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拉单晶工艺学

合集下载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黄有志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黄有志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黄有志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是制备单晶硅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该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半导体产业的推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有志博士是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科学家之一。

以下是对其工艺技术的一些介绍。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是制备高纯度、高晶质结构的单晶硅材料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是将多晶硅材料通过高温熔融状态下拉制而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是通常用石英砂进行还原制备的多晶硅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参数控制,使其在高温下逐渐冷却凝固,形成单晶硅材料。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具有高效、高质量的特点。

首先,该工艺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单晶硅材料的纯度。

在熔融状态下,通过控制氧气处理时间和掺杂剂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

其次,该工艺技术能够制备出高质量的单晶硅材料。

通过控制拉伸速度和温度梯度,可以减少晶体结构的缺陷,提高晶体的完整性和结晶度。

最后,该工艺技术还具有高效率的特点。

相比于其他制备单晶硅材料的方法,直拉工艺技术可以大规模生产,并且成本低廉,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黄有志博士在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的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要关注在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工艺过程的监控控制方面。

通过对熔融硅的温度、拉伸速度、氧气处理时间等参数的研究,他成功地优化了工艺参数,提高了单晶硅材料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他还研发了一套先进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熔融硅的温度和拉伸速度等参数,确保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黄有志博士的工艺技术在半导体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单晶硅材料是半导体器件制备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而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制备出该材料,为半导体器件的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前,黄有志博士的工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制备企业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效果。

总之,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是制备高纯度、高质量的单晶硅材料的关键技术之一。

黄有志博士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为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工艺技术在半导体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提供了重要支持。

垂直提拉法制备单晶

垂直提拉法制备单晶

第五组
9.提拉法的技术要点
为了控制晶体的尺寸和质量,要摸索合适的生长条件,这主 要是指: 固液界面附近气体和熔体中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旋转速度和提拉速度。
用提拉法生长高质量晶体的主要要求是: 提拉和旋转的速率要平稳,而且熔体的温度要精确控制。 晶体的直径取决于熔体温度和提拉速度。 减小功率和降低拉速,所生长的晶体的直径就增加,反之直 径减小.
娄有信等人采用改进的 DJL-40 单晶提拉炉,成 功制备( 111) 大晶具有熔点高(2050℃),硬度高(莫氏硬度9),化学性能稳定, 特别 是具有优良的红外透过率等特性,被应用于近红外窗口,微波电子管介质材料,超 声波传导元件,延迟线,波导激光器腔体及精密仪器轴承,天平刀口等。以白宝石
第五组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第五组
第五组
8.实现成功的提拉必须满足的准则
(1)晶体(或晶体加掺杂)熔化过程中不能分解,否则有可能 引起反应物和分解产物分别结晶。如果分解产物是气体,往 往可以使用密闭的设备,并且可以建立起分解产物的平衡压 力以便抑制分解。 (2)晶体不得与坩埚或周围气氛反应,可在密闭的设备中充 满惰性、氧化性或还原性气氛。 (3)炉子及加热元件要保证能加热到熔点,该熔点要低于沿 用的熔点。 (4)要能够建立足以形成单晶材料的提拉速度与热梯度相匹 配的条件。
第五组
提拉炉实物图
提拉杆
温控系统
炉体
第五组
7.提拉法工艺流程
(1)要生长的结晶物质材料在坩埚中熔化。 (2)籽晶预热后旋转着下降与熔体液面接触,同时旋转 籽晶 (这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热对称性,另一方面也搅拌了熔 体)。 待籽晶微熔后再缓慢向上提拉。 (3)降低坩埚温度或熔体温度梯度,不断提拉,使籽晶 直径变大(即放肩阶段),然后保持合适的温度梯度和提拉速 度使 晶体直径不变(即等径生长阶段)。 (4)当晶体达到所需长度后,在拉速不变的情况下升高 熔体的温度或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快拉速使晶体脱离熔体 液面。 (5)对晶体进行退火处理,以提高晶体均匀性和消除可 能存 在的内部应力。

直拉单晶硅

直拉单晶硅

方式称为“自然对流”。自然对流的
程度大小可由格拉斯霍夫常数来判定:
熔体
Gr agT d 3
Vk 2
对于硅而言,α=1.43×10-4℃-1,vk=3 ×10-3cm2/sec,
因此,Gr=1.56 ×104△Td3。此外,Gr的临界值为105,
而根据估计实际的Gr值高达108。除非靠其它的对流方式
籽晶
单晶硅棒
石英坩埚 水冷炉壁 绝热石墨 加热器 石墨坩埚 石墨底盘 石墨轴承 电极
在熔体结晶过程中, 温度下降时,将产生由液态 转变成固态的相变化。为什 么温度下降,会导致相变化 的产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 可由热力学观点来解释。
一个平衡系统将有最低的自由能,假如一个系统的自由能 G高于最低值,它将设法降低G(即△G < 0)以达到平衡 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将△G < 0视为结晶的驱动力。
判断 Bo Ra d 2g
Ma
所以在表面上较大的长晶系统
主要受自然对流控制。而表面张力对流在低重力状态(例
如太空中)及小的长晶系统,才会凸现其重要性。
思考题
1、直拉单晶炉由几大部分组成? 2、什么叫直拉单晶炉的热场 ? 3、直拉单晶炉的合理热场条件是什么? 4、直拉单晶硅的工艺步骤? 5、直拉单晶硅通常选择那些晶体生长方向,为什么? 6、直拉单晶硅中如何实现无位错生长? 7、直拉单晶硅中熔体的对流分哪几种情况,分别用什么 常数来判断其对流的程度?
自然对流、晶轴旋转和坩埚旋转三种方式相互作用对熔体 流动的影响。
表面张力引起的对流
由液体的温度梯度,所造成的
表面张力的差异,而引起的对流形
态,称为表面张力对流。其对流程
度大小可由Marangoni常数来判断

区熔单晶硅和直拉单晶硅

区熔单晶硅和直拉单晶硅

区熔单晶硅和直拉单晶硅区熔单晶硅和直拉单晶硅是两种常用的单晶硅生产工艺。

单晶硅是一种高纯度的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行业。

在制备单晶硅时,区熔和直拉是两种常见的工艺路线。

本文将对这两种工艺进行比较和介绍。

一、区熔单晶硅区熔单晶硅是一种传统的生产工艺,也是最早被应用的工艺之一。

它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材、熔炼、晶化、切割和修整等。

1. 选材:区熔单晶硅的选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选材要求硅原料的纯度高,杂质含量低,以确保生产出的单晶硅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2. 熔炼:在区熔工艺中,硅原料被放入石英坩埚中,在高温下进行熔炼。

通过控制熔炼条件和熔炼时间,使硅原料逐渐熔化并形成单晶硅。

3. 晶化:熔融的硅原料在逐渐冷却的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方法来形成单晶硅。

晶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冷却速率,以保证单晶硅的晶体结构完整性和纯度。

4. 切割:晶化后的硅块需要经过切割处理,使其成为适合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单晶硅片。

切割时要保证切割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以提高单晶硅片的质量。

5. 修整:切割后的单晶硅片需要进行修整处理,以去除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杂质。

修整过程通常包括化学腐蚀、机械研磨和抛光等步骤。

区熔单晶硅工艺的优点是工艺成熟、可控性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但是,由于区熔工艺存在晶体生长速度慢、晶体纯度不易控制等问题,生产出的单晶硅片质量相对较差。

二、直拉单晶硅直拉单晶硅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生产工艺,也是目前主流的单晶硅生产工艺之一。

它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材、熔炼、晶化、拉丝和修整等。

1. 选材:直拉单晶硅的选材要求与区熔工艺相似,同样需要高纯度的硅原料。

选材的关键是减少杂质的含量,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单晶硅。

2. 熔炼:直拉工艺中的熔炼过程与区熔工艺类似,硅原料被放入石英坩埚中,在高温下进行熔炼。

熔炼后的硅液通过特定的方法形成一根硅棒。

3. 晶化:在直拉工艺中,硅棒从熔液中被拉出,并在拉伸过程中逐渐冷却和凝固。

通过控制拉伸速度和温度等参数,使硅棒逐渐凝固并形成单晶硅。

拉晶教程

拉晶教程

State Key Lab of Silicon Materials
5) 放 肩 a.减慢提拉速度 (0.5mm)
b.降低溶液温度 (140-160)
6) 转 肩 a.接近预定目标直径时,提高 拉速 (提至150mm/h) b.为保持液面的不变,转肩时或转肩 后应开启埚升
State Key Lab of Silicon Materials
State Key Lab of Silicon Materials
2.2 拉晶工艺过程
图3
拉晶基本流程
State Key Lab of Silicon Materials
1) 拆 炉 准备拆炉用品:1.耐高温手套 2.酒精(无水乙醇) 3.无尘布 或绸布(可重复使用) 4.台车 5.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等
State Key Lab of Silicon Materials
8) 收 尾 (防止位错反延) a.逐步缩小晶体的直径直至最后缩小成为一点 · 提高拉速 · 升高温度 b.位错反延的距离大约等于生长界面的直径 c.影响单晶的成品率 9) 冷 却 停止石墨加热器的加热,使单晶冷却,此时单晶 处于急速冷却状态,需调整冷却速度,防止单晶产 生缺陷(内裂,冷却提速60-80mm,后可减至 200mm) 冷却时间 · 单晶直径 · 剩余埚底料
注意事项:1.清理干净(沉积的硅化 物及积硅) 2.检查石墨件的使用情况(裂纹,变形 ,螺丝松动等) 3.安装热场要均匀,对称 4.取光孔要对准
State Key Lab of Silicon Materials
2) 装料、熔料 a. 石英坩埚的检查及安装(是否有孔 、气泡、黑点、气泡群或划伤等) b. 多晶硅的安装注意点 c. 掺杂 (确认与工艺单上一致) 3) 籽晶与熔硅的熔接 a. 温度的稳定(装料量越大,所需时间越长) b. 籽晶的预热(减少籽晶与熔体的温度差,从而减少籽晶中产生 的热应力) 4) 引晶 a. 排除籽晶中的位错 b. 拉速1-5mm/min 直径3-5mm 长度80-150mm

直拉法单晶硅 -回复

直拉法单晶硅 -回复

直拉法单晶硅-回复单晶硅是一种具有高纯度的硅晶体,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热电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本文将以“直拉法单晶硅”为主题,详细介绍直拉法制备单晶硅的步骤和工艺。

一、什么是直拉法单晶硅?直拉法单晶硅是一种通过直接拉取的方法制备的高纯度硅晶体。

该方法通过溶解高纯度的多晶硅在熔融的硅熔体中,然后逐渐拉伸出一根单晶硅柱。

得到的单晶硅柱可以被切割成具有特定晶向的晶圆,用于制备半导体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

二、直拉法制备单晶硅的步骤:1. 原材料准备:选择高纯度的多晶硅作为原材料,通常其纯度需达到99.9999以上。

这种高纯度的多晶硅块通常是由卤化硅还原法制备而来。

2. 熔炼硅熔体:将高纯度多晶硅块放入石英玻璃坩埚中,然后将坩埚放入电阻加热炉中进行熔炼。

在特定的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多晶硅逐渐熔化成硅熔体。

3. 准备拉晶装置:将石英棒固定在拉晶装置上,调整装置的温度和拉伸速度等参数,使其适合拉晶过程。

4. 开始拉晶:将熔融的硅熔体与石英棒接触,通过向上拉伸石英棒,使熔体附着在棒的一端,并由此逐渐形成硅晶体。

拉晶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拉伸速度以及拉伸方向等参数,以保证拉晶产生单晶硅。

5. 晶柱切割:拉晶结束后,得到的硅晶体为一根长柱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切割成不同规格和方向的晶圆。

切割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切割设备和切割工艺,以获得所需的单晶硅片。

三、直拉法制备单晶硅的工艺特点:1. 高纯度:直拉法制备的单晶硅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纯度要求,这对于一些对杂质含量极为敏感的电子器件非常重要。

2. 大尺寸:直拉法制备的单晶硅柱可以达到较大的尺寸,使得每次拉晶得到的单晶硅片面积更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 较低的缺陷密度:直拉法制备的单晶硅的晶界和缺陷密度较低,有利于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

4. 可重复性好:直拉法制备单晶硅的过程相对稳定,能够实现较好的生产批量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四、直拉法制备单晶硅的应用:1. 半导体器件:直拉法制备的单晶硅片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制造。

直拉单晶硅的制备掺杂

直拉单晶硅的制备掺杂

直拉单晶硅的制备硅、锗等单晶制备,就是要实现由多晶到单晶的转变,即原子由液相的随机排列直接转变为有序阵列;由不对称结构转变为对称结构。

但这种转变不是整体效应,而是通过固液界面的移动而逐渐完成的。

为实现上述转化过程,多晶硅就要经过由固态到熔融态,然后又由熔融态硅到固态晶体硅的转变。

这就是从熔体硅中生长单晶硅所遵循的途径。

从熔体中生长硅单晶的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有两种:有坩埚直拉法和无坩埚悬浮区熔法。

在讨论这两种制备方法之前,还应讨论在制备单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些准备工序。

包括掺杂剂的选择、坩埚的选择、籽晶的制备等,分别介绍如下:一、掺杂在制备硅、锗单晶时,通常要加入一定数量杂质元素(即掺杂)。

加入的杂质元素决定了被掺杂半导体的导电类型、电阻率、少子寿命等电学性能。

掺杂元素的选择必须以掺杂过程方便为准,又能获得良好的电学性能和良好晶体完整性为前提。

1掺杂元素的选择(1)根据导电类型和电阻率的要求选择掺杂元素制备N型硅、锗单晶,必须选择Ⅴ族元素(如P、As、Sb、Bi);制备P型硅、锗单晶必须选择Ⅲ族元素(如B、Al、Ga、In、Ti)。

杂质元素在硅、锗晶体中含量的多少决定了硅、锗单晶的电阻率。

电阻率不仅与杂质浓度有关,而且与载流子的迁移率有关。

当杂质浓度较大时,杂质对载流子的散射作用,可使载流子的迁移率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材料的导电能力。

考虑到以上因素,从理论上计算了电阻率与杂质浓度的关系曲线,如图9-5所示。

在生产工艺上按电阻率的高低分档。

掺杂有三档:轻掺杂(适用于大功率整流级单晶)、中掺杂(适用于晶体管级单晶)、重掺杂(适用于外延衬底级单晶)。

(2)根据杂质元素在硅、锗中溶解度选择掺杂元素各种杂质元素在硅、锗中溶解度相差颇大。

例如,采用大溶解度的杂质,可以达到重掺杂的目的,又不会使杂质元素在晶体中析出影响晶体性能。

下表列出了常用掺杂元素在硅、锗单晶生长时掺入量的极限,超过了极限量,单晶生长不能进行。

3单晶硅制备工艺解析

3单晶硅制备工艺解析

清理炉膛注意事项:
1、 拿石墨件的时候必须戴上线手套,严禁赤手接触。使用吸尘管道 时,要注意防止管道被烫化在石墨件上。石墨件较烫时,不能 戴薄膜手套。 2、 所有石墨器件必须彻底打扫干净。干净的标准是:容易拿出来的 石墨部件:导流筒、上下保温盖、副保温筒、三瓣埚、石墨埚 托,必须打扫到全部露出石墨的本色,特别是不能留有黄色的 挥发物。不容易拿出来的石墨件:加热器、主保温筒、炉底护 盘等,在大清的时候打扫,仍然要求打扫到露出石墨的本色。 3、 所有炉子内壁打扫干净,不能留有任何挥发物。包括副室炉筒、 两个抽气口、主窥视孔。 4、 在进行以上打扫时,必要时可以使用砂纸打磨。凡是用砂纸打磨 过的地方,最后必须清理干净。 5、 每隔8炉左右对炉子进行一次大清。大清范围:所有石墨件;炉 膛内壁;真空管道
基硼含量/ ㎝3 基硼电阻Ωcm
2.6*1013 ≥4500
5*1013 ≥2600
8.5*1013 ≥1500
1.1*1014 ≥1000
4.0*1014 ≥30

原料腐蚀酸配比及腐蚀时间
名称 还原多晶硅 回炉多晶硅 籽晶 酸配比(HF:HNO3) 1:6~1:7 1:5~1:7 1:6~1:7 说明 腐蚀液侵没多晶硅,搅拌时不外露即可,冒出 大量棕黄色气体NO2时,用高纯水冲洗 同上 旧籽晶如有氧化层,应先用砂纸磨去再腐蚀
指拉晶时的热场由晶体生长放出的结晶潜热影响温度的分布熔体液面下降使温度分布发生变化而晶体生长表面积增加散热面积增加温度分布也发生变化这样温度热场梯度不断变化的热场称为动态热场动态热场是晶体生长的实际热场
单晶炉简介
HDT-100型硅单晶硅生长炉,是由世界上著名的晶体生长设备制 造公司德国CGS公司和中国最大的晶体炉设备制造公司西安理工 大学工厂共同生产的。HDT-100型硅单晶生长炉,是软轴提拉型 单晶炉,是在惰性气体环境中,以石墨电阻加热器,将硅半导体 材料熔化,用直拉法生长无错位单晶的设备。它可生产大规模集 成电路所需要的高质量单晶。该设备使用18〞20〞石英坩埚热场, 生长6″或8″的硅单晶,可选配二次加料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该 设备提供的两对(四个)电极,可满足用户采用两温区加热的工 艺要求。 HDT-100型单晶炉机械系统大致分类为六大部分,分别是:基座 及炉室、晶体提升及旋转部件、坩埚升降及旋转部件、真空及氩 气充入系统、 水冷系统、其它附件。外形如下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体生长时,熔体温度分布离液面越远温度越高。晶体生长要稳定, 晶体生长时,熔体温度分布离液面越远温度越高。晶体生长要稳定,必须有较大的熔 体纵向温度梯。 体纵向温度梯。
晶体长大
熔体中生成晶核后,熔体开始结晶。 熔体中生成晶核后,熔体开始结晶。 晶体生成的因素: 晶体生成的因素: a.内部因素:晶体界面的曲率因素(凸形界面、凹形界面) a.内部因素 晶体界面的曲率因素(凸形界面、凹形界面) 内部因素: b.外部因素:生长界面附近的温度分布状况(结晶潜热释放速度、逸散条件) b.外部因素 生长界面附近的温度分布状况(结晶潜热释放速度、逸散条件) 外部因素: 晶体生长时径向梯度示意 T 如图
纵向温度梯度影响成晶;径向温度梯度对成晶无多大影响,对单晶质量 影响较大。
石墨件老化会引起纵向温度梯度的减小。所以石墨件有使用寿命
气氛条件下拉晶可增大纵向温度梯度。
杂质分凝效应
定义:一块有含有杂质的材料, 定义:一块有含有杂质的材料,经 熔化后再慢慢凝固, 熔化后再慢慢凝固,则固体中 各部分的杂质浓度并不相同, 各部分的杂质浓度并不相同, 这就是分凝现象。 这就是分凝现象。
0 dt/dx>0 界面凸向熔体 dt/dx=0 dt/dx<0 界面凹向熔体
x
热场配置
热场配置是将加热器、保温罩、保温盖、石墨托碗等组成一些几何形式,改变单晶炉 热场配置是将加热器、保温罩、保温盖、石墨托碗等组成一些几何形式, 内的温度分布状况。 内的温度分布状况。 热场的组合形状 a.内梯形罩(图示) a.内梯形罩 图示) 内梯形罩( 注:目前的热场配置大部分为内梯形。 目前的热场配置大部分为内梯形。 b.外梯形短平保温罩 外梯形短平保温罩
N型/P型单晶及掺杂 /P型单晶及掺杂
拉制一定型号和一定电阻率的单晶,选择适当的掺杂剂是很 重要的。五族元素常用作硅单晶的N 重要的。五族元素常用作硅单晶的N型掺杂剂,主要有磷、 砷、锑。三族元素常用作硅单晶的P 砷、锑。三族元素常用作硅单晶的P型掺杂剂,主要有硼、 铝、镓。拉制硅单晶的电阻率范围不同,掺杂剂的形态也不 一样,拉制电阻率低(小于1欧姆· 一样,拉制电阻率低(小于1欧姆·厘米 )的硅单晶,一般掺 三族或五族纯元素;拉制电阻率较高(大于1欧姆· 三族或五族纯元素;拉制电阻率较高(大于1欧姆·厘米)硅 单晶,采用母合金作掺杂剂。 所谓“母合金”,就是杂质纯元素与硅的合金。 采用母合金作为掺杂剂为了“稀释杂质”使掺杂量更容易控 制,更准确。
∆T S A
L L ∆T B% A S B%
K<1时二元系相图 K<1属于熔点低杂质 K<1的杂质易聚集在尾部
K>1时二元系相图 K>1属于熔点高杂质 K>1杂质易聚集在头部
熔体结晶时杂质分凝效应使单晶中杂质分布 不均这是它的不利方面, 不均这是它的不利方面,另一面利用杂质分 凝使杂质集中在单晶的尾部或头部, 凝使杂质集中在单晶的尾部或头部,达到提 纯物质的目的。 纯物质的目的。
掺杂计算
纯元素掺杂:纯元素掺杂量的计算主要根据单晶头、尾的电阻率,查得对应杂质浓度来确定。
公式:M =(Cs头 / K0)·(W / D)·(A / N0) 公式: M:掺杂元素重量 K0 :所掺杂质在熔体的分凝系数 (P的分凝系数0.35,B的分凝系 数0.8~0.9 ) 的分凝系数0.35, 0.8~ Cs头:头部电阻率所对应的杂质浓 W:多晶硅重量 A:掺杂元素原子量 PA=3 D:硅的比重 d=2.33 N0:阿佛加德罗常数
掺杂 与热场
a.掺杂量大、杂质浓度高的单晶,要求晶体纵向温度梯度较小而熔体纵 a.掺杂量大、杂质浓度高的单晶,要求晶体纵向温度梯度较小而熔体纵 向温度梯度较大(考虑组分过冷)。 b.掺杂量小、杂质浓度低的单晶,要求大的纵向温度梯度;径向温度梯 b.掺杂量小、杂质浓度低的单晶,要求大的纵向温度梯度;径向温度梯 度一般取零或稍负,使生长界面平滑或微凹向熔体。
直拉单晶炉热场
静态热场——熔硅后引晶时的温度分布, 静态热场——熔硅后引晶时的温度分布, 由加热器、保温系统、坩埚位置等因素决 定。 动态热场——拉晶时的热场,由结晶潜热、 液面下降、固体表面积增加等因素决定。 常用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从数量上描述热系统的温度 温度梯度 分布情况。 温度梯度——指温度在某方向的变化率 指温度在某方向的变化率 温度梯度 一定距离内,某方向的温度相差越大, 单位距离内的温度变化越大,梯度就大。
赛维LDK 赛维LDK
直拉单晶工艺介绍
工艺流程
多晶硅 腐蚀、清洗 区熔单晶生长 区熔单晶硅 直拉单晶生长 直拉单晶硅
切片 磨片 抛片 抛光片、外延片
单晶硅切片
单晶硅磨片
直拉法生产硅单晶的工艺种类
真空工艺 气氛工艺
a. 流动气氛
b. 不流动气氛
减压拉晶工艺 偏心拉晶工艺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有规则的外型
小结
合理的热场分布应使纵向温度梯度尽可能大,使单晶生长有足够动力; 但不能过大,以防生成新晶核变多晶。径向温度梯度尽量接近0或等于0 但不能过大,以防生成新晶核变多晶。径向温度梯度尽量接近0或等于0, 保证结晶界面平坦。
拉晶过程中易晶变纵向温度梯度过小的可能性很大,而增大纵向温度梯 度的方法是提高坩埚位置,也可适当降低保温罩高度或增大保温盖孔。
实际结晶过程的非自发成核
晶核借助于外来固态物质的帮助在熔体中的固相界 面上或容器表面上生成,称之为非自发成核。
a. 制备单晶时,在熔体中加入晶种,在晶种上生成非自发晶 核,这样形成非自发晶核所做的功少,熔体结晶时的过冷度自 然小,自发晶核难以生成,自然容易生成单晶。(制备单晶时 应使过冷度尽量小) b. 熔体中如存在其它固体杂质,容易以该杂质为基底形非自 发晶核,不易长成单晶,直拉硅单晶生长时,坩埚边结晶与炉 臂掉渣变多晶就属于这种情况。 注:半导体材料生长多数采用加入同种固相物质起晶核作用
石墨坩埚的厚薄影响热场稳定性,厚度大热惯量大,热场对温度变化反应慢, 石墨坩埚的厚薄影响热场稳定性,厚度大热惯量大,热场对温度变化反应慢,热场较 稳定;薄坩埚热惯量小,热场对温度变化反应快,热场易变化, 稳定;薄坩埚热惯量小,热场对温度变化反应快,热场易变化,但热场温度容易调 整。
热场与产品规格的关系
晶向与热场
单晶生长时,面间距大的晶面,面间原子因距离大,吸引力小,形成 新晶核困难,因此所需的动力——过冷度要大些,生长速度要慢些。同 新晶核困难,因此所需的动力——过冷度要大些,生长速度要慢些。同 时,由于这种晶面的原子面密度大,同一面上原子间距小,晶面横向生 长快,释放较多的结晶潜热,如此必须有足够大的纵向温度梯度。 (100)面间距最小 100)面间距最小 (111)面间距最大 111)面间距最大
如水晶、明矾等,这些晶体都有规则的外形; 如水晶、明矾等,这些晶体都有规则的外形; 玻璃、松香、塑料等外表没有一定规则。
晶体具有一定熔点
将晶体和非晶体逐渐加热,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下它们的温度,一直到 它们全部熔化成为熔体,作出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如下图一) 如下图一)
晶体各向异性
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导热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各物理、化学性质 不同,是因为晶体各晶面格点密度的不同。 (下图二实验) 下图二实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一
晶体熔化和凝固与时间关系对应曲线上出现“温度平台”是因为熔化过程中,晶体由固态向液 态变 化一过程需吸收一定的热量(熔化热),使晶体内原子有足够的能量冲破晶格束缚,破坏固态结构。 反之,凝固时过程会释放一定的结晶潜热。
图二
晶面和晶向
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按一定周期性、对称性排列,把这些微粒 的重心作为一个几何点,叫做格点 格点。 格点 晶体中有无限多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分布的格点,称为空间点阵 空间点阵。空 空间点阵 间点阵中,通过两个格点作一条直线,这一直线上一定含有无数格 点,这样的直线叫晶列 晶列,晶体外表的晶棱就是晶列。 晶列 通过不在同一晶列的三个格点作一平面,这平面上必包含无数格点, 这样的平面叫晶面 晶面。 晶面 晶面指数——选取x 晶面指数——选取x,y,z平行于晶胞的三条 棱标出一个晶面,标出晶面在x 棱标出一个晶面,标出晶面在x,y,z轴上的 截距,然后取截距的倒数,若倒数为分数, 则乘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便有h 则乘上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便有h,k,l 的形式,而(h 的形式,而(h,k,l)即为晶面指数。 晶向——通过坐标原点作一直线平 晶向——通过坐标原点作一直线平 行于晶面 法线方向,根据晶胞棱长 决定此直线点坐标,把坐标化成整数, 用[ ]括起来表示。 ]括起来表示。 注:对于硅单晶生长,{100}晶面族的法向 注:对于硅单晶生长,{100}晶面族的法向 生长速度最快,{111}族最慢。(拉速) 生长速度最快,{111}族最慢。(拉速)
(但最能影响单晶生长的是生长界面的温度梯度。) 但最能影响单晶生长的是生长界面的温度梯度。) 晶体生长时,晶体的纵向温度梯度大于零,即离结晶面越远,温度越低。 晶体生长时,晶体的纵向温度梯度大于零,即离结晶面越远,温度越低。
注:要有足够大的晶体纵向温度梯度才能长出稳定的单晶,足够大的纵向梯度 使单晶生 要有足够大的晶体纵向温度梯度才能长出稳定的单晶, 长时产生的潜热和熔体传给晶体的热量带走,保持结晶界面的温度平衡。 长时产生的潜热和熔体传给晶体的热量带走,保持结晶界面的温度平衡。但晶体纵向温 度梯度过大会使熔体表面过冷度加大,可能产生新的晶核,使单晶变多晶。 度梯度过大会使熔体表面过冷度加大,可能产生新的晶核,使单晶变多晶。
结晶过程的宏观特性
曲线表明凝固时必须有一定的过冷度∆T结晶才能进行。即结晶只能在过冷熔体中进行。 所谓“过冷度”,指实际结晶温度与其熔点的差值,∆T=液体实际凝固温度-熔点温度。 结晶潜热的释放和逸散是影响结晶过程的重要因素。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叫熔化热, 结晶时放出的热,叫结晶潜热。
a. 结晶潜热的释放和逸散相等,结晶温度保持恒定,液体完全结晶后温度才下降。 b. 表示由于熔体冷却略快或其他原因结晶在较大的过冷度下进行,结晶较快,释放的结晶潜热大于热的逸散, 温度逐渐回升,一直到二者相等,此后,结晶在恒温下进行,一直到结晶过程结束温度才开始下降。 c. 结晶在很大的过冷度下进行,结晶潜热的释放始终小于热的逸散,结晶在连续降温过程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