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案例

合集下载

经方运用病案精选

经方运用病案精选

经方运用医案精选(供中西医临床专业参用)编写唐瑛江花审校肖力强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经典教研室编2020年5月桂枝汤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烧汗出一年余,天天发作二到三次。

前医按阴虚发烧医治,服药二十余剂无效。

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辩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

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式,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覆取微汗而康复。

刘渡舟医案:刘某,男,18岁。

早婚,素体气怯,婚后半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而短,淅淅恶寒,双下肢有麻冷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那么汗出,纳差腹胀,口中甜腻,夜寐多梦,思色欲动,体质日衰,进人参、鹿茸培补无效。

刻诊:形瘦气怯,面萎神衰,语声低微,切两脉沉细而弱,验舌质红嫩,苔少。

脉证合参,谓斯疾因房劳过度,耗气伤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亏损所致。

理应补肾以培本,但参前医用人参、鹿茸不效,且以桂枝汤调理阴阳着手。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枚。

5剂。

药后诸症大减,但病属虚损,自难速效,继服上方加怀山药15克,炒白术12克,鸡内金10克,以培补后天,并加服桂附八味丸以补肾气,半月后告曰:药后精力充沛,饮食倍增,诸病皆除。

麻黄汤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恶寒,颤栗,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

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

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用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1剂。

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通身汗出而解。

葛根汤卢自昌医案:莫某,男,34岁,1986年8月21日入院。

患坐骨神经痛已三年余,多次住院医治,顽固不愈,刻见表情痛楚,执杖和行走时疼痛加重,伴有麻木重困感。

中医经方治愈肺经虚证的医案

中医经方治愈肺经虚证的医案

中医经方治疗肺经虚证的医案有很多,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患者:男性,40岁,主诉久咳嗽,痰多易咯,声音嘶哑,神疲乏力,体重减轻。

中医辨证:患者表现为肺经虚证,病程较长,肺气不足,无实热之象,可见久咳、嗓音嘶哑、神疲等症状。

治疗方案:
1. 方剂选择:选用《金匮要略》中的六君子汤加减而成,以补肺脾之气。

方剂组成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同时酌情加入其他药物,如黄芪、党参等,以加强益气补肺的效果。

2. 治疗原则:强调养阴益肺,补益脾胃,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3. 穴位灸疗:采用艾灸法刺激患者背部的肺经相关穴位,如太溪、列缺、肺俞等,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

治疗结果:患者在一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咳嗽明显减少,声音渐渐回复正常,体力逐渐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化,同样的证候可能因人而异,因此医案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程等情况有所调整。

在实际治疗中,最好由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

学经方精读:经方治病医案111例!病案1: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唐某某,男,48岁。

2010-3-10初诊。

形体肥胖,满月脸。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痛,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差,随机查空腹血糖14.5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

口服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空腹血糖波动在9-10mmol/l之间。

颏下:口稍干,乏力,下肢酸痛,大便干结,舌暗苔白,脉沉滑数,辨证属少阳阳明郁热,治宜清泄肝胃郁热,以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味。

柴胡12g,黄芩15g,半夏15g,人参15g,生石膏60g,知母15g,花粉18g,10副,嘱糖尿病饮食。

2010-3-20复诊,空腹血糖7.6mmol/l,无口干,乏力好转,下肢偶有酸痛,嘱停用口服药格列吡嗪,继续服用上方20副,嘱增加体育锻炼、减肥等措施。

2010-4-10三诊,患者诸证好转,空腹血糖6.3mmol/l,舌暗,苔薄,脉沉略数。

继续以原方治疗,加生水蛭粉5g冲服。

患者前后调治了四个多月,空腹血糖已降到5.9mmol/l,餐后血糖稳定在10mmol/l。

病案2:真武汤徐某某,男,50岁。

2010-6-15初诊。

患者形体消瘦,大腹便便,患糖尿病5年有余,血糖一直波动在11-12mmol/l之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美比达。

刻下:面色晄白,精神不振,头晕目眩,乏力,腰酸痛,大便溏浠,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弱。

辨证:少阴肾阳虚衰,以温补肾阳,予真武汤。

附子30g,干姜20g,茯苓30g,白术30g,生姜15g,白芍30g,10副,同时停用西药。

2010-6-25二诊:空腹血糖8.0mmol/l,诸证好转,效不更方,继续用原方调理两个月,血糖一直控制在5.0-6.0mmol/l之间,面色红润,无头晕,乏力,无腰酸,大便一日一次。

现以金匮肾气丸巩固治疗。

近日电话随访,精神好,体重上升两公斤,但腹部瘦小如常。

病案3:葛根芩连汤合四味健步汤朱某某,女,68岁。

2010-5-8初诊。

患者身材高大,形体肥胖,主诉有糖尿病史15年,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

(完整版)刘渡舟经方医案

(完整版)刘渡舟经方医案

刘渡舟经方医案l、桂枝汤证(1)时发热自汗出案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

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

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 12枝炙甘草6克二剂.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

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

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

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

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

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

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

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

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阳,使其相将而不相离则愈。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l2枚炙甘草6克三剂。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例1 :熊某,女,56岁,1964年8月20日初诊:3个月来,每日下午3~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为太阳表证。

脉缓、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津虚于表。

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时发热,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二剂而解。

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胡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

这里要特别注意胡老师对《伤寒论》笫54条的论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当是“先期时发汗”,本案应是下午3点钟前服药。

对此,胡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例2:贺某,男,8岁,1965年10月23日初诊。

外感发热1周不退,每日上午11:30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汗出,发热12:00后热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日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

脉虚数,为津虚有热。

见于定时发热,汗出,主在荣卫失调,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1:00后尚有低热(37.2~37.5℃),舌苔薄黄,脉尚稍数。

继与桂枝合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服三剂,诸症解。

例3:谢某,女,51岁,2004年9月26日初诊:雨淋后,发热,恶寒(T38.6℃)头剧痛,全身酸胀、疼痛,鼻流清涕,经西药治疗一周后,仍低热(T37.5℃),且汗出恶风,动则汗出明显,头隐隐作痛,鼻流清涕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弱。

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脉浮弱,舌苔白,恶风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流清涕,太阳中风证。

中医辨证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服一剂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又继服二剂,症已。

蔡氏经方典型案例

蔡氏经方典型案例

蔡氏经方典型案例蔡氏经方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显著。

下面将列举10个蔡氏经方的典型案例,以展示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

1. 桂枝汤:桂枝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重要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

它由桂枝、生姜、大枣等草药组成,具有温阳解表的功效。

2. 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常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湿热引起的腹痛、腹胀、便溏等症状。

它由茵陈、蒿子、黄连等草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3.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引起的胸闷、胁痛、口苦等症状。

它由柴胡、黄芩、黄柏等草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4. 四逆汤:四逆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常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寒热交替、头痛、身痛等症状。

它由干姜、附子、炙甘草等草药组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5. 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滋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

它由黄耆、党参、白术等草药组成,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

6. 温中汤:温中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调理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症状。

它由干姜、炙甘草、大枣等草药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

7.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健脾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它由白术、党参、茯苓等草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8. 逍遥散:逍遥散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安神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

它由石菖蒲、茯苓、丹参等草药组成,具有安神宁心的作用。

9. 肺虚喘咳丸:肺虚喘咳丸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治疗咳嗽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肺虚引起的慢性咳嗽、气喘等症状。

它由麦冬、鲜百合、太子参等草药组成,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

10. 肝阳上亢丸:肝阳上亢丸是蔡氏经方中的一种调理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失眠等症状。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1. 建和汤治疗脾虚胃寒
方药:人参10g,干姜6g,黄芪30g,大枣10枚,白术15g,茯苓20g,陈皮6g,甘
草6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次。

验案:张某,男,35岁,因脾虚胃寒,食欲不振,腹泻,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用建和汤治疗,每日2次,连服15天后,腹泻停止,食欲恢复,面色健康,舌质红润,苔薄白,脉有力。

2. 甘草泻心汤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心悸
方药:甘草6g,黄连3g,黄芩6g,生姜3片,大枣3枚,桂枝3g。

验案:李某,女,42岁,因脾胃虚弱,导致心悸、头晕、失眠等症状,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连服10天后,症状显著减轻,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后,症状完全缓解。

3. 四君子汤和六君子汤治疗脾胃虚弱
方药:四君子汤:人参10g、大枣10枚、白术10g、茯苓10g;六君子汤:人参10g、黄精10g、炙草10g、白术10g、大枣10枚、山药20g。

验案:胡某,女,52岁,因脾胃虚弱,导致食欲不振、腹泻、面色黄瘦等症状,用四君子汤连服30天无效,改用六君子汤连服30天后,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面色健
康。

4. 安中汤治疗消化不良
方药:黄连6g,苍术6g,生姜6片,陈皮6g,木香6g,百部6g,杏仁6g,炙草3g,大枣6枚,良姜6g,山楂6g,枳壳6g。

刘渡舟经方医案2

刘渡舟经方医案2

刘渡舟经方医案2本文转载自luoyu5200《刘渡舟经方医案 2》29、芩桂杏甘汤证(1)咳喘案刘渡舟医案:某妇,65岁。

咳而微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舌质胖嫩苔水滑,脉弦。

此为有水气。

水气犯肺则咳而兼喘,肺失治节之权而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不利而浮肿。

治用通阳下气,利水消肿之法。

茯苓12克桂枝10克杏仁l0克炙甘草6克连服五剂,小便利而诸证悉平。

(2)喘而心悸案刘渡舟医案:燕×,男,59岁。

患肺源性心脏病,住唐山市某医院治疗,喘咳逆息不能平卧,心悸,气短,面色黧黑,大便已数日未解。

舌苔白腻但根部发黄,脉弦而结。

证为痰热内凝,腑气不利,肺气受阻,故而喘咳。

但心悸气短,面色黧黑,脉结,则为心虚挟饮,此证小虚标实,当先清化痰热以利肺,然后温阳化饮而治心。

栝蒌30克(先煎) 半夏10克黄连6克服两剂后,大便通畅,喘咳减轻已能平卧。

转用通阳化饮苓桂剂以治其本。

茯苓I2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半夏10克五味子6克服六剂后,喘咳止而心悸宁,遂出院治调理,以善其后。

【解说】苓桂杏甘汤由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杏仁而成。

治疗水气上冲,迫使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所致的小便不利,面目浮肿以及咳喘等证。

以上我们就以苓桂术甘汤为代表方的苓桂剂的证治作了简要的介绍。

总的看来,苓桂剂作为治疗水气病的主体,有二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病变以心脾阳虚为主,治疗以茯苓、桂枝为核心;二是水气为病,涉及范围很厂,而与肺、肝、胃、肾、肠等脏腑也有密切的关系;虽然以水气之邪为主,但也能兼挟痰湿、瘀血等。

为了能更加清楚地反映苓桂剂这些整体特点,特列下图以示归纳。

水气迫肺----苓桂杏甘汤水停胃中----苓桂姜甘汤脾气虚弱----苓桂枣甘汤肝气上逆----苓桂芥甘汤肾不纳气----苓桂味甘汤兼挟痰湿----苓桂杏苡汤兼挟淤血----苓桂茜红汤心神浮越----苓桂龙牡汤31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1)低热案刘渡舟医案:刘x x,女,53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黄煌老师经验五十案祖上四代中医,受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自幼便对中医有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

屈指算来中医临床已有13年了,曾有过博览群书的刻苦,曾有过漫长的求师之路,几多成功,几多失败,多少迷茫,多少辛酸。

自己虽然愚钝,但对中医的热爱还算坚定和执着。

医海中多年来一直痛苦的沉浮和坚强的挣扎着!对黄煌老师的人品学问一直仰慕已久,但深入学习老师的学术经验还是最近一年多的事情,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对老师着作的学习及临床经验的运用,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冷静的思考,我的眼前为之一亮!疗效的迅速提高,病源大量的增加,使我发现了前行道路中的一盏鲜红而耀眼的明灯!今就运用老师经验治疗的部分病案陆续发出,以就正于同道!一,长期低热案李某,女,22岁,河间市城关镇野场村人。

三个月前不明原因引起低热,体温波动在之间,反复发作,无规律,胸闷。

无恶寒身痛,咳嗽咽痛口苦等症。

二便可,眠差,血常规,血沉化验正常。

胸片无异常。

曾予菌必治,双黄连等药静脉点滴数日而无效。

他医投银翘散中药治疗亦效果不佳。

舌红苔白脉弦,处方:柴胡24黄芩10清半夏10党参10生姜3片,大枣5个,炙甘草6五付水煎服二诊,病人前三副药后,发热依旧,服四五副后有一天未热。

精神较前好。

原方再进七副。

病人电话告知,自前热退后未在反复。

嘱停药观察。

后有其邻居来诊言已痊愈。

按:小柴胡为《伤寒论》少阳病之专方,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

黄师认为:柴胡证中往来寒热的“往来”有其特殊意义。

第一是指有节律性,或无节律性,或周节律,或月节律。

第二是指没有明显节律,时发时止。

该病人发热日久,西医诊断不明,用清热解毒之时方也未见效,余则据黄师所说抓住病人的往来寒热之特点,另据胸闷脉弦等证而应用了小柴胡,最后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前本人也用小柴胡治疗过发热,但那时的着眼点却是把往来寒热的方证仅仅认为是一阵冷一阵热,寒热交替的表现。

从而大大限制了小柴胡的临床应用。

二,咳嗽案马某,男,60岁,河间市六街人。

咳嗽一月有余,咽喉痒而稍红,痰白不多,胸闷,眠差。

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抗菌素静脉点滴一周无效。

腹部有轻微抵抗。

舌白脉象弦滑。

处方: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党参10厚朴15茯苓20苏梗10干姜5大枣20四服水煎服药后咳嗽大减,效不更方,再进四副。

痊愈。

按:黄老师认为小柴胡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方,因咳喘胸闷属于小柴胡胸胁苦满的方证,故每每用之。

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为日人所常用。

对于那些咳嗽咽痒,胸闷,精神紧张,对外界环境过敏,感染不明显者有殊效。

余以前治疗咳嗽多以《医学心悟》之止嗽散为治疗咳嗽的主方,适当加减也可收效。

但通过比较,治疗此种咳嗽还是柴朴汤效果迅速和确切。

三,咳喘案王某某,男,70岁,河间市刘庄村人。

患咳喘十余年,夏季加重,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支合并肺气肿。

经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曾在山东某哮喘医院住院治疗,疗效也未满意。

刻诊:体格壮实,面红,气喘憋闷,动则加剧。

痰不多,无恶寒心悸等症。

上腹胀满有抵抗,下肢粗糙,舌暗苔白,脉弦而有力。

处方:柴胡12黄芩10半夏10大黄6赤芍20白芍20肉桂10茯苓20丹皮10桃仁10枳实20干姜5大枣20七副水煎服二诊觉腹部稍软,余无变化。

原方不动再进七副。

三诊气喘憋闷有减,食欲佳。

守方服用40天,咳喘憋闷大轻,自认为从治疗以来这是最舒适最满意的的一次治疗。

按:大柴胡汤治疗咳喘余最早见于《皇汉医学》,后见于胡希恕老的《经方求真》,但运用不多。

自从跟黄师学习经方以后逐渐应用,效果颇佳。

上案为最典型者焉。

黄老师经验认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咳喘适用于那些体质强壮,体型偏胖,面红,舌暗,腹部充实,下肢有鳞屑表现的患者。

这些为我们临床运用此法提供了充分而有力的依据。

收效则是必然!四,眩晕案吴某某,女,63岁,形体偏胖。

河间市十街人。

眩晕两个月,劳累后加重,面黄,无恶心耳鸣失眠等症,西医诊断脑动脉硬化。

静脉点滴维脑路通十五天,效果不显。

舌淡苔薄,咽不红,腹部大而柔软,脉象沉细。

用下方处之:黄芪60肉桂10赤芍30川芎15葛根80干姜5大枣20五付水煎服。

药后眩晕大轻,力气增加。

再用前方五剂,眩晕消失。

按:该患者面黄体胖,腹大而软为黄师所言之黄芪体质。

因体质明了而能为处方提供可靠的依据。

黄芪桂枝五物汤为《金匮要略》治疗血痹的专方。

黄师多用此方用于心脑供血不足之证。

根据体质情况黄芪可以适当量大,老师在《仲景五十位药证》中提到川芎葛根可以改善脑部供血,故加用之。

葛根一药余体会剂量必须要重用,否则疗效不佳。

此药运用较为安全,只要出现药证就可大胆用之。

五,眩晕案陈某某,男,65岁,体型粗壮。

近一月来眩晕头痛,偶有恶心,梦多心烦,口苦,面红,语音响亮,腹部充实,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

血压180/10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日皆在150/90毫米汞柱左右。

服寿比山,心痛定等降压药物疗效不佳。

在沧州中心医院住院一周,血压时降时高。

处方:柴胡12黄芩20黄连6大黄15枳实20白芍30半夏10生姜3片大枣20五付水煎服复诊眩晕头痛轻,恶心无,大便爽利。

血压160/95毫米汞柱.前方加黄柏10栀子10再进五付。

三诊诸证大有缓解。

血压150/90毫米汞柱.病人为调节体质上方间断服用一个月,感觉血压平稳,精神愉悦。

按:高血压病为目前之常见病,余以前多用脏腑辩证,所用处方多平肝潜阳,清热化痰,感觉疗效平平。

黄老师对高血压的治疗强调体质辩证和病的辩证。

对于体格壮实,上腹硬满,伴有恶心便秘着多用大柴胡合泻心汤或黄连解毒汤治疗。

余反复实践,效果很好,但要注意方中大黄和白芍量要稍大,必须做到日大便两次为佳。

六,尿路感染案史某某,女,32岁,河间市供销大厦职工。

尿痛尿频尿烧灼十余天,伴小腹不适,腰酸心烦口渴等症。

肌注先锋三天无效。

尿常规有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

舌红,脉数。

处方:柴胡12枳实15白芍20猪苓20茯苓20泽泻20阿胶10<烊>连翘20栀子10滑石20甘草6四副痊愈。

按:黄老师治疗热证之尿路感染常用四逆散合猪苓汤。

其运用四逆散乃效法前贤范中林的经验。

猪苓汤是仲景用来治疗淋证的专方。

其主要方证是:小便不利,涩痛,尿血而渴欲饮水。

两方合用能很快消除病人的小腹窘迫和尿道刺激症状。

余以前治疗湿热型尿路感染多以八正散投之,效失参半。

自学习黄师上法后,临床验证,确为此型尿路感染之良法!七,肠易激惹综合症案孙某某男,56岁,河间市米各庄镇小孙行石村人。

泄泻腹痛半年,伴眠差腹胀乏力,每因寒凉或恼怒时加重。

大便日三到五次,大便常规未见异常,某医院诊为肠易激惹综合症。

予以苯乙哌啶,附子理中丸等药治疗乏效。

舌质淡,脉沉弦。

处方:柴胡12白芍18枳壳12半夏20厚朴10茯苓30苏梗10干姜10红枣20甘草6五付水煎服药后腹痛无,大便次数减少,睡眠好。

续服五付药后大便日一次,成型。

按:肠易激综合症临床以腹泻腹痛出现者为多,往往西医疗法不佳。

中医把此病归属于泄泻范畴,按传统脏腑辩证慢性泄泻有脾虚者肾虚者肝郁乘脾者。

黄师对于肝郁乘脾型泄泻多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

对于证见腹泻腹痛,伴有精神变化者疗效很好。

余应用体会,用此方要抓住病人的柴胡体质,病情随情绪波动而加重,脉弦为辩证要点。

对于病人出现的喜暖怕冷之证,不要以为是阳虚所致,此多为气滞阳郁。

阳虚者脉象多沉弱。

刘草窗之痛泻要方似无此方方证明确,照顾全面。

八,口腔溃疡案陈某某,男,20岁,河间市十街人。

患者口腔溃疡一个月,服牛黄解毒片无效。

观患者体质健壮,口腔及舌有多块大小不等之溃疡,唇红,咽喉红,舌红,脉滑数有力。

余初用甘草泻心汤,效不显。

断然换方:大黄15黄连6黄芩15干姜10附子6甘草10大枣20五付水煎服药后病人大便稀薄,溃疡处迅速减少,唯剩一处,前方再服五服。

五日后痊愈。

按:口腔溃疡虽为小疾却非常痛苦,余临床体会用清热解毒法见效者少矣。

经方甘草泻心汤对于寒热交杂,久治不愈,体质和脾胃虚弱者有良效。

然此患者体质强健,虽久治不愈却火热尤甚。

故改用泻心汤合四逆汤合方治疗而收效。

此种经验乃黄师最近几年临床中总结的方法,老师认为经方治疗慢性炎症寒热并用是其特色之一。

他经常运用此法治疗久治乏效的慢性胃炎和口腔溃疡,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此法方证多为久治不愈但体质强健或寒热夹杂的病证。

有时并不一定出现寒症表现。

用四逆汤是否有振奋阳气,增强体质的作用,余尚在摸索和思考中。

九,过敏性紫癜案张某,男,28岁,河间市小赵庄村人。

一个月前四肢不明原因发现瘀点,初较少,后增多。

血常规血小板正常。

沧州中心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予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转投我处治疗。

病人体型强壮,面红,唇红,咽喉鲜红,舌红,脉弦数。

为典型热性体质。

处方:黄芩20黄连6黄柏10栀子10连翘50生姜3片大枣20五付水煎服副二诊,四肢瘀点明显减少,上肢已近消失。

原方再进五副。

三诊,下肢瘀点依旧存在,左下腹充实,小腿皮肤粗糙,认为有淤血存在。

改方:牛膝30丹皮10茯苓15白芍30赤芍30桃仁10连翘30栀子10七副水煎服。

四诊下肢瘀点几乎全部消失。

按:余治疗此病较少,经验不足。

黄老师治疗此病对于体质较好者多处以《外台秘要》之黄连解毒汤,体弱伴心烦或便血者多用黄连阿胶汤。

该患者热性体质一望了然,故初用黄连解毒。

收效后又无效认为有淤血存在,又投桂枝茯苓丸加味,凉血活血,最终收效。

方中用大量白芍,取其养阴止血。

此经验来源于唐荣川《血证论》。

十一,神经性耳鸣案马某某,女,54岁,河间市果子洼村人。

半年来不明原因的出现两耳耳鸣,声响如蝉,伴头晕心烦意乱,多梦失眠,华北石油总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予以谷维素,健脑片等药物治疗无效。

苔白脉弦滑,处方:柴胡12黄芩10清半夏10党参10大黄3龙骨20牡蛎20肉桂10茯苓20生姜3片大枣20七副水煎服。

二诊,丝毫未效。

守方再进五副。

三诊,仍无明显变化。

余再观病人体质,体型肥胖,皮肤光滑,病人诉噩梦多,偶有恶心。

恍然大悟,改方:陈皮10半夏20茯苓20枳实20竹茹12甘草6七副水煎服四诊,耳鸣大轻,睡眠较以前好。

效不更方再进十五副。

后介绍他人来诊,知已痊愈。

按:神经性耳鸣西医治疗多效果不佳。

黄师治疗此病常用经方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除烦汤,温胆汤等。

余治疗该患者初用柴胡龙骨牡蛎无效,乃体质不明之故。

老师说经方方证包括体质和疾病,有时按证用药后效果不佳,就要注意从体质或病着手。

本病人体胖,皮肤细腻,噩梦恶心,显然是半夏体质。

而余体质不明竟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疗,南辕北辙,岂能收效十二,偏头痛案赵某某,女46,河间市小赵庄人。

左侧偏头痛一年余,近一个月来加重,服麦角胺咖啡因无效。

发作时以头撞墙,痛不欲生,伴心烦意乱,胸闷叹息,舌黯,苔薄,脉弦涩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