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平行透视画法

合集下载

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及室内画法PPT课件

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及室内画法PPT课件

• 3、画门。从画幅上量出AG定出门离左墙角1cm,并消失主 点,交得H。

量出GI门宽2cm,并消失主点,交得J,画出H、J的两
根垂线。

画一根GR辅助线,并量出门高维4cm的线段,从R点出
发消失主点,交得L点,从L点出发画出水平线得LM,HJLM
的透视完成。
• 4、画窗
• a、从左往右

2、在画幅基线上量的BE=9cm房深连接X距点,测得室内房深度F点,从F点出发,画两根水平线,两根垂直线,求得房间后墙。
深度F点,从F点出发,画两根水平线,两根垂直线,求得 2、AB两点消失主点(AB立方体的长3cm),并从A点出发与X相连测得深度D,再从D点出发画水平线交得C,立方体底部就完成。
3、画出正面与AB同样尺寸的AE、BF、EF正面正方体ABEF,就完成。
• 2、AB两点消失主点(AB立方体的长3cm),并从A点出发 与X相连测得深度D,再从D点出发画水平线交得C,立方体 底部就完成。(作有体积的物体一般先从底部作起。)
• 3、画出正面与AB同样尺寸的AE、BF、EF正面正方体ABEF, 就完成。
• 4、以E、F两点出发消失主点,从C、D点出发画直立的线 交得G、H顶面的透视正方形EFHG。
立方体离右墙BW为1cm,从W出发消失主点P,量出OW为立方体宽,并消失主点P。 画一根GR辅助线,并量出门高维4cm的线段,从R点出发消失主点,交得L点,从L点出发画出水平线得LM,HJLM的透视完成。
• 2、错在哪里? 从画幅上量出EW=2cm为左墙的窗离左墙角的间距。
从画幅上量的OI为立方体神的尺寸并从I点出发与X点相连交得Z点,从Z点出发画出水平线、垂直线。
13、 、画画幅出•7正*8面c3与m、,AB视同根高样5尺c据m寸。的透AE、视BF图、EF图正面意正方和体A原BEF理,就改完成正。 、重画,使之正确,注意 改正时构图和物体大小不要变化太大。 1、画幅7*8cm,视高5cm。

平行透视原理(透视制图课件)2

平行透视原理(透视制图课件)2

平行透视原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3、三点透视:物体其中两面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另一面在天点或地点消失。

下面我们介绍一点透视(平行透视)的原理及绘制方法:图1是站在集装箱顶部的透视效果,物体无论远近都是与画面成平行方向,发生变化的只是板材在透视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拱形走廊的廊柱同样产生了长短大小的近大远小变化。

同时,观察者位置的不同变化会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这是由视点的位置不同所决定的。

图2中观测者居于物体的右侧,所有的廊柱的变线都落在观测者视点正前方的灭点上。

根据这个原理,确定视点的位置是合理安排透视的捷径。

平行透视也称“单点透视”,就是说所有与画面垂直的边线都要消失为一点即灭点.因此空间中的所有物体便依照这个点来进行变化。

(图3)图A.灭点在物体的内方,只能观察到一个面.图B.灭点在物体的外侧,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图c.灭点在物体的上角,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三个面.图D.灭点虽然也在物体的内测,但物体的正面为空,我们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层层的深远,我们可以观察到更多的面,这也是我们最长用到的透视技法.平行透视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平行透视是一个面与画面平行的透视关系,物体是与画面平行放置的,因此它在空间中的变形也就减小到最低程度。

平行透视的技法,以正方体为例:1)首先定义视点(s),消失点(灭点)P,及据点(d),dp=ps。

2)画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d。

3)从a、b、c、d四点向P点连接消失线。

4)延长cd线得到e点,点,即cd=dt。

5)连接e点和P点,与dp线产生一个交点f点,df线就是该正方形处于你所定视点及视干线所应得的纵深度。

(图4)等距离平行物体的透视技法以地面铺设的瓷砖为例(局部)使用距点透视,等分若千线段,使A1:A2:A3:A4,并将端点向灭点引线,在左上端设置距点.将横线的右角向距点作引线,这样会在每一条灭线上留下一个相交点,这些相交点就是小方格的透视点.在这些相交点上做水平的线段,得到透视的方格形状,这些形状符合透视原理.可以继续作距点的引线,得到更远一些的透视依据.(图5)以地面和墙面铺设的瓷砖为例(局部)使用视点透视.1)定制视点、灭点2)定制瓷砖长度3)瓷砖端点与灭点连线4)左角顶端与视点连线,得到相切的点5)根据切点作垂线,得到纵深透视6)根据地面垂线作懂向水平线,得到地面瓷砖的纵深透视(图6)中腰线确定等距离的透视技法使用物体的中腰线,结合灭点同样可以画出等距离的透视.以等距离站立的人物为例:1)首先确定最近的人物位置2)确定一个灭点,依此点可以做视平线3)将人物中腰点与灭点连线,并将顶端和底端与灭点连援4)复制一个人物,设置间隔距离并缩放高度5)将第一个人物的顶端与第二个人物的中腰线连线并交于至底线6)以此点与顶线做垂直线,此线既是第三个人物的透视位置7)下面人物依此类推(图7)一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及绘制方法就讲到这里,不知道你理解没有。

最详细的立方体透视变化及画法讲解

最详细的立方体透视变化及画法讲解

最详细的立方体透视变化及画法讲解初学素描的小伙伴们不知道大家画石膏立方体的时候有哪些困难呢下面小编联合素描老师匡鹏智从最基础为大家仔细讲解立方体希望能为大家解难!立方体的透视物体在空间中会产生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在素描写生中,只有将透视关系画准确,才能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

很多初学者由于不了解透视原理,尽管画了很多调子、强调了各种对比关系,画面上的物体还是“平面的”。

还有一部分初学者对透视的理解过于片面,不经过认真观察就过度强调近大远小等透视规律,使透视变化过于强烈而导致画面上的物体出现“畸形”,所以处理画面上的透视关系时还要把握好“度”。

也称平行透视,其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

如当我们所表现的立方体正面与画面平行时,这个面上的线条不产生透视变化,而其他线条均集中消失于一点,这种透视现象就是“一点透视”。

在作画时需注意一点,一点透视的消失点不要定在画面的正中部位,否则会使画面显得呆板、不灵活。

▼两点透视:也称成角透视,是指画面中所表现的物体有两个消失点,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

由于较之一点透视多了一个透视面,所以,两点透视显得更加自然、活跃,是绘画表现中运用得最广的一种透视类型。

▼三点透视(仰视):也称倾斜透视,可分为仰视倾斜透视和俯视倾斜透视两种。

倾斜透视除了具有左右两个消失点外,还有仰视时向上的消失点“天点”或俯视时向下的消失点“地点”,天点与地点均处在视中线上。

仰视倾斜透视表现的物像在视平线以上,呈现出上小下大的特征,垂直于地平线的线变得倾斜,并向天点消失。

▼三点透视(俯视):俯视倾斜透视表现的物像在视平线以下,呈现出上大下小的特征,垂直于地平面的线变得倾斜,并向地点消失。

当立方体处于三点透视的状态下时,我们能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

立方体的构图视觉中心:一般而言,当我们观察一张照片时,往往会习惯于注意中间偏上一些的位置,这个位置被称为“视觉中心”。

构图的原则:上紧下松,左右均衡。

立方体透视图的变化规律

立方体透视图的变化规律

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
二、成角透视
特点:
1.任何一个体 面失去原正方 形特征,产垂直
3.与画面两组 线分别向左, 向右,消失于 两个雨点
二、成角透视
四、说说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比较
作业:
在一张纸上画出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和 成角透视图
立方体透视图的变化规律
敬修职业技术学校 主讲:王明觉
一、平行透视
定义: 当立方
体的一个 体面与画 面平行, 所产生的 透视现象 即为平行 透视。
一、平行透视
特点:
1.只有一个消失 点(心点)
2.立方体与画面平 行的线没有透视变化
3.愈接近视中线, 透视缩形愈大
二、成角透视
定义:当立 方体上下两 个体面与地 面平 行, 其他体面与 画面成一定 角度时,所 产生的透视 即为成角透 视。
要求:1.八开素描纸 2.认真、准确、画面工整

第二章:平行透视及运用

第二章:平行透视及运用

直立正方形透视形的画法:
画法一 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基线等。 2 确定直立正方形的尺寸和透视角度,画一厚大正方 形,设点A,B,b。 3 将直立正方形的边长定于基线上和垂直于基线上。 由A点引透视线向心点消失。b点向距点消失而交于 B'点。由B'点引垂线交于C点,即可画成AB'C' D直立正方形透视图. 画法二 在视平线上定距点1/2。将平视EFGH正方形的1/2边长 平放于基线上(如图所示)E点向心点消失,h点向距 点1/2点消失,得H'点引垂线交于G点。即可画成 EFGH直立正方形的透视图。

平行透视的定义:画面的景物只向一
个消失心点消失的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原理:
一、平置正方形的两边与画面平行,其余两边向心 点消失 二、平置正方形的位置移动;正对画看时,近处的 两角都成锐角(小于90度)一侧正对画看时,一边 与视垂线重叠。在左右两侧时,远方两角向心点偏 斜。 三、平置正方形地位高低不同的透视变化;位置越 接近视平线其透视形越扁平,位置越远离视平线, 其透视形越宽阔。(在视圈内);位置与视平线重 叠时,平置正方形成一水平线。 四、平置正方形远近不同的透视变化;越远越小。 在视平线以上的,越远越低;在视平线以下的越远 越高。总之,越远越接近视平线
平置正方形透视形的画法:
画法一 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基线等。 2 确定平置正方形的大小尺寸,画一厚大正方形,四 角设点A,B,C,D。 3 将正方形水平线AB同等长度画于基线上。由AB点引 透视线向心点消失,B点引透视线向左边距点消失,得 交点D点。再由D点引画水平线交于C点。正方形 ABCD的透视形完成。 画法二 找到正方形底边的中点,由中点引透视线向距点1/2点 消失,得一交点。再由此交点引水平线交于另一消失 于心点的线。正方形透视形成。(此画法便于画面尺 幅小,缩短距离画,结果同一)见图中EFGH正方形 和g点。

美术学习基础_平行透视

美术学习基础_平行透视

4 过E点,做垂直线与平行线,与四条垂直变 线相交,得到立方体各顶点。
依据测点,还可以将侧边等分。依据消失 点,可以将原线等分。依此便可以做出等 分网格。
复杂立方体画法步骤: 板凳 比例示意图如 下:
2.5 0.5
1确定视平线、心点、测点
2将凳子的正立面按 比例画出
3利用测点,确定凳 子侧边的长度。
• 平行透视易出现的问题:心点出现两个。 • 对角线全部消失到距点
一些简便求法 1图为一矩形透视图
做对角线,得交点O, 过O 做垂线,即为等分线
2 连接二分矩形的对角线,与原矩形对角 线交于O1O2两点。过O1O2做垂线,即为 原矩形的三分线。
3做矩形垂直原线的六等分点,将各等分点与消 失点相连。各线与对角线相交得12345各点。过 各点,做垂直线,即为该矩形的六等分线。
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 如一长宽高比例为8:5:4的立方体 1 确定HL视平线、心点、测点
2 按比例确定正方体的正面矩形。
3 将各顶点与消失点相连,得垂直变线的透 视图形。
4 求侧边的透视深。 过右侧顶点B,做与心 点与测点连线(即视平线)的平行线(在 此AB线即符合要求),并按比例向左截取4, 标记为B‘点,将B’与测点相连,与B点至消 失点的直线相交得E点。BE即为长度为4的 立方体侧边透视图形。
二、 正方体
1先依照前述步骤,做出正方体底面即正方 形的透视图。
2 做出正方体正前面的正方形。 从AB两点分 别起垂线,截取与AB相等的长度,即为EF 点,连接EF。ABEF即为正方体正前方的正 方形。
• 将EF与消失点分别相连,得到正方体顶面 的两条垂直变线。
• 从CD向上引垂线,与EF出发的两条垂直变 线相交于GH两点。即为正方体最后的两个 顶点。连接GH。

《透视学》第二章

《透视学》第二章

视平线的两角偏斜于心点。 (10)方形平面离视平线越近 就越小。 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 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一是因 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 视觉中心,所以能较突出地表 现主题形象;二是因为它能使 画面产生平衡稳定之感,对称 感和纵深感强,通常适于表现 庄重、严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 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视心点位 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显得 呆板。
图2-6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二)
图2-7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三)
第四节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的画法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作图步骤: 先画最近第一根灯杆,从顶端和底端对心点CV点作消失线,确定灯杆的高低范 围。 从灯杆二分之一处对CV点作消失线。根据需要(或按实际比例)画第二根灯杆, 过第一根杆顶端经第二根杆中点画直线,相交于杆底端消失线的点就是第三根杆的 位置。依此类推,画出第四、五、六根灯杆(图2-8)。
图作图步骤
第六节 室内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室内透视图的作图步骤如下: (1)先定出画幅,视平线,距点D1,D2,心点CV(图2-11)。 (2)定出画幅宽度AB,室内宽度aC,在基线上确定室内深度aD(水平量线),连
线点D与距点D1,使之与a与CV的连接线交于一点,此交点与a的连线即为房屋室内深 度的透视线(图2-12)。
图2-2 平行透视规律(一)
图2-3 平行透视规律(二)
第二节 平行透视中正方体的画法
平行透视中正方体有一个由原线组成的可视的平行面,其透视形状不变;只有一种 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并且位置永远不变,作图原理较为简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变化。在透视的 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 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 距点法。 所谓距点法,就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即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 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法又称测点法。距点用“D”表示,它 到心点的距离和视点到心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侧和右侧。正方体的 作图步骤(图2-4): (1)定视点E,视平线HL,心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D。从ABCD四点 分别引消失线至心点CV。 (2)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得F点(即D点CV点的连线与 ED线的交点),DF的长度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透视图画法

透视图画法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三、平行透视容易出现的问题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四、平行透视在构图中的应用
1.平衡稳定。 2.延伸画面,适宜表现长廊、隧道、公路。 3.集中视线视练习(九)
一点斜透视
两点透视
平行透视图画法
一、概念
立方体有一个面和理论画面平行,所产生 的透视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二、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形态
(一)外部 1.立方体在心点的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 2.立方体处于心点以外的视平线或正中线上,可以 看到两个面。 3.除以上情况,立方体可以看到三个面。 (二)内部 4.如果从立方体内部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五个面。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三、平行透视的特点
1.有一组面和画面平行。(有一个可视平面与画面平行) 2.只有一组变线,且垂直于画面。 3.一个消失点。 4.水平面和侧立面的透视变化:水平面离视平线越远越宽, 越近越窄,水平面与视平线等高,会缩成一条直线;侧立 面离正中线越远越宽,越近越窄,侧立面贴近正中线就会 变成一条直线。 5.视平线以上的变线向下消失,视平线以下的变线向上消失; 正中线以左的变线向右消失,正中线以右的变线向左消失。 6.侧立面的对角线消失于天点或地点;前低后高的消失到天 点,前高后低的消失到地点。水平面上的对角线消失于距 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正方体平行透视画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正方体平行透视的规律,及其在不同位置透视的变化。

重点: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难点: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活动一、概念解读:教师黑板上出示简易图。

立方体有一个面和画面平行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活动二:透视现象的产生,是一种推理性观察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人看东西的图,讲解“视平线”等)
视点:眼睛。

心点:视点在画面的垂直落点。

视中线:连接在心点与视点的直线。

视平线:在心点上画出的一条水平线。

透视的原理:近大远小。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另一面与画面垂直时产生的透视现象。

活动三:引导学生探究不同角度,正方体不同变化。

(如上图)
活动四:探究其画法。

活动五: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活动六:作业展评。

(这节课主要是讲解和让学生通过观察,吃透这些理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