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

合集下载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再塑生命的人》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哑儿童在家庭教师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总的来说,从七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筛选概括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品读语言。

2.领会莎莉文老师博大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学习海伦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相对于健全的学生来说,理解盲哑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可能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的设计(一)教法设计我所任教的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却不善思考,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情感体验不够真切、很难与文本的内容产生心灵共鸣,筛选、提炼、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学生思维行为特点,所带班级学生学情特点,设计“六步教学法”,思路为:导——读——悟——赏——移——结。

力求做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

其中“导”包括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课上播放多媒体图片;读则是研读文本;悟和赏则是对人物,对主题、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移是拓展迁移,结则是小结。

本方法是一种较好的结合学生实际,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

能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作者简介篇一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获“总统自由勋章”,被誉为“美国英雄偶像”。

安妮·莎莉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

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

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篇二1、知识与能力:了解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概括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1)理清心理活动变化的轨迹,感知莎莉文老师的教学过程。

(2)品味相关心理描写的句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1、重点:通过揣摩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题目的内涵一、导入新课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建立起一家家盲人、聋哑人的慈善机构,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打开求知之门(一)不幸的童年五官三残,19个月时(一岁零七个月)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音了。

从一岁零七个月到六岁零九个月,五年多来海伦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二)幸运地遇到了莎莉文老师1、启示真理、给予深爱2、布娃娃见证了我最初打开求知之门的心路历程A(朗读)激动B(朗读)烦躁C(朗读)愧疚井水唤醒了我的灵魂A井房散步B水流手上C拼写水字理解句子: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三、感恩老师(一)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此前:渴望光明、愤怒苦恼、疲倦不堪参考语句:雾中行船的比喻此后:光明、希望、快乐、自由理解语句:1、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等奖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等奖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等奖《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以“学习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学习经历和成长故事。

这篇文章节选自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本文的语言质朴感人,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逐渐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人文价值。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可能还缺乏深入的思考。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如“感慨”“搓捻”“疲倦不堪”等。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作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默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品味文章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2)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良苦用心,感受她的高尚品质。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以“学习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学习经历和成长故事。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感受她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能学习到莎莉文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关爱学生的高尚品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获取知识。

在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像海伦·凯勒这样特殊的人物和她的经历,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重点字词,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品味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海伦·凯勒的坚韧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教育方法和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获得生命、重拾希望的故事。

文章通过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人类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传递了爱心、勇气和坚韧等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海伦·凯勒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心、勇气和坚韧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讲解法: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讲解生字词: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分析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海伦·凯勒的精神风貌和美好品质。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再塑生命的人》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课堂氛围良好。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阅读训练和思维能力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等奖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等奖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等奖《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以“学习生活”为主题,通过展现不同人物的学习经历和成长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生活,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文章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刻。

此外,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这类叙事性散文时,可能会在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如“感慨”“搓捻”“疲倦不堪”等。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和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品味文中细腻、真挚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理解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对海伦·凯勒的影响。

(2)品味文中细腻、真挚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1)理解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引导下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成长。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第【1】篇〗第一课时【说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本文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资料准备】本文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

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xx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

并于19xx年荣誉毕业。

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

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

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

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以“学习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不同人物在学习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本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关爱和教育,以及“我”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逐渐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

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对于像海伦·凯勒这样身有残疾却能顽强拼搏的人物,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写人记事的文章,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在阅读中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人物形象,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我”的学习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品味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关爱和教育,感受海伦·凯勒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再塑生命的人》。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在七岁时得到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爱的片段,从而教育学生认识到莎莉文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浓浓爱意,以及海伦·凯勒的勤奋和对知识强烈的渴求。

2、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而且对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他们已经在小学六年级学过《永远记住您,老师》。

在生活经验上,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教过他们的老师,有着和老师深厚的情谊;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各有千秋,学生能够感知出来。

不足之处:海伦·凯勒是一个盲孩子,她的内心世界是黑暗的,对于这些,学生难以感知出来。

3、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以及本课作为讲读课文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目标有三:知识与能力:.筛选概括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品读语言。

过程与方法:领会莎莉文老师博大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海伦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教学难点)
4、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借助课堂小游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本的距离。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重点句子体味人物心情,并就课题展开质疑和讨论,引出文章主旨。

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中,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

(2)说学法: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另外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方法;运用泛读、精读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5、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6、说教学手段课前准备:
(1)、文海拾贝:自学生字词。

(2)、美文一曲:朗读课文1遍,了解主要内容。

(3)、知识荟萃: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搜集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目标。

二、教学模式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模式定为:
(一)游戏导入,走进世界(二)交流分享,培养习惯
(三)细听课文,整体感知(四)合作探究,赏析研读
(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六)总结全文,感悟人生
三、教学设计
1、游戏导入,走进世界
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试着走进聋哑人的世界。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共同见证那个奇迹的诞生时刻。

让我们共同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让被试同学闭上眼睛,塞住耳朵,另一同学在其手上书写,让其辨认。

先写0—9这10个简单数字,在写“a、o、e”等拼音字母,后写“山、水、土、木、石”等独体字。

海伦及莎莉文老师简介(出示图片和介绍)
3、细听课文,整体感知
我先让学生观看课文朗读的视频(出示视频),借视频里的故事画面拉近学生与课本距离,并通过名家的有感情朗诵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接着我还设计了三个环节:由题目产生联想——主动提出问题——体会文章主题
这一环节是为了从题目入手,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4、合作探究,赏析研读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
1、莎莉文老师为海伦.凯勒做了哪些事?
2.关于“爱”的教育: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认识“爱”的?
假如你是海伦的老师,请你告诉她“爱是什么”?
3、安妮•莎莉文老师教导了海伦哪些内容?海伦又有怎样的收获?
4、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你认为海伦.凯勒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通过层层推进的几个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渐渐理解文章主旨
6、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到哪些人生的启示呢?
2、你还知道哪些像作者一样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说说他们的事迹或写出他们的名言警句。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的情感真正受到洗礼;走出文本,旨在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7、总结全文,感悟人生
小结: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

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

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五、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板书,简洁、清晰、直观,既抓住重点,突出了两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又突破难点,很形象地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主旨。

六、素质化教育资源
我在课件中展示了一些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的图片,比如拼写洋娃娃时,在海伦手上写字时等,这些图片就能够变课本上呆板的文字知识为形象生动的视觉体验,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还出示了课文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感知课文内容。

借视频里的故事画面拉近学生与课本距离,并通过名家的有感情朗诵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七、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一些游戏环节和多媒体的运用以及课外资料的展示都能较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富有艺术的教育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在字里行间品味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深厚的情感,感受到了海伦坚毅的精神,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不足在于课堂读的时间少,应把朗读贯穿在整个教学当中,在反复的诵读中完成对文本的剖析。

而且一课时内讲解的内容较多,学生可能有些接受不过来,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