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康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

康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
康铜(Copper-Konstantanalloy)是一种常用的热电偶材料,由康铜和铬、镍等金属组成。
它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温度系数。
康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热电偶的测量精度。
康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是指在温度变化时,康铜电阻率的变化率。
通常情况下,它是一个负值,也就是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康铜的电阻率会降低。
康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一般用α表示,单位是℃^-1。
康
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有不同的取值,一般情况下,它在室温附近的取值约为4×10^-3℃^-1。
康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与康铜合金的成分、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康铜合金,以确保热电偶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温度系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尽可能减小其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 1 -。
温度升高电阻怎么变化

温度升⾼电阻怎么变化 电阻在我们⽣活中处处发⽣,有些同学好奇温度升⾼后电阻会怎么变化呢。
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温度升⾼电阻怎么变化”,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温度升⾼电阻怎么变化 那得看形成电阻的材料温度特性怎样。
⼤部分材料,温度升⾼时电阻增⼤,如⾦属电阻等; 有些材料,温度升⾼时电阻减⼩,热敏电阻; 还有些材料在某些温度段,电阻变化⾮常⼩,可认为不变,如氧化钉、氧化铅。
拓展阅读:电阻单位换算公式 电阻单位换算关系: ①1TΩ=1000GΩ; ②1GΩ=1000MΩ; ③1MΩ=1000KΩ; ④1KΩ=1000Ω ⑤1MΩ=1000000Ω 电阻的定义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就叫该导体的电阻。
电阻(Resistance,通常⽤“R”表⽰)是⼀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的⼤⼩。
导体的电阻越⼤,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越⼤。
不同的导体,电阻⼀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的⼀种性质。
导体的电阻通常⽤字⺟R表⽰,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 ⾦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电⼦定向移动形成的。
⾃由电⼦在运动中要与⾦属正离⼦频繁碰撞,每秒钟的碰撞次数⾼达1015左右。
这种碰撞阻碍了⾃由电⼦的定向移动,表⽰这种阻碍作⽤的物理量叫作电阻。
不但⾦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导体的电阻是由它本⾝的物理条件决定的,⾦属导体的电阻是由它的材料性质、⻓短、粗细(横截⾯积)以及使⽤温度决定的[2] 。
电阻是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R表⽰。
电阻由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值来定义,即:[3] 所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定时,电阻愈⼤,通过的电流就愈⼩;反之,电阻愈⼩,通过的电流就愈⼤。
因此,电阻的⼤⼩可以⽤来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的强弱,即导电性能的好坏。
电阻的量值与导体的材料、形状、体积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3] 。
电阻率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参数。
对于由某种材料制成的柱形均匀导体,其电阻R与⻓度L成正⽐,与横截⾯积S成反⽐,即:[3] 式中ρ为⽐例系数,由导体的材料和周围温度所决定,称为电阻率。
各类材料和铜合金的电阻率和电阻温度系数参数

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
1、简介
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是多少呢?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定义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纠正下"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这个词.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其实正确的叫"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下面介绍到的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就是指铜的电阻温度系数.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的定义:英文全称叫做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简称就是TCR,表示的是电阻当温度改变1℃时,电阻值的相对变化.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单位为ppm/℃,就是10E<-6>/℃.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大家可能很少接触到的.没关系,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下"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的有关知识.
2、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
2.1、定义式如下:TCR=dR/R.dT;
2.2、实际应用时,通常采用平均电阻温度系数,定义式如下:
TCR<平均>=<R2-R1>/<R1×<T2-T1>>=<R2-R1>/<R1×ΔT>
其中R1--温度为t1时的电阻值,Ω;
R2--温度为t2时的电阻值,Ω.
表2.1 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
1 / 4
表2.2 黄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
表2.3 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
2 / 4
注;铬青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铬青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为20~100℃时为0.0033/℃.
表2.4 白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
3、附录
了解完了铜的电阻率温度系数有关知识,我们说下常用金属的电阻率和电阻温度系数,见下表.
表3.1常用金属电阻率和电阻温度温度系数
3 / 4
4 / 4。
观察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观察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日光灯灯丝由钨丝制成,将灯丝连入电路中,通过加热、冷却灯丝,观察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小灯泡变亮说明电阻减小即电阻率减小,变暗说明电阻增大即电阻率增大. 克服难点:
把抽象的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创新点:
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只是对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情况进行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及记忆,把不可见的金属电阻率的变化转化为可见的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仪器:
电池盒四个,一号电池四个,小灯泡一个,单刀单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日光灯灯丝一个,酒精灯一个
实验步骤:
1、将电源、开关、小灯泡、日光灯灯丝按顺序串联连接好。
2、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小灯泡亮则电路连接好。
3、断开开关并点燃酒精灯。
4、闭合开关,用酒精灯加热灯丝,观察小灯泡亮度变化,撤去酒精灯观察小灯泡亮度变化.
5、断开开关,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结果:
用酒精灯加热灯丝时小灯泡变暗,移开酒精灯,小灯泡恢复原来亮度。
实验反思:
在正常讲课过程中,可是这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不测量任何数值,通过某种现象,直接观察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本实验若由学生思考并设计出,则能够更大限度的利用本次实验,提高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属电阻率

金属电阻率1. 介绍金属电阻率是指金属导体在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上的电阻。
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可以描述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
不同金属的电阻率不同,这取决于金属的晶格结构、杂质含量和温度等因素。
2. 电阻率的定义电阻率(ρ)的定义是,单位长度(l)和单位横截面积(A)上的电阻(R)与导体的电阻率成正比。
数学上,可以用以下等式表示:R = ρ * (l / 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表示导体的长度,A表示导体横截面的面积。
3. 电阻率的单位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
欧姆米可以简化为Ω/m,或者用其他形式的单位,例如Ω·cm、Ω·mm等。
4. 影响金属电阻率的因素4.1. 温度温度是影响金属电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金属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金属原子的热振动增强,电子与金属原子的碰撞增多,电子流通的路径受到阻碍,从而电阻率增加。
4.2. 材料的物理属性金属的晶格结构、晶体缺陷和杂质含量等物理属性也会影响金属的电阻率。
理想的晶体结构和较少的杂质含量通常会导致较低的电阻率。
而晶体缺陷和杂质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电子的散射增加,进而导致电阻率的增加。
4.3. 应变金属材料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这种形变也会对电阻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受到拉伸时,电阻率会增加。
这是因为形变会引起金属原子的位置变动,从而影响电子的流动,进而增加电阻率。
5. 金属的常见电阻率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金属的电阻率值:•银(Ag):1.59 × 10^-8 Ω·m•铜(Cu):1.68 × 10^-8 Ω·m•铝(Al):2.65 × 10^-8 Ω·m•镍(Ni):6.99 × 10^-8 Ω·m•铁(Fe):9.71 × 10^-8 Ω·m•钨(W):5.65 × 10^-8 Ω·m6. 应用金属电阻率是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物理特性之一。
热敏电阻特性研究

热敏电阻特性研究【原理】温度是影响材料电阻率的因素。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电阻温度系数为正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1()(t t o αρρ+=,大多数纯金属的电阻温度系数α约为℃。
而大多数绝缘料材料和半导体则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可以这样定性解释:随着温度升高,会有更多的电子从价带或杂质能带跃迁到导带,产生了更多能参与导电的载流子(电子或空穴)。
载流子浓度增加使导电能力增强,电阻率迅速下降。
尤其半导体材料/0004.0α绝对值比金属大几百倍,有着极其灵敏的电阻温度效应。
用它们(例如等)制成的热敏电阻是性能良好的温度传感元件,可以制作成半导体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微波功率计等等测量仪表,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
在一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热敏电阻满足4243o MgCr o Fe 、TBT T B T Ae e R R ==−)11(00,式中R T 和R 0分别为温度TK 和T 0 K 下的电阻,A 和B 都是与材料物理性质有关的常数,B 称作热敏电阻常数,与电阻温度系数α的关系为21TB dT dR R −==α。
【仪器与器材】 计算机实时测量系统(温度传感器)和二个电压传感器、待测热敏电阻、加热器及升温容器、电路板与导线、100采样电阻。
Ω【实验内容】第一部分:预备实验(熟悉仪器连接与应用软件使用)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测定1. 打开文件S004.SW ,学习电压传感器的连接与实验设置(包括信号发生器设置)。
2. 实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并转换成V I −ln 曲线。
3. 学习图形数据处理,求出特性参数。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测定NTC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1. 测定NTC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曲线。
2. 求出该热敏电阻的热敏电阻常数B 和25℃时电阻温度系数α。
实验步骤与图形数据处理要点提示 Datastudio1.按电路图连线。
温度传感器连接到SW750接口盒模拟信号通道A ,2个电压传感器分别连接到通道B 、C 。
镍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公式

镍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镍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镍在工业和科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作为电阻材料。
镍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公式来描述。
我们来了解一下电阻率的概念。
电阻率是一个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通常用ρ表示,单位是Ω·m。
在一个均匀材料中,电阻率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ρ = R * A / Lρ表示电阻率,R表示电阻,A表示横截面积,L表示长度。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电阻率与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都有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镍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公式。
在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对于镍来说,它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公式可以用温度系数来表示:ρ(T) = ρ(0) * [1 + α(T - T0)]ρ(T)表示在温度为T时的电阻率,ρ(0)表示在参考温度下的电阻率,α表示温度系数,T0表示参考温度。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率会增加,增加的比例由温度系数α来决定。
镍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公式中,温度系数α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对于镍来说,它的温度系数一般是正值,也就是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率会随之增加。
这个现象可以通过金属的晶格结构来解释。
当温度升高时,金属晶格中的原子振动会增加,导致电子与晶格原子碰撞增多,从而电子的自由运动受到阻碍,电阻率增加。
除了温度系数,镍的电阻率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材料的纯度、晶界、应变等。
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这些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才能准确地预测镍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镍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公式来描述。
了解这个性质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材料的导电性能,还可以为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镍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第二篇示例:镍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领域,其中之一就是作为电阻材料使用。
金属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

金属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引言:金属电阻率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金属的电导能力和电阻率。
本文将探讨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见的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率变化规律。
一、金属电阻率的定义和意义金属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金属导体在单位温度下的电阻值。
它是描述金属导体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通常用希腊字母ρ(rho)表示。
金属电阻率的大小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温度有关。
二、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1. 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金属导体受热时,其原子和电子的热运动会增强,导致电阻的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增加金属原子的振动,使电子与原子碰撞的频率增加,从而增加电阻。
因此,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2. 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一些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关系。
根据热力学理论,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线性函数表示:ρ(T) = ρ0[1 + α(T - T0)]其中,ρ(T)表示温度为T时的电阻率,ρ0表示参考温度(通常为20℃)下的电阻率,α为温度系数,T0为参考温度。
3. 温度系数的影响温度系数α是描述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斜率,它是一个金属材料的重要参数。
温度系数的正负决定了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一般来说,温度系数为正的金属,其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温度系数为负的金属,其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 温度对不同金属的影响差异不同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以铜和铁为例,铜是一种温度系数为正的金属,其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铁是一种温度系数为负的金属,其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金属的晶格结构和电子运动规律的不同所导致的。
5. 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当导线受到高温环境的影响时,其电阻将会增加,从而引起能量损耗和电流传输效率的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日光灯灯丝由钨丝制成,将灯丝连入电路中,通过加热、冷却灯丝,观察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小灯泡变亮说明电阻减小即电阻率减小,变暗说明电阻增大即电阻率增大。
克服难点:
把抽象的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创新点:
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只是对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情况进行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及记忆,把不可见的金属电阻率的变化转化为可见的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仪器:
电池盒四个,一号电池四个,小灯泡一个,单刀单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日光灯灯丝一个,酒精灯一个
实验步骤:
1、将电源、开关、小灯泡、日光灯灯丝按顺序串联连接好。
2、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小灯泡亮则电路连接好。
3、断开开关并点燃酒精灯。
4、闭合开关,用酒精灯加热灯丝,观察小灯泡亮度变化,撤去酒精灯观察小灯泡亮度变化。
5、断开开关,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结果:
用酒精灯加热灯丝时小灯泡变暗,移开酒精灯,小灯泡恢复原来亮度。
实验反思:
在正常讲课过程中,可是这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不测量任何数值,通过某种现象,直接观察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本实验若由学生思考并设计出,则能够更大限度的利用本次实验,提高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