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相交线
相交线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对顶角的概念与性质 练2
领补角和对顶角的综 合应用
测1 测3 例1
理解
练3 测4
掌握
例3 练4 例2 测5
应用 综合 评价 测6
测2 拓1
总结反思 知识内化
收获检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 什么是邻补角?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区别? 2 什么是对顶角?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归纳小结
角的名称
特征
性质
相同点
b
1 2O
a
3
4
由对顶角相等,得
∠3 = ∠1 = 40°,∠4 = ∠2 = 140°.
例3.完成下列解题过程.
A
如图,直线 AB ,CD 相交于 O ,
∠AOC = 80°,∠1 = 30°,求
∠2 的度数.
C
D
1E O2
B
解:∵ ∠DOB = ∠ AOC ( 对顶角相等 ), ∠AOC = 80°(已知),
探究 1
∠1 和∠3 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C
A
12 O4 3
B
D
图中还有其 他的对顶角吗?
形如∠1 与∠3 有一个公共顶点 O ,并且∠1 的两边 分别是∠3 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 个角,互为对顶角.
练一练 1 下列各图中,∠1 和∠2 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12 1
12 2
解:∵ ∠BOD = ∠AOC = 76°, 又∵ OE 平分 ∠BOD ,
F
C
B
∴
∠DOE
=
∠BOE
=
1 2
∠BOD
=
1 2
×
76°=
38°.
A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垂线

生活中的垂直
3.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 A
D
交于O点,∠ AOD=90°时,
AB⊥CD,垂足为O。 书写形式:
O
∵∠ AOD=90°(已知)
C
B
∴AB⊥CD(垂直的定义)
反之,若直线AB与CD垂直,垂足为O
,那么,∠ AOD=90°.
书写形式:∵ AB⊥CD (已知)
孝 感 市 文 昌 中 学 学 生 专 用 尺
C m
3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4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问题:过已知直线 l 和l上(或外)的一点A ,作l的 垂线,可以作几条?
能作一条,而且只能作一条.
结论: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 放 2、 靠
o
3、 移 4、 画
角.这个推理过程可以写成:
∵AB⊥CD(已知) ∴∠AOC=90°(垂直的定义)
三、垂线的画法(课本4页)
问题: 怎么样画垂线?
1.垂线的画法:
工具:直尺、三角板
如图,已知直线 l,作l的垂线。
A
问题:
这样画l的
垂线可以
画几条?
O
l
无数条
1放、 2靠、 3画线、 4标符号 和名称
0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 放 2、 靠 3、 移 4、 画
o
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o
o
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已知直线外)有且只有一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例3:下列说法(1)一条直线只有一条垂线; (2)两条直线相交就是垂直; (3)线段和射线也有垂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交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相交线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发现部分学生难以将题目中的信息与几何图形联系起来。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空间想象力训练的环节,如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制作模型等。
再次,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依赖性强。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交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交线的基本概念。相交线是两条在平面内不平行且在某一点相遇的直线。它在几何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图形的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5.1.1相交线(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人教版)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通过探究相交线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其数学抽象素养;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数学交流与表达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这些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固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相交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道路交叉口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相交线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识别相交线:使学生能够正确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并识别出图形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顶角性质: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邻补角定义:掌握邻补角的定义,知道它们的和为180°,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基本作图,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举例解释:在讲解对顶角性质时,通过具体图形,如交叉的剪刀或十字架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对顶角的相等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道路交叉口的角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知识。
2.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的对称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对顶角为什么相等,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邻补角的辨识:在复杂图形中,学生可能难以快速辨识出邻补角,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和指导。
5.1.1相交线(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人教版)
5.1.1相交线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

尝试应用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预习时的疑难问题解决了吗?你还有哪些疑惑?
3.你认为本节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
3.如图所示,AB,CD,EF交于点O,∠1=20°,∠BOC=80°,求 ∠2的度数.
作业布置
必做题:1.课本第7---8页习题5.1第1、2题; 2.课本第9---10页习题5.1第8、9题. 选做题:《同步探究》第2页第2、3题.
课中探究
对顶角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应用
1.如图1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2所示,AB与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 邻补角是____,∠1的对顶角是___;若∠1=40°, 则∠2=___,∠3=__,∠4=___;若∠1=90°,则 ∠2=___,∠3=___,∠4= __.
课中探究
活动(二)观察图形,回答问题: 问题5:如图所示,任意两条相交的直线形成的4个
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问题6:这些角有什么位置关系?
课中探究
结论: 邻补角的性质 问题7:对顶角大小有什么关系? 猜想:对顶角____________ 问题8:你能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 来说说你的发现是正确的吗? 说理过程: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创设情景
情境引入
从图片中你能发现哪些几何图形? 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相交线的例子吗?
课中探究
探究一: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活动(一)根据问题,说一说、画一画:
问题1:一把张开的剪刀,你能联想出什么几何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全面精华详细)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垂直的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若“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 CD。
7、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b时,= = = = 90°。
反之,。
三、同位角、错角、同旁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3线8角)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错角:(在两条直线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错角。
如:∠3和∠5。
3.同旁角:(在两条直线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5.1.1相交线 课件(共18张PPT)

变式2: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 解:设∠1=x°,则∠2=3x°
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 x+3x=180 所以 x=45 则∠1=45°
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 ∠3=∠1=45°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对顶角性质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两直线相交
C
2
B
1
3
4
A
D
位置 特征
1、两直线相交,形成小于平角的角有哪几个?
2、以∠1和∠2为例分析这两个角存在怎样的
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像这样的角还有哪些?
3、以∠1和∠3为例分析这两个角存在怎样的
位置关系?像这样的角还有哪些?
C
2
B
1 o3
4
A
D
动手画出两条相交直线
1、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
有哪几个?
C
2
B
1
o3
4
A
1 2
(1)不是
1 2
(2) 是
1 2
(3) 不是
1
2
(4) 不是
2 1
(5)是
7、你能得到对顶角∠1和∠3的大小关系吗?
C
2
B
动动手:(1)、用量角器测
1
o3
量对顶角∠1和∠3,比较他们
4
的大小
A
D
(2)将对顶角∠1和∠3
进行翻折,比较它们的大小?
4、你能得到对顶角∠1和∠3的大小关系吗?
猜猜看:若直线CD绕点O转 C
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的度数。
b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可知 ∠2=180°-∠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5章《相交线》图文讲解课件

知2-讲
∠1=∠3 (或 ∠2=∠4)
解: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由邻补角的定义,可得 ∠1+∠2=180° ∠2+∠3=180 所以:∠1=∠3 同样的道理 ∠2=∠4
C 2O
B
1 ( ( )3 )
4 A
D
例2 如图,∠1与∠2是对顶角的是( C )
知2-讲
导引:判断两个角是不是对顶角,要紧扣对顶角的定义, A图中∠1和∠2的顶点不同;B图中∠1和∠2的两 边都不是互为反向延长线;C图中的∠1和∠2符合 定义;D图中∠1和∠2有一条公共边.
总结
知2-讲
判断两个角是否互为对顶角的方法: 一看它们有没有公共顶点; 二看这两个角的两边是否互为反向延长线,实质就 是看这两个角是否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没有公共 边的两个角.
知2-讲
例3 如图,直线a, b相交,∠1 = 40°, 求∠2, ∠3, ∠4的度数.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得 ∠2 = 180°-∠1 = 180°-40°=140°; 由对顶角相等,得 ∠3= ∠1=40° , ∠4= ∠2 = 140°.
角
个公共顶点③有 一条公共边
互补 成对出现.
两个.
2 易错小结
如图,点O是直线AB上的任意一点,OC,OD,OE是过点O 的三条射线,若∠AOD=∠COE=90°,则下列说法:①与 ∠AOC互为邻补角的角只有一个;②与∠AOC互为补角的角 只有一个;③与∠AOC互为邻补角的角有两个;④与∠AOC 互为补角的角有两个.其中正确的是( D )
(来自《典中点》)
知识点 2 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
知2-讲
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一 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 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相交线 教学目标:
1、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了解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及垂线段的性质。
3、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相交线
例1、下面是一把剪刀,你能联想到什么几何图形?
两条直线相交,如图。
上图中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六对角,即: ∠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将上面的六对角分类吗?
可分为两类:∠1和∠2、∠1和∠4、∠2和∠3、∠3和∠4为一类,它们的和是1800
;∠1和∠3、∠2和∠4为二类,它们相等。
第一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讨论: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关系? 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数量上互补,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而互补的角与位置无关。
第二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
思考: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注意: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而邻补角不一定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每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而每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例2、对顶角的性质
在用剪刀剪布片的过程中,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
在这过程中,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有什么关系?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O ,∠1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1和∠3相等。
1
2
3
4
O B
A C
D 1
2
3
4
O B
A C
D 1
2
1
2
1
2
1
2
∵∠1+∠2=1800 ,∠2+∠3=1800 、
∴∠1=∠3(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2和∠4相等。
这就是说:对顶角相等。
你能利用这个性质回答上面的问题吗? 因为剪刀的构造可以看成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互为对顶角,由于对顶角相等,因此,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始终相等。
知识点二:垂线
例3、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即两条直线相交成900
的情况。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记作AB ⊥CD,垂足为O 。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是很常见的,你能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吗? 思考:下面所叙述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①②③都是垂直的。
三、垂线的性质
探究:.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 的垂线. (1)画已知直线l 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 上的一点A 画l 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3)经过直线l 外的一点B 画l 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由画图可知:(1)可以画无数条; (2)可以画一条; (3)可以画一条。
这就是说,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可以画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意:①“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②“过一点”中的“点”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外。
(4)垂线段最短。
知识点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例4、(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 O ,找出图中的角,它们具有什么位置关系?
(
1) (2)(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2)
O
B
A
C D 1 2 3 4
B
A
D
C O 1 2
3 4
5 7
6
8 D
C
B A
E
F
两条直线AB 和CD 被第三条直线EF 所截, 观察:图中有几个角?(除平角) 上图中互为补角的有: 具有对顶角关系的有:
(1)观察上图的∠1和∠5具有什么特点: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同向,另一边在截线同侧的两个角,引出同位角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再找出图中其余的同位角;
(2)观察上图的∠3和∠5具有什么特点:一边都在截线上且反向,另一边在截线两侧,也就是夹在两条被截直线内,分别在截线两旁(交错)的两个角,引出内错角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再找出图中其余的内错角;
(3)观察上图的∠3和∠6具有什么特点: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向,另一边在截线同旁的两个角,引出同旁内角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再找出图中其余的同旁内角; 三、总结:
形如“U ”
在两条被截直线同旁,
在截线同侧
同旁内角
形如“Z ”(或反置)
在两条被截直线之内,在截线两侧(交错)
内错角
形如“F ”(或倒置)在两条被截直线同旁,
在截线同侧同位角
图形结构特征位置特征角的名称总结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