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漂亮手抄报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无限好,最美不过夕阳红”。
“重阳节”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的节日。
为了使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美德,使孩子们体会长辈们最无私的拳拳之心,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我校开展了重阳节感恩活动。
具体活动内容如下:1、在重阳节前夕,我校利用校会、晨会等时间向学生宣传重阳节的相关知识,宣传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2、要求学生在重阳节当天为老人送上一声亲切的问候、道一句美好的祝福,感谢父母、长辈的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并祝他们身体健康。
3、开展实践“感恩”行动。
比如为他们献上一支歌;递上一杯热茶;为他们盛饭洗碗或洗一次脚等等。
10月15日,牛山镇中心小学校长高靖带领党员和部分学生到县疗养院慰问那里的老人们,给他们送去鞋和一些慰问品,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陪老人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湖西小学的师生们也不甘落后,在张强校长的宣传发动下,同学们都争着向老师保证一定做一个懂事、敬老爱老、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们分担事务。
通过一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同学们读懂了爷爷奶奶对孙辈们无私的爱,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长辈的感恩之情。
希望队员们不仅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长辈,更要用同样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赏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吃重阳糕、饮菊酒。
重阳节来历简短介绍手抄报

重阳节来历简短介绍手抄报1. 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又称为踏秋节、登高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祭祖仪式。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2. 重阳节的传说2.1 登高插茱萸重阳节最有名的传说是关于鬼门开的故事。
相传,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阴气最重,百鬼出没。
为了防止鬼魂袭扰,人们开始在这一天登高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植物,被认为可以驱鬼辟邪、祈求平安。
因此,人们在登高的同时也会将茱萸绑在帽子、衣服或者手腕上。
2.2 重阳节的养生习俗重阳节也是一个养生的好时机。
相传,农历九月初九,阳气最旺盛,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
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远离阴雨潮湿的地方,多在阳光明媚的地方活动,使身体得到阳气的滋养。
另外,人们还会采摘菊花,饮用菊花酒,以增强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3. 重阳节的庆祝活动3.1 登高远足登高是重阳节最为常见的庆祝活动之一。
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登高远足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放松身心,成为丰富重阳节活动的一部分。
3.2 赏菊观花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前往公园、花坛等地欣赏菊花的美丽。
赏菊观花不仅能体验秋天的韵味,还有助于舒缓压力,提高情绪,为节日增添愉快的氛围。
3.3 举行祭祖仪式重阳节也是扫墓祭祖的时候,许多家庭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献上鲜花、食物、烧纸等。
这是一种表达对祖先敬意和怀念的传统仪式,也是重阳节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4. 重阳节的文化意义4.1 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人们通过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使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和认同这一传统节日,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4.2 家庭团聚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人们会抽出时间与家人一起欢度这个节日,共同品味秋天的美好,让亲情更加深厚。
这也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情关怀的节日。
4.3 重视健康养生重阳节提醒人们注重健康养生,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
重阳习俗的小报-重阳节的习俗手抄报

重阳习俗的小报|重阳节的习俗手抄报/2016/1002/20161002023206567.png" width="450" alt=""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下列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

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精选1~6年级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的起源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同时,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取九月九日有“久久”长寿之意。
2006年国务院又将“重阳节”确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是始于唐代。
也许这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因。
咏唱重阳节的诗章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其一,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
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汉代《西京杂记》就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求寿的习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
幼儿园重阳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最新)

幼儿园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祝福语1、上联:一日欢天喜地重逢。
下联:二人皆大欢喜相聚。
横批:重阳节快乐。
祝你重阳节宾朋满座,千里之外也能团聚!2、愿每时重组你的心情,让烦恼全逃跑;每天重复你的笑容,让生命更精彩;每月重新你的运气,让美好跟你跑;每年重阳祝你健康,让事业与你一起登高。
3、九月九日重阳节,遍插茱萸去登高,登高远眺赏菊花,菊花凋成菊花酒,酒香迷人家欢聚,欢聚一堂迎好运,好运与你伴一生,一生快乐永相随。
4、人生易老天难老,今也重阳明也重阳,岁岁重阳;容颜易变情难变,早也想念晚也想念,天天想念;岁月易失友难失,朝也问候夕也问候,时时问候。
重阳快乐。
5、九月九,酿好酒,好酒里有"九有":有情、有义、有福、有财、有力、有气场、有好运、有吉祥、有如意。
统统送给你。
祝重阳节快乐!6、你如果现在是一个人,我祝你重阳节快乐;如果两个人,那也重阳节快乐;如果一伙人,请告诉我你们在什么地方,让我们共同渡过一个愉快的重阳节!7、重阳到,手机叫,亲朋好友祝福闹,登山高,路迢迢,短信送福好运绕,菊花俏,杯酒妙,举樽共饮乐逍遥,重阳糕,茱萸梢,驱难散愁烦恼消,重阳节节高!8、每一杯菊花酒,都带有我真挚的问候;每一片菊糕,都带有我真心的祷告;每一片花瓣,都带有我美好的祝愿,九九重阳到,你幸福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9、异乡逢佳节,秋风拂纸鹞。
登高无处闲,小酒添乡愁。
又一年的重阳到了,漂泊在他乡的游子们,愿你们重阳快乐,身体安康。
10、你的笑容如灿烂的阳光普照着我的世界,给我温暖,给我慰藉,支持我克服一切苦难。
借此重阳佳节,我祝愿爸爸妈妈幸福,安康,平安,快乐每一天!11、重阳提示:气候凉,爱身体;多喝水,多休息;盖好被,添加衣;酒要少;营养齐;多锻炼,少脾气!祝福亲爱的朋友节日快乐,万事如意!12、好"九"不见,"九九"想念,不管相隔有多"九"远,与你把"九"言欢情意不变。
二年级重阳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重阳节作文1今天,我突出其然的想起了重阳节,这个重阳节在我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地位也是非常重大的!妈妈也想到了重阳节代表什么意义吗不知道。
妈妈妈妈在我说完这句话的一瞬间真是大吃一惊,她说:我的天啊!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呀!后来,妈妈的情绪要好一点了,她就对我说:这个重阳节呀,是专门思念家人和登高。
敬老的节日。
你们学过一首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古诗吗?我回答妈妈:学过,要不要我来背一下呀!“九月九日忆山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陪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背完了,妈妈就给我打了一个比方是这样的,我们的姐姐也是你的大娘,她现在在外面遥远的地方打工,但是,我们很思念她,想去找她,但就会更加思念她了,希望她能回来,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顿饭,你说是不是呀!后来我知道了这个重阳节的意义了,这不仅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知识!所以我说这个重阳节在我的心目中,地位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日子呢!重阳节作文2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不管爸爸妈妈工作有多忙,在这期间,他们总要带上我去杭州和爷爷奶奶团聚。
那一年,重阳节正逢双休日,我们便全家出动去爬杭州的“五云山”。
我拉着爷爷奶奶的手,步入林荫小道。
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路边的美景,不知不觉走过了石径,展现在眼前的是高高的山峰,我也担心起来:爷爷奶奶怎么能上去呢?“爷爷奶奶,你们不要上去了。
”我劝说道。
爷爷微笑着看了我们一眼,说:“有你们在,还愁上不去吗?上——”爷爷一声令下,我和妈妈搀扶着奶奶,后面爸爸扶着爷爷,向上登。
途中,我们走走停停、停停歇歇,看过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树,捧过清澈见底的溪水,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颠。
爸爸妈妈陪着爷爷奶奶在古色古香的寺庙内休息、聊天。
我呢,却忙着捡起飘落的银杏叶,往兜里放,准备给爷爷奶奶一个惊喜。
回到家里,我顾不上休息,用银杏叶做了一枚书签,并在上面写着:祝爷爷奶奶重阳节快乐,健康长寿!我把书签送到爷爷奶奶的手中。
九九重阳节尊老敬老手抄报大全

九九重阳节尊老敬老手抄报大全尊老敬老的名言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释义: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渤海,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
’这是真的做不到。
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揉揉胳膊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
’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祖孙两人,更相为命出自:魏晋李密《陈情表》释义: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释义: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5、将出牵一送,未归依阁望出自:清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释义:要出门的时候牵着把你送到门口,倚着门口望着盼着你早日回来。
6、子孝父心宽。
(现代陈元靓《岁时广记》)7、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德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唐代孟郊《游子吟》)白话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
9、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国司汤达《阿尔芒斯》)10、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德国戴维·德克尔《荷兰人在爪哇的末日》)。
爱满重阳孝润童心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爱满重阳孝润童心手抄报简单又漂亮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终于让我盼来了。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爱满重阳孝润童心手抄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爱满重阳孝润童心手抄报简单又漂亮重阳节作文1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名“老人节”。
今年的重阳节过得个性有好处,因为我们学校组织了三,四,五年级的中队长和五(1)班的全体同学到东成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陪老人们度过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来到敬老院我们按照辅导员的吩付在敬老院门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后提着抱者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和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们。
公公婆婆看了我们后,心花怒放,立刻排成两队队伍欢迎我们。
好象当我们是他们的孙子了。
之后,红十字会的一位阿姨和华润超市的一位哥哥姐姐们还有我们学校的校长轮流上台演讲。
最受人欢迎的要数华润超市的一位哥哥了!他冲冲忙忙地上台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就说“拜拜”了。
逗地大家哈哈大笑。
演说就暂告一段落。
我们十分醒目,立刻把礼物交给了公公婆婆,而且我还对我前面的一位老公公说了一段祝福的话:“祝老公公老当益壮,身体健康”呢!老公公听了乐呵呵的好象十分开心。
为了哄公公婆婆开心,我们几个同学找到一位走路不便的老婆婆,和她聊天,给她按摩,听她讲故事。
虽然讲的是那些老掉大牙的故事,可是仔细一听,故事里蕴含着老婆婆的热情和好客,使我百听不厌。
快乐的时光过得真快啊!我们要回去了。
一路上,我没有了像刚才来老人院时的兴奋,心里好像有什么想不通似的:我看见东城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触景生情,担心我老了之后也会在那里安家,没有亲人来看望,每一天孤孤单单,生不如死。
可是,经过一会儿思考我那个想不通的事情已想通了。
此刻老人院的工作人员已经改变了很多,对公公婆婆像对自我的父母一样好,所以,我又恢复来时的情绪,和朋友聊天、歌唱……重阳节作文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日起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
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敬老爱老古诗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