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颌第一磨牙的外形绘制与雕刻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雕刻右上颌中切牙[实验用品]上颌石膏模型,红蜡片(50mm8mm),雕刻刀,酒精灯,火柴[方法和步骤]1.刮去上颌模型上右上颌中切牙。

2.制蜡卷:取红蜡片,置酒精灯上烤软,卷成实心,压在石膏模型上中切牙的位置。

3.初步形成轮廓:逐步去除近中面、远中面、唇面、舌面及切端多余之蜡,初步形成中切牙的轮廓;将各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轴面的合适外形高度。

4.完成颈部雕刻:形成圆钝、连续、光滑的颈缘线。

5.完成切缘:使切缘平直,远中略倾舌侧,切嵴不宜太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梢圆钝。

6.雕刻牙冠唇面形态:在颈1/3形成外形高点,在切1/3雕出两条发育沟,注意不宜雕得太深。

7.雕刻牙冠舌面形态:画出舌窝的位置和形态,先将舌面雕刻成凹面,然后雕出舌窝、舌隆突及边缘嵴。

8.修整完成:仔细检查各部形态,精修完成。

[实验结论][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上颌尖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雕刻左上颌尖牙[实验用品]上颌石膏模型,红蜡片(50mm8mm),雕刻刀,酒精灯,火柴[方法和步骤]1.刮去上颌模型上左上颌尖牙。

2.制蜡卷:取红蜡片,置酒精灯上烤软,卷成实心,压在石膏模型上尖牙的位置。

3.初步形成轮廓:逐步去除近中面、远中面、唇面、舌面及牙尖多余之蜡,初步形成尖牙的轮廓;将各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轴面的合适外形高度。

4.完成颈部雕刻:形成圆钝、连续、光滑的颈缘线。

5.完成牙尖:使牙尖稍偏近中,远中斜缘长于近中斜缘。

6.雕刻牙冠唇面形态:在颈1/3处形成外形高点,在唇面由牙尖顶至颈1/3雕出近远中两个斜面及唇轴嵴,并在唇轴嵴的两侧各雕出一条发育沟。

7.雕刻牙冠舌面形态:使舌面略小于唇面,画出近、远中舌窝的位置和形态,然后雕出舌窝、舌轴嵴、舌隆突及边缘嵴。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简述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简述

面外形
面观
面外形为斜方形
颊侧近远中轴面角的对比
面观
• 颊侧近中轴面角: 锐角
• 颊侧远中轴面角: 钝角
各个牙尖的大小
面观
近中舌尖> 近中颊尖> 远中颊尖> 远中舌尖
斜嵴
面观
近中舌尖与远中 颊尖在 面中央 斜行相连,构成 斜嵴
窝的深度
面观
中央窝的深度> 远中窝的深度> 近中点隙的深度
近远中窝的位置
邻面观
近、远中面比较
• 近中面宽大平坦 • 远中面狭小且圆突
邻面观
颊、舌牙尖的高度对比
近中颊尖> 近中舌尖> 远中颊尖> 远中舌尖
邻面观
近、远中边缘嵴的高度落差
• 近中边缘嵴高 • 远中边缘嵴低
邻面观
邻接点的位置
近中邻接点高,远中邻接点低
邻面观
轴嵴走向
邻面轴嵴走向
邻面观
面观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舌面观
第五牙尖
在舌侧近中轴面角 有第五牙尖的约占 40%。
舌面观
牙颈线
舌侧牙颈线较平
舌面观
舌轴嵴
舌侧有舌轴嵴
舌面观
邻面观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近中面
远中面
牙冠外形
牙冠外形为梯形
邻面观
颊、舌侧缘的对比
• 颊侧缘较直,在颈 1/3处较突出
• 舌侧缘在接近中 1/3处突出
邻面观
缘外形
缘均成M形
标准牙体形态特征(典型牙)
牙体形态特征
标准牙体形态特征(典型牙)
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形态特征
●颊面观 ●舌面观 ●近中面观 ●远中面观 ● 面观

右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方法

右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方法

右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方法彭东;陈杰;牛松青;杨洁;周锋华;王学辉【摘要】@@ 对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学生对牙体结构的了解、增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为今后临床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牙体的雕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将右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方法介绍如下.【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29)006【总页数】3页(P332-334)【关键词】右上颌第一磨牙;自制蜡块;牙体雕刻【作者】彭东;陈杰;牛松青;杨洁;周锋华;王学辉【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解剖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解剖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解剖教研室,吉林,吉林,132013;北京市空军总医院涉外病区,北京,100036;吉林医药学院05级口腔专科活动小组,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05级口腔专科活动小组,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82.1对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对牙体结构的了解、增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为今后临床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牙体的雕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将右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方法介绍如下。

1 制作材料选择自制的75 mm×40 mm×40 mm的蜡块,将蜡块75 mm×40 mm较平滑的一个平面定为颊面,将40 mm×40 mm的一个平面定为牙合面,将此两平面刮削平并互相垂直,作为基准面。

牙合面朝向操作者,根端远离操作者,舌面朝下,左侧为近中,右侧为远中。

2 制作方法2.1 颊面制作把牙合面、近中面和颊面的三面交点视为定点O,向远中方向在颊牙合交线上15 mm和30 mm处标A、C两点,并过此两点作近中线的平行线,分别在两条平行线取61.5 mm并标为B、D。

再将B、D延长至颊、近中面的交线于X点,AB为牙体在颊面上的中线。

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实验报告小结

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实验报告小结

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实验报告小结
上颌第一磨牙是人类口腔中最大的牙齿,其形态和功能对于咀嚼和咬合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雕刻上颌第一磨牙的模型,了解其形态结构,并熟悉牙齿的解剖特征。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模型制作材料和工具,如石膏和牙科雕刻刀。

我们根据上颌第一
磨牙的解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形态设计。

然后,我们将石膏块浸泡在水中,使其变得柔
软易刻,并将其堆积在模具中,待其自然凝固成型。

在模型制作完成后,我们使用牙科雕刻刀进行精细的雕刻。

通过观察真实的上颌第一
磨牙和解剖图,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牙齿的形态特征和细节,例如牙尖、尖峰、窝沟等。

在雕刻过程中,我们需要小心谨慎地进行,以避免对牙齿模型造成损坏。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上颌第一磨牙的形态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到了牙
齿模型的制作方法,掌握了牙齿雕刻的技巧。

这对于今后研究牙齿形态发育、疾病诊治和
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这次实验使我们对上颌第一磨牙的形态结构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提高了我们的实际
操作能力。

我们也认识到了牙齿的微小细节对于其功能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在牙科领域
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实验报告小结

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实验报告小结

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实验报告小结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实验,探究牙齿解剖结构,加深对牙齿组织和功能的理解。

通过实时反馈、操作评价和团队合作,提高实验操作技巧和科学研究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实验操作,成功绘制出上颌第一磨牙的牙冠和根部结构,并成功模拟了牙冠表面的解剖结构与牙髓腔内的神经血管分布,达到了实验目的。

首先,本次实验根据教材所示的牙齿结构图,确定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解剖结构。

根据解剖学知识指导,将牙齿牙冠分为近中面、远中面、近唇面和远唇面,并在口内牙面上端用钻头钻出相应的标记点。

同时,在牙冠的颈部位置绘制出纵列沟和横列沟,并确定了具体的切缘线和拱形线。

其次,通过使用解剖器械,按照确定的标记点、沟槽线和拱形线,进行切割、切磨、雕刻等操作,最终完成了牙冠和根部的形态绘制。

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剖器械,例如钻头、刀片、切割锉等。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手部稳定、力度适中,并及时清理碎骨、清洗工具,确保操作效果和安全性。

再次,通过对牙冠表面的雕刻,模拟了牙齿的解剖结构。

根据牙冠表面的主要特征,如尖峰、峡部、沟槽等,利用解剖器械进行雕刻和切割,使牙冠的形态更加真实可信,并能够触摸到不同的结构特征。

同时,还需根据不同的牙齿类型,考虑到不同牙尖的形态和位置的差异,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

最后,通过解剖牙冠的过程中,了解到牙髓腔内部的结构和神经血管分布。

在牙冠的最高点,可观察到金属针的刺激作用下,牙髓腔内的神经反应。

实验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刺激强度,避免伤害牙髓腔内的血管和神经。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实验,详细了解了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结构和相应操作技巧。

实验过程中,需要结合解剖学知识,合理选取解剖器械,并注意细节操作,最终成功完成牙齿雕刻。

通过对牙冠的解剖操作,深入了解了牙冠的形态特征,并了解到牙髓腔内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这次实验对于加深对牙齿组织和功能的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牙齿领域提供了基础。

牙体雕刻

牙体雕刻
牙体雕刻
牙体雕刻
牙体雕刻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切牙、尖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一磨
牙的雕刻,加深学生对这四类牙体解剖形态的印象。
实训目的
通过牙体雕刻练习,进一步掌握牙体
形态特点
锻炼动手能力,为临床操作打下基础
材料与器械
肥皂块 雕刻刀 刻度尺
实训任务
中切牙的雕刻
上颌中切牙
唇面
• • • • • • • • 切1/3处有两条浅的纵行发育沟, 介于三个生长叶之间 近中缘直;远中缘较短、圆顿 近中切角直,远中切角圆钝 颈嵴 比唇面略小 边缘嵴明显,中央凹陷成深宽的 舌窝 颈1/3处有舌隆突 切嵴
舌面
上颌中切牙
邻面
• • V形,颈部厚切缘薄 近中面直;远中面稍短而圆 顿 粗壮而直的单根,牙根略长 于牙冠或根冠等长
下颌第一磨牙
he面:5个牙尖,5条发育 沟 颊面:可见2 个半牙尖;
颊沟较明显 舌面:可见2个牙尖;舌 沟不明显 邻面:牙冠倾向舌侧 牙根:为近、远中根二根 ,均较宽扁,根尖向远中 弯曲
牙根
•uspid)
唇面:牙冠宽短,呈五边形
。牙尖约成90度,位于牙冠切 缘的中部 舌面:有一舌轴嵴,将舌窝 分成近中舌窝和远中舌窝 邻面:呈三角形,颈部较切 牙突出 牙根:粗壮而直的单根,根 长远大于冠长,甚至是冠长的 2倍,根尖略向远中弯曲

实验四上颌磨牙外形雕塑

实验四上颌磨牙外形雕塑

牙尖要求:颊尖距颊侧 边缘近。近中颊尖最高 ,远中颊尖、近中舌尖 其次,远中舌尖最低
上颌磨嵴位置上,由颊尖近中边缘开始堆加蜡, 然后依次堆加近中、舌侧、远中、远中颊侧边缘
上颌磨牙外形堆塑
4.三角嵴、斜嵴、颊舌面轴嵴的堆塑
仔细观察同名牙颊尖三角嵴和舌尖三角嵴的高度、 方向、解剖外形后,沿所定三角嵴位置加蜡形成各 三角嵴,并雕刻完成三角嵴.完成斜嵴的堆塑.
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
口腔
医学院
oral anatomy
上颌磨牙外形堆塑
一 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对磨牙的堆塑,使学生掌握前 磨牙组各个牙的特点,同时比较磨牙 组各个牙的解剖形态,更有效地学习 牙体解剖形态,明确形态与功能的关 系
上颌磨牙外形堆塑
二 器材 兰色蜡条、红蜡片、红兰铅笔、酒精 灯、雕刻器一套、蜡盘、毛笔、气枪 、镊子、玻板、实验用石膏牙模塑。
上颌磨牙外形雕塑口腔解剖生理教研室oralanatomy口腔医学院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对磨牙的堆塑使学生掌握前磨牙组各个牙的特点同时比较磨牙组各个牙的解剖形态更有效地学习牙体解剖形态明确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上颌磨牙外形堆塑二器材兰色蜡条红蜡片红兰铅笔酒精灯雕刻器一套蜡盘毛笔气枪镊子玻板实验用石膏牙模塑
上颌磨牙外形雕塑
上颌磨牙外形堆塑
(2)直立堆的练习 直立蜡堆的形成,是堆牙尖的关键, 应注意支点 的应用和较熟练地掌握用雕刻器.将雕刻器在火上烤 一分钟左右,立即置于蜡上并粘带适量的蜡液,然后 将雕刻器竖直使蜡缓缓往尖端流,当液态蜡在尖端呈 水滴状时,立即置铅板上,同时轻轻作小圆圈运动,待 蜡凝固前移开雕刻器,蜡堆形成,形似圆锥体. 在形成直立蜡堆的过程中,应适时掌握移开雕刻器的 时机,太快蜡堆高度不够,太慢蜡堆尖顶残缺似火山 爆发.

实训四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雕刻4学时

实训四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雕刻4学时

实训四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雕刻(4学时)【目的与要求】1.掌握前磨牙雕刻的方法、步骤。

2.通过对前磨牙的雕刻,牢固掌握前磨牙的解剖形态及生理特点。

3.进一步训练雕刻的基本方法,达到能自如地运用握笔式和掌拇指握式方法进行雕刻,并能自如地运用支点。

【实验内容】雕刻上颌第一前磨牙【实验用品】蜡块(大约85mm×40mm×35mm长方体)、上颌前磨牙雕刻标本一套、雕刻刀、游标卡尺、玻板或硬纸板、笔、坐标纸、白细布。

【方法与步骤】1.了解上颌第一前磨牙各部位尺寸(附表1-3)。

3.初步形成颊面(附图1-20)选取蜡光滑的一面为颊面,按放大3倍的数据.画出冠、根颊面外形图,要求标出冠宽、颈宽的尺寸。

从垂直方向逐步消除牙冠和牙根近中面和远中面多余之蜡。

留下的蜡形,可比颊面稍大1mm,以便将来修改。

4.画出并初步形成近中面(附图1-21)画出近中面外形线,在近中面上,根据附表1-3尺寸画出放大3倍值的冠厚、颈厚及颈曲线高度,描出其近中面的牙体外形线。

用雕刻刀将近中面牙体外形线以外多余1mm蜡垂直切下,形成近中面的大致轮廓。

附图1-20 初步形成颊面附图1-21 初步形成近中面5.形成轴面雏形完成舌面及远中面的雕刻,使舌面较颊面略小,表面圆突,远中面较近中面略小且突,然后用雕刻刀进行初步修整,使牙冠面形成六边形,各轴面相交线角圆钝,外形高点及接触点适宜。

6.形成颈缘曲线在牙冠各面绘出颈曲线,其中近中颈曲度大于远中颈曲度,并完成颈部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略突于根部。

7.雕刻面(附图1-22)附图1-22 雕刻面(1)初步形成近远中向沟:如图虚线所示,在邻面画出“v”线表示沟形状,沟底约位于至颊、舌侧边缘的距离相等处,沟底深度不超过1/3的2/3长,然后用雕刻刀按标志线雕出两斜面,形成近远中向沟。

(2)形成面轮廓:在面上确定颊尖、舌尖顶的位置,使颊尖顶偏远中,舌尖顶偏近中,然后画出验面外形线。

颊侧宽于舌侧,远中边缘嵴长于近中边缘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 上颌第一磨牙的外形绘制与雕刻
一、目的:
1、通过实习,掌握上颌磨牙的解剖形态并能识别;
2、熟练雕刻刀的使用方法。

二、内容:
1、描绘6|颊面、近中面、牙合面的外形(1:3);
2、雕刻6|小蜡牙(1:1)
三、器材:
(见实习二)
四、标本:
大牙模型、石膏牙模型、(1:1)小蜡牙模型、离体上颌磨牙。

五、方法:(基本同实习二)
六、数据:
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值(mm)放大三倍值(mm)冠长7.321.9
根长12.437.2
冠宽10.130.3
颈宽7.622.8
冠厚11.333.9
颈厚10.531.5
七、绘图:
八、雕刻步骤:
1、化蜡、咬合;
2、去除多余蜡,雕得大体外形——斜方形(注意锐角、钝角);
3、颊面外形大致雕刻:颈缘,近远中缘(注意其外形高点在颈部);
4、舌面外形大致雕刻:颈缘,近远中缘(注意其外形高点在中部);
5、牙合面外形雕刻:
(1)确定4个牙尖的位置及大小。

(2)标记发育沟的走向,(注意斜嵴的形成);
6、精修各面外形。

九、思考题:
1、雕刻完成后其外形有何特点?
2、化蜡后,怎样才能使牙合面咬合得更精确?
3、中央窝位于何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