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无答案)语文
湘教版必修一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宇宙的概念。
2.掌握天体及其基本类型,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一、天体与天体系统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念(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思考天体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形成天体系统?答案位置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单个天体或相互引力太小而不能相互绕转的天体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2.类别(1)银河系及河外星系①太阳系的组成:太阳(中心天体)、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
②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思考读教材图1-3“太阳系示意”,总结八颗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
这个特征对生命的孕育有何好处?答案①八颗行星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我们称之为同向性;②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的大一些,说明八颗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③八颗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轨道,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八颗行星的公转具有同向、共面、近圆的共同特征,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3)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最近由双星体系M33X-7中的黑洞不断喷射出大量X射线等神秘特性,演绎出一个全新的黑洞形成历史,其理论丰富了科学家对于双星体系演化及大质量黑洞形成的理解。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黑洞”“双星”等是天体吗?(2)任何天体之间都能构成天体系统吗?(3)宇宙就是总星系,这种说法对吗?请画出宇宙中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高中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么?“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
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背景资料】什么是七星联珠,日全食怎么形成等各种天体现象的理解都源自这部分知识。
【课标要求】●能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特点●会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客观因素【预习目标】1、天体类型、、、还有、、等2、天体系统包含关系总星系(可见宇宙)3、通过图1-3和说明太阳系天体类型4、思考表1.1体现地球的什么特性(普通性、特殊性?)5、月亮的运动特征(月相)6、通过P10和随后的活动思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因素是哪些?7、据P8阅读第二段思考安全的宇宙环境(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怎么体现?8、地球存在生命的本身条件是哪些【知识自理】【练习提高】1、目前观测到的类似地月系的天体系统有( )A、太阳系B.水星系C.银河系D、天王星系2、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A、太阳B、金星C、月球D、土星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A、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B、巨行星与远日行星之间C、火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D、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4、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与太阳距离适中B、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一致C、存在生命D、公转、自转方向一致5、冥王星被降级的主要原因是( )A 距日较远B 温度最低C 质量小D 轨道最扁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大气必然存在生命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的温度影响巨大C、体积质量对地球大气没有影响D、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有利于生命出现7、关于太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系有太阳和行星组成B、八大行星中类地行星最多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D、金星上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8、关于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和木星B、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C、各行星公转的方向周期一致D、巨行星轨道相邻9、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是指( )①太阳稳定②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③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④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不一致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填图A 日地距离适中B 适宜的大气成分和厚度C 稳定的光照D 适宜的温度E 安全的宇宙环境F 质量体积适中G 液态水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础自主落实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三维目标:学问和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有特别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
3、培育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相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一般性和特别性。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一般性和特别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书目: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
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依次,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地球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意说)?一、宇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相识也在渐渐地深化。
关于对宇宙的相识,建议:假如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1)物质性: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仰视夜空,我们会发觉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意说)?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视察图1—1中的天体: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似乎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
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
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望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
1.1地球的宇宙环境-观察月相 教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观察月相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月相的含义,进一步了解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身边地理事物,发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2)通过带领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地理综合思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研究的热情。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月相观察,落实人地协调观,实现人与地理环境和谐相处的愿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1)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引入,从地球上看月亮,有时似一钩斜挂,有时如玉盘高悬。
师:我们日常生活观察到月亮形态是什么样的?生:弯弯的,或是像圆盘。
师:那我们一同通过视频,欣赏月亮的盈亏变化过程。
播放月相变化的短视频。
正课讲解师:结合刚刚播放的视频,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这节课所说的月相是什么呢?月相:月亮盈亏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形状。
讨论一:古文中话月相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 (宋)《前赤壁赋》师:苏轼写的这段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呀?大家能结合语文知识翻译一下吗?生:尝试翻译教师在旁边引导翻译,并提示学生。
师:大家关键猜测一下,这个“既望”究竟应该是什么时间出现的什么样的月相?为何会让苏子书写下来?生:猜测可能是圆月。
师:古人很早就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计算时间,所以,月相变化与农历时间是相互对应的。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月相与其出现时间的对应关系。
呈现PPT展示月相与其出现时间的对应关系。
呈现月相与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间位置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讨论二:一个农历月中月相变化有什么特点。
师:结合课件上的图片,以每组同学为一个团队,大家分组探讨。
组1:月相有圆缺变化,由缺到圆,由圆到缺。
组2:月相变化呈周期性的,下个月也重复这个月的情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案(无答案)-精选教学文档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1.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 天体系统及其层次;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教学重点1、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学习过程共二课时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18世纪,天文学家引入一词20世纪哈勃望远镜的发明,使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扩大了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念理解1、什么是天体? 天体分为哪两类?2、在发射场上的和已发射成功的人造卫星谁是天体?3、天体系统是如何形成的?4、地球与火星构成了天体系统,此说法对吗?为什么?•请学生阅读课本(P7~9)相关内容,合作探究、分组讨论:5、天体系统共分为几级?6、手绘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即天体系统关系示意图)。
(2)、银河系和河外星系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2、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3、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4、总星系与我们目前所说的宇宙是什么关系?(3)、太阳系请阅读课本P7、P9两段内容,以及图1-3太阳系示意图。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1、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2、太阳系中有哪八大行星?如何排列?如何分类的?这些行星的绕日运动有何共同特点?小行星带在太阳系中位置在哪里?3、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些?4、请你找找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为什么说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请阅读书P10后回答)2、为什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3、生命存在的条件是什么?4、结合课本上的活动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自身条件(从质量、体积、日地距离分析):外部条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稳定、安全):四、教学反思:五、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光年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B.恒星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C.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8万光年 D.太阳距离地球约为1.5光年2.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系统 D.总星系3.“星系”级别的天体系统是()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河外星系④银河系⑤总星系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⑤4.下列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宇宙B.任意两个天体都可构成天体系统C.河外星系只有一个D.天体系统的形成依赖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5.太阳系成员有①太阳②星云③行星及小行星④卫星⑤彗星⑥流行体⑦行星际空间的气体与尘埃()A.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⑥⑦6.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火星表面,这说明了人造天体可以离开()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7.有关地月系和月相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系有九个类似地月系的天体系统B.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月球C.月相变化取决于日、月、地三者位置变化D.每天月亮出现在地平线的时间大致一致。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地理实践力:观察天象,观察天体。
3.人地协调观: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宇宙:所有时间、__空间__和物质的总和。
2.可观测宇宙(已知宇宙):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其半径约__137__亿光年(光年是天文学中的__距离__单位)。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宇宙中的__恒星__、__星云__、__行星__、卫星等各种物质。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
运动着的天体因__互相吸引__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结合上图,完善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统其他恒星系统河外星系4.太阳系:太阳是中心天体。
运用“太阳系示意图”,完善相关知识。
(1)太阳系的组成:由太阳、__行星__、矮行星和卫星,以及__小行星__、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2)小行星带位于__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__之间;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__相反(自东向西)__。
(3)八颗行星特征 ①分类以地球轨道为界,__AB__为地内行星,__DEFGH__为地外行星。
(填字母) ②公转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 自西向东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共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③八颗行星分类及特征归纳5.地月系:地球与其__卫星__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月球本身不发可见光,其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相同。
三、特殊行星——地球1.特殊性: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
2.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__充足的水分__,恰到好处的__大气厚度__和__大气成分__,适宜的__太阳光照__和温度范围等。
1.判断正误(1)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是天体。
1.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案(无答案)-江苏省启东中学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课题: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班级姓名学号一、课程标准1.1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二、课标解读本内容为“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这一内容不可缺失。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在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三、教学目标预设1.了解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类型,知道最基本的两种天体:恒星和星云。
2.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并能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3.了解太阳系的组成,运用相关资料,准确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4.了解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分类)。
5.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6.运用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四、教学重难点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五、学习过程(一)温故习新、导引自学1.宇宙的两大特征(1)物质性:宇宙是由______、星云、______、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
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
的行星。
2. 天体系统及其层次;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
2、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学习过程
共二课时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18世纪,天文学家引入一词
20世纪哈勃望远镜的发明,使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扩大了
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理解
1、什么是天体? 天体分为哪两类?
2、在发射场上的和已发射成功的人造卫星谁是天体?
3、天体系统是如何形成的?
4、地球与火星构成了天体系统,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请学生阅读课本(P7~9)相关内容,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5、天体系统共分为几级?
6、手绘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即天体系统关系示意图)。
(2)、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
2、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
3、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4、总星系与我们目前所说的宇宙是什么关系?
(3)、太阳系
请阅读课本P7、P9两段内容,以及图1-3太阳系示意图。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太阳系中有哪八大行星?如何排列?如何分类的?这些行星的绕日运动有何共同特点?小行星带在太阳系中位置在哪里?
3、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些?
4、请你找找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为什么说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请阅读书P10后回答)
2、为什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3、生命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4、结合课本上的活动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自身条件(从质量、体积、日地距离分析):
外部条件(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稳定、安全):
四、教学反思:
五、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光年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B.恒星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
C.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8万光年 D.太阳距离地球约为1.5光年
2.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系统 D.总星系
3.“星系”级别的天体系统是()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河外星系④银河系⑤总星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4.下列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宇宙
B.任意两个天体都可构成天体系统
C.河外星系只有一个
D.天体系统的形成依赖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
5.太阳系成员有①太阳②星云③行星及小行星④卫星⑤彗星⑥流行体⑦行星际空间的气体与尘埃()A.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⑥⑦
6.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火星表面,这说明了人造天体可以离开()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7.有关地月系和月相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系有九个类似地月系的天体系统
B.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月球
C.月相变化取决于日、月、地三者位置变化
D.每天月亮出现在地平线的时间大致一致。
8.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A.体积适中 B.质量适中 C.位置适中 D.有高级智慧生命的存在
9.下列不属于生物生存“金锁链条件”的是()A.充足的液态水 B.适宜的温度 C.恰好的大气厚度与成分 D.安全的星际空间10.属于地球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外部原因之一是()A.有适宜的温度 B.有丰富的液态水
C.有稳定的光照条件 D.恰当的大气成分
11.与地球物理特征相似的一组行星是()A.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B.火星、木星、土星
C.水星、金星、火星 D.金星、土星、冥王星
12.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与安全,指的是①稳定的太阳②大、小行星公转方向一致③大、小行星公转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④大、小行星都有自己的公转轨道,互不干扰()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地球本身具备“金锁链条件”的原因是①日地距离适中②体积质量适中③自转公转周期适中④稳定的太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将下列天体系统的名称填入天体系统组成示意图的空格中:①总星系②地月系③太阳系④河外星系⑤银河系
2.读太Array阳系示
意图,
完成下
列要
求:(1)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原因是什么?
(2)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称地内行星的是、
;称类地行星的是、、、;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卫星数目最多的是;
体积与质量都最大的行星是;没有卫星的行星是
、。
(填字母)
(3)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同向性”特征是指绕太阳运动;“近圆性”特征是指沿着的轨道绕日运动;“共面性”特征是指轨道几乎落在上。
(4)图中D和E轨道之间有众多,其运动特征基本上也体现出、、等特点。
(5)图中未体现出的、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或大行星)运动的一种天体是。
3.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条件的原因。
基本条件:
原因:
4
(1)比较以上数据,你认为可能存在生命的是金星还是火星?理由是什么?
(2)人类已经登临了月球,你认为下一个最有可能登临的是金星还是火星?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