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手抄报优秀作品502 (14)

合集下载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9篇)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9篇)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9篇)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手抄报文字(9篇)欢迎阅读与参考。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篇1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篇2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篇3出自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赏析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

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重阳节手抄报文字篇4九月初九两阳相会,俗称重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个节日,都会让我想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我最喜欢在家乡过重阳节了。

重阳节前一天,孩子们都会闹着父母亲或奶奶做桐叶粑吃。

简单好看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简单好看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简单好看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征文又到了重阳节,那个属于老人们的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每想起这首古诗,都会感叹重阳节特殊的意义。

这天,秋高气爽,精神好似被它感染,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好。

放完学疲惫的我正想去小息一下,却在半路被母亲拦下,她生气地说:“你难道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我看了一眼母亲,继而打了个哈欠才说道:“今天是重阳节,我应该为奶奶他们做点事情。

”母亲点点头,说:“那就去吧,没做完不许回家。

”最终,我还是被母亲“请”到了奶奶家。

敲了敲门,里面立即传出匆忙的脚步声。

而后大门便开了。

望着奶奶那饱经风霜的脸,我突然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多来看看她、陪她说说话也好。

我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奶奶,祝您节日快乐。

”奶奶高兴地拉起我的手,乐呵呵地说:“孙女儿,陪奶奶吃顿饭吧,爷爷有事回不来了,奶奶寂寞。

”我被奶奶拉到餐桌前,什么都来不及说就被她硬塞坐到椅子上,没办法只好吃了。

在吃饭的时候,我询问了奶奶最近的生活状况,奶奶都从一回答。

最后,到快吃完了饭时,我笑着说:“奶奶,我陪您散步吧,让您能够好好消化肚子里的食物。

”我们便这样出了门,黄昏那缕强光照耀着我的眼睛,让我有些睁不开眼……我静静地陪奶奶走完了路,坐在草地上看日落,那挂在天上的太阳就斜斜地落下去,过程很美轮美奂。

傍晚,我陪奶奶重新踏上那条回家的璐,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知不觉回到了奶奶家。

本来这个时间,我应该在家中逍遥。

但是面对奶奶不舍的目光,我终是狠不下心告别。

“孙女儿,有空多来看看奶奶。

”我的心瞬间因为这句话而涌出无数泪水,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奶奶那颗寂寞的心灵。

奶奶对我说:“今年,是我过得最快乐的重阳节。

”我紧紧地抱住了奶奶,久久才松开。

世间最暖的言语比不过我想你;世间最美的感情比不过亲情;世间最远的距离比不过时间。

人生就像一列通往坟墓的列车,在途中会有很多人下车,但是我们要笑着和他们说再见。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10篇)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10篇)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10篇)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1伴着今秋的凉风,丹桂的芬芳,上周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重阳节。

这是个代表九九日月相逢的节日,是个象征着长长久久的节日,是个尊老、敬老、爱老的节日。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千年代代相传。

孔子认为,作子女的,如果仅仅是赡养父母,但并不尊敬他们,更不能以跟颜悦色的态度对待他们,这不算真正孝敬老人。

孟子则进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意思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也要关心、爱护其他的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

同学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的年纪一定都大了,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自己的子女奉献了全部的心血。

我们应该尊重跟爱戴他们,更要关爱他们的身体健康。

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

我想,这也是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的意义所在吧。

老人对我们的爱,博大而无私;我们对老人的关心,渺小而稀少。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手心向上地去索取,却忽略了雨天为他们撑上一把伞,劳动后为他们递上一杯热茶,睡觉前为他们揉揉肩……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报福中学成为“孝亲敬老”的模范校园!那么,就让我们跟更多老人共度重阳节吧!乘车时,主动起身将座位让给老人;排队时,主动让老人站到自己的前面;过马路时,主动上前搀扶一把身边的老人……这简单的起身、简单的谦让、简单的搀扶,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岁月的尊重,对崇高品质的尊重。

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老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幸福永在!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每当想起这首诗,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我查找资料得知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中小学电子报手抄报模板——主题:重阳节 (63)

中小学电子报手抄报模板——主题:重阳节 (63)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

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黑板报内容(通用)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黑板报内容(通用)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黑板报内容(通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九月十日即事(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7、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8、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9、蜀中九日(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0、九日作(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11、九日(杨衡)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12、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3、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14、醉花荫(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5、沉醉东风·重九(关汉卿)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的起源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同时,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取九月九日有“久久”长寿之意。

2006年国务院又将“重阳节”确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是始于唐代。

也许这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因。

咏唱重阳节的诗章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其一,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

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汉代《西京杂记》就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求寿的习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简短(10篇)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简短(10篇)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简短(10篇)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1重阳节到了。

每年的重阳节,都是人们去拜祭先祖,敬重老人的日子。

转眼时光匆匆,今年的重阳节又来了。

只是今年我们的重阳节跟往常的不一样。

学校组织了一次活动。

让我们去看福利院的老人。

我们带着慰问品来到了福利院。

只见这里的环境真优美,一幢幢楼房拨地而起,绿树成荫,花草遍地,不亚于上海的居民楼。

我们先是慰问表演,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极为卖力,把老人引得哈哈大笑。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在窗帘后面藏着一个老爷爷的脸。

我想:其他老人都出来了,为什么这位老爷爷不出来呢“下面是问候交谈,请同学们和老人们拉拉家常。

”主持人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好奇心促使我去那个老爷爷的房间。

我轻轻推开门,老爷爷一看是我们来了便热情地招待我们。

我看了看老爷爷,只见他的头发全白了,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我们替他捶背的时候,他双手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说:“好孩子,你们有这份心就够了,你们这些孩子都不嫌弃我们,真好!”我们又为老爷爷整理了房间,老爷爷连声说谢谢。

他小心翼翼地从一个隐蔽的地方拿出几块糖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们拿着吃吧。

”我好奇地问:“老爷爷,您为什么刚才不出去呢”老爷爷苦笑着说:“我发烧38℃,不能出去。

”“噢,原来是这样。

”我恍然大悟。

我们又问了老人许多问题,知道了他姓樊,今年78岁。

直到老师叫集合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以往的重阳节,我都只知道是敬老的日子,但是却不懂得其中的含义。

现在的我,终于,明白了这其中的深刻含义。

更明白了作为一个21世纪的小学生,更应该尊重老人,关心老人不嫌弃老人。

今年的重阳节,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重阳节!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2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为了给老人们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学校组织了同学们去敬老院陪老人们过节。

来到敬老院我们按照辅导员的吩付在敬老院门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后提着抱者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和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们。

公公婆婆看了我们后,心花怒放,立刻排成两队队伍欢迎我们。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手抄报内容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称“重阳”,关于重阳节手抄报你会制作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重阳节的简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

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

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爱老人
中国人盛行的是:"百善孝为先",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先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就是因为咱们中国人关爱老人爱护孩童。

名言警句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
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
也,非不能也。

(庄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
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
人,更相为命。

(李密)
4、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意
大利谚语)
5、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
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
马蒂)
关爱老人标语
1、应对白发浪潮,弘扬敬老新风。

2、要使全社会牢记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名言!
3、老人亦应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视野,跟上新形势,做到
有所学,有所乐有所为。

4、坚持科学发展观,老龄事业天地宽。

5、品德高尚,孝贤为先;家庭和谐,关爱为基。

李恩悦
5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