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

合集下载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件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件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 相邻的内角。
推论3: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A
△ABC中:
2
∠1=∠2+∠3;
∠1>∠2,∠1>∠3。 3
41
B
C
D
这个结论以后可以直接运用。
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设和结论; (2)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 (3)根据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 (4)分析证明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复习课件
知识结构
两条
邻补角、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直线
相 交
相交 垂线及其性质
点到直线的距离
线
两条
直线
被第 三条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直线

所截

平行公理
线
平移
判定 性质
知多少
定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 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 项,结论是由已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1>∠2,∠1>∠3(和大于部分)。
用文字表述为: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外角的内涵与外延
在这里,我们通过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直接推导出两个新定理。
A
像这样,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
2
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公理或定
理的推论。
3
推论可以当作定理使用。 B
∴∠BDC=∠A+∠B+∠C(等式的性质)。
课堂练习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课件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空气 玻璃
3
1
2
4
折射光线
请你找出图中的所有对顶角
答:∠2与∠6 、∠1与∠5、 ∠3与∠4 都是对顶角的关系
如图所示, 有一个破损 的扇形零件, 利用量角器 可以量出这 个零件扇形 圆心角的度 数.你能说清 其中的道理 吗?
21
3
4
56
❖ (一)活动目的: ❖ 探索对顶角的性质. ❖ (二)活动步骤: ❖ 1、视察:当一条直线绕 ❖ 点O转动时,∠1和∠2 ❖ 的变化情况. ❖ 2、猜想: ∠1和∠2的大小关系. ❖ 3、讨论:请用适当的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 你有几种方法?
N
如右图所示: ⑴、指出∠1的同位角; ⑵、指出∠2的内错角.
同位角: ∠1和∠CON 、 ∠1和∠EON 内错角: ∠2和∠NOF 、∠2和∠NOD
1 A
2 CO
E
B F
D M
GA
D
右图中,隐藏着同位
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E
F
你分别能找出多少组?
B
C
热热身
下图中与1是同 内位 错角的角有几个?
AC
如果我们用直线EAFB 作作直直线线AEABFB和和CGCDHD的的的 截截线线时时,,就就有有:::
E
5
F
M
N
1
3
5423和和11 是内 同错位位角角角
4
G
P2
B
H Q
D
想想看
E
A
请请找找出出∠∠11的的所所有有
的的内同同错位旁角内角
N
C
1
Q
D
答:∠1的同内位旁错角内有角有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 相交线 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  相交线  教案

直线的位置关系(探讨)
请同学们用两支笔做实验,看一看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请把不同的位置关系画在练习本上.
根据学生所做图形总结: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
(1)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相交;
(2)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平行.
今天我们就学习相交线.
1.对顶角
两条直线的关系是相交时,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这两条直线相交有四个角:∠1,∠2,∠3,∠4.
看一看∠1和∠3的顶点、两条边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角就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特点:①具有公共顶点;②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除了∠1和∠3是对顶角,还有其他的对顶角吗?
∠1和∠2是对顶角吗?
请你比较∠1和∠3的大小,∠2和∠4的大小.
你发现什么结论?(对顶角相等)可以说明理由吗?
请完成下面填空:(证明对顶角相等)。

相交线第1课时课件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

相交线第1课时课件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

点?你知道它是什么名字吗? E
特征:(1)两角在截线的两侧
A
21
O3 4
B
(2)两角在两被截直线之间 它是内错角
65
D
C
78
F
三、概念剖析
你能联想一个字母,用它来形象化地反应内错角的图形特征吗?
角的名称 同位角 内错角
位置特征
在两条被截直线的__同__侧__, 在截线的_同__侧___ 在两条被截直线的__之__间__, 在截线的_两__侧___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D )
1 2
12
2 1
2 1
A
B
C
D
方法总结: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 才能构成对顶角.
典型例题
辨认对顶角的要领: 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 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
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7.2 相交线 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2.理解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
视察: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你 能根据图中的提示画出相交线吗?
三、概念剖析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只有一个交点 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那么两直线相交形成了几个角呢?
【当堂检测】
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1)请写出∠AOC,∠AOE,∠EOC的对顶角; (2)若∠AOC=50°,求∠BOD,∠BOC的度数. 解:(1)∠AOC的对顶角是∠BOD,∠AOE的对顶 角是∠BOF,∠EOC的对顶角是∠DOF;

202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相交线与平行线7.2相交线2垂直教案(新版)冀教版

202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相交线与平行线7.2相交线2垂直教案(新版)冀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 逻辑推理: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使学生掌握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数学建模:培养学生运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空间想象: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提高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知和想象能力。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相交线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设计预习问题:教师围绕本节课的课题“相交线”,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教师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相交线的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4. 互动平台应用:利用互动平台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5. 数字化教学资源: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教学视频等,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关于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问题驱动法、观察与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等,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相交线》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相交线》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相交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相交线》是初中学段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运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相交线的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性质和判定,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对相交线的性质和运用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交线的概念,理解相交线的性质,学会运用相交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及运用。

2.难点: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物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相交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相交线的性质,学生操作、观察、思考,教师引导、讲解、总结。

3.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新知。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相交线的夹角相等•相交线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相交线的邻边互相垂直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相交线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7.2.2 相交线课件2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2.2 相交线课件2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直线上各点的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问题导入
在奥运会的跳远比赛中,裁判员在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 绩时,拉紧的皮尺与起跳线有什么关系?这样做的依据是什 么?
探究新知
问题1 如图1(1)∠AOC的对顶角是哪个角?这两个角的关系怎样?
(2)∠AOC的补角有几个?是哪几个角?
解:(1)∠AOC的对顶角为∠BOD,
A. 4
B. 3
C. 2
a
D. 1
b
练一练
2.如图,在线段PA、PB、PC、PD中,长度最小的是( B )
A.线段PA
B.线段PB
C.线段PC
D.线段PD
3.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线段AB叫做点B到直线AC的距离
B.线段AB的长度叫作点A到直线AC的距离
C.线段BD的长度叫作点D到直线BC的距离
课堂小结
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若∠BOC=90°,则AB⊥CD,O 定义
为垂足.

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
线
基本事实 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点到直线 的距离
直线外的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 线段最短. 垂线段CO的长度叫做点C到直线AB的距离.
过点P 向线段AB 所在直线引垂线,正确的是( )
C
∠AOC=∠BOD.
(2)∠AOC的补角有两个,分别为
∠AOD,∠BOC.
AO
B
图1
D
探究新知
问题2 如图2 当时,∠BOD,∠AOD,∠BO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C
解:∵∠AOC=90°
∴∠BOD=∠AOC=90°
∴∠AOD=∠BOC = 180°-∠AOC=90°. A

7.2 相交线 第2课时 课件 (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

7.2 相交线 第2课时  课件 (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

解:(1)如图,连接AD,BC 交于 H ,因为两
H
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 H 为蓄水池位置,它到
四个村庄距离之和最小.
(2)如图,过 H 作 HG⊥EF ,垂足为 G .“过
H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各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是
把河水引入蓄水池 H 中开渠最短的根据.
G
1.点 P 为直线 l 外一点,点 A,B,C 为直线 l 上三点,PA = 2 cm, PB = 3 cm,PC = 4 cm,则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 A.等于 2 cm B.小于 2 cm C.大于 2cm D.不大于 2 cm
A
B CD
l E
比较AB,AC,AD,AE 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 一条最短?
A
线段AD最短.
B CD
l E
以点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圆弧分别与
线段AB,AC,AE相交于点B1,C1,E1.线段AB1,
AC1,AE1,AD相等吗?由此能进一步验证你的猜
想吗?
A
B1 C1
B CD
E1 l
E
总结归纳
垂线性质: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 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意: (1)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有无数条线段,但垂线段 只有一条. (2)垂线是一条直线,长度不可以度量,而垂线段是一条线 段,长度可以度量. (3)垂线段是几何图形,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 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
事实
垂 线
定义
段 垂线段 性质
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的 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 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A
图中还有哪些角是内错角? 7
8 5 4
6
3 2
B
C
1 F
D
学习与发现
同旁内角
1
像∠3和∠6这种位置关系的角叫同旁内角. 观察这两角的位置关系有何特点.
E A
图中还有哪些同旁内角? 7
B
8 5 4
6
3 2
C
1
F
D
巩固与应用
三线八角
A
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探究二.
B
C
当堂检测
1.右图中∠1的同位角有( ∠3,∠2 ) ∠1的内错角有( ∠4,∠5 ) ∠1的同旁内角有( ∠8,∠9 )
2.对顶角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 四个角中,用公共定点但没有 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辨认对顶角: 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形 成的角。 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 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 注意: 1.对顶角形成的前提必须是两 直线相交。 2.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 3.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 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E
C
4 3 N 1 2
F
D
学习与发现
对顶角的定义
E
2
这样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叫邻补角
C
4 4 3 1 1 2N D
F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 角顶点什么关系?
公共顶点,一边重合,
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两条边分别有什 么关系?
学习与发现
对顶角的定义
3
E ∠1和∠3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对顶角 4 3 N C 1 2 D F
3
C
理由: 因为∠1和∠2互补,∠2和∠3互补 那么∠1=∠3(同角的补角相等)
做一做
三条直线相交形成几个角?
截线 E A
M
三线八角图
1
被截直线
B
4
C
3
N2
1 F
D
直线AB和CD被直线EF所截.
学习与发现
E A
三线八角图 ∠5、∠6、∠7、∠8具
2
8M
5
7 6
B
有对顶角或邻补角的 关系吗?
4N 3
1.必做题:课本P40—P41习题. 2.选做题:如图,直线AB、CD交EF
于点G、H,∠2=∠3,∠1=70°,求 E ∠4的度数. 1 G A B
2 C 3 4 F H D
(2)
1
2
( 3)
1
2 (4)
1 2
( 5)
1
2
(6)
巩固与应用
对顶角的性质
1
请同学们在学案上画出∠ABC的对顶角,并完 成探究一.
∠DBE和∠ABC是
A
对顶角
D
B
C
E
我们知道邻补 角是互补的, 那么对顶角有 什么关系呢?
对顶角的性质
2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A
D
1 ( E
2 4
B
已知∠1和∠3是对顶角, 那么∠1=∠3 .
思考:具有怎样特征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归纳与总结
对顶角的定义
E
4
像∠1和∠3这 样,具有公共 顶点,并且两 边互为反向延 长线,我们把 具有这种特殊 位置关系的两Fra bibliotek个角叫做对顶 角.
C
1
N
4 2
3
D
F
巩固与应用
对顶角的定义
5
判断下列各图中∠1和∠2是否为对顶 角?并说明理由.
1 1 2
( 1)
2
C
1
2
D
F
学习与发现
三线八角—同位角
3
观察∠1和∠5的位置关系, 这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叫同位角.
A E 思考: 1.同位角具有怎样的位置特征? 2.图中还有哪些角是同位角?
B
8 5M 4 6
7 3
2
N D
C
1
F
学习与发现
内错角
1
像∠3和∠5这种位置关系的角叫内错角. 观察这两角的位置关系有何特点.
E
A
M
C 5N
F
G
B
4 1
P
9 3 7
Q
H
2.上题中∠2=110°,求∠8和∠4 的度数. 3. 指出右图中的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
2
6
D
b c d
2
a
5 1
4 6 3
1.邻补角
邻补角: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 中,有公共定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 个角叫做邻补角。 性质: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是180 度。 注意: 1.邻补角是互补的一种特殊形式:数量 上互补,位置上相邻。 2.邻补角是成对出现的。 3.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 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观察我们可以把剪刀的两边看成是两条直线,则我们可以把张开的剪刀抽象成 如图所示的两条相交线:
生活中的相 交线
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
问题:任意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小 于平角的角有几个?这四个角有什么 关系?
学习与发现
对顶角的定义
1
直线CD和EF相交, 形成四个角.任意两 角之间的关系分成几 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