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原文
2017年黑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6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17年黑龙江省说明文阅读6篇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原因如下:②第一,土地制约。
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
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
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
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
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
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
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
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
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
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14.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3分)15.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16.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17.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2分)【参考答案】14. 第一,土地制约;第二,能源制约;第三,环境制约。
评分标准:(3分)三个方面各1分。
宇宙里有些什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宇宙里有些什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原文⑴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
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⑵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
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⑶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
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
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⑷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
宇宙里有些什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题目22.根据上文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恒星的基本特征。
(2分)23.选文第⑴自然段划浪线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24.选文第⑴自然段划直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宇宙里有些什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答案22.发光、发热(一点1分,共2分)23.不能去掉。
“至少”一词表明最少是三千度。
去掉它,表示就是三千度,与实际情况不符。
“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24.打比方。
(1分)生动形象(1分)地说明了星星距离我们遥远。
(1分)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上海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默写(1)斗折蛇行. 。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相貂裘.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落曰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
(李淸照《如梦令》)(5).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3.阅读下文.宪成下列各题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蹬几不可登(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留以为.梁②乃尽.湿之(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 精选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2017年中考说明文汇编(2017黑龙江省绥化)(四)阅读说明文《鸡年吉祥》,回答23-25题(6分)①2017年是农历的丁酉年即鸡年。
掐指一算,生肖动物排行榜里,鸡,竟是十二属相中唯一的鸟类。
全球人类饲养的鸡的总数在100亿只以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鸡。
你知道吗,鸡曾经不是普通的鸟类,而是以非常重要的身份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②首先,中国历史上曾把鸡抬得很高,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的太阳鸟,对鸡崇敬有加,称鸡为“德禽”。
《尔雅翼》中说,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
”鸡叫三遍,太阳出来,鸡的司晨报晓,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
鸡便成了划分阴阳两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吉祥的化身,鸡者,吉也!司晨报晓有天鸡,以鸡煞鬼,除秽驱邪,也是鸡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
③其次。
在没有钟表的时代,雄鸡打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先秦,人们有鸡鸣即起的习惯。
各国的隘口也是闻鸡开关,这才有孟尝君计过秦关的趣事。
秦昭王曾礼聘齐国贵族孟尝君为相,后听谗言欲杀之,孟尝君闻讯而逃,至函谷关。
因时辰尚早,鸡鸣才能开关,孟尝君一行只好等待天亮。
在秦王追兵将至之时,一位素无名声的下士自称会学鸡叫,以骗开城门,孟尝君大喜,命其一试,果然一鸣惊人,余音袅袅。
几声之后,远近村落的公鸡纷纷响应,连关吏养的鸡也昂首啼叫起来,关吏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关隘之门,孟尝君一伙便因此趁“鸡”而逃。
④鸡还是入得了画的一种家禽,在我国的造型艺术中,以鸡作为题材,早在新时器时代就出现了。
到了汉代,在造型艺术中用鸡作为装饰则更多起来。
后来随着木版年画和剪纸的蓬勃发展,鸡被更多的艺术家作为题材,运用到造型艺术中。
历代画家中,皆有画鸡高手,画家画鸡,画的是寓意,是心情,是企盼。
一幅作品中,只要有了鸡,就会平添许多生机和喜气。
广西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说明文阅读(pdf) 新人教版

一、说明文阅读。
(每小题2分,共6分)也说算盘①算盘,又称祘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由于算盘运算方便、快速,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
②旧时,算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是理财离不开算盘。
不会打算盘,就意味着不会算账,一个不会算账的人,自然就理不好财。
其次是打算盘是谋生的一门基本技能,钱庄银号职员、商家账房先生等许多职业都必须学会打算盘,再烂的账,都可以“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地算得清清楚楚。
③算盘之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中,算盘之中”,并已出现有横梁穿档的大珠算盘。
元代,算盘的使用已十分流行。
宋末元初诗人刘因就写了我国第一首《算盘》诗:“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氏歌。
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到了明代,算盘的应用已由商贸、教育向科研领域开拓和发展。
宋代以后,中国出现许多珠算论著,南宋数学家杨辉的《乘除通变算宝》,载有“九归”口诀。
15世纪中叶,《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
由于算盘的推广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不断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
④算盘一般呈长方形,也有呈正方形、圆形、柱形等,大小不一,大的要人抬,小的可以藏入口袋。
算盘周围有框,内有轴心,俗称“档”,通常为9档、11档、15档,档的上端中间用一根横梁隔开,上端两颗珠,每珠为5;下端五颗珠,每珠为1。
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指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珠算时配有口诀,便于记忆,运算简便。
⑤算盘珠和边框的质地有木、竹、金、银、铜、铁、玉、瓷、陶、景泰蓝、象牙、骨、玻璃、塑料等;档的材质也有高低之分,有藤、牛筋、铁、银、铜、铝、竹木、不锈钢等。
比较珍贵的当数牛筋档,价值不菲。
质优的算盘是红木制的,珠重杆滑不连带,打起来“叭叭”作响,富有节奏。
⑥在电脑普及的今天,“算盘”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珠算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意味着算盘仍然不会“一退六二五”,而将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上海市中考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
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
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
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
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
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
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
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
我国从2017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
2017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5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17年湖北省说明文阅读5篇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上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已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
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
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
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
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
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
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
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
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
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 真题精选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可以”示例: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 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 是一致的。(意思对即可)
“不可以”示例: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 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题,(2分)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 就具有的自愈能力。(1分)(意思对即可)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④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种,而是掺和了沙 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 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 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 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 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 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 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 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 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 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 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 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 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 损伤。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 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 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 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 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 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原文(一)海洋是未来的粮仓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201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题目(一)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3、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 、______ 、______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2分)201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答案(一)1、不能去掉。
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2、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
3、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4、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5、评分要点: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
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201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原文(二)乔家大院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
而今,又以大师传统心甘情愿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
它又句“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年建成一座的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的志愿人员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
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
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项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
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
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
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项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项的平房,既表现了偷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
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
各院房项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201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目(二)1.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俯视呈,整个大院显得。
2.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
3.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5.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
请你为乔家大院这座三晋句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文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
(不要用原文语句)201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案(二)1.城堡式建筑群“囍”字形气势宏伟,威严高大2.打比方乔家大院在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3.过渡作用,提示引出下文说明的重点4.不能。
第5段交待了乔家大院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5.例:商界奇才乔氏致庸抱负远大汇通天下华夏名宅乔家大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三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晓辉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
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
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
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
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
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
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
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
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
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
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
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自《百科知识》2015.03A,有删改)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4分)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
(4分)3.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分)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5分)(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3分)(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2分)5.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 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D.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201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案一、1.(4分)数字时代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大脑结构。
(每点2分)【解析】文章共五个段落,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段总领下文,尾段总结全文,中间三个段落可分为两层,第②③段为一层,第④段为另一层。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所需信息应在第②~④段中提取。
第②段首句“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引出下文内容,第②③段内容由此展开;第④段首句“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引出下文内容,第④段内容由此展开,因此我们从这两句话中提取信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