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
相交线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对顶角的概念与性质 练2
领补角和对顶角的综 合应用
测1 测3 例1
理解
练3 测4
掌握
例3 练4 例2 测5
应用 综合 评价 测6
测2 拓1
总结反思 知识内化
收获检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 什么是邻补角?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区别? 2 什么是对顶角?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归纳小结
角的名称
特征
性质
相同点
b
1 2O
a
3
4
由对顶角相等,得
∠3 = ∠1 = 40°,∠4 = ∠2 = 140°.
例3.完成下列解题过程.
A
如图,直线 AB ,CD 相交于 O ,
∠AOC = 80°,∠1 = 30°,求
∠2 的度数.
C
D
1E O2
B
解:∵ ∠DOB = ∠ AOC ( 对顶角相等 ), ∠AOC = 80°(已知),
探究 1
∠1 和∠3 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C
A
12 O4 3
B
D
图中还有其 他的对顶角吗?
形如∠1 与∠3 有一个公共顶点 O ,并且∠1 的两边 分别是∠3 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 个角,互为对顶角.
练一练 1 下列各图中,∠1 和∠2 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12 1
12 2
解:∵ ∠BOD = ∠AOC = 76°, 又∵ OE 平分 ∠BOD ,
F
C
B
∴
∠DOE
=
∠BOE
=
1 2
∠BOD
=
1 2
×
76°=
38°.
A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命题、定理、证明

课程讲授
2 真命题与假命题
归纳: 1.要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可以用演绎推理加以
论证; 2.要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
说明该命题不成立.
课程讲授
3 定理与证明
定义:数学中这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 依据,即出发点.这样的真命题视为基本事实.我们也 称它为公理.
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作证明.
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命题中的_已__知___和__求__证__; 2.根据题意,_画__出__图__形__,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_要__证__的__结__论_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课程讲授
3 定理与证明
例 已知直线b∥c, a⊥b .求证:
a⊥c.
b
c
证明:∵ a ⊥b(已知), ∴ ∠1=90°(垂直的定义).
1
2
a
∵ b ∥ c(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1=90°(等量代换), ∴ a ⊥ c(垂直的定义).
课程讲授
3 定理与证明
练一练:求证: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直线l3分别与l1,l2交于点A,点B,且∠1=∠2.
求证:l1∥l2. 证明:∵ ∠1=∠2 (已知),
∠3=∠2 (对顶角相等),
l3
1(
)3 B
l2
)2 A
l1
∴ ∠1=∠3 (等量代换).
∴ 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随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⑴对顶角相等; 是 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不是 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是 ⑷a,b两条直线平行吗?不是 ⑸温柔的李明明; 不是 ⑹玫瑰花是动物; 是 ⑺若a2=4,求a的值; 不是 ⑻若a2= b2,则a=b. 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对顶角相等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记作a b。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当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时,我们就说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 b.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b a,c a,那么b c.5.2.2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3.2 命题、定理、证明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数学中的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中做假命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件(30张ppt)

知识点 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比例规张开的相对的两个角,就是一对对顶角.
知识点 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知识点 垂线与垂线段
用直角三角尺和量角器画垂线的方法:
知识点 垂线与垂线段
垂线段是图形,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数量,是该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所以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也不能说“作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命题、定理和证明
妈妈要榨果汁,她有苹果、橙子、雪梨三种水果,且其克数比为 9∶7∶6,小明发现妈妈榨完果汁后,苹果、橙子、雪梨的克数比变为 6∶3∶4,且榨果汁时妈妈没有使用雪梨.
知识点 命题、定理和证明
小明这样想:原来苹果、橙子、雪梨的克数比为9∶7∶6,即 18∶14∶12;榨汁后苹果、橙子、雪梨的克数比变为6∶3∶4,即 18∶9∶12.由于没有使用雪梨,所以也没有使用苹果. 他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推断出妈妈榨果汁时只使用了橙子.
借助三角尺与直尺画平行线时,必须保持紧靠,否则画出的直线不平行.
知识点 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在绘制斑马线时,只要保证相邻的两条线彼此平行,就能保证所有的斑 马线都彼此平行.
知识点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木工用角尺的一边紧靠木料边缘,另一边画两条直线a,b,根据“同位角 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这两条直线平行.
知识点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即在同一平面内,若 a⊥c,b⊥c,则a∥b.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点 平行线的性质
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又回到与原来相同的方向,如果第一次转弯时 ∠A=140°,根据性质2可得∠B=14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相交线》

8.如图(2),直线AC和BD相交于点O,那么∠AOD的对顶角是________,
∠AOD,∠BOC
∠AOB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__.
148°
32° ∠4=______.
148°
9.如图(3),直线a,b相交,∠1=32°,则∠2=______,∠3=____,
达标检测
解:∠1与∠α,∠3与∠α,∠1与∠2,∠2与∠3是邻补角;
∠1与∠3,∠2与∠α是对顶角.
当∠α=35°时,
∠1=145°,∠2=35°,∠3=145°;
当∠α=90°时,
∠1=90°,∠2=90°,∠3=90°;
当∠α=115°时,
∠1=65°,∠2=115°,∠3=65°;
当∠α=m°时,
∠1=(180-m)°,∠2=m°,∠3=(180-m)°.
针对练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若∠1+∠5=180°,找出图中与
∠1相等的角.
2
解:∵ ∠1= ∠3(对顶角相等)
1
∠5+∠8=180 °且∠1 +∠5=180°
4
∴∠8= ∠1
∵ ∠8= ∠6(对顶角相等)
∴∠6= ∠1.
3
A
C
5
7
6
8
F
针对练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得
∠2=180°-∠1=180°-40°=140°
由对顶角相等,得
∠3=∠1=40°
∠4=∠2=140°
针对练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如图,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就得
5.1.1相交线(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1)

谢谢聆听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4
能不能说一说理由呢?
C
B
探究新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已知: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于 O 点. A
D
求证:∠1=∠2.
3 1O 2
4
证明:∵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于 O 点,C
B
∴∠1+∠3=180°, ∠2+∠3=180°, 平角的定义 ∴∠1=∠2. 等量代换 同理可得∠3=∠4.
例题讲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理解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2.掌握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角 的计算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情境引入 观察下列图片,你能从中找出2条直线吗?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情境引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解:根据题意,∠1与∠3是邻补角,
a
∴∠1+∠3=180°, ∵2∠3=3∠1, ∴∠3=108°,∠1=72°
3 1
2 b
根据对顶角性质,得
∠2=∠3=108°.
拓展训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2.观察下列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
Hale Waihona Puke A Ca OD
b
DG
c E
A
O
BA
O
BC
CF
D B
H
⑴ 如图a,图中共有 2 对对顶角;
解:(1)35°,145°,145° (2)均为90° (3)65°, 115°, 65° (4)(180-m)°, m°, (180-m)°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介绍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两条直线相交时形成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
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5.1 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四个角具有不同的关系。
其中,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它们的大小相等;邻补角则是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它们的和为180度。
2.垂线垂线是指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其中一个角为直角的情况。
垂线具有两个性质:一是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二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画垂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画法可采用“一靠二移三画”的方法。
4.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记忆时应结合图形进行理解。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垂线和其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平移和其性质,以及这些知识点的组织运用。
在研究这些知识点时,需要注意记忆其定义和性质,掌握其画法和应用方法。
垂线是指从一个点垂直于一条直线或平面的线段,而垂线段则是垂线的长度。
它们都具有垂直的性质,可以用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或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而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的长度。
线段和距离都是长度的概念,但线段是一种图形,不能等同于距离。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个数来确定,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两直线相交,无公共点时两直线平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时两直线重合。
平行公理指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同时,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线八角是指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八个角,包括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 教案

5.1.1相交线教学设计课题 5.1.1 相交线单元第五单元学科初中数学年级七下学习目标1.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能使用该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重点了解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能使用该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察思考】握紧剪刀的把手时,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是怎么变化的?分析: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逐渐变小.【观察思考】如果把剪刀的构造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会是什么样的图形?请你在纸上画出来.分析:剪刀的构造可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剪刀刃之间的角就是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复习回顾】相交线的概念: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它们的公共点叫做交点.观察并思考.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分析:如上图,AB、CD为两条直线,点O是直线AB与直线CD的交点,我们就可以说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观察剪刀把手夹角与刀刃夹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为后续学习邻补角、对顶角做铺垫.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几个角?这些角有什么位置关系?分析:任意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4个角;这4个角有公共顶点.【观察思考】在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4个角中,∠1与∠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1与∠2:①有一条公共边OC;②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③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问题:你还能找出其它的邻补角吗?分析:∠2与∠3;∠3与∠4;∠4与∠1问题:∠1与∠2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分析:∠1+∠2=180o【观察思考】在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4个角中,∠1与∠3思考并回答小组交流合作,观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平面内两直线相交所成的4个角之间有怎样的特征.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归纳、概括得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概括能力.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分析:∠1与∠3:①有一个公共顶点O;②∠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③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问题:你还能找出其它的对顶角吗?分析:∠2与∠4【合作探究】∠1与∠3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分析:∠1+∠2=180o∠2+∠3=180o∠1+∠2=∠2+∠3∠1=∠3总结: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应指导.熟悉并掌握对顶角相等.通过分析已知求证,利用平角的定义和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力.【典型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若∠1 = 40°,求∠2、∠3、∠4的度数.解:由邻补角的定义,∠1 = 40°可得∠2 = 180°-∠1= 180°-40°= 140°由对顶角相等,可得∠3 = ∠1 = 40°∠4 = ∠2 = 140°【教学建议】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例题,规范学生对解题步骤的书写,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随堂练习】1.如图,直线AB、CD、EF 两两相交,图中共有___对对顶角,___对邻补角.答案:6;12.2.下列各组角中,∠1与∠2是对顶角的为( )答案:D3.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是射线. 则:∠BOC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___,∠AOC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___,∠AOC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BOE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AOD;∠BOD;∠BOC、∠AOD;∠AOE.4. 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70°,求∠BOD,∠BOC的度数.解:因为OA平分∠EOC,∠EOC = 70°所以∠AOC = 35°由对顶角相等,得∠BOD =∠AOC = 35°自主完成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顶角、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并学会运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由邻补角的定义,得∠BOC = 180°-∠AOC= 180°-35°= 145°【教学建议】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板书1.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邻补角互补.2.对顶角:(1)概念:有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对顶角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OD=90 °时,AB⊥CD,垂足为O.
O
书写形式1:
C
B
因为∠AOD=90°(已知)
所以AB⊥CD (垂直的定义)
反之,若直线AB与CD垂直,垂足为O,那 么,∠AOD=90°.
书写形式2:因为AB⊥CD (已知)
所以∠AOD=90° (垂直的定义)
应用垂直的定义:∠AOC= ∠BOC= ∠BOD=90°
1.判断
(1)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
角.( × )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两组对顶角.( √ )
2.如右图直线 AB、CD交于点O,OP为 射线,那么( C )
A.∠AOC 和∠BOC 是对顶角
B.∠BOC 和∠AOP 是对顶角
C.∠BOC 和∠AOD 是对顶角
D.∠AOC 和∠DOP是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 __2__组对顶角.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 __6__组对顶角.
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 __1_2_组对顶角. 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 _n_(__n_-__1_)_ 组对顶角.
A
2
D
1 O3
C
4
B
∠1与∠2互补, ∠2 与∠3互补
∠1= ∠3 ∠2=∠4 (同角的补角相等)
C
B
O
A
D
P
3.如图,直线 a,b相交于点O,若∠1= 40°,则∠2=( D )
A.60° B.100° C.120° D.140°
1
2
O a
b
2.直线AB、CD交于点O,OP 是∠BOC 的 平分线,已知 ∠AOC=54 °.求∠BOP 的度数.
P
解: 由邻补角的定义可得:
C
B
∠BOC =180°-∠AOC
m
图中m与n互相垂直, 其 中,m叫n的垂线, n叫m的 垂线,垂足为O .
┓ n
O
垂直的表示:
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
例如,如图,m、n互相垂直, 垂足 为O ,则记为: m ⊥n 或n ⊥m .
m ┓n O
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b, 垂足为O.
垂直的书写形式:
A
D
如图,当直线 AB与CD相交于O点,
C
4
B
判断两个角是不是对顶角:
(1)两个角是由两条直线相交而形成的 (由两条直线相交保证了所形成的角有公共 顶点);
(2)两个角的两边无公共边.
下列各图中 ∠1、∠ 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1 2
1
12
2
A
2
D
1 O3
A
2
D
O
4
C
4
B
O
C
B
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上图中,∠ 2和∠4它们 是相互的,∠ 2是∠4的对顶角, ∠4是∠2的对顶 角,而单独的一个∠ 2或一个单独的∠ 4都不能叫 对顶角.
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
只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 中一个角是直角.
生活中常见的互相垂直的例子
例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OE ⊥AB于O,OB平分∠ DOF ,∠DOE=50 °,
解:
求∠AOC 、 ∠ EOF 、 ∠ COF 的度数.E
因为AB⊥OE (已知)
D
所以 ∠EOB=90 °(垂直的定义)
对顶角相等.
知识要点
对顶角性质
对顶角相等 .
例:如图所示,直线 m,n相交, ∠1=60°,求∠2,∠3,∠4的度数.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得:
∠2=180°-∠1 =180°-60° =120°;
2
1
n
3 4
由对顶相等,可得:
∠3=∠1=60°,
m
∠4=∠2=120°.
角的 名称
特 征 课性 质堂小相结同 点
=180°-54°
=126°;
因为OP 平分∠BOC ,
AO D
所以∠BOP=
1 2
∠AOD
= 1 ×126°
2
=63°.
生活中的垂线
生 活 中 的 垂 线
C
当∠BOD=90°时.
∠AOD=__9_0_°___; A ∠AOC =__9_0_°___;
B O
∠BOC =___90_°___;
D
一对邻补角一定互补吗? 一对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吗?
A
2
DA
O
1 O3
1O
4
C
4
BC
C
B
图中,∠1和∠2、∠2和∠3、∠3和∠4,∠1 和∠4都是邻补角,它们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如∠2是∠3的邻补角,∠ 1是∠4的邻补角,单独的 一个∠1或单独的一个∠ 4都不能叫邻补角.
下列图中∠1、∠2还是邻补角吗?
C
∠1与∠2有一条公共边 OA,它们的另一 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知识要点
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 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A
2
D
1 O3
C
4
B
图中互为邻补角的有:∠1与∠2, ∠2与∠3, ∠3与∠4, ∠1与∠4.
判断两个角是不是邻补角:
(1)有一个公共顶点; (2)有一条公共边.
新课导入
生 活 中 的 相 交 直 线
生 活 中 的 相 交 直 线
知识要点
相交线的定义
23
●O
14
二线四角图
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形成相交直线.
请你画出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看看这四 个角有什么关系 ?
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几个 ?
如图1所示,∠1与∠2有什么特点?
A
2
D
1
3
O
4
B
不同点
对 顶 角
①两条直线相 交形成的角; ②有公共顶点;
③没有公共边
对顶 角相 等
①都是两条 直线相交而 成的角;
①有无公共边 ②两直线相
邻 补
①两条直线相 交而成; ②有公共顶点;
②都有一个 公共顶点; 邻补
角互 ③都是成对
交时,对顶 角只有两对 邻补角有四 对
角 ③有一条公共 补 出现的边随堂练习 Nhomakorabea12
12
1
2
如图 1所示, ∠1与∠3有什么特点?
A
2
D
1O3
4
B
C
∠1与∠ 3是直线 AB 与CD相交得到的, 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 O,没有公共边.
知识要点
对顶角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 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右图中互为对顶角的为: ∠1与∠3; ∠2与∠4.
A
2
D
1 O3
因所所以为以∠∠∠DADOOOECB===54∠00°°DO((互B=已余40知的°)定(义对) 顶A角C相等)O
B F
又因为OB平分∠DOF
所以∠BOF= ∠DOB=40°(角平分线定义)
此时我们说, AB与CD互相垂直.
当∠BOD =α°( α≠90°)时.
∠AOD=( 180- α )°
∠AOC =( α )°
A
∠BOC =( 180- α )°
C
B O
D
当α ≠90°时,AB与CD不垂直,此时我们说 AB与CD 斜交.
两条直线相交
斜交
垂直——相交的特殊情况
┓
知识要点
垂直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 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