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的中国区域划分方法
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基准

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基准中国行政区划是指中国政府对国土进行行政区划划分的制度,包括中央直辖市、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四个层级。
这一行政区划体系在国家统一管理和行政效能提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央直辖市是中国最高层级的行政区划单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中央直辖市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权力。
中央直辖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区域一体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
其次,省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23个省份,包括台湾省。
省级行政区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负责实施中央政策、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管理地方财政等任务。
省级行政区的设置旨在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地方自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地级行政区根据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需要进行划分,目前中国有33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和地区。
地级行政区在省级行政区的指导下,负责具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工作,包括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
地级行政区的设置有助于分担省级行政区的管理任务,加强地方自主决策能力和灵活性。
县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包括县、自治县、市辖区、自治县级市等。
县级行政区在地级行政区的指导下,负责具体地区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维护、区域经济发展等。
县级行政区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居民和企业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管理和行政效能的提升而设计的。
中央直辖市、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四个层级之间形成了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各级行政区负责不同层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协同推进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行政区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方案[1]行政区划地概念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其所管辖地地区进行有效的和方便的管理而作出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
国家除了全国性的中央级的管理机构外,还需要对其各级地方进行分区管理,各级行政区都设有相应的地方行政机构。
我国目前设有各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在特别行政区设有特区政府。
一、行政区划分原则行政区是依据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地理、历史及国防等多种因素,并便于国家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分级管理系统。
因此,在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时,应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民族、历史和自然等有关因素。
1.政治原则行政区划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中央能否有力地统率和指导地方,关系到地方政权能否在本行政区内行使其职权。
我国行政区划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保证国家领土、主权完整,防止外来侵略,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行政管理是管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和人。
“地”是指地域的大小、数量;“人”是指人口的数量、空间的分布等。
在一级行政区的划分上,大多把人与地两要素综合起来考虑,科学地划定各级政权的管辖范围。
其次,要合理地确定行政区划的层次等级。
一般层次不宜太多,以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政权单位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三级;在有自治州和实行市管县的地方分为四级,这种行政区划层次体系基本符合我国国情。
2.经济原则行政区的划分必须服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以便于组织经济运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行政区划上,经济原则的体现,首先是经济中心,其次是经济核心区,第三是其辐射范围。
各省区都有一个经济中心省会所在地,大多是省内最大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力量最强,发展也最快,工、农、商通过交通运输与通讯渠道组成一个经济网络。
省会的周围地区往往在经济上居于特殊地位,形成经济核心区,通过交通上的枢纽地位,其辐射作用影响到全省范围。
经济特区、开发区等则是完全从经济出发而划出的特殊的行政区。
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国家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二)

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国家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二)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5.00)1.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______后才能生效。
(分数:1.50)A.报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B.报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备案C.报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D.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2.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是______。
(分数:1.50)A.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B.特别行政区政府√C.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D.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是特别行政区政府。
3.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选区全体选民的______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______的选票即为当选。
(分数:1.50)A.过半数2/3以上B.过半数过半数√C.2/3以上过半数D.2/3以上2/3以上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即为当选。
4.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______投票人数的无效,______投票人数的有效。
(分数:1.50)A.多于多于B.少于少于C.多于少于√D.少于多于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
5.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______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______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
(分数:1.50)A.多于多于B.少于少于C.多于少于√D.少于多于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
6.我国的______只能为国家所有。
(分数:1.50)A.矿藏√B.森林C.草原D.山岭我国《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中国各个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各个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的行政区划分大致可以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四种类型。
省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目前共有22
个省。
直辖市是指中央直接管理的城市,目前有4个直辖市。
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行政单位,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特殊行政区划形式,目前只有2个特别行政区。
另外,除了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中国还设有地级市、县级市、县和自治县等各种行政区划单位。
地级市是由县级行政区划升格而来的城市行政区划单位,目前有292个地级市。
县级市是直接由省级政府管理的县级行政区划,目前有370个县级市。
县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自治县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行政单位,目前有2851个县和117个
自治县。
以上是中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构成了中国复杂而庞大的行政区划体系。
此外,中国还设有街道办事处、乡镇、民族乡、民族乡镇等基层行政单位,它们是对县级行政单位的细分和补充,起着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划单位,如经济开发区、科技开发区等。
这些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单位共同构成了中国庞大而复杂的行政区划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正文:----------------------------------------------------------------------------------------------------------------------------------------------------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2006年)第一条为了科学、真实地反映我国现阶段城乡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准确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作为统计上划分城乡的依据,不改变现有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和机构编制,以及城市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等有关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
第四条城镇是指在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第五条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城区包括:(一)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二)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第六条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镇区包括:(一)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二)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三)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第七条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第八条本规定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1999年12月6日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的说明为了更好地开展城乡划分工作,科学、准确地划分我国的城乡地域,现对《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简称《规定》)进行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问答1、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
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我国宪法经历几次修订?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4部宪法,即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权力行使的途径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权力行使的途径:(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2)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何种经营体制?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中国宪法行政区域的划分

中国宪法行政区域的划分
中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域划分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其中,省是中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自治行政单位,直辖市是在省、自治区中直属中央管理的城市,特别行政区是根据特定历史和现实情况划设的具有一定自治权的地方。
根据宪法规定,这些行政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统一的原则,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
行政区域的划分由国家主管部门依法确定,包括对各级行政区域的设立、调整和撤销。
此外,根据宪法,各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除依法依规管理本级行政事务外,还要保证国家的统一,维护行政区域的统一和完整,不得超越本级行政区域的管理权限。
同时,各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都要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中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合理、统一和稳定。
同时,根据宪法规定,各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除依法管理本级行政事务外,还要保证国家的统一,维护行政区域的统一和完整,不得越权行使职权。
同时,各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都要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并且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各项任务。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中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合理、统一和稳定,同时保障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如何背诵

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如何背诵篇一: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记忆口诀课题内容:中国行政区划教学重点: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熟记各省份轮廓图。
教学方法:识记法、拼图法、1、先让学生从方位上来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比如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各有哪些省等等。
2、通过诗歌,帮助学生快速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
展示:两江两湖两河山,五区四市青陕甘。
广安福浙东三省,港澳台海云贵川。
3、采用联想记忆法帮助学生记住一些轮廓有特点的省区。
让学生展开联想,观察各省级行政区的特点,从而帮助记忆。
比如:黑龙江省像天鹅、青海省像兔子、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陕西省像一把钥匙等。
4、拼图游戏。
有条件的话可以向每位同学分发中国行政区轮廓拼图学具,要求学生先对照中国政区图进行拼图游戏,目的是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名称、轮廓及位置。
然后进行拼图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拼图,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在记忆简称时让学生分类记忆。
先引导学生归纳出省级行政区简称取名的几种情况,如取全名中的一个字的,用本省区历史名称的,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的,分别对号入座。
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
6、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记忆。
这个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形象记忆。
例如,船出长江口(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一对胖夫妻()、四级花开()、银河渡口()等等。
学生讨论回答后,可让学生自己编一些类似的谜语,学生可能会编出如:球——太原等等。
对于学生来说,一节课了解34个省级行政区,并要记住她们的名称和分布有较大难度。
可能对于极个别比较有天赋的同学能做到,大部分学生是不行的,但通过以上活动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较好的效果。
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凡是涉及到省级行政区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忆、回忆、复习,从而较好的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