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病人的护理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教案PPT课件

●用轻泻剂疏通大便,不能让病人用力排便,不 可作高位灌肠,以免颅内压骤然增高。
●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作气管 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呼吸不畅
而 使颅内压更加增高。
●给予氧气吸入有助于降低颅内压,病情稳定者 需尽早查明病因,以明确诊断,尽快施行去除 病因的治疗。
2)病因治疗: ●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作病变切除术。 ●位于大脑非功能区的良性病变,争取作根治性
3.1 概念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
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被挤入硬脑 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 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herniation)。
3.2 病因及分类 常见病因有: ① 外伤所致各种颅内血肿; ② 颅内脓肿; ③ 颅内肿瘤; ④ 颅内寄生虫病及各种肉芽肿性病变; ⑤ 医源性因素。
• 颅内压的调节与代偿:
主要是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调节。颅内压低 于0.7kPa(70mmH2O)时,脑脊液的分泌增加,吸 收减少,使颅内脑脊液量增多,以维持颅内压不 变。相反,当颅内压高于0.7kPa(70mmH2O)时, 脑脊液的分泌减少而吸收增多,使颅内脑脊液量 减少,以代偿增加的颅内压。一般而言脑脊液的 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血液占2%-11%,允 许增加的临界容积约5%,超过颅腔容积的8%10%,则会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严重,生命体征(血压、呼吸、 脉搏、体温) 变化剧烈。
2)亚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情发展较快,但没有 急性颅内压增高那么紧急,颅内压增高的反应较轻 或不明显。
3)慢性颅内压增高:病情发展较慢,可长期无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发展时好时坏。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 1.颅脑损伤:颅内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蛛网膜炎及静脉窦 血栓形成或脂肪栓塞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1) ppt课件

(2) 亚急性颅内压增高:见于:颅内肿瘤、炎症等。
(3) 慢性颅内压增高:发展缓慢,长期无颅内压增 高的表现,病程中可有自发性反复。 见于:良性肿瘤,由于慢性局限性压迫,使脑 组织受到破坏,出现局灶性症状,无颅内压增 高表现。
处理
脑疝
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部分 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差,从高压区向低 压区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 称为脑疝。
(2). 脑疝
典型的临床表现------- 三主征:
1)头痛:常位于枕后、双颞、 额部。用力和咳嗽加重。
2)呕吐:典型为突发性、喷 射性呕吐,可伴有恶心。
3)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 的客观体征,颅内压增高导致静 脉回流障碍引起。
临
4 意识障碍
床
5 生命体征的变化(库欣综合症) 6 其它症状和体征
表
现
颅内压增高的并发症:
脑疝!!!
临
意识障碍
床
表
现
临
5 生命体征的变化(库欣【Cushing】
综合症)
床
严重颅内压增高时,出
表
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
现
反应),心跳缓慢, 呼吸减慢
或其他紊乱现象.
Cushing氏反应的出现是由于自 动调节失灵后, 脑阻力血管处于麻痹 状态, 脑充血更严重, 脑水肿更加重.
导致脑组织、血管及神经等重要 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 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引起一系列严 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最常见的两种脑疝及示意图
小脑幕裂孔疝
枕骨大孔疝
a.镰下疝 b.钩回疝 c.下行性小脑 幕疝
d.颅外疝 e.扁桃体疝
解剖学基础
颅腔被小脑幕分成 幕上腔 被大脑镰分成左右大脑半球)。 幕下腔(容纳小脑、脑桥及延髓)
(3) 慢性颅内压增高:发展缓慢,长期无颅内压增 高的表现,病程中可有自发性反复。 见于:良性肿瘤,由于慢性局限性压迫,使脑 组织受到破坏,出现局灶性症状,无颅内压增 高表现。
处理
脑疝
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部分 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差,从高压区向低 压区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 称为脑疝。
(2). 脑疝
典型的临床表现------- 三主征:
1)头痛:常位于枕后、双颞、 额部。用力和咳嗽加重。
2)呕吐:典型为突发性、喷 射性呕吐,可伴有恶心。
3)视乳头水肿:颅内压增高 的客观体征,颅内压增高导致静 脉回流障碍引起。
临
4 意识障碍
床
5 生命体征的变化(库欣综合症) 6 其它症状和体征
表
现
颅内压增高的并发症:
脑疝!!!
临
意识障碍
床
表
现
临
5 生命体征的变化(库欣【Cushing】
综合症)
床
严重颅内压增高时,出
表
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
现
反应),心跳缓慢, 呼吸减慢
或其他紊乱现象.
Cushing氏反应的出现是由于自 动调节失灵后, 脑阻力血管处于麻痹 状态, 脑充血更严重, 脑水肿更加重.
导致脑组织、血管及神经等重要 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 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引起一系列严 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最常见的两种脑疝及示意图
小脑幕裂孔疝
枕骨大孔疝
a.镰下疝 b.钩回疝 c.下行性小脑 幕疝
d.颅外疝 e.扁桃体疝
解剖学基础
颅腔被小脑幕分成 幕上腔 被大脑镰分成左右大脑半球)。 幕下腔(容纳小脑、脑桥及延髓)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ppt课件

ppt课件
15
第12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脑疝的解剖学基础及分类
• 颅腔被小脑幕分成幕上腔及幕下腔 ,而幕上腔又被大脑镰 分成左右两部分。 • 当这三个腔隙有压力梯度存在 可导致脑组织移位 ①小脑幕切迹疝 (钩回疝) ②中央疝 ③大脑镰下疝 ④颅骨疝 ⑤逆向疝 ⑥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ppt课件 16
第12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 (钩回疝)
• 病理
①动眼神经损害→瞳孔散大 动眼神经 ②大脑脚受压→偏瘫 ③后动脉受压→枕叶梗死 大脑后动脉 ④网状结构→意识障碍 大脑脚 ⑤脑脊液循环障碍 网状结构 ⑥疝出脑组织水肿嵌顿
ppt课件
小脑幕切迹平面重要解剖结构
17
第12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临床表现
正常眼底
颅内肿瘤 致高颅压 患者视乳 头水肿合 并萎缩
10
ppt课件
第12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头痛
呕吐
视乳头水肿
意识障碍
其他
意识障碍
1.初期可出现嗜睡,反应迟钝
2.晚期出现昏迷、伴有瞳孔散大、
对光反应消失、发生脑疝,去脑 强直 3. 可伴有库欣反应
ppt课件 11
第12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头痛 呕吐 视乳头水肿 意识障碍 其他
其他症状体征
1.小儿可有头颅增大、头皮
和额眶部浅静脉扩张、颅缝 增宽或分离、前囟饱满隆起
2. Macewen 征
先天性脑积水患儿
ppt课件 12
第12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头痛,呕吐, 视物模糊
三联征
ppt课件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急救护理ppt课件

8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1.颅脑损伤 (craniocerebral injury) : 颅内血肿及脑挫 伤伴有脑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
9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2.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rs):80%以上出现颅内 压增高,肿瘤的大小、部位、性质和生长速度与 颅内压增高的程度有关。
(十)症状治疗(Symptom treatment):
18
急 性 脑 疝
解剖:整个颅腔被大脑 镰和小脑幕分隔成三个 彼此相通的分腔。小脑 幕以上的为幕上腔,幕 上腔又分为左右两腔, 分别容纳左右大脑半球; 小脑幕以下的为幕下腔, 容纳小脑、桥脑及延髓
19
脑疝形成的原因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 位病变时,该分腔的压 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 ,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 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 , 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 结构受压和移位 ,有时 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 孔道中, 从而引起一系 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称为“脑疝”。 (brain herniation) 20
5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5. 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nd hemorrhage of digestive tract): 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缺血而致功能紊 乱,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
6.神经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呼吸急促,并有大量血性泡沫痰等。
3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腔内容物增多:
(1)脑体积增大---脑水肿 (2)脑脊液增多---脑积水 (3)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扩张
2、颅内占位病变:
血肿,肿瘤,脓肿等
3、颅腔容积减小: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PPT课件

2023
PART 07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总结
颅内压增高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 造成严重威胁。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及脑疝的病 理生理和临床特点。
通过学习本课件,学员可以全面了解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这一疾 病的认知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及时诊断和治疗颅内压增高
一旦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 内压增高的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
断和治疗。
合理使用药物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止痛药、激素类药 物等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药物。
避免颅内压骤然升高
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导致颅内压 骤然升高的行为,保持大便通畅,避 免用力排便。
定期进行脑部检查
对于有颅内压增高家族史、慢性颅内 压增高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脑部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手术后应密 切监测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2023
PART 05
脑疝的治疗
REPORTING
一般治疗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必要 时进行吸氧。
控制颅内压
通过药物或手术方式降低颅内 压,减轻脑组织对脑干的压迫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防止因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引起
临床表现
脑疝的临床表现因类型而异,但通常包 括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瞳孔改变、 肢体瘫痪等。
VS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 MRI等),可以对脑疝进行诊断。及时诊 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脑疝患者的生存率和预 后至关重要。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课件优秀课件

颅内压的定义:颅腔内的上述三种内容物,使颅 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
ICP正常范围:成人70-200mmH2O(0.7~2.0 Kpa)
儿童50-100mmH2O(0.5~1.0 Kpa)
颅内压增高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的定义
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症,是颅脑损伤、 脑肿瘤、血管病、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 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 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200mmH20)以上, 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亚急性颅内压增高
病情发展较快,但没有急性颅内压增高那么紧急, 颅内压增高的反应较轻或不明显。亚急性颅内压 增高多见于发展较快的颅内恶性肿瘤、转移瘤及 各种颅内炎症
2.病变扩张速度
500
400
300
200
100 12345678 体积增加(ml)
颅内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上面的曲线不是线性关系,而是类似指数关系
体积压力反应
从上述曲线可以说明哪些临床现象? 一旦颅内压代偿功能失调,病情迅速发展, 短期内出现颅内高压危象或脑疝。
3.病变部位
在颅脑中线或颅后窝的占位性病变 大静脉窦附近的占位性病变
2 脑移位和脑疝
见第三节
3 脑水肿
血管源性脑水肿:脑水肿时液体的积聚 在细胞外间隙。多见于脑损伤、脑肿瘤 等病变的初期,主要是由于毛细胞血管 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水分在神经细胞和 胶质细胞间隙潴留,促使脑体积增加所 致
细胞毒性脑水肿:可能是由于某些毒素 作用于脑细胞而产生代谢功能障碍,使 钠离子和水分潴留在神经细胞和胶质细 胞内所致,但没有血管通透性的改变, 常见于脑缺血、脑缺氧的初期
ICP正常范围:成人70-200mmH2O(0.7~2.0 Kpa)
儿童50-100mmH2O(0.5~1.0 Kpa)
颅内压增高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的定义
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症,是颅脑损伤、 脑肿瘤、血管病、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 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 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200mmH20)以上, 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亚急性颅内压增高
病情发展较快,但没有急性颅内压增高那么紧急, 颅内压增高的反应较轻或不明显。亚急性颅内压 增高多见于发展较快的颅内恶性肿瘤、转移瘤及 各种颅内炎症
2.病变扩张速度
500
400
300
200
100 12345678 体积增加(ml)
颅内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上面的曲线不是线性关系,而是类似指数关系
体积压力反应
从上述曲线可以说明哪些临床现象? 一旦颅内压代偿功能失调,病情迅速发展, 短期内出现颅内高压危象或脑疝。
3.病变部位
在颅脑中线或颅后窝的占位性病变 大静脉窦附近的占位性病变
2 脑移位和脑疝
见第三节
3 脑水肿
血管源性脑水肿:脑水肿时液体的积聚 在细胞外间隙。多见于脑损伤、脑肿瘤 等病变的初期,主要是由于毛细胞血管 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水分在神经细胞和 胶质细胞间隙潴留,促使脑体积增加所 致
细胞毒性脑水肿:可能是由于某些毒素 作用于脑细胞而产生代谢功能障碍,使 钠离子和水分潴留在神经细胞和胶质细 胞内所致,但没有血管通透性的改变, 常见于脑缺血、脑缺氧的初期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病人的护理课件

营养与补液
• 头痛 • 呕吐 • 发热
对症护理
脑室引流
脑 室引流护理
脑疝病人的护理
重点内容
脑疝的概述 脑疝的临床表现 脑疝的治疗 脑疝的病情观察 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难点内容
脑疝的病情观 察
脑疝病人的急救 护理
脑疝 Cerebral Herniation
当颅腔内某一分腔因 病变使其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 力高时,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 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 床综合征,称为脑疝。
脑疝是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低 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 经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病变
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SUCCESS
THANK YOU
2019/9/20
脑疝的命名:根据疝发生的部位命名。
小脑幕切迹疝 大脑镰下疝
枕骨大孔疝
脑疝的分类
1 、小脑幕切迹疝 2 、 枕骨大孔疝
小 脑 幕 切 迹 疝
引起小脑幕切迹疝的常见病变及诱因
颅内血肿 颅内肿瘤 颅内脓肿 颅内寄生虫及各种慢性肉芽肿 腰穿(应高度重视的医源性诱因)
小脑幕切迹疝
病理生理 当幕上一侧占位病变不断增长引起颅内 压增高时,脑干和患侧大脑半球向对侧移位。半球 上部由于有大脑镰限制移位较轻,而半球底部近中 线结构如颞叶的钩回等则移位较明显,可疝人脚间 池,形成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使患侧的动眼神经、脑干、后交通 动脉及大脑后动脑受到挤压和牵拉。
幕下 包容了小脑、脑桥和延脑,中脑在小脑幕裂孔中 通过,紧邻海马回和钩回。 动眼神经 自中脑腹侧的大脑脚发出,在大脑后动脉及小 脑上动脉之间穿过前行。 枕骨大孔 颅腔与椎管相通处,为延脑与脊髓交界处。 小脑扁桃体 位于枕骨大孔之上、延脑背侧。
• 头痛 • 呕吐 • 发热
对症护理
脑室引流
脑 室引流护理
脑疝病人的护理
重点内容
脑疝的概述 脑疝的临床表现 脑疝的治疗 脑疝的病情观察 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难点内容
脑疝的病情观 察
脑疝病人的急救 护理
脑疝 Cerebral Herniation
当颅腔内某一分腔因 病变使其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 力高时,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 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 床综合征,称为脑疝。
脑疝是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低 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 经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病变
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SUCCESS
THANK YOU
2019/9/20
脑疝的命名:根据疝发生的部位命名。
小脑幕切迹疝 大脑镰下疝
枕骨大孔疝
脑疝的分类
1 、小脑幕切迹疝 2 、 枕骨大孔疝
小 脑 幕 切 迹 疝
引起小脑幕切迹疝的常见病变及诱因
颅内血肿 颅内肿瘤 颅内脓肿 颅内寄生虫及各种慢性肉芽肿 腰穿(应高度重视的医源性诱因)
小脑幕切迹疝
病理生理 当幕上一侧占位病变不断增长引起颅内 压增高时,脑干和患侧大脑半球向对侧移位。半球 上部由于有大脑镰限制移位较轻,而半球底部近中 线结构如颞叶的钩回等则移位较明显,可疝人脚间 池,形成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使患侧的动眼神经、脑干、后交通 动脉及大脑后动脑受到挤压和牵拉。
幕下 包容了小脑、脑桥和延脑,中脑在小脑幕裂孔中 通过,紧邻海马回和钩回。 动眼神经 自中脑腹侧的大脑脚发出,在大脑后动脉及小 脑上动脉之间穿过前行。 枕骨大孔 颅腔与椎管相通处,为延脑与脊髓交界处。 小脑扁桃体 位于枕骨大孔之上、延脑背侧。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PPT课件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 病史 ♦ 症状体征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 辅助检查 CT MRI DSA X-RAY 腰椎穿刺 (慎行)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 一般处理 密切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 半卧位、吸氧、通便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 病因治疗: 肿瘤切除,血肿清除,脑脊液分流手术,减 压手术
脑疝的概念
颅脑某分腔压力>邻近分腔压力 ↓ 脑组织从高压力区移向低压力区 ↓ 脑组织、血管、颅神经受压和移位 ↓ 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病因
• • • • • • 颅内血肿 颅内脓肿 颅内肿瘤 颅内寄生虫病 颅内肉芽肿 医源性因素 颅内压增高患者慎行腰椎穿刺,对颅内压 增高合并后颅凹占位患者禁行腰椎穿刺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降低,脑缺血甚至脑死亡 2.脑移位,脑疝 3.脑水肿 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外水肿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细胞内水肿 脑积水性脑水肿—间质性水肿
4.Cushing反应 CIP↑→接近动脉舒张压时 ●血压↑ ●心率↓,心搏出量↑ ●呼吸深慢,节律紊乱 ●体温↑
5. 胃肠功能紊乱,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谢 谢!
护理诊断
1 疼痛 2 组织灌注量改变 3 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呕吐和脱 水有关 4 有受伤的危险 :与视力障碍,复视以及意 识障碍有关 5 潜在的并发症 :脑疝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 平卧位,或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 2 给氧:持续或间断吸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 3 饮食与补液:神志清楚者,低盐普通饮食;不能进食者应 输液,要控制速度和总量,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保证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基本营养的供应。 4 生活护理:满足病人日常生活需要,避免意外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脑疝的命名:根据疝发生的部位命名。
小脑幕切迹疝 大脑镰下疝
枕骨大孔疝
脑疝的分类
1 、小脑幕切迹疝 2 、 枕骨大孔疝
小 脑 幕 切 迹 疝
引起小脑幕切迹疝的常见病变及诱因
颅内血肿 颅内肿瘤 颅内脓肿 颅内寄生虫及各种慢性肉芽肿 腰穿(应高度重视的医源性诱因)
幕下 包容了小脑、脑桥和延脑,中脑在小脑幕裂孔中通 过,紧邻海马回和钩回。 动眼神经 自中脑腹侧的大脑脚发出,在大脑后动脉及小 脑上动脉之间穿过前行。 枕骨大孔 颅腔与椎管相通处,为延脑与脊髓交界处。 小脑扁桃体 位于枕骨大孔之上、延脑背侧。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脑疝相关解剖图示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脑疝的表现 颅内压增高的其他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临床分期
代偿期
失代偿期
中枢衰竭期
意识
瞳孔
肢体活 动
生命体 征
躁动不安逐渐出现嗜睡 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 深昏迷
或昏睡
碍,昏迷
一过性缩小,继之一侧 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
一侧瞳孔明显 散大,光反射 消失,对侧瞳 孔光反射迟钝
对侧上下肢肌力稍弱肌 对侧上下肢瘫痪 张力轻度增高
双侧瞳孔明显散大, 光反射消失,眼球固 定,
ICP>2.0kpa 儿童ICP>1.0kpa
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综合征
脑血流量减少 脑疝 脑水肿 库欣反应 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脑疝
是指颅内占位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 使脑组织由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移位,部 分组织被挤压到颅内生理腔隙或裂隙,产 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3)意识障碍:出现较晚,直到严重缺氧时始出现 昏迷。
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的临床 特点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主要病因
临 意识障碍
床
特 点
Cushing反 应
幕上占位疾病 幕下占位疾病
早期出现
晚期出现
较晚出现
较早出现
颅内压增高的其它表现
其他症状和体征 :
头晕、猝倒、头皮静脉怒张 小儿有头颅增大、颅缝增宽或分离、
小脑幕切迹疝
病理生理 当幕上一侧占位病变不断增长引起颅内压 增高时,脑干和患侧大脑半球向对侧移位。半球上 部由于有大脑镰限制移位较轻,而半球底部近中线 结构如颞叶的钩回等则移位较明显,可疝人脚间池 ,形成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 ,使患侧的动眼神经、脑干、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 动脑受到挤压和牵拉。
生命体征变化:紊乱,晚期出现血压骤降, 脉搏快弱,呼吸浅而不规则,呼吸心跳相继 停止而死亡
双下肢过伸 双下肢过伸
1 、小脑幕切迹疝
临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床
表
双侧瞳孔不等大
现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病变对侧出现中枢性瘫痪
治疗
①维持呼吸道通畅; ②立即经静脉滴注20%甘露醇溶
液250—500ml;
脑疝是持续颅内压增高的必然和最严重后果。 临床上常见且危及病人生命的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解剖学基础
小脑幕 将颅腔分隔成幕上和幕下两部分,其游离缘小 脑幕切迹构成的裂孔为幕上幕下的唯一通道.
大脑镰 将幕上分隔成容纳了占脑重量80%的左右大脑 半球。颞叶的海马回和钩回即位于切迹缘之上。
解剖学基础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瞳孔变化 生命体征改变
意识障碍 锥体束征
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伴烦 躁不安,频繁呕吐
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深昏迷
瞳孔改变
患侧瞳孔略 缩小,光反 应迟钝
患侧瞳孔散大,直 接和间接对光反应 消失,伴上睑下垂 及眼球外斜
双侧瞳孔 散大,光 反应消失
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 继之波及双侧,可出现去大脑强直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病人的护理优秀课件
颅内压(ICP) 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 脊液、血液)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 颅内压。 成人ICP为0.7~2.0kpa(70~200mmH2O) 儿童为(0.5~1.0kpa)(50~100mmH2O)
颅内压增高:由于颅腔内容物的体积超过了颅腔可代偿 的容量而引起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头痛 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呕吐 迷走神经及延髓呕吐中枢受刺激所致。 视盘水肿 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沟回疝
(1)进行性意识障碍 (2)同侧瞳孔散大
(3)对侧肢体瘫痪
病情进一步发展,病人深昏迷,双侧瞳孔 散大固定,去大 脑强直,甚至死亡。
辅助检查 :
头颅X线摄片 CT及MRI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主要表现 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对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病人禁忌腰椎穿刺,以免形 成或加 重脑疝。
处理原则
去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降低颅内压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一般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抬高床头15°~ 30°。 控制液体摄入量,成人每日补液量不超过2000ml。 高热者应予有效降温护理。 躁动不安者,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切忌强制约束。 劝慰病人安心治疗,切勿情绪激动。
肢体过伸
脉搏、呼吸减慢
Cushing反应,体温 亦稍升高。
潮式呼吸、叹息样呼 吸,生命体征紊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呼吸停止,继之心跳 停止
枕骨大孔疝(Transforamen magna herniation) 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1)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或强迫头位。
(2)Cushing征:血压骤升,脉搏迟缓而有力,且 呼吸深慢。
难点内容
脑疝的病情观 察
脑疝病人的急救 护理
脑疝 Cerebral Herniation
当颅腔内某一分腔因病变 使其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 时,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 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 合征,称为脑疝。
脑疝是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低 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 经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病变
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 1、休息与镇静 2、防止剧烈咳嗽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防止便秘 5、控制癫痫 应用脱水剂 应用糖皮质激素 实施过度换气
手术治疗病人护理
手术前护理 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病人护理
脑室引流护理
脑疝病人的护理
重点内容
脑疝的概述 脑疝的临床表现 脑疝的治疗 脑疝的病情观察 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