解释,使学生听得懂,看得懂,能自主参与学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五年级上册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2.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 3.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具体编排 例1: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例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例3:小数乘小数,突出转化的方法,在做一做后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例4: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 例5:小数倍,领会“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同时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例6:根据需要求积的近似数。 例7: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扩展到小数,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例7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例8: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例9: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解题意,渗透函数思想。 三、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位置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由原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具体编排 例1: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例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2.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小数除以整数中不再单独安排例题教学方法的交流和验算,分散到前面的例2和例3中。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题调整为: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例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 3.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5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4.增加循环节的认识。 5.解决问题中不出双归一的类型,数量关系在前面已学,直接在练习中应用。 二、具体编排 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2: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1,要商0。提出验算要求。 例4:一个数除以小数,突出转化思想。 例5:特殊情况,被除数的位数不够,用0补足。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例6:商的近似数,体会必要性,掌握方法。 例7: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8: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写法。认识有限小数、无线小数。 例9: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10: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第四单元可能性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调整,由原三上移来。 二、具体编排 例1: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2: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只作定性描述。 例3: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中国文化概况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况名词解释 By Juewei SAR=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Was established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olving Hong Kong and Macao issu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SAR is in a pattern with which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social systems and ideologies can coexist. SAR has more autonomous power regulated clearly by laws, including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independent judicial power. Family planning policy Since the late 1970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implementing a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has seen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Campaign of”banning all schools of thought except C onfucianism” In the Han dynasty, Emperor Wudi instituted the campaign. He ruled out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and chose officials from those who were steeped in Confucianism only. Consequently, Confucianism became an orthodox school that served a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feudal rule throughout the dynasties in china. The three obedience and four virtues. These were the old moral standards imposed upon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ideal of a woman is that she is a dependent being whose behavior is governed by “three obedience”(to father before marriage, to husband after marriage, and to son after becoming a widow) and “four virtues”(morality, proper speech, modest manner, and dilige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