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6)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6)
实施情况:
按教学计划完成。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垂体肿瘤
垂体腺瘤
1概述
2病理变化及分类
甲状腺疾病
一、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 nontoxic goiter)
1概述
地方性分布,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
2病理变化
(1)增生期
(2)胶质贮存期
(3)结节期
3、甲状腺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病变特点。强调乳头状癌的形态特征和临床预后。
4、垂体腺瘤的组织学类型、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联系。
难点: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因、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肿的区别,乳头状癌的形态特征。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进程:垂体肿瘤、单纯性甲状腺肿10分钟
甲亢、甲状腺肿瘤30分钟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标本和切片观察、幻灯片示教、病案分析
3病因及发病机制
缺碘、致甲状腺肿因子、高碘、遗传与免疫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 toxic goister)
1概述
血中甲状腺激素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
2病理变化
肉眼:弥漫性对称性增大、灰红色
镜下:滤泡上皮增生;吸收空泡;间质充血
3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遗传;精神创伤
4并发症
三、甲状腺肿瘤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首页)
第次数授课时间2002年12月日教案完成时间2002年10月14日
学科
病理学
年级
2001
专业、层次
生物工程及检验系(本科)教师ຫໍສະໝຸດ 赵涌职称副教授
授课方式(大、小班)
大班
学时
1.
课程(章、节)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首页)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首页)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进程:细菌性痢疾、伤寒1.5学时
阿米巴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1.5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标本和切片观察、幻灯片示教、病案分析
实施情况:
按教学计划完成。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伤寒(typhoid fever)
1病因与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粪-口途径
(1)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多
(2)肝脏:汇管区-管道型肝硬化(干线型)
(3)脾:
(4)肺:
(5)其他:
五、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
1病因及感染途径
华支睾吸虫经口途径
2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寄生于肝内胆管
(1)肝内胆管扩张
(2)胆囊
(3)胰腺










多媒体(分钟)
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2)慢性
病程超过2月新旧病灶共存
(3)中毒型
三、阿米巴病(amoebiasis)
1概述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感染热带多
2肠阿米巴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滋养体是致病阶段
(2)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病变部位:盲肠、升结肠
急性期病变:烧瓶状溃疡
果酱样大便
慢性期病变:阿米巴肿
3肠外阿米巴病
(1)阿米巴肝脓肿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首页)
第次数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学科
病理学
年级
2001
专业、层次
生物工程及检验系(本科)
教师
职称
副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3)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3)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共—2_次课授课时间0209教案完成时0208重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2)肥大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使细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

可分为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和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妊娠时子宫平滑肌肥大)两种。

肥大常与增生并存。

5分钟(3)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可分为生理性(如青春期乳腺)、病理性(如乳腺增生性病)或代偿性(如钙血症引起的甲状腺增生)、内分泌性(如前列腺增生)等类型。

5分钟(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分配5分钟15分钟5分钟生,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相同性质细胞之间。

常见的类型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和间叶组织之间的化生等。

第二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组织和细胞遭受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后,可引起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称为损伤。

损伤发生的原因即疾病发生的原因。

这些原因通过破坏细胞膜、损伤活性氧类物质、损伤细胞浆内高游离钙、引起缺氧、化学性细胞损伤及遗传物质变异等机制造成组织、细胞损伤的损伤。

轻度损伤主要引起变性(亚致死性损伤),严重损伤引起坏死。

(1)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下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主要包括:①细胞水肿(水变性):由于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

轻度水肿,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胞浆内出现红染细颗粒。

高度水肿,胞浆疏松,染色变淡,极期为气球样变。

病变器官肉眼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②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浆中,称为脂肪变。

多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细胞,其中以肝脂肪变最为常见。

肝脂肪变的发生机制为肝细胞浆内脂肪酸增多;甘油三酯合成过多或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使脂肪输出受阻。

病理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病理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病理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1.2方法对比组24人采纳传统的试验教学方法,在试验课开始前老师为同学准备好全部的试验玻片,试验课上重要由老师讲解病变的组织学形态。

同学依照老师要求察看玻片,并撰写试验报告。

试验组采纳设计性试验教学法,共有24名同学自己愿意参加该组的教学。

1.2.1立题以试验小组为单位,在《病理学与组织胚胎学试验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确立3个既有科学性又有肯定创新的设计性试验题目:针对目前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偏高,为更好地将病理与其他学科结合且让同学更早接触到临床学问,最后确定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切片的制作、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探讨以及皮肤一期愈合的形态学察看三个试验,同时填写《基础医学院形态学设计性试验项目申请书》。

1.2.2试验计划同学自身按设计性试验项目自由组合试验小组,一周后书面交出设计性试验实施步骤,在各试验组老师引导下,将实在设计性试验的步骤、预期结果做成PPT课件,每个小组派出同学代表上台讲解。

试验组带教老师和全体检验系同学一起对每组的设计性试验步骤和预期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提出参考性建议。

1.2.3试验准备同学依据试验设计方案列出试验所需的动物、器械、试剂、药品的预算清单,在试验前两周提交引导老师,然后到试验准备室领取所需物品,并确定试验场合(试验室、试验台)。

1.2.4预试验依照试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预试验。

在预试验中发觉和分析试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调整的内容,并加以更正。

1.2.5正式试验依照修改后的试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正式试验。

做好各项试验的原始记录。

1.2.6试验结果的记录、归纳与分析各试验小组在试验过程中认真记录试验结果,对所记录的试验数据进行归纳和处置,汇报试验的结果。

1.2.7撰写试验报告在认真完成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后,每个同学均要依照规范的格式撰写试验报告或论文,并依据老师要求的时间上交。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病理学(甲)课程教案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病理学(甲)课程教案

医学院 基础医学 系 病理学(甲)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病理学(甲) 教师及职称毛峥嵘 讲师授课内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学时数2学时授课方式 理论课 上课学期2007-2008秋冬学期 授课对象 05级临床医学七年制教学目的(教学大纲要求)1. 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其基本病变,了解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 掌握冠心病的概念、类型,熟悉心绞痛的概念、原因和机理,掌握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了解心肌纤维化及冠状动脉性猝死的概念。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教学用*注明)* 1.动脉粥样硬化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 2. 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及基本病变: 脂纹期,纤维斑块期和粥样斑块期的大体及镜检特点;继发病变:动脉瘤的概念* 3.主要动脉的病变* 4. 冠心病的概念,病因心绞痛,心肌梗死:内膜下心肌梗死和区域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概念,病变* 冠状动脉性猝死概念12分钟25分钟8分钟10分钟20分钟15分钟重点1.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和继发病变。

2. 冠心病的概念、类型。

3.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概念;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专业词汇要求atherosclerosis, fatty streak, fibrous plaque, atheromatous plaqu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g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myocardial fibrosis, sudden coronary death…………..教具准备CAI课件复习思考题1. 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医学基础病理学的教学设计

医学基础病理学的教学设计

实施改进措施: 将改进措施落 实到教学中, 并对实施效果 进行跟踪和评 估,以便进一 步改进教学效

教师反思与总结
教学目标是否达 成
教学方法是否得 当
学生反馈如何
改进措施与建议
THANK YOU
汇报人:XX
医学基础病理学的 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内 容 04 教 学 方 法 05 教 学 资 源
06 教 学 评 价 与 反 馈
添加章节标题
1
教学目标
2
知识目标
掌握基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理解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学会运用病理学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案例分 析等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 加深理解
结合临床:将病理学知识与临 床病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 床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案例分析法
案例选择:选择 具有代表性的医 学病例
案例分析:引导 学生分析病例, 理解病理机制
讨论与交流:鼓 励学生参与讨论, 分享观点和经验
教师点评:教师 对讨论内容进行 点评,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病理学 知识
小组讨论法
目的: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团队 合作,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
讨论内容:病理学案例、实验、研 究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步骤:分组、讨论、汇报、点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师角色:引导、监督、点评
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病 理学》,主编: 李玉林,出版 社:人民卫生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4)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4)
脱落 镜下:纤维蛋白和血液的各种成分 4.透明血栓 (hyaline thrombus)微循环小血管内, 微血栓 (microthrombus),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又称纤维素性血栓 thrombus).
见于 DIC. 四、血栓的结局 1.软化.脱落.(1) 纤溶系统被激活;(2)白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 2.机化与再通: 机化—血栓附着处的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长入替代血栓的过程.机化 后血栓不易脱落. 再通或再管化—血栓软化,溶解,收缩,血栓与管壁之间或血栓内部出 现一些裂隙,裂隙被内皮细胞复盖,形成管腔,使已阻断的血流得到恢 复,称再通或再管化
肝体积肿大,包膜紧张,质地变硬,呈暗红色.
肝中央区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呈淡黄色, 呈红黄相间的花
纹状结构, 似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nut meg liver).
显微镜下的变化
1.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肝血窦高度扩张充血,淤血 。肝细胞受
压而发生萎缩,甚至消失
2.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因缺氧发生脂肪变性
与血流方向一致 右心及腔静脉系统的栓子:栓塞到肺动脉系统 左心、动脉系统的栓子:栓塞全身动脉系统 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
要求: 1. 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后果。 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类型、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3.掌握栓塞的概念、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肺动脉栓塞的后果 4.掌握梗死的概念、病因、条件及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5.掌握漏出性出血的原因。
6. 熟悉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相互联系。
重点: 1 淤血的概念及肺淤血和肝慢性淤血的发生及其病变特点 2 血栓概念,血栓形成条件和过程,类型及组成。要求掌握的名词概念:混合
第二次课(2 学时)血栓形成 第三次 (2 学时)栓塞,梗死 主要教学手段:理论讲授,运用多媒体幻灯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及病理机制。

2. 学会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

3. 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病理学概述病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2. 第二节:病理变化正常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炎症与发热肿瘤与癌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及病理机制。

2. 示教法:观察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病例,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症状和体征。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病理学》实验课教材2. 病理切片:各种疾病的病理切片3. 教学图片:各种疾病的病理图片4. 教学视频:病理学实验操作视频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病理切片识别:对学生进行病理切片识别测试,评估学生对各种疾病病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病理学知识的运用和解释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实验课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

3. 教学流程:第1-4课时:病理学概述及病理变化第5-8课时: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第9-12课时:炎症与发热第13-16课时:肿瘤与癌变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病理变化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和病理机制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机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癌变机制八、实验课教学流程1. 准备阶段: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学生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

3. 讨论与分析: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病理特征,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动脉的增殖性动脉内膜炎
有时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
2.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s
十二指肠球部
溃疡一般较胃溃疡为小而浅,直径多在1厘米以内。
三、结局及并发症conclusion and complication
1.结局conclusion:
(1)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2)愈合 healing
2.并发症 complication:
(1)出血 hemorrhage:最常见 20%-25%
小量者:隐血
大量者:占10-35%
柏油样便;呕血
(2)穿孔 perforation:占5%
(3)幽门狭窄 Pyloric stenosis :占3% 胃扩张,潴留,反复呕吐
(4) 癌变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1%
临床上:胃内游离盐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痛、贫血等症状。
(1)根据病因,发病机制的不同分型:
A、B、C三型
type A—自身免疫损伤有关,多伴有恶性贫血,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底 。
type B—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病变主要在胃窦部。
type C—十二指肠液反流有关,病变主要在胃窦部。
(2)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
毛玻璃样肝细胞 ground-glass liver cell
见于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
LM:肝细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细胞内含大量HBsAg,
三、临床病理类型types of clinical pathology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acute hepatitis
桥接坏死 bridging necrosis:
大片坏死 massive necrosis :
(二)渗出性改变 exudative change
infiltrate of inflammatory cells--Lymphocytes, macrophages, Plasma cells, neutrophils
1、慢性表浅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最多见。
好发部位: 胃窦部
(1)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
肉眼Gross:(可通过胃镜检查)
粘膜充血、水肿、深红色,表面有灰白色或灰
黄色分泌物,有时伴有点状出血或糜烂。
镜下light microscopy(LM):
④淤胆 bile stasis :肝细胞,毛细胆管
Gross: 体积增大,包膜紧张
2、临床病理联系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clinical features:
肝大Enlarged liver
肝痛、肝区压痛
黄疸 icterus(jaundice)
肝功能障碍 loss of liver function
①长期慢性刺激,如急性胃炎的多次发作、长期饮酒吸烟或滥用水扬酸类药物等。
②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
③自身免疫损伤(autoimmune injury)。
④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type and pathological change)
Gross:肉眼表现可通过胃镜观察。
①胃粘膜颜色-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或灰绿色
②胃粘膜皱襞-平滑,皱壁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
③胃粘膜下小血管清晰可见
LM:①粘膜层内腺体萎缩
②出现腺上皮化生
化生有两种:
A、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可分为大肠型及小肠型化生
大肠型——高铁二胺染色阳性者,硫酸粘液
肝细胞坏死明显,除灶状、带状坏死外, 有中度碎片状坏死及特征性的桥接坏死。肝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Severe chronic hepatitis :
肝细胞坏死重且广泛,有重度的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
则再生。小叶周边与小叶内肝细胞坏形成纤维条索连接。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结构。
Icteric type and anicteric type
1、病理改变 pathological change
LM:
变质改变:prominent features--liver cell degeneration
degeneration:
necrosis:
②exudative change :
③proliferative change:
elevated serum transaminses
3、结局 prognosis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1)轻度慢性肝炎Mild chronic hepatitis :
有点灶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周围纤维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Moderate chronic hepatitis :
熟悉临床病理联系
教Hale Waihona Puke 学难点肝硬化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和肝癌的病变,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疾病的病理形态变化及诊断,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并发症。
临床病理联系。具体如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特点;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及各型肝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肝癌的类型及病理改变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一、概述
肝炎病毒,肝实质变质性改变为主的传染病
Clinical feature:食欲减退,厌油,恶心,乏力,肝大,肝压痛,肝功能障碍,黄疸,
甲,乙,丙,丁,戊,庚型。
甲型肝炎病毒(HAV): 20%,RNA,消化道,儿童青少年,2-6周
乙型肝炎病毒(HBV): 50% 以上,DNA ,血液 ,母婴传播,青壮年,4-26周
四、发病机理pathogenesis
肝硬变(Liver cirrhosis)
一、概述
弥漫性变性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肝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
二、分类 classification
据病因--病毒性肝炎性、酒精性、胆汁性和隐源性肝硬化
饥饿痛,空腹痛,夜间痛。
饭后痛
二、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
1.胃溃疡 gastric ulcer
肉眼 gross:
溃疡好发部位most common locations:
溃疡数目与大小number and size:
溃疡形状appearance:
粘膜皱襞从溃疡向周围呈放射状
切面:呈漏斗状
LM:
(1)溃疡底部由内向外(腔面向胃壁)可分为四层
A. 渗出层zone of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B. 坏死层layer of necrotic, fibrinoid material
C. 肉芽组织层granulation tissue
D. 疤痕组织层fibrinous or collagenous scar
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同上,2-26周
丁型肝炎病毒(HDV):δ肝炎病毒,缺陷性(不完全或有缺陷的)嗜肝RNA毒病,同上,4-20周
戊型肝炎病毒(HEV):RNA,消化道,青壮年,孕妇,10-60天
庚型肝炎病毒(HGV): RNA,输血,不详
二、基本病理变化basic pathological changes
粘膜层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粘膜层可有水肿、
点状出血和上皮坏死脱落。急性期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2)预后prognosis
多数可治愈,少数可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以粘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弱)为突出病变,
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症反应。
①胆红质大量入血而引起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②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导致出血倾向
③肝功能衰竭
④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
Prognosis:
主要死于肝功能衰竭(肝昏迷);消化道大出血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2.亚急性重型肝炎subacute severe hepatitis :
pathological change :
2.肝细胞坏死 liver cell necrosis
(1)嗜酸性坏死 acidophilic necrosis
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 body
(2)溶解性坏死 lytic necrosis
点状坏死 spotty necrosis:
灶性坏死 Focal necrosis :
碎片状坏死 piecemeal necrosis:
(三)增生性改变proliferative change
1、间质反应性增生stroma reactive hyperplasia
枯否氏细胞 Kupffer’cell
纤维母细胞 fibroblastic cell
2、肝细胞再生hepatocyte regeneration
3、细小胆管增生ductules proliferation
外语要求
重要的概念
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
参考资料
《病理学》7年制教材
教研室意见
教学组长:教研室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