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空调的原理及基础知识
空调基础知识培训 ppt课件

(二)家用中央空调的局限 : 1.布置上: 设计和安装要与装修结合才能 达到良好的舒适性和装饰效果; 2.电源要求: 电负荷较大,老式住房要考 虑电路负荷是否足够。
26
2.3 空调实例图片
(1)家用空调
窗机
挂机
天花机
冷量:小1匹,1匹,1.5匹,2匹,3匹,5匹
27
(2)商用空调
家用多联机:3匹-----8匹 VRV多联机:8匹---20匹
压缩机
空调制冷系统流程示意图
11
冷冻水
空 调 末 端
冷媒
中温高 压液体
膨胀阀 (降压)
低温低 压液体
冷却水
蒸发器 (放 热)
主机
冷凝器 (吸 热)
冷 却
塔
高温高 压气体
压缩机
低温低 压气体
空 调 制 热系 统 流 程 示 意 图
12
制冷四大部件
压缩机
13
制冷四大部件
蒸发器
14
制冷四大部件
冷凝器
1冷吨=3516W
9
单位转换: 1KW=860大卡(Kcal/h) 1 Kcal/h(大卡)=1.163 w 1冷吨(USRT)=3.5162K W
10
1.4 制冷原理
冷冻水
冷媒
膨胀阀
冷却水
低温低 压液体
中温高 压气体
空
调 末
蒸发器 (吸热)
主机
冷凝器 (放热)
冷 却
端
塔
低温低 压气体
高温高 压气体
组 2 )组合式空调箱,根据要求可以有不同的
功能段。 3 )风机盘管:主要形式有卧式暗装(有普
通型与高静压之分)、立式明装、卡式吸 顶等。
空调工程知识点总结

空调工程知识点总结一、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1. 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空调系统通常由空调机组、管道系统、空调末端配件和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其中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元件,负责循环压缩制冷剂,实现室内热量的吸收和排放。
管道系统包括冷凝水管、冷媒管、风管等,负责传递冷媒和空气。
空调末端配件包括风口、风阀、风口盒等,负责将冷空气送入室内。
控制系统是整个空调系统的大脑,负责监测和调节空调机组和空调末端设备的运行状态。
2. 制冷循环原理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四个过程,将制冷剂从低温低压状态转变为高温高压状态,再重新转变为低温低压状态,完成循环往复。
3.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制冷循环将热量从室内排出,同时将冷空气送入室内,从而实现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二、空调系统的设计1. 空调负荷计算空调负荷计算是空调系统设计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冷却负荷计算和供冷负荷计算。
冷却负荷计算主要包括室内散热负荷和外部传热负荷,通过计算室内散热量和外部传热量,确定空调系统的制冷量。
供冷负荷计算主要包括风量计算和管道尺寸计算,通过计算室内风量和管道尺寸,确定空调系统的供冷量。
2. 空调系统的选型空调系统的选型是根据空调负荷计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空调机组、管道系统、空调末端配件和控制系统的过程。
选择合适的空调机组需要考虑制冷量、制冷效率、噪声水平、维护便捷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道系统需要考虑管道材质、管道尺寸、安装方案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空调末端配件和控制系统需要考虑送风效果、智能控制、能耗管理等因素。
3. 空调系统的布局空调系统的布局是确定空调机组、管道系统、空调末端配件和控制系统的位置,并确定室内、室外、机房等不同空间的布局方案。
合理的空调系统布局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利用率、风口布置、管道敷设、设备通风、维护通道等因素。
4. 空调系统的管道设计空调系统的管道设计是确定管道系统的布置方案、管道尺寸和管道材质的过程。
制冷与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先以水蒸气的形成过程为例解释几个概念。图1–3所示的开口容器中装有 25℃的水,水面上有一个能上下自由移动,却又起密封作用的活塞,活塞的重 量略去不计,即水面有一个大气压的作用。若将水加热到饱和温度100℃时,这 时称为饱和水。25℃的水显然比100℃的饱和温度低,这种比饱和温度低的水称 为过冷水。饱和温度与过冷温度之差为过冷度。其中过冷水的过冷度为 100℃﹣25℃=75℃。若将饱和水继续加热,水温将保持100℃不变,而水不断 汽化为水蒸气。这时容器中是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称为湿蒸汽。再继 续加热时,水全部汽化为蒸汽而温度保持100℃不变,此时的蒸汽称为干蒸汽。 若再继续加热,干蒸汽继续加热升温,温度超过饱和温度100℃,此时的蒸汽称 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的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
2. 工质 在热力工程中,把可以实现能量转换和物态改变的物质称为工质。在制冷技 术中工质又称为制冷剂或制冷工质,例如家用冰箱、空调器过去常用的制冷剂氟 利昂12、氟利昂22等。
3. 介质 在制冷技术中,凡可用来转移热量和冷量的物质,称为介质。一般常用的介质 是水和空气。
1.1.12 热传递与热平衡
对流传热是基本的传热方式。热对流的传热流量由对流速度、传热面积及对流的 物质决定。热对流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Φ aAt (W)
式(1–6)
式中:α —— 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Δt —— 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度差,单位为K ; A —— 换热面积,单位为m2。
1 称为传热热阻,单位为m2·K/W ,与导热热阻相对应。
1.1.7 压力和真空度
1. 压力 工程上常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法定单位是Pa(帕)。 2. 绝对压力和表压力 测量气体压力时,由于测量压力的基准不同,因此压力有绝对压力和表压力 两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力是指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绝对值,而表压力是指 压力表上的读数。
空调基础与制冷原理

基本构成——视液镜
正常状态:少量气泡、试纸呈绿色 若管路中有水分,可看出试纸呈黄色态
基本构成——储液罐
储液罐:一般在中下部装有易熔 塞或者泄压阀,做安全保护,熔 点在70℃左右,当容器温度达到 70℃时,易熔塞熔化泄压,达到 调节制冷剂的作用
制冷循环介质——制冷剂与冷冻油
➢禁用制冷剂CFC( R11 R12 R13 R113 R114 R115 R500 R502 R13B1 ) ➢过渡制冷剂HCFC( R22 R401 R402 R403 R408 R409 ) ➢替代制冷剂HFC( R134a R404a R407a/b/c R410 )
• 冷凝过程:从压缩机中排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进 入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外界空气或冷却水后, 凝结成液体制冷剂,流向节流装置。
• 节流过程:从冷凝器中流出来的制冷剂液体在高压
下流向节流装置,进行节流减压。
制冷原理——制冷主要部件及状态变化
部件 制冷剂状态 压力变化 温度变化
蒸发器
液-汽
低压
低温
压缩机
吸气温度:吸气温度即为压缩机吸气口处温度,可通过双输入 温度计等测。吸气温度要保证吸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具备 一定的过热度,吸气温度波动范围要求在5℃以内
油槽温度:油槽温度即为压缩机底部温度。可通过双输入温度 计测量,测量位置一般为压缩机吸气口对面处。油槽温度一般 应为20℃左右,才能保证压缩机冷冻油的润滑效果。
压力测试:一般使用双头压力表进行测量,由于不同 制冷剂的工作压力不一样,需选择正确的双头压力表
压力参数参考范围: 制冷剂
R22 R407C R410a
排气压力(高压) bar
14—18 14—19 25—28
吸气压力(低压) bar
空调制冷专业介绍

空调制冷专业是一门涉及热力学、流体力学、化学、电子学等多个学科的工程技术领域,主要研究人工环境调节技术和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维护。
以下是空调制冷专业的一些基本介绍:1. 制冷原理:制冷技术基于制冷剂在封闭循环中的状态变化来实现热量转移。
制冷剂在压缩机的作用下被压缩,温度和压力升高,然后流经冷凝器放热液化,再通过节流装置(如膨胀阀)降低压力和温度,变为低温低压的蒸汽,最后流经蒸发器吸收热量变为气态,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2.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旨在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主要包括制冷系统、加热系统、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
制冷系统负责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加热系统在冬季提供暖气,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而空气净化系统则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传递热量的介质,它必须具备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在冷凝器中放热液化的特性。
常见的制冷剂有R-22、R-407C、R-410A等,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目前趋向于使用对环境影响小的制冷剂。
4. 节能与环保: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空调制冷专业的研发重点之一是提高能效比和降低对环境的负担。
这包括使用高效的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研发新型制冷剂。
5. 自动化控制:现代空调制冷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室内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的精确控制。
6. 应用领域:空调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船舶)、数据中心、医疗设备、食品冷冻等领域。
7. 专业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挑战,空调制冷专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开发更加节能环保的制冷技术,如吸收式制冷、太阳能制冷、地热制冷等;研究新型制冷剂和替代能源;以及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空调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制冷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用热力学知识解释空调制冷的原理

用热力学知识解释空调制冷的原理空调是现代家庭和办公室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
空调的制冷原理实际上就是利用热力学原理进行的。
这篇文章将为你详细介绍空调制冷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空调制冷原理的基本概念就是“蒸发吸热,冷凝放热”,即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引起温度变化。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压缩变为高温高压气体,经过膨胀阀变为低温低压气体,进入蒸发器后吸收室内热量后变为低温低压蒸汽,再次进入压缩机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
当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时,受到室内空气的吹拂和相互接触,制冷剂会迅速吸收周围的热量,同时自身会发生蒸发,使得周围的气体温度降低。
这就是蒸发吸热的过程。
在冷凝器里,高温高压气体在经过膨胀阀后变成低温低压气体,进入冷凝器时会释放出吸收的热量,即放热。
这样就实现了制冷的目的。
不同的制冷剂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特点。
一般来说,制冷剂应该具有较低的沸点,才能够在低温下蒸发。
同时还应该具有高的蒸发潜热和低的冷凝潜热,才能够在蒸发和冷凝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以达到较好的制冷效果。
常用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七氟丙烷和氯化甲烷等。
除了制冷剂以外,空调制冷还需要一些重要的部件。
首先就是压缩机,它是整个系统的关键。
通过压缩机来把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气体,起着空气流动的作用,以便整个空调系统能够顺利工作。
其次还有冷凝器,通过高温高压气体在冷凝器内冷凝释放热量,实现放热的目的。
再次就是蒸发器,它起着吸热的作用,通过制冷剂蒸发吸收周围热量,让室内空气温度降低。
最后还有膨胀阀,它可以控制制冷剂流量,使得制冷剂能够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进行循环。
在空调制冷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保证空调的清洁和光滑,避免循环的制冷剂受到污染,导致空调功率下降或出现故障。
另外,要经常检查和维护空调设备,定期更换制冷剂和过滤网,防止系统中的杂质影响其工作效率。
总之,空调制冷原理是基于热力学基础原理的,采用蒸发吸热,冷凝放热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制冷剂的物理变化来实现制冷的目的。
空调制冷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x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图(壁挂为例)
吹出凉风
吹出热风 吹出冷风
2
1 3
吸入热风
1-压缩机 2-冷凝器 3-膨胀阀 4-蒸发器 5 - 在这个密封系统内流动的
——制冷剂
4
➢通常,我们把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 发器为空调“四大件”; ➢把冷凝器,蒸发器成为“两器”(热交换器)
(一)、制冷剂
• 制冷剂是制冷机中的工作流体,它通过自身热力状态 的循环变化不断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达到制冷的目
• 分类:1、电子膨胀阀(多为工业用/小型的膨胀阀也应 用于商用和家用空调上 ) 2、毛细管(家用制冷用) 3、浮球调节阀(工业、商业、生活用)
到室内机蒸发器 毛细管
从冷凝器过来
电子膨胀阀
毛细管
毛细管节流(减压)原理
高压:制冷剂流入毛细 管前“堵车”,“车流 缓慢” (室外机)
毛细管
只有少量制冷剂可以流过
制冷循环
制暖循环(热泵工况)
空调基础知识
空调的定义
空调即空气调节[1](air conditioning),是指用人工手段 ,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 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 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 设备。主要包括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 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使目标环境的空气 参数达到要求。
行冷/热处理。 制冷剂系统:通过室外机的压缩机直接将气/液态的制冷剂
经过配管送至各个室内机端末,在室内机的内部
通过热交换器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冷/热处理。
定频压缩机:按照一定的转速进行运转的压缩机。
变频压缩机:根据室内的状态,转速会自动进行快慢调节的压缩机。
实用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实用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一、制冷原理概述制冷原理是指利用一定的物理原理和技术手段,通过设备将热量从一个热源移动到另一个低温热源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冷藏冷冻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保鲜储存食品的条件。
二、热力学基础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热量是能量的一种转换形式,能量守恒定律指出了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会在物体之间转移或转换,这为制冷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制冷原理的重要基础,它阐明了热子不能自行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使得物体的温度不会自发地下降。
这一定律指出了热力学过程中热量传递的方向,为制冷原理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3. 熵增原理熵是热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其增加代表着物质的无序程度的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归结为熵增原理,即在孤立系统中,熵不会自行减少,而是随着时间增加。
熵增原理也为制冷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热力学循环1. 理想气体循环理想气体循环是制冷原理中的基本循环之一,包括压缩、冷却、膨胀和加热四个过程。
理想气体循环的热力学循环过程可以被用于实现空调和制冷设备。
2. 蒸汽压缩循环蒸汽压缩循环是制冷原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循环方式,它是一种通过压缩和膨胀蒸汽来实现制冷的循环过程。
蒸汽压缩循环通过蒸汽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吸收热量,再通过压缩和膨胀来降低温度,最终实现制冷的目的。
3. 吸收式循环吸收式循环是一种利用溶液的物理变化来实现制冷的循环过程,其工作原理是将制冷剂溶解在吸收剂中,然后在加热的条件下从溶液中蒸发出来,再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液体,形成循环的过程。
四、制冷设备1.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循环流动并进行蒸发和冷凝来实现热量的转移和降温。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氨、氟利昂、R134a等,它们在不同的制冷设备中具有各自的应用特点。
2. 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设备中的核心部件,它通过不断压缩制冷剂蒸汽来提高其压力和温度,然后通过冷凝器的冷却将其变成液态制冷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空调的原理及基础知识
制冷空调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家电,随着科技的发展,制冷空调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具有智能化和高效化的特点。
本文将就制冷空调的原理及基础知识进行介绍。
一、制冷空调的原理
制冷空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换热来实现温度的调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造冷源
制冷空调的制造冷源主要是通过压缩制冷循环实现。
首先,通过机械压缩将制冷剂(例如氟利昂等)从低压变为高压,同时也提高了制冷剂的温度。
第二步:制冷剂膨胀
制冷剂高压的状态无法被直接送入室内,需要经过减压膨胀阀的作用,使制冷剂从高压变为低压,同时也使制冷剂的温度迅速降低。
第三步:室内换热
此时制冷剂的低温低压态进入室内,与室内的热空气进行了换热作用,从而将房间内的热量带走,降低空气的温度。
第四步:回收制热器
通过空调里的回收制热器,将除去热量的制冷剂重新变为低温低压的状态,并再次进入循环中制备冷源,继续实现温度的调节。
二、制冷空调的基础知识
1. 制冷剂
制冷剂是制冷空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通过制造制冷循环的过程,在循环中实现热量的排放和吸收。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等。
2. 压缩机
压缩机是制冷空调的核心部件之一,它通过压缩制冷剂改变制冷剂的物理状态,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
3. 蒸发器
蒸发器是将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蒸发器的作用,制冷剂的温度将迅速降低,从而实现具有制冷效果的循环作用。
4. 减压阀
减压阀是将高压制冷剂调节为低压制冷剂,实现制冷循环中的相态改变。
5. 冷凝器
冷凝器用于在制冷循环中排除多余的热量,从而重新生成制冷剂。
其主要作用是将制冷剂从气态变为液态,并将其中的热量散发出去,通过散热的方式完成冷凝剂回流循环的过程。
以上就是制冷空调的原理及基础知识的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冷空调的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提高和创新。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有所帮助,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制冷空调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