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有哪些公式

高中物理有哪些公式高中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它是了解物质和自然现象的一种手段。
物理学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因为它是一门有关运动、力和能量转换的科学,所以我们需要运用数学公式来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下面是一些高中物理中常用的公式。
1. 动力学公式动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一个分支。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牛顿三定律”,即质点的运动状态遵循惯性定律,质点的受力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反,质点的受力大小与作用力大小成反比。
这三个基本定律的关系是:- F = ma(牛顿第二定律)- a = Δv/Δt(加速度定义)- F =G*m1*m2/r^2(万有引力定律)其中,F代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v代表速度,t代表时间,G代表万有引力常量,r代表距离。
这个公式可以被应用于许多问题,如运动学的速度、加速度,机械的力、功等问题。
2. 光学公式光学是研究光和其它电磁波的传播和互动的学科。
其中最重要的光学公式是相对论应用下的普朗克常数公式,用于计算能量关系和波长。
它可以用以下单位表示:- E = hv(普朗克常数公式)- c = λv(光速公式)其中,v代表频率,λ代表波长,E代表能量,c代表真空中的光速,h代表普朗克常数。
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光的光谱、波长、颜色和频率。
3. 电学公式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势和电流的学科。
在电学中,电势差和电阻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下面是一些电学公式:- V = IR(欧姆定律)- P = IV(功率公式)- R = V/I(电阻公式)- U = IR(电势差公式)其中,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P代表功率、U代表电势差。
这些公式可用于深入研究电路、电容器和电源等。
总结一下,高中物理涉及到很多公式,以上公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它们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必备内容。
学习物理的关键在于掌握这些公式,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物理问题并进一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1500字高中物理是中学物理的高一、高二、高三阶段,主要内容涵盖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归纳:力学:1.速度公式:v = s / t2.加速度公式:a = (vf - vi) / t3.位移公式:s = (vi + vf) * t / 24.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i * t + 1/2 * a * t^25.力的定义公式:F = m * a6.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 a7.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 = G * (m1 * m2) / r^2热学:1.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2.比热容公式:Q = mcΔT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声学:1.音速公式:v = f * λ2.频率与周期关系公式:f = 1 / T3.波长公式:λ = v / f光学:1.光速公式:c = f * λ2.光程差公式:Δx = nt3.折射定律公式:n1 * sinθ1 = n2 * sinθ24.焦距公式:1 / f = 1 / d0 + 1 / di电学:1.电流公式:I = Q / t2.电压公式:V = W / Q3.电阻公式:R = V / I4.欧姆定律公式:V = I * R5.电功公式:W = V * I * t6.电容公式:C = Q / V7.电场强度公式:E = F / Q8.磁场公式:F = B * I * L * sinθ原子物理:1.质能转换公式:E = mc^22.波粒二象性公式:λ = h / p以上只是高中物理中的一部分公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和定律在学习中逐渐深入。
要在学习过程中多多练习,掌握这些公式的应用。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总结高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能量、力学等基本现象,通过公式的运用来描述和解释自然界的规律。
本文将主要整理高中物理中常用的公式,方便同学们复习和掌握。
1. 运动学公式:1) 位移公式:$$s = v_it + \frac{1}{2}at^2$$其中,s为位移,v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2) 速度公式:$$v = v_i + at$$其中,v为速度,v_i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3) 动能公式:$$KE = \frac{1}{2}mv^2$$其中,KE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力学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加速度。
2) 弹簧力公式:$$F = kx$$其中,F为弹簧所受的力,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3) 引力公式:$$F = \frac{Gm_1m_2}{r^2}$$其中,F为引力,G为普遍引力常量,m1、m2为两物体的质量,r 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3. 动力学公式:1) 动能定理:$$W = \Delta KE$$其中,W为物体所受的外力所做的功,ΔKE为物体动能的增量。
2) 功率公式:$$P = \frac{W}{t}$$其中,P为功率,W为做功的功,t为时间。
3) 冲量定理:$$FΔt = Δp$$其中,F为作用力,Δt为作用时间,Δp为物体动量的改变量。
4. 能量守恒公式:1) 机械能守恒:$$E_i = E_f$$其中,Ei为体系的初能量,Ef为体系的末能量。
2) 势能公式:$$PE = mgh$$其中,PE为重力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通过以上公式的总结,相信同学们对高中物理的基本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公式,为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加油,探索自然的奥秘!。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必修11、速度公式:tx v ∆∆= 2、加速度:定义式:t v a ∆∆=决定式:m F a 合= 3、匀变速直线的规律:⑴、速度公式:at v v +=0 ⑵、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⑶、速度与位移公式:ax v v 2202=-⑷ 、两个重要推论: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2aT x =∆ 202t v v v v =+=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gt v = 221gt h = gh v 22= 5、竖直上抛运动规律:gt v v -=0 2021gt t v h -= gh v v 2202-=- 6、胡克定律:kx F = 7、滑动摩擦力:N F f μ=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解题步骤:1. 选取研究对象;2. 受力分析关键;3. 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沿着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4. 列方程求解:方程变为:0 ==y x F ma F ;或者:ma F F y x == 09、平抛运动规律:⑴、位移公式:水平方向:t v x 0= 竖直方向:221gt y = 合位移大小:22y x s += 合位移方向:x y =αtan 其中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⑵、速度公式:水平速度:保持0v 不变竖直速度:gt v y = 合速度大小:220yv v v += 合速度方向:0tan v v y =θ其中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0、圆周运动公式: ⑴、线速度:)(弧长与时间的比值ts v ∆∆=⑵、角速度:)(t 角度一定用弧度。
圆心角与时间的比值,∆∆=θω ⑶、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⑷、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r v 2π=⑸、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 πω2= ⑹、车速与角速度的关系:n 2πω=公式中转速n 的单位必需是:转/秒r/s ⑺、向心加速度:v r T r r v a 2222ωπω=⎪⎭⎫ ⎝⎛=== ⑻、向心力:v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22ωπω=⎪⎭⎫ ⎝⎛==== 向心力方程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上的应用的解题步骤:①、选取研究对象;②、受力分析关键;③、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沿着半径方向和垂直于半径方向即切线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④、列向心力方程求解: 半径方向的合力即为向心力v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22ωπω=⎪⎭⎫ ⎝⎛==== 对于切线方向:匀速圆周运动切线方向合力一定等于零,非匀速圆周运动切线方向合力不一定等于零;11、万有引力与航天:⑴、开普勒第三定律: )(23量无关的常数,与环绕天体质是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k k Ta = ⑵、万有引力定律:221r m m G F = ⑶、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上应用的两个方面:A 、质量为M 的天体,其实体半径为R,在其表面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若忽略天体M 的自转,则天体M 对物体m 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方程为:mg RMm G=2 由此方程可得出两个重要的推论: 一是:天体M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求法:2R GM g =; 另一个是:2gR GM =通常称为“黄金代换公式”另外,如果物体m 是在天体M 的附近某高度h 处,则方程为:()h mg h R MmG =+2,其中h g 是物体m 在距离星球表面高h 处的重力加速度;B 、质量为m 的星球绕中心天体M 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中心天体M 对星球m 的万有引力等于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设m 到中心天体M 的距离为r,则方程为:r T m r m r v m ma r Mm G 22222⎪⎭⎫ ⎝⎛====πω 由此方程可得出星球m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表达式,这些公式不需要记忆,但定性关系需要记住,即:轨道半径r 越大,向心度、线速度、角速度都越小,而周期越长;⑷、第一宇宙速度: 由R v m R Mm G 22=得:RGM v = 再由黄金代换公式得另一表达式为:gR v = 12、功和能量部分:⑴、功的计算公式:αcos Fl W =,条件:恒力做功 ⑵、功率:tW P =一般用来计算平均功率 Fv P = 条件:F 与v 在一条直线上,若v 是瞬时速度,则求出的瞬时功率,若v 是平均速度,则求出的就是平均功率;一般常用来计算瞬时功率;⑶、重力势能:mgh E P = ⑷、动能表达式:221mv E k = ⑸、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1222121mv mv W 合-=即:21223212121mv mv W W W -=+++ ⑹、机械能表达式:P k E E E +=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达式:一是:初态的机械能等于末态的机械能:注意:需要选零高度,最好选过程的最低点;方程为:21E E =,也就是:2211P k P k E E E E +=+,若只有重力势能,则可写成:2221212121mgh mv mgh mv +=+ 二是:列增加机械能等于减小的机械能:不需要选择零高度方程为:减增E E ∆=∆选修3-113、静电场部分: ⑴、库仑定律:221r q q k F =⑵、电场强度定义式:qF E = 变形式:电场力qE F = ⑶、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决定式:2r Q k E = ⑸、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式:d U E =⑺、电势能:ϕq E P =, 电势:qE P =ϕ ⑻、电势差:B A AB U ϕϕ-=⑼、电场力做的功:AB AB qU W = ⑽、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PB PA AB E E W -=,即: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电场力做多少负功,电势能就增加多少; ⑾、电容的定义式:U Q C =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kd S C r πε4= 14、恒定电流部分: ⑴、电流的定义式:tq I = ⑵、电流的微观表达式:nqSv I = ⑶、电动势的定义式:q W E 非=⑷、电功:UIt W = ,电功率:UI P =⑸焦耳定律:电热:Rt I Q 2= ,热功率:R I P 2= ⑹、电阻定律:SL R ρ= ⑺、一段电路的欧姆定律:R U I =条件:纯电阻电路 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外内U U E += 即:Ir +=外U E 若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则:rR E I +=⑼、闭合电路的功率:电源的总功率:EI P 总= 电源的内功率:r 2I P =内 电源的输出功率:I P U =出 三者关系:外内PP P 总+=15、磁场部分: ⑴、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ILF B =条件:I ⊥B ⑵、磁通量:⊥=BS φ⑶、安培力:BIL F = 条件:I ⊥B⑷、洛伦兹力:qvB F = 条件:v ⊥B⑸、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仅受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方程为: rv m qvB 2= 由此推出两个重要推论: 轨道半径:qBmv r = 周期:qBm T π2= 选修3-216、电磁感应部分: ⑴、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tn E ∆∆=φ ⑵、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BLv E =注意条件 ⑶、自感电动势:tI L E ∆∆= ⑷、交变电流的产生:t E e m sin ω=,ωNBS E m =,注意:从中性面计时; ⑸、变压器:电压比:2121n n U U = 电流比:1221n n I I = ⑹、霍尔电压:dIB kU H = 选修3-3 17、分子动理论部分: ⑴、油膜法测分子直径:S V d =⑵、一个分子的质量:Amol N M m =⑶、一个分子所占有的体积:Amol N V V = 18、气体部分:⑴、玻意尔定律:等温变化:2211V P V P = ⑵、查理定律:等容变化:2211T P T P = ⑶、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2211T V T V = ⑷、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22111T V P T V P = ⑸、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与分子的平均动能k E 的关系:k E a T = ⑹、相对湿度:sP P B 1= ⑺、热力学第一定律:W Q U +=∆。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整理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t=Vo+at2.位移公式:s =Vo t+1/2at 23.推导公式:V 2t -V 2o=2as ,注意这个公式中不含时间t4.平均速度求位移:s=(Vo+Vt )/2=—V t ,注意该公式不含加速度a5.推导公式:Δs=aT 2,相邻时间段内的位移差相等6.2t V =(Vo+Vt )/2(中间时刻的速度),2s V =2V V 2t 20+(中间位移的速度)7.通过纸带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2321654T 3S S S S S S )()()(++-++ 求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公式:Vn=T 2S S 1n n ++ 牛顿运动定律1.合F =ma ,Fx=m x a ,Fy=m y a超重与失重若加速度a 向上,则超重;若加速度a 向下,则失重,即通过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力的平衡1.相似三角形法:即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F1/a=F2/b=F3/c2.拉密定理:SinCF SinB F SinA F 321==,其中的角度为力对应的角 平抛运动x=V o t ,y=1/2gt 2,v y =gt ,v=2y 20V V +,α=arctan 0V gt匀速圆周运动1.V=ωR ,ω=φ/t=2π/T ,V =2πR/T2.T=1/f ,ω=2πf=2πn3.向F =mv 2/R=m ω2R=m (2π/T )2R4.绳拉球,汽车过桥等得临界速度为V=gR ,即此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1.引F =2R GMm ,G=×10-11Nm2/kg22.开普勒第三定律k TR 23=,k 为常数,置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3.万能公式:g=2R GM ,g 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4.双星问题:周期T,角速度ω相同;向心力相同,都为万有引力;且两颗行星始终都在同一直线上5.宇宙速度:V1=s ,V2=s ,V3=s机械能1.恒力做功:W=FScos α2.均匀变化的力做功:W=F S ,变力做功:能量守恒或动能定理,若功率恒定W=Pt3.功率P=W/t=FV ,汽车启动分为恒定加速度启动或恒定功率启动4.动能Ek=1/2mv 25.动能定理:W=k 1k 2E E -6.重力势能Ep=mgh7.机械能守恒:E1=E2或mgh1+1/2mv 12=mgh2+1/2mv 228.能量守恒:ΔE 增=ΔE 减9.摩擦力做功:W=f 滑*S 绝对摩擦力产生的内能:Q=f 滑*S 相对电场力1.库仑力F 库=221RQ kQ ,k 为静电力常数,k=*109Nm2/C2 2.电场强度E=F/q点电荷产生的场强E=2R kQ 匀强电场中E=U/d3.电势差U AB =W AB /qU AB =ΦA -ΦB4.电场力做功W AB =qU AB5.电势φ=W AO /q6.电势能ε=q φ7.电容 定义式:C=Q/U决定式:C=kd 4S πε 注意:若电源两极与电容相连,则电压U 不变 若充电后电源断开,则电量Q 不变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为0,qU=1/2mv 02 若初速度不为零,则qU=1/2mv t 2-1/2mv 022.偏转运动:水平方向t=L/v 0竖直方向:a=md qU 2,Vy=at ,y=1/2at 2,tan φ=2/L y =d U 2L U 12 3.电子枪:y y ,=2L 2L l +,因此y ,=(l+2L )2U d U 2L 1,即偏转距离与偏转电压成正比磁场1.F 安=BLI ,注意L 为有效长度2.磁通量Φ=BS ,注意Φ有正负3.F 洛=qvB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R=qB mv ,T=qB m 2π,t=πθ2T 5.速度选择器V=E/B6.回旋加速器Vm=mqBR 动能Em=1/2mV 2m 每次加速提供的能量E=qU回转圈数n=qU2E m 回转总时间t=nT电磁感应1.感应电动势E=n t ∆∆Φ=n S t B ∆∆=n B tS ∆∆ 切割磁感线运动时E=BLV绕定点旋转的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1/2B ωL 22.导体中通过的电量q=n R∆Φ 3.能量守恒:产生的热量Q=ΔE 其他交变电流1.e=NB ωSsin ωt=Emsin ωt ,即Em=NBS ω2.i=RNBS ωsin ωt=Imsin ωt 3.有效值E=Em/2 I=Im/2 U=Um/24.计算热量或功率时用有效值,Q=I 2Rt ,P=I 2R5.容抗X C =C f 21π,感抗X L =2πfL6.变压器U 1/U 2=n 1/n 2,I 1/I 2=n 2/n 1注意P 出=P 入。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汇总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物理定律和公式。
掌握这些公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还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高中物理中一些主要的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力的计算公式:力 = 质量 ×加速度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2.牛顿第二定律:力 = 质量 ×加速度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3.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力的单位为牛顿(N),位移的单位为米(m),角度θ的单位为弧度。
4.动能公式:动能 = 1/2 ×质量 ×速度²其中,动能的单位为焦耳(J),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速度的单位为米每秒(m/s)。
5.压强计算公式:压强 = 力 ÷面积在这个公式中,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Pa),力的单位为牛顿(N),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m²)。
6.密度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体积密度的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质量的单位为千克(kg),体积的单位为立方米(m³)。
7.抛体运动的公式:抛体运动是物理中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其公式为:水平方向:水平位移 = 初速度 ×时间垂直方向:垂直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 1/2 ×重力加速度 ×时间²落地点:落地时间 = 2 ×初速度 ÷重力加速度8.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在光的折射定律中,n₁和n₂分别代表介质1和介质2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代表入射角和折射角。
高中必背88个物理公式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பைடு நூலகம்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
十一、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公式
1.LC振荡电路T=2π(LC)1/2;f=1/T{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一、力学1. 运动学1.1 一维运动公式1.速度公式:$v = \\frac{{\\Delta x}}{{\\Delta t}}$2.加速度公式:$a = \\frac{{\\Delta v}}{{\\Delta t}}$3.位移公式:$x = v_0t + \\frac{1}{2}at^2$4.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v=v0+at1.2 平抛运动公式1.水平方向位移:x=v0t2.垂直方向位移:$y = v_{0y}t - \\frac{1}{2}gt^2$3.初始速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量:$v_{0x} = v_0\\cos\\theta$,$v_{0y} = v_0\\sin\\theta$4.最大高度:$H = \\frac{v_{0y}^2}{2g}$5.飞行时间:$t = \\frac{2v_{0y}}{g}$6.总飞行时间:$T = \\frac{2v_0\\sin\\theta}{g}$1.3 圆周运动公式1.周期:$T = \\frac{{2\\pi r}}{{v}}$2.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_c = \\frac{{v^2}}{{r}}$3.圆周运动的角速度:$\\omega = \\frac{{2\\pi}}{{T}} =\\frac{{v}}{{r}}$4.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 \\omega r$2. 力学原理2.1 牛顿运动三定律1.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为零:$\\sum F = 0$2.第二定律: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F=ma3.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12=−F212.2 力的合成1.合力:$\\vec{F_r} = \\vec{F_1} + \\vec{F_2} + \\ldots + \\vec{F_n}$2.包括多个力的合力的合成:$\\vec{F_r} = \\vec{F_1} + \\vec{F_2} + \\ldots + \\vec{F_n} = \\sum \\vec{F_i} = (\\sum F_{ix})\\hat{i} + (\\sum F_{iy})\\hat{j}$2.3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1.静摩擦力:$f_s \\leq \\mu_sN$2.动摩擦力:$f_k = \\mu_kN$2.4 重力和弹力1.重力公式:F g=mg2.弹力公式:F s=kx2.5 斜面运动1.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mg\\sin\\theta$,$mg\\cos\\theta$2.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 g\\sin\\theta$3.斜面上物体的静摩擦力:$f_s \\leq \\mu_s(N - mg\\cos\\theta)$4.斜面上物体的动摩擦力:$f_k = \\mu_k(N - mg\\cos\\theta)$二、热学1. 热力学1.1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Q = \\Delta U + W$1.2 热容和比热容1.热容公式:$Q = mc\\Delta T$2.比热容公式:$c = \\frac{Q}{{m\\Delta T}}$1.3 热传导和热传导率1.热传导公式:$Q = kA\\frac{{\\Delta T}}{{l}}$2.热传导率公式:$k = \\frac{{Ql}}{{At\\Delta T}}$1.4 热膨胀和线膨胀系数1.线膨胀公式:$\\Delta L = \\alpha L \\Delta T$2.面膨胀公式:$\\Delta A = 2\\alpha A \\Delta T$3.体膨胀公式:$\\Delta V = 3\\alpha V \\Delta T$2. 热力学第二定律2.1 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机效率公式:$\\varepsilon = \\frac{{W}}{{Q_h}} = 1 -\\frac{{Q_c}}{{Q_h}}$2.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无需外界能量输入2.2 熵和熵变1.熵公式:$\\Delta S = \\int \\frac{{\\delta Q}}{{T}}$2.熵平衡条件:系统内部各部分熵均匀分布,达到熵最大值3. 气体的物理性质3.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2.理想气体恒定温度下的状态方程:P1V1=P2V23.2 摩尔气体状态方程1.摩尔气体状态方程:PV=NkT2.摩尔气体恒定温度下的状态方程:P1V1=P2V2三、电磁学1. 电学1.1 库仑定律1.库仑定律:$F = \\frac{{kq_1q_2}}{{r^2}}$2.电场强度公式:$E = \\frac{{F}}{{q}} = \\frac{{kQ}}{{R^2}}$1.2 电势和电势能1.电势公式:$V = \\frac{{kQ}}{{r}}$2.电势能公式:U=qV1.3 电流和电流密度1.电流公式:$I = \\frac{{Q}}{{\\Delta t}}$2.电流密度公式:$j = \\frac{{I}}{{A}}$1.4 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V=IR2. 磁学2.1 洛伦兹力1.洛伦兹力公式:$\\vec{F} = q(\\vec{E} + \\vec{v} \\times\\vec{B})$2.2 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1.磁场强度公式:$B = \\frac{{\\mu_0I}}{{2\\pi r}}$2.磁感应强度公式:$\\vec{B} = \\mu_0\\vec{H}$2.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frac{{d\\phi}}{{dt}}$2.4 感生电动势和自感1.感生电动势公式:$\\varepsilon = -\\frac{{d\\Phi}}{{dt}}$2.自感公式:$\\Phi = LI$四、光学1. 几何光学1.1 球面镜公式1.焦距公式:$\\frac{{1}}{{f}} = \\frac{{1}}{{d_o}} + \\frac{{1}}{{d_i}}$1.2 透镜公式1.焦距公式:$\\frac{{1}}{{f}} = (n - 1)(\\frac{{1}}{{R_1}} -\\frac{{1}}{{R_2}})$1.3 薄透镜成像公式1.物距公式:$\\frac{{1}}{{f}} = \\frac{{1}}{{d_o}} + \\frac{{1}}{{d_i}}$2. 波动光学2.1 单缝衍射公式1.半角衍射公式:$\\theta = \\frac{{m\\lambda}}{{W}}$2.2 双缝干涉公式1.干涉条纹位置公式:$\\sin\\theta = \\frac{{m\\lambda}}{{d}}$以上是高中物理中涉及的部分公式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整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Vt=Vo+at
2.位移公式:s =V o t+1/2at 2
3.推导公式:V 2t -V 2o=2as ,注意这个公式中不含时间t
4.平均速度求位移:s=(V o+Vt )/2=—
V t ,注意该公式不含加速度a
5.推导公式:Δs=aT 2,相邻时间段内的位移差相等
6.2t V =(V o+Vt )/2(中间时刻的速度),2s V =2V V 2t 20+(中间位移的速度)
7.通过纸带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2321654T 3S S S S S S )
()()(++-++ 求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公式:Vn=
T 2S S 1n n ++ 牛顿运动定律
1.合F =ma ,Fx=m x a ,Fy=m y a
超重与失重
若加速度a 向上,则超重;若加速度a 向下,则失重,即通过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
力的平衡
1.相似三角形法:即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F1/a=F2/b=F3/c
2.拉密定理:
SinC F SinB F SinA F 321==,其中的角度为力对应的角 平抛运动
x=V o t ,y=1/2gt 2,v y =gt ,v=2y 20V V +,α=arctan
V gt
匀速圆周运动
1.V=ωR ,ω=φ/t=2π/T ,V =2πR/T
2.T=1/f ,ω=2πf=2πn
3.向F =mv 2/R=m ω2R=m (2π/T )2R
4.绳拉球,汽车过桥等得临界速度为V=gR ,即此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
1.引F =2R GMm ,G=6.67×10-11Nm2/kg2
2.开普勒第三定律k T
R 23=,k 为常数,置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3.万能公式:g=2
R GM ,g 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4.双星问题:周期T,角速度ω相同;向心力相同,都为万有引力;且两颗行星始终都在同一直线上
5.宇宙速度:V1=
6.7km/s ,V2=11.2km/s ,V3=16.7km/s
机械能
1.恒力做功:W=FScos α
2.均匀变化的力做功:W=F S ,变力做功:能量守恒或动能定理,若功率恒定W=Pt
3.功率P=W/t=FV ,汽车启动分为恒定加速度启动或恒定功率启动
4.动能Ek=1/2mv 2
5.动能定理:W=k 1k 2E E -
6.重力势能Ep=mgh
7.机械能守恒:E1=E2或mgh1+1/2mv 12=mgh2+1/2mv 22
8.能量守恒:ΔE 增=ΔE 减
9.摩擦力做功:W=f 滑*S 绝对
摩擦力产生的内能:Q=f 滑*S 相对
电场力
1.库仑力F 库=221R
Q kQ ,k 为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 2.电场强度E=F/q
点电荷产生的场强E=
2
R kQ 匀强电场中E=U/d
3.电势差U AB =W AB /q
U AB =ΦA -ΦB
4.电场力做功W AB =qU AB
5.电势φ=W AO /q
6.电势能ε=q φ
7.电容 定义式:C=Q/U
决定式:C=kd 4S πε 注意:若电源两极与电容相连,则电压U 不变 若充电后电源断开,则电量Q 不变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为0,qU=1/2mv 02
若初速度不为零,则qU=1/2mv t 2-1/2mv 02
2.偏转运动:水平方向t=L/v 0
竖直方向:a=
md qU 2,Vy=at ,y=1/2at 2,tan φ=2/L y =d U 2L U 12 3.电子枪:y
y ,=2L 2L l +
,因此y ,=(l+2L )2U d U 2L 1,即偏转距离与偏转电压成正比
磁场
1.F 安=BLI ,注意L 为有效长度
2.
3.磁通量Φ=BS ,注意Φ有正负
4.
5.F 洛=qvB
6.
7.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R=qB mv ,T=qB m 2π,t=π
θ2T 5.速度选择器V=E/B
6.回旋加速器Vm=m
qBR 动能Em=1/2mV 2m 每次加速提供的能量E=qU
回转圈数n=qU
2E m 回转总时间t=nT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E=n t ∆∆Φ=n S t B ∆∆=n B t
S ∆∆ 切割磁感线运动时E=BLV
绕定点旋转的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1/2B ωL 2 2.
3.导体中通过的电量q=n R
∆Φ 4.能量守恒:产生的热量Q=ΔE 其他
交变电流
1.
2.e=NB ωSsin ωt=Emsin ωt ,即Em=NBS ω
3.i=R
NBS ωsin ωt=Imsin ωt 4.有效值E=Em/2 I=Im/2 U=Um/2
5.计算热量或功率时用有效值,Q=I 2Rt ,P=I 2R
6.容抗X C =
C
f 21π,感抗X L =2πfL 7.
8.变压器U 1/U 2=n 1/n 2,I 1/I 2=n 2/n 1
注意P 出=P 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