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800字
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

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精品7篇)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精品7篇)】,供你选择借鉴。
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篇1事迹概述1997年以前,位于竹贤乡的下庄村与世隔绝,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七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公路。
反映他们修路的壮举的“下庄精神”图片展览在全国引起轰动。
路修通后,通过10多年的努力,烤烟、柑橘、养鱼、芝麻、西瓜等产业已在下庄村发展起来,仅烤烟、柑橘两项作物每亩都能增收3500—4000元,当年的全国贫困村将在今年实现脱贫目标。
为了缩短农产品送进城的时间,他又带领村民拓宽了通村公路,开凿出下庄人的“致富路”。
详细内容上世纪的世纪之交,曾有一群“井”底人,渴望一条通向未来的生命之路,有了用生命挑战悬崖的壮举。
这就是当时震撼了一代人的“下庄精神”。
而今,仍在下庄村,依然是这群人,为了脱去贫穷的帽子,再次拿起锄头,向悬崖宣战,将12公里的山路拓宽成一条致富大道。
时间跨度整整18年。
18年间,一直有一个人,在下庄村起着主心骨的作用。
他就是被称为“当代愚公”,现任下庄村村主任的毛相林。
毛相林,今年56岁,1992 年入党。
2012年开始任村主任。
由于他身材矮小,当地人称“毛矮子”。
英雄之路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一个巨大的天坑里,现与原两河村合并。
该村共有176户716人口。
其中,居住在天坑内的有96户、397人。
曾经的下庄,流传着这么一首打油诗: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两眼直发昏。
这首民谣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多少代。
它既是对下庄自然环境及地貌特征的形象写照,更是下庄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反秧。
村里的人要想出村,唯有徒步穿越悬崖峭壁上一条总共有108道弯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上整整三天。
在凿通这条“天路”之前,300多人的村庄有153人从未到过县城,甚至还有50人从未出过村,不知公路汽车为何物,全村数十年只出过3个高中生,下庄人做梦都想走出大山。
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个人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个人先进事迹心得近年来,作为中国平民的毛相林,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敬业精神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育家、校长和思政工作者,他的先进事迹在当代中国学习时代楷模的倡议下广为人知,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毛相林自幼家境贫困,但依靠自身克服困难,多方寻找学习的机会,终于考上了大学。
开始进入教育行业后,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擅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育教学专家。
不断学习和思考,他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尝试各种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多的享受和提升。
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毛相林对自己的要求极高,他用每一分一秒的时间去关心学生,支持老师。
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他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带动师生不断创新、开拓,成为学校的灵魂人物。
毛相林一生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勇于追求梦想和担当社会责任,传递着正能量,引领着师生不断前进。
在学习时代楷模活动中,毛相林的先进事迹,不仅仅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榜样,更是一种伟大力量的传递,激励着更多的人勇于追求梦想,积极奋斗人生。
在我看来,毛相林是一位具有极高敬业精神、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学术楷模。
他一生坚持的理念和行动,深深感染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和信仰,呼唤着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不断努力、积极进取,争取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深受毛相林的鼓舞,尤其是他在教育行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让我更加感慨自己的不足,更加坚定了我走向未来的决心。
我深知,只有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努力争取时间和机会,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在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的先进事迹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向他看齐、向优秀教育工作者看齐,努力让自己成为像毛相林一样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
1997年起,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村民问天要路,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路。
出山不是最终目的,带领村民发展致富、过上好日子,才是最终目的。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并于2016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一段简介,书写了一段一名共产党人不凡的人生,展现了一名老党员坚持为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瘦小的身躯顶天立地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内心的精神光辉伟大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学习的榜样。
要学习他,树牢为民情怀。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群众日子过不好,就是心头“一块大石头”,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情怀,是他打心眼里对群众的关心与爱。
我们要树牢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的生活放在心中,真正把人民当亲人。
要学习他,为民勇敢奋斗。
为民奋斗,之于毛相林,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和彰显,多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奋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也铺出一条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
奋斗是实现幸福的唯一途径,我们要紧盯着人民的幸福,用自己的奋斗,为人民谋福。
要学习他,甘于讲求奉献。
多年的奋斗,在毛相林的带领下,形成了以奋斗为核心的下庄精神,他说,他退休后还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奉献,是毛相林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时刻树牢奉献意识,以“无私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和姿态面对人民群众。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
毛相林事迹学习个人感悟(精选16篇)

毛相林事迹学习个人感悟(精选16篇)毛相林事迹学习个人感悟篇1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20__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
”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
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
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
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
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
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
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
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
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
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2024年学习毛相林时代先锋事迹有感心得感悟模版(3篇)

2024年学习毛相林时代先锋事迹有感心得感悟模版毛相林一贯强调:“尽管当前条件已显著改善,但下庄精神不可丢弃,必须世代相传。
下庄人的征途不仅限于开辟绝壁天路、摆脱贫困,更要坚定迈向乡村振兴与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为持续激励后辈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征途上不懈奋斗,确保下庄精神薪火相传,毛相林于____年末,主动向县、乡两级政府提出申请,旨在下庄村筹建一座下庄人事迹陈列室。
在县、乡两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下,____年____月,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下庄村文化广场顺利落成。
广场中央,一座巍峨的“下庄筑路英雄谱”纪念碑赫然矗立,其上镌刻着____位昔日以无畏生命挑战悬崖峭壁的村民姓名,深刻诠释了下庄人凭借生命与汗水铸就的不甘人后、自立自强、勇往直前、勇于牺牲的“下庄精神”,承载着毛相林等一代下庄人的崇高理想与价值追求。
自____年通路以来,村中已有____名儿童赴外就读小学,____名学子外出求学中学,更有____名青年才俊考入大学。
毛相林殷切期望这些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文化素养高的年轻人能够回归下庄,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乡面貌的焕然一新贡献力量。
每年春节,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之际,毛相林总是不辞辛劳,挨家挨户走访,向他们细数下庄近年来的变迁,展望下庄的美好未来,诚挚邀请他们回归故里,为下庄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____岁的杨亨均响应号召,回乡创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桃园管理,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____岁的毛连长携女友共返,投身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彭淦亦归,走上讲台,成为下庄村小学的一名教师;毛相林之子毛连军亦投身其中,参与旅游环线建设。
毛相林表示,待其卸任村主任之职后,他将自愿担任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向世人讲述下庄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他矢志不渝地将下庄精神传承下去,引导每一位到访下庄的人珍惜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珍视当下的幸福生活,携手共建和谐富饶的美丽乡村。
2024年学习毛相林时代先锋事迹有感心得感悟模版(二)老下庄村,深藏于巫山县竹贤乡的崇山峻岭之中,四周环伺着巍峨的峭壁,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素有“天坑村”之称。
《感动中国》毛相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篇

《感动中国》毛相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篇毛相林先进事迹1“共产党人就是开路先锋,只要我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天路’精神,就一定会蹚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路。
”12月17日,荣昌区举行“榜样面对面·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
“时代楷模”毛相林率先登台,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绝壁修路改善出行条件、发展柑橘产业助农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近400名荣昌干部群众现场聆听。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
2020年11月18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同志“时代楷模”称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向“时代楷模”毛相林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
“我们邀请毛相林同志来荣昌作报告,旨在进一步激发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荣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先平介绍,本次报告会不仅请来了“时代楷模”毛相林,也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郭平、“全国十佳农民”林其鑫、“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杨媚、“全国优秀团干部”武英雨、“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恩丽、“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陈明才、“重庆市杰出英才”秦兆宏、“巴渝工匠”廖伟共8名荣昌先进典型到场宣讲,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我们要把开展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的过程,变成向先进学习的过程、自我审视的过程、牢记初心和使命的过程,推动荣昌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陈先平说。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牢记使命一心为民。
报告会后,不少与会干部群众表示,聆听先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让自己受益匪浅。
“尽管先进典型人物来自不同单位、岗位,却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担当、共同的奉献精神,在不同领域作出了非凡而又突出的成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铜鼓镇高山村驻村工作队干部郑崇熠说,“我们将继续抓好各项工作,持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实干实绩巩固提升高山村脱贫攻坚成果。
2024年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4年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毛相林,是2024年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以其先进事迹成为时代楷模。
毛相林是一位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他在自己的岗位上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里,我将就毛相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
首先,毛相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只要心怀善良和奉献精神,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毛相林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他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
他将服务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对待每一个群众的问题,还是对于工作中的细节,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
正是如此,他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社会的高度赞誉。
其次,毛相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都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在毛相林的工作生涯中,他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应对,勇往直前。
在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和压力时,他没有松懈,而是加班加点,不辞辛苦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矛盾时,他没有退缩,而是倾听民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是他对困难的坚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能够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再次,毛相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和要求,取得长足的进步。
毛相林作为一名公务员,他时刻保持着学习的态度,不断研究新的法律政策和社会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他的工作中,他不仅仅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而是主动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他不仅仅是满足于已经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正是他的积极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使他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保持了自己的竞争力,取得了较高的职业成就。
最后,毛相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幸福不仅仅来自于个人的成功和成就,更来自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毛相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先进事迹是人们学习和崇拜的榜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应该从他的行动中汲取教训,并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这些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毛相林时代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首先,毛相林是一位坚定的信仰者。
他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他从不动摇自己的信念。
这种坚定的信仰使得他在革命战争中没有畏缩,敢于冒险,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
对我来说,这个教训告诉我,当我面临困难和逆境时,我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并相信自己的力量。
其次,毛相林时代注重群众路线的实践,这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在党内和政府内实行民主集中制。
他重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政策制定中听取他们的意见。
这种群众路线的实践使他能够更好地了解人民的需求,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
对我来说,这个教训告诉我要时刻关注人民的声音和需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改进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此外,毛相林时代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他非常重视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注重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他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并且注重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这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做法使得他的领导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对我来说,这个教训告诉我要注重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同时也要注重团队的合作和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毛相林时代注重创新和变革。
他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尝试新的思想和方法。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和新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策略。
这种创新和变革的精神使得他在革命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并且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对我来说,这个教训告诉我要勇于创新和变革,不断学习和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找到新的方向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800字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0 800 字字 5 5 篇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1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
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毛相林,男,汉族,1959 年 1 月出生,重庆巫山人,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
1997 年,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整整用了 7 年时间,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 8 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 15 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在毛相林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下庄村 2016 年在巫山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2670 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 11344.56 元),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大大改观。
2020 年 10 月 16日,毛相林同志获得“2020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毛相林以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我们要向毛相林同志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2 从高处俯瞰,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周悬崖峭壁,如同在“天坑”之中。
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说,在没修公路前,村里交通闭塞,到县城就要花 3 天时间。
毛相林: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公路,不光只是穷,连生命都没有保障。
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二十几岁,受伤了。
我们用了三天时间,我们都没有(把他)送到医院,最后死去,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
1997 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修路。
没有钻机,村民们就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
毛相林说,当时全村青壮年吃住在工地,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硬是凿出了近 8 公里的“天路”,打破了“天坑”般的围困。
而毛相林明白,道路通了,下庄村要发展,还得靠产业。
在多方考察学习后,毛相林带领村民们陆续发展起柑橘、西瓜以及乡村旅游产业。
下庄村村民刘时琼:我们这个西瓜成熟以后,就有人上门来收。
像我们这种,一般可以卖两三千块钱左右,种得多的可以卖六七千块钱。
如今,下庄村实现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毛相林说,从开凿“绝壁天路”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下庄村靠的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庄精神将激励下庄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毛相林:在最难、最险的地方,我必须要以身作则,带头冲到前面去。
路修通了,实现了我一个愿望,带领大家致富,才是我最终的梦想。
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发扬新时代的“愚公精神”,打通天路,走上致富路。
只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取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胜利! 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3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 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 7 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
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
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2015 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2019 年,村民人均收入达 12670 元,是修路前的 40 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
”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
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 1997 年的一天,38 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
“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
”“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大伙你一句我一句。
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 20 年修完,每天修 1 米即可,全村将近 400 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
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
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坏消息还是传来了。
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毛相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黄会元的父亲站出来说,“为了子孙后代,我儿子死得光荣!继续修!”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终于,2004 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
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
“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
2009 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
没想到,100 多亩桑树欣欣向荣,30 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
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
“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
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
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
山里人,脾气倔。
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
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
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
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
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
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 200 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
2014 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 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 亩桃园套种西瓜。
村民刘恒保种了 10 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 2 万多元。
“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
”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
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29 岁的毛连长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
今年春节回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
”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毛连长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
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搞直播带货。
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
200 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 100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
2018 年,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 2019 年落成。
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
在村口的下庄人事迹陈列室里,常常可见到毛相林的身影。
他在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
“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毛相林说。
这样的话,毛相林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
看着一拨拨年轻人来来去去,毛相林感慨万千:“我愿当一辈子筑路人!”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4 1997 年,38 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作出惊人决定——修公路。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被四面千米高山绝壁合围,犹如坐在一口井中,修路难如登天。
当时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条“108 道拐”的古道,去县城一来一回至少 4 天。
住在“井底”的近 400 名下庄村民,近一半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
贫穷闭塞成为下庄人难以摆脱的宿命。
“咱不能一直当穷汉,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
”毛相林在村民大会上给大家鼓劲:“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
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
”那年冬天,改变下庄人命运的这条路开工了。
全村青壮年带着工具和干粮上山,吃住在山洞,睡觉就在腰间拴根绳子,另一头在老树根上打个结,以防夜里翻身掉下悬崖。
为了早日修通公路,毛相林在山上住了 3 个月没回家。
修路远比想象的难。
四周陡峭岩壁,很难找到落脚之地,胆子大的腰系长绳站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高的悬崖边钻炮眼,先炸出一小块立足之地,再用锄头、钢钎和大锤,一块一块把石头凿下来。
村民杨亨双回忆,有一次钻炮眼,他站在悬崖边,腿抖得凶,头顶还不时掉碎石。
就在那时,毛相林说,你们都别动,我先下去探探底,一个人系上绳子下去了。
工地上,遇到危险情况,毛相林总是第一个上,最重的活总是他带头干。
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5 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
1997 年起,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村民问天要路,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 8 公里的出山路。
出山不是最终目的,带领村民发展致富、过上好日子,才是最终目的。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经 13 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并于 2016 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一段简介,书写了一段一名共产党人不凡的人生,展现了一名老党员坚持为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瘦小的身躯顶天立地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内心的精神光辉伟大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学习的榜样。
要学习他,树牢为民情怀。
1995 年 12 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群众日子过不好,就是心头“一块大石头”,这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情怀,是他打心眼里对群众的关心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