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使人生幸福的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学习幸福》阅读答案

《学习幸福》阅读答案

《学习幸福》阅读答案《学习幸福》阅读答案①让人生一定要幸福?②第一,要用超越平常的心来看世界。

人大有三个层次:物质跟欲望的满足,文明跟文化、艺术的层次,精神的、宗教的。

完全超越物质生活意义的层次。

境界越高,视野越宽,困难就越小,也就会越来越感觉幸福。

③第二,要有一颗平常的心。

平常不平凡,单纯不简单,平常心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

我30岁时已经得到了台湾文学讲坛所有的奖项,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成功的人,只有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得到幸福。

为了觉悟,我辞掉了所有工作到山区去住。

一天我到山下去采购,我在一个水果摊旁边突然有人跑过来对我说,请问这个水果多少钱?我很气,我这么有气质,你居然说我是卖水果的`。

我又跑到卖肉的地方,有人跑过来问我说,老板,猪肉多少钱一斤?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你跟所有人是一样的,但是内在是不一样的,幸福的感觉决定你的内心。

"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在独处的时候要有红尘的怀抱",这样你才可以时时用一颗平常心来看世界。

④第三,要有欢喜的心理。

其中两个方法,一是快乐活在当下,一是尽心即是完美。

有一位弟子问师傅,你怎么修行?师傅说很简单,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

有一位老先生说,他要找一位最完美的女子结婚,结果60年过去了仍在寻找。

他说30岁时曾找到一个,但是对方说自己也要找最完美的男人!其实发现人生的不完美才是快乐。

最完美的境界是不存的,只有你尽力就好了,尽力之后就可以无恨、无憾、无悔。

⑤第四,要有柔和心。

柔和心透过慈悲心而来,通过爱己而来。

小时候我喜欢读伟人传记,发现一个真理:伟人都喜欢散步。

散步可以养成一种从容的态度,因为从容你可以发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尊重你会发现多元的价值。

⑥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快80岁仍在画画。

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动就很痛,最后用两个木板把手绑住,还在画。

家人不理解,他就对家人说,痛苦会过去,但是美好会留下来。

生命的痛苦、考验都是台阶,是我们走向智慧的营养。

《成功无学,幸福有道》阅读附答案

《成功无学,幸福有道》阅读附答案

《成功无学,幸福有道》阅读附答案(三)成功无学,幸福有道(12分)①如今,走进书店,或者来到书市,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成功学”图书。

看看那些“成功学”的封面,就知道作者对“成功”的理解,无非是赚钱、高升、豪宅、名车、年收入百万之类。

②其实,岂止是图书市场,在影视、传媒、教育培训等不少领域,“成功”都成了被热炒的主题。

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向上发展、追求幸福的愿望,另一方面,在“不是权就是钱”“成名要趁早”等喧哗与骚动中,又透出了某种“成功焦虑症”的症状。

③渴望成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成功简化为财富的多寡、职位的高低,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速成方法、终南捷径,本身就已经偏离成功的轨道。

那些大肆兜售的“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利用并强化了这种心理。

④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道路万千条。

向庸俗“成功学”说不,并不是不鼓励成功,而是让人多一份清醒,多一点沉思,探寻真正的成功规律。

⑤古往今来,俊采星驰,尽管人们成功的途径各异,方式不同,但差异性中又隐藏着共性的东西。

⑥成功在于坚持。

坚持是阶梯,引导我们勇攀生命的高峰;坚持是帆船,帮助我们勇渡生命的大河。

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在某一方面要想有所作为,要能坚持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3个小时,坚持10年。

你能坚持吗?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陆游所说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⑦成功源于小事。

成功者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利长远做事、增后劲。

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现在一些人抱怨饭碗难找,事业难成;感叹工作难做,发展受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踏实。

结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只能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⑧成功贵在有静心。

看到别人成功,或急不可耐,或心烦意乱,或疲于奔命,或孤注一掷,如此种种,皆谓之“浮躁”。

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

高考语文复习《语段综合题》含答案4

高考语文复习《语段综合题》含答案4

高考语文复习《语段综合题》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11分)
幸福指数是社会发展状况及其问题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如果说社会心理体系包含理性层面的认知评价和①,那么,在幸福感中,情绪感受这一感性层面常常占据主导地位,幸福感有时是一种很个体化的主观领域。

因此,在实践领域中,幸福指数可以成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方面,但②。

在这里,关于幸福指数一种可能的误读就在于,认为幸福指数能够作为体现个人生活质量和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绝对性指标,从而忽视了对于社会发展内涵和人的精神领域的丰富性的考虑。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

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

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

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③,内心就会长戚戚。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答案]①感性层面的情绪感受②并非唯一方面③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
5.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写出衡量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处不超过6个字。

(5分)
[答案]①经济(物质)富裕;②社会公平(公正);③心态(精神)良好。

2019学年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一下第一次反馈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0001

2019学年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一下第一次反馈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0001

2019学年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一下第一次反馈语文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1.现代文阅读“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冯春芳刘爱莲“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

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一一《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 “幸福一一收入之谜”。

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

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

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纳入衡量之列: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

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

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

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4级人教版高一必修四语文四月月考试题试题说明:本试题卷分为第I卷、第II卷和作文卷三部分,总分值150分,150分钟内闭卷完成;请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按要求填涂或书写试题答案;只交答题卷,试题卷请学生妥善保存,以备讲评。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6分,每小题3分)从经济学角度判断幸福李义平从经济学的角度怎样判断幸福?幸福为什么随着经济的发展反而越来越稀缺了?面对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实,为什么还有人不满意,甚至出现“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现象?第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发展虽然能够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但经济发展对幸福的贡献却是边际效应递减。

打个比方,今天拿到一百块钱,幸福感最强;明天再拿二百块钱,可能并没有获得比第一个一百块钱更强的幸福感。

因此,最初的经济发展带给人民的幸福感最强,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它所带来的幸福感变低了。

继续发展经济能解决人民幸福感的降低问题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但不能完全解决。

因为人民追求的目标不是单一的,除了物质财富人们还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社会地位等非物质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幸福的边际效应会递减,物质财富的增加不能解决人们所有的期待,在新的层次上人们会有新的目标。

第二,我们的社会出现这些现象,确实存在着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偏向的问题。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片面追求GDP,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失衡、内需和外需的失衡、收入分配失衡,人们从经济发展中没有感觉到更多的幸福。

GDP不能反映人民的幸福状况。

1973年美国一个经济学家曾经写过一本书《经济和公共目标》,谈到“一切为了发展而忽视了人”的问题,对经济增长数字的关心超过了对人本身的关心,对物的注意超过了对人的注意,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现象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

经济学、经济发展应当关心人,应当关心公共目标,应当关心公共服务,而这恰恰是我们几十年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欠缺的。

第三,要提升我们的幸福感,涉及到社会及个人的调整问题。

23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

23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艺术——萧伯纳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1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一选择题1、D,2、A,3、B,4、C,5、A,6、B,7、D,8、B,9、A,10、B,11、B,12、D。

1、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A退伍军人的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是。

2、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定,GDP的基本缺点是()。

A它测定的是一国国民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C 它所用的社会成本太多;D 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B GNP=7.7亿元C GNP=8.7亿元D NNP=5亿元5所谓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A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A直接税;B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6基础综合(解析版)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6基础综合(解析版)

专题6 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

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suì,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huáng的世界纪录……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

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刻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日(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深suì(_____)辉huáng(_____)挫.折(_____)(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为“______”。

(3)上面的语段选自《_______》,作者以________的方式传达对儿子______ 和_______(人名)的谆谆教诲,他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 的问题。

(4)上面的语段极富哲理,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如何理解划线句的深刻含义?【答案】(1)邃煌cuò(2)刻服克服(3)《傅雷家书》书信傅聪傅敏如何做人(4)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人生喻为一场马拉松赛跑,告诫儿子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断创造更大的辉煌。

【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

深邃:意思是深远;深奥;深沉。

“邃”不要误写成“遂”。

辉煌:光辉灿烂。

“煌”不要误写成“皇”。

挫折:拼音为cuò zhé,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失败;失利。

不要读成“坐”的拼音。

(2)考查对字形的辨析和书写。

“刻服”的“刻”错误,应为“克服”: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

克,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拼音kè ,最早见于甲骨文。

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4)(含解析)

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4)(含解析)

2019高考语文(下期)第二周练习(4)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就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

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

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

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

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

(每点不超过6个字)要素一:_______________要素二:_______________要素三:_______________答案:经济富裕社会公平心态良好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解析:C [A.搭配不当,“贯彻落实”不能搭配“基调”,应在“基调”后加“要求”,动宾才能搭配。

B.成分残缺,去掉“在……上”。

D.“不仅……还”属于递进关系,前后内容倒置,应该是“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的先驱”。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木桶存在“短板”怎么办?对木匠而言,有两种办法,要么换一块,____①____把短的那一块加长补齐。

相对而言,“换”意味着前功尽弃,____②____成本高,____③____“补”工序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____④____就有了“补短板”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济学是使人生幸福的学问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学的普及程度还相当低。

市场经济的改革是一场革命,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支持。

在改革中,所有的人都要转变观念,而普及经济学是有利于观念转变的。

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科学。

每个社会、每个企业、每个人都会遇到欲望与资源的矛盾,都必须作出选择。

一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既要工作又要休闲,把多少时间用于工作,多少时间用于休闲,这就是一个选择。

当然,经济学并不是为我们遇到的各种矛盾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告诉我们分析与解决矛盾的方法和思路。

人们做出选择是为了实现最大化的目标,例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等等。

其实,最大化是所有动物的本能。

动物追求最大化是凭本能,人追求最大化是靠理性。

这种理性就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对增量的分析来找出实现总量最大的方法。

比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

经济学家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而引起的收益增加称为边际收益,成本增加称为边际成本。

他们证明了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产量就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用这个原理去指导企业生产就可以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当人们谈到最大化时往往有些误解,例如,把人的目标定义为收入最大化,或者把社会的目标定义为GDP(国内生产总值)最大化。

其实经济学家所说的最大化不是一元的最大化,而是多元的最大化。

如果仅仅把人的目标定义为只包括收入的一元函数,为了使收入增加而不惜一切代价,其结果往往是,人生并不幸福。

只有把人的目标定义为包括收入、社会地位、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在内的多元函数,追求这种多元函数均衡的最大化,人才会幸福。

同样,一个社会也是如此,不能把GDP作为唯一的目标。

经济学家认为,只有达到多种目标
的均衡才能实现最大化。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把经济学称为“使人生幸福的学问”。

一些企业家错误地认为,不学经济学照样能成功。

在经济发展之初,许多人尽管不懂经济学,甚至没有文化,但凭着他们的勤奋、胆识和对市场的敏感成功了,然而在企业做大之后,还是这样干下去,就会失败。

许多在改革开放之初成功起来的企业家都先后倒下去了,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不懂经济学、违背经济规律蛮干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企业家需要文化,就包括要有经济学修养。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学也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A.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只要有了经济学的参与与普及,我们就定能迅速转变观念。

B.社会、企业及个人都有选择的时候,这时若有经济学的参与,就能让人更好选择。

C.人和动物虽都会追求最大化,但两者的手段同中有异前者靠理性,后者靠本能。

D.收入、社会地位、家庭生活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任何一个最大化都会让人感到幸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围绕着“经济学是使人生幸福的学问”这一论题,从经济学对于选择的作用等方
面进行了分析论证。

B.文中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事实论据证明了“人们做出选择是为了实现最大化的目
标”这个分论点。

C.“把人的目标定义为收人最大化”和“把社会的目标定义为GDP最大化”的实例证
明了人们对最大化的误解。

D.“许多在改革开放之初成功起来的企业家都先后倒下去”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现代企
业家要懂得经济学这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我国经济学的普及程度还很低,若不加以提高,可能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B.如果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关系等经济学原理去指导企业生产,企业可能会少走弯
路。

C.一些人因为人生不幸福,不得不把自己的目标定义为只包括收入的一元函数。

D.经济学不光对现代企业家作用巨大,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公民都应该有经济学修养。

1. B(A项“我们就定能迅速转变观念”判断绝对,文中只是说“普及经济学是有利于观念转
变的”,这并不能够说明一定会迅速转变观念。

C项“同中有异”分析错误,这里只有不同点,没有相同点。

D项以偏概全,只有包括收人、社会地位、家庭生活及人际关系等在内的多种目标均衡最大化,才能让人幸福)
2.B(文中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事实论据,只是为了说明可以通过对增量的分析来找出实
现利润最大的方法,从而证明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理性的)
3. C(因果颠倒。

“把人的目标定义为只包括收人的一元函数”是一些人的“人生不幸福”的
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