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1·湖南岳阳月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瓢虫在树干上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研究年龄组成时,通常把所有个体分为幼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段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2021·河北保定摸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 )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刺猬的生命活动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B .同一种群的K 值稳定不变C .捕捞后大黄鱼种群维持在K 2有利于种群恢复 D .改善环境提高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 .同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 .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使植被被破坏,其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D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6.科研工作者为了预测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该草原1平方千米范围内的田鼠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

高二生物同步课课练习:种群的特征 全国通用

高二生物同步课课练习:种群的特征 全国通用

生物同步课课练:种群的特征试题简介:1.试题类型:课时同步练习2.考察X围:种群的特征3.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4.试题难度:基础加提升5.试题题量:12道【课堂巩固】(8小题)1.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原因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自然选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烟草叶片受到某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此种蛾幼虫的天敌。

依据此实例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此种蛾的幼虫与天敌之间一定是捕食关B.此种蛾的幼虫与烟草之间一定是竞争关系C.烟草的此种特性能使其免于各种昆虫的侵害D.自然选择会使控制烟草这种性状的基因频率提高3.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B. 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C. 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4.“一山不存二虎”,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诗句中的现象反映了下列哪一组生态关系①种内关系②种间关系③捕食关系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A.① ③ ④ B.① ④C.①③ ④ D.① ② ③ ④5.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一座山上的树B.校园操场边一排长势整齐的柳树C.一块草地上的草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马尾松6.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生活在人的大肠内的细菌等生物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7.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能代表出生或迁入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C.若X表示胰高血糖素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岛素D.若X表示T细胞数量,则①可能代表白细胞介素-28.图2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b>c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e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之比是a>b>c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④【课后提升】(5小题)1.(05某某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06某某卷)右下图是某地区某某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 总能量增加B.种群密度下降C.环境阻力不变D.营养级能量降低三、简答题(小题,每小题分)3.(6分)过去人们以为作物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种群数量特征练习题(含详细讲解)

种群数量特征练习题(含详细讲解)

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一、单选题1.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正确方法是A. 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 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而要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 对于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蓝藻是一个种群②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是一个种群③一块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A. ①③⑤B. ①②④C. ④⑤D. ③⑤3.据报道2016年中国将全面实施二胎政策,从种群特征来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 )A. 种群密度B. 出生率C. 性别比例D. 年龄组成4.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A. B. C. D.5.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的是A. 带标记的个体警惕性提高而不易被再次捕获B. 初捕和重捕间隔的时间长短C. 重捕时,捕获的带标记个体受伤死亡D. 初捕和重捕的范围是否一致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 小于81只B. 大于81只C. 小于161只D. 大于161只7.如图是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甲、乙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C. 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 a的含义是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8.下列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是A. 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B.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C.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D. 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9.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章第1节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种群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目特点B.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纪构造有关C.性别比率对种群密度有必定影响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目变化的独一要素分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数目最基本的特点, A 正确;年纪构造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B 正确;性别比率也会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能决定种群数目的变化,D错误。

答案:D2.以下检查活动中,所得数据与实质数值对比,偏小的是()A.用标记重捕法检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零落B.检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检核对象C.用样方法检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散布较稀少的地域取样D.用样方法检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统计正幸亏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分析:依据标记重捕法检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实验所得数据比实质数值偏大,A 错误;检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选择患者家系而不是人群中,可使检查结果偏大,B 错误;刻意选择散布较稀少的地域取样,不切合“随机取样”的原则,统计到的蒲公英数目偏少,会使检查到的种群密度偏小,C 正确;把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所有计入,会致使统计数据偏大( 正确的方法是只统计相邻两边和其夹角上的个体) , D 错误。

答案:C3.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纪构成如表所示。

三个种群年纪构造的类型为()个体数年纪期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添型,乙是稳固型,丙是衰败型B.甲是稳固型,乙是增添型,丙是衰败型C.甲是增添型,乙是增添型,丙是衰败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固型分析:种群年纪构造依据各年纪期个体数目比率分为增添型、稳固型和衰败型,由表中数据可判断 A 项对。

答案:A4.以下有关检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纳样方法进行检查B.关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纳样方法检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记重捕法检查时,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情况、年纪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纳标记重捕法检查种群密度分析: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检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纳标记重捕法检查,A、B、D 错误;运用标记重捕法检查时,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应相等,而不可以受标记情况、年纪和性其余影响,C正确。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

种群的特征1、下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

下面对三图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A.图甲是增长型,从图丙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甲、图乙、图丙都是衰退型C.图乙是典型的稳定型,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甲、图乙、图丙都是稳定型2、(多选)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A.种群处于稳定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种群迁出率超过迁入率3.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B.种群内的个体成员是不断变化的C.种群内的个体之间会发生非常激烈的种内斗争D.在一个稳定型的种群内,个体成员不发生变化4.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A.下降B.上升C.保持稳定D.越来越大5.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B.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C.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D.以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6.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7.下列各项,对实现池塘中某种鱼类的可持续利用最有意义的是A.池塘中该种鱼类的总数B.调查影响该种鱼类的所有生态因素C.调查该种鱼类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D.调查该种鱼类的种群密度8.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9.在图4—4所示的4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的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210.图4—1中甲、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11.图4—3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4-1种群的特征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答案] B[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A选项中的杂草不是一个种群;C选项不仅包括新增加个体数,而且也应包括原来的所有个体;D项所描述的并不是水稻的个体数。

2.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一般以何种形式分布( )A.集群分布B.随机分布C.均匀分布D.定向分布[答案] C[解析] 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在空间上多呈均匀分布。

3.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答案] D[解析] 种群为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4.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 A.4000尾B.3200尾C.1600尾D.800尾[答案] B[解析] 根据标志重捕法估计池塘内鲫鱼的数量。

设池塘中鲫鱼总数为N,则N200=16010,所以,N=200×160/10=3200(尾)。

5.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出生率D.年龄组成[答案] C[解析]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进而对种群密度进行调节。

6.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

三个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答案] A[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甲种群幼年个体数比较多,老年个体数比较少,所以为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一样多,所以为稳定型;丙种群幼年个体数比较少,老年个体数比较多,所以为衰退型。

高二生物种群的特征练习题(有答案)

高二生物种群的特征练习题(有答案)

高二生物种群的特征练习题(有答案)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举例说明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

3.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要求能根据探究的问题制订与实施计划,学会用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随机取样方法。

发展要求分析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

基础训练(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2.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3.一只0.3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9条金鱼,那么金鱼的种群密度为。

4.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取样调查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法;调查华南兔的密度适宜采用法;调查环毛蚓的密度则可采用法。

5.在对某地麻雀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6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后放掉;数日后,又在该地捕获麻雀45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15只。

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据调查结果可知,该地区约有麻雀__________只。

(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7.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采用的方法,是在长方形地段上,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后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1)现有某调查小组打算调查校园草坪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这块草坪长100m,宽30m,调查时抽取10个样方,那么应该每距离设一样方,样方大小应。

(2)调查小组确定了如右图所示的一个样方,图中圆圈表示蒲公英个体分布。

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练习)(原卷版)

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练习)(原卷版)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练习)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和空间特征B.仅靠种群密度就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可用样方法调查同一块地中不同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D.同种生物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一定是相同的2.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检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对上述资料分析不正确的是()A.对该东北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定是标记重捕法B.东北豹在人为保护的措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迅速增长,其繁殖能力差是重要原因之一C.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提高东北豹的迁入率可以提高其种群数量D.监测大型动物种群数量变化也可以用采集动物粪便检测其DNA分子作为依据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等都是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黑光灯诱捕法利用的原理是很多昆虫具有避光性的特点B.若调查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以使用取样器取样法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和蝗虫成虫的密度都可以用样方法D.若调查的动物在第一次标记后变聪明则会造成统计的结果偏大4.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60只鸟,其中黄鹂12只,做标记后均放回自然界,第二年又捕获了5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2只,没有标记的黄鹂10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A.30B.42C.60D.725.(2022•天津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没有影响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6.(2021•五模拟)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C.应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保持正常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一定不发生改变7.(2020秋•秦安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是一个准确值8.(2021秋•南安市月考)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①①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捕捞后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该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图中①所示类型D.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①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9.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数据并整理如表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题
1.(2016全国卷II).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2013浙江卷,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3.(2010海南卷)18.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4.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5.(2012海南卷)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6.(2013山东卷,26)(8分)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只/m2。

7.(1)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2)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改样方的蜗牛数应记_________________。

8.(2015年新课标Ⅰ卷.31.)(10分)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9.某同学为了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设计方案如下:
(1)选取40cm ×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2)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选取5个样方
(3)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0.(11年广东卷)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12),请预测
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1.“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的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题答案
1-4 CBCBB
6.(1)随机取样 16
7.(1)① (2)6或7
8.【答案】(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3分) 1︰1︰1(2分)保持稳定(2分)
(2)活动能力
9.(1)选取样方面积不对, 草本植物的样方一般为1m×1m。

(2)取样方法不对,应在草原中随机取样
(3)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不对,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
计值。


10.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11.(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
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题答案
1-4 CBCBB
6.(1)随机取样 16
7.(1)① (2)6或7
8.【答案】(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3分) 1︰1︰1(2分)保持稳定(2分)
(2)活动能力9.(1)选取样方面积不对, 草本植物的样方一般为1m×1m。

(2)取样方法不对,应在草原中随机取样
(3)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不对,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
计值。


10.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11.(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
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题答案
1-4 CBCBB
6.(1)随机取样 16
7.(1)① (2)6或7
8.【答案】(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3分) 1︰1︰1(2分)保持稳定(2分)
(2)活动能力
9.(1)选取样方面积不对, 草本植物的样方一般为1m×1m。

(2)取样方法不对,应在草原中随机取样
(3)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不对,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
计值。


10.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11.(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
精品文档
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题答案
1-4 CBCBB
6.(1)随机取样 16
7.(1)① (2)6或7
8.【答案】(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3分) 1︰1︰1(2分)保持稳定(2分)
(2)活动能力
9.(1)选取样方面积不对, 草本植物的样方一般为1m×1m。

(2)取样方法不对,应在草原中随机取样
(3)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不对,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
计值。


10.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11.(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