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歌声
白发的期盼(节选) 永不消逝的歌声 含解析

◎第15课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第17课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第16课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作者简介(一)背景链接《白发的期盼(节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传统大家庭模式的改变。
到外地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父母在,不远游”已经变成了千里万里之外通过电话嘘寒问暖。
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做儿女的却于奔忙之中鲜有顾及。
如何解决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为代价?年轻人在精神的独立和现实的忙碌之外还能为白发爹娘做些什么?这就是《白发的期盼》的创作动机。
《永不消逝的歌声》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于1996年3月14日在军区总医院因病逝世。
享年83岁。
作者以前访问过他,并于4月24日播出,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二)常识整理1.人物专访“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采访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采访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采访问话应注意四个方面:(1)提问前要了解对方;(2)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3)问题要准确具体;(4)问题要简洁口语化。
2.广播稿广播稿是为广播需要而准备的文稿。
广播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听觉优先和简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稿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通俗口语化,明白易懂。
二是结构简洁明了。
受时间的限制,广播稿要注意干脆利索。
三是生动活泼。
写法、语言要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乏味;要侧重具体事例,少用抽象议论。
四是主题单一集中。
五是音调和谐,讲究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赡.养(shàn)(2)拎.着(līn)(3)空巢.(cháo) (4)惶.恐(huánɡ)(5)融洽.(qià) (6)脍.炙人口(kuài)(7)恪.守(kè) (8)镌.刻(juān)(9)病榻.(t à)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累⎩⎪⎨⎪⎧ 拖累.(l ěi )累.赘(l éi )劳累.(l èi ) (2)圈⎩⎪⎨⎪⎧花圈.(qu ān )圈.养(ju àn ) (3)着⎩⎪⎨⎪⎧ 执着.(zhu ó)着.急(zh áo )着.数(zh āo ) (4)埋⎩⎪⎨⎪⎧埋.没(m ái )埋.怨(m án ) 2.语境辨析法 (1)他对待工作绝不马虎,谈起线路管内设备的质量、病害频发处.(ch ù)所及处.(ch ǔ)理最佳方法,他如数家珍。
永不消逝的声音作品简介

永不消逝的声音作品简介一、引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传达信息,并在某种程度上留下永恒的印记。
永不消逝的声音作品是指那些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仍能够持久存在,并产生深远影响的音乐作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经典的永不消逝的声音作品,并深入分析它们的特点、影响以及为何能够留存至今。
二、驰名世界的永不消逝的声音作品2.1 Beethoven的第九交响曲•音乐作品简介: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第九交响曲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由合唱和交响乐团演奏的作品,以其壮丽的音乐、深邃的思想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的听众。
•特点和影响:1.奔放豪情:第九交响曲以其雄浑豪放的曲调令人难以忘怀。
其中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欢乐颂”更是成为了人类团结、和平与欢乐的象征。
2.革新性的结构: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中首次引入了合唱部分,这是当时交响曲所未有的。
这一创新给予了作品更加宏伟的氛围,也推动了交响音乐的发展。
3.对后世音乐影响深远:第九交响曲不仅成为了贝多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许多音乐家受其启发,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类似气质和韵味的作品。
2.2 Mozart的《小夜曲》•音乐作品简介:《小夜曲》是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作品以其轻盈、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音乐层次,至今仍风靡世界。
•特点和影响:1.简短而精巧:《小夜曲》以其简洁而精巧的结构赢得了广大乐迷的喜爱。
虽然曲子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其中的音乐变化丰富多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恢弘与温柔并存:尽管《小夜曲》整体上给人一种欢快轻松的感觉,但作品中也穿插了一些恢弘而庄重的乐章。
这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颇具感染力。
3.深入人心:《小夜曲》中的旋律通俗易懂,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这使得它成为了许多人最早接触的经典音乐之一。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后巩固:4.2.2 永不消逝的歌声 Word版含解析

永不消逝的歌声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罕.见(hǎn)干冽.(liè)给.养(gěi)脍炙..人口(kuài zhì)B.肥沃.(wò) 转.文(zhuàn)攀.谈(pān)不胫.而走(jìnɡ)C.瞌.睡(kē)恪.守(kè)岂.止(qǐ)厚积薄.发(báo)D.署.名(shǔ)敞.开(chǎnɡ)病榻.( tà ) 高耸.云天(sǒnɡ)解析:A项,“给”应读“jǐ”;B项,“转”应读“zhuǎn或zhuǎi”;C项,“薄”应读“bó”。
答案:D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崇尚佩戴遥远天暮低垂B.执着埋没震憾泥泞不堪C.质朴改编广泛融会贯通D.提练采集支撑恰如其分解析:A项,“暮”应为“幕”;B项,“憾”应为“撼”;D项,“练”应为“炼”。
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
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
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的,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
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
”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
永不消逝的歌声 【王洛宾】

王洛宾与三毛鸿雁传书 在三毛离开大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按捺不住兴奋心情的三毛和王洛宾 书信寄情,鸿雁传书。不到一个月,王洛宾就收到了三毛的第一封来信:
亲爱的朋友,洛宾: 1990年4月27日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没法
抗拒的。我不要称呼你老师,我们是一种没有年龄的人,一般世俗的观念,拘 束不了你,也拘束不了我。尊敬与爱,并不在一个称呼上,我也不认为你的心 已经老了。回来早了三天,见过你,以后的路,在成都,走的相当无所谓,后来, 不想再走下去,就回来闭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没有办法。照片上,看我们 的眼睛,看我们不约而同的帽子,看我们的手,还有现在,我家中蒙着纱巾的灯, 跟你,都是一样的。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上海我 不去了,给我来信。9月再去看你。寄上照片四大张一小张,还有很多。每次 信中都寄,怕一次寄去要失落。想你,新加坡之行再说,我担心自己跑去你不 好安排。秋天一定见面。
(2)不解之缘: 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3)情不自禁:__抑__制__不__住__自__己__的__感__情__。 (4)不胫而走:__没__有__腿__却__能__跑__,__形__容__传__布__迅__速__。
错点提醒 不是指东西丢了“不翼而飞”,不能写作“不径而走”。 (5)浑然一体:__融__合__成__为__一__个__整__体__,__形__容__完__整__不__可__分__。 (6)厚积薄发: 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脍.炙.人口(
) 干冽.( ) 憧.憬.(
)
撒阿黛.( )
镌.刻( ) 风靡.( )
融.会贯通( ) 坎坷.( ) 哀婉.( )
聆听名曲,感受音乐魅力

聆听名曲,感受音乐魅力分析名曲,带来深刻思考《东方红》——带给我力量《歌剧魅影》——永不消逝的歌声总结收获,用心感受摘要:本文主要写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写自己对于这门课的感受,对于音乐的感受以及自己在音乐欣赏上的进步和觉悟;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自己在课堂上对所聆听的部分音乐的简单分析和感受,然后针对于两部作品《东方红》、《梁祝》做了详细解析并详细谈了自己在欣赏着两部作品时的感受、触动、理解和收获;第三部分,主要是简单的总结自己对这门课的一个收获,自己对于音乐欣赏的理解—用心聆听,用心感受!关键字:音乐、魅力、感想、分析、收获聆听名曲,感受音乐魅力以前的自己对于音乐,就只是停留在对一首喜欢的歌去唱,自己觉得好听的曲子去听,很少懂得去理解音乐中隐藏的意义,也很少能够静下心来聆听一些各国名曲,去了解它们的内涵,探究它们的意义,感受它们的情感。
选了《音乐基础与名曲欣赏》,老师就经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放一些名曲,例如:《东方红》、《梁祝》、《歌剧魅影》等。
每一首曲子都十分的经典,再次的聆听都会给我带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感触,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音乐的魅力的确是无穷的,尤其是一些经典名曲。
所谓经典,所谓名曲,一定是经久不衰,得到许多人的认可,而且是百听不厌,越听越有味道的。
当老师把那些我们自认为听过无数次的老曲再次放给我们,跟我们讲解意义的同时,让我们静下心来聆听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没有厌倦,没有烦躁,而是心灵上一次从未有过的享受。
享受音乐,享受物质之外的精神与艺术。
分析名曲,带来深刻思考每首音乐都有它自己的背景,自己的情感,自己渴望带人们的不同的感受。
每一个乐曲,每一个表演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其中我最喜欢或者说给我带来最深刻的思考和感受的是《东方红》、《歌剧魅影》。
《东方红》——带给我力量《东方红》是为新中国成立15周年而创作的大型歌舞剧,1965年被搬上银幕。
音乐、舞蹈工作人员共三千多人联合创作演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永不消逝的歌声名师精编教案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必修四永不消逝的歌声教案●教学目标1. 阅读广播稿文本,了解王洛宾的艺术人生,复述王洛宾的故事,理解王洛宾创作的一首首民歌与其艺术创作经历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这篇广播稿的构思特点与表达特点。
3. 课堂教学中播放节目录音让学生倾听,通过倾听来捕捉声音文本的信息,通过倾听来概括声音文本的内容,通过倾听来感受声音文本的独特表现力。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作品简介《永不消逝的歌声》选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获奖作品选》。
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中播出,由著名播音艺术家雅坤主播,这个节目也曾获首届中国播音作品奖一等奖。
主创人简介雅坤,原名佟雅坤,辽宁沈阳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雅坤老师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节目《今晚八点半》的第一任节目主持人,也是全国第一、二届“金话筒”奖金奖的得主。
代表作品有《东方神话——从哑女到神童》《祖国不会忘记》《边关军魂》《太阳之歌》《上下五千年》《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等。
她主播的节目,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节目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服务性于一炉,可听性强,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喜爱。
演播的音乐专题节目《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获得首届中国播音作品奖一等奖;主持的《今晚八点半》春节特别节目《春灯乐》,获第二届中国主持作品奖一等奖。
王洛宾简介王洛宾(1913—1996),汉族人,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
籍贯北京。
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60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18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1课《永不消逝的歌声》课件3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4.词义辨析 (1)消逝· 消失 辨析同:都是动词,都指因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变化到一定程度而逐 渐减少以至没有。 异:“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消逝”则侧重 过程,指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应用①瞬间,一颗流星就从夜空中消失了。 ②火车的隆隆声渐渐消逝了。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王洛宾的?从中可以看出他哪些精神? 提示:从求学经历、人生转折、创作原则和人生价值等方面介绍的; 从中可以看出其执着音乐、自甘寂寞、淡泊名利、善于创造的精神。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王洛宾为什么被称为“西部歌王”? 提示:长期生活在西部;创造的歌曲多是通过对西部民歌的筛选、 提 炼而编写成的。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脍 炙人口(kuài) .
倾 注(qīng) . 支撑 (chēng) 憧 憬(chōng) . . 镌 刻(juà n) 风靡 (mǐ) . .
干冽 (liè) . 不胫 而走(jì ng) .
(2)多音字 花圈(������������ā������) 曲调(������ǔ) 圈 曲 圈养(������������à������) 弯曲(������ū) 2.字形辨认 幕(天幕) 灸(针灸) 慕(羡慕) 炙(脍炙人口) 暮(日暮)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写作积累
探究王洛宾的歌“永不消逝”的原因。 提示:观点一:王洛宾将自己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 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 观点二:王洛宾将自己深深植根于民歌这块肥沃的土壤,他的歌来 源于人民,也将永远属于人民。 观点三:“永不消逝”的歌声,是对王洛宾永恒的纪念,他的歌将一代 一代传唱下去。 我的观点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1课《永不消逝的歌声》课件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 1 000 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 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 评为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 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 坂城的姑娘》 《阿拉木汗》 《掀起你的盖头来》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玛 依拉》 《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为表彰他为 20 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于 1994 年 7 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罕 见 . 干冽 . 攀 谈 . 恪 守 . 憧憬 .. 病榻 . 给 予 . 给 给 养 . 读音 hǎn liè pān kè chōnɡ jǐnɡ tà gěi jǐ 加点字 脍炙 人口 .. 肥沃 . 瞌 睡 . 看 守 . 敞 开 . 流畅 . 旋 律 . 旋 旋 风 . 读音 kuà i zhì wò kē kān chǎnɡ chà nɡ xuá n xuà n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3.解词义 (1)不解之缘: 不可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2)脍炙人口: 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3)情不自禁: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4)不胫而走: 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 :小腿。 (5)浑然一体: 浑然 :形容完整不可分割。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形 容完整,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6)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 (7)厚积薄发: 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8)高耸云天: 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既写出监狱大院里 白杨树的茁壮、顽强,又暗示出度过了坎坷狱中 生活后的王洛宾会以更加顽强的生命力迎接生活。
6.你如何理解“我只是一个传歌者”?
【提示】“传”即传播、传递,表现了王洛宾没有 将他改编创作的歌曲视为己有,表现了他的胸怀的 宽广和淡泊名利。在他看来,好听的民歌不是属于 他专有,是属于大家的。
形容传布迅速。
浑然一体:
形容完整,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 绘画,布置匀整,结构严谨。
融会贯通: 形容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 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厚积薄发: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1.
题目“永不消逝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
【提示】作者以“歌曲”为线索穿起了王洛宾的一生, “永不消逝”表达了对王洛宾在民歌领域贡献的高度 赞扬和永恒纪念。
2.是什么促使王洛宾改变了最初的梦想 ? 【提示】在被困的马车店里,“五朵梅”演唱的花 儿《眼泪花儿》打动了王洛宾的心,让他将梦想根 植于民歌这块肥沃的土壤。
3. 详细交代《达阪城的姑娘》这首民歌的产生有 什么作用?
【提示】是对前面“他像小学生一样,拜草原的牧 人和终年奔走在大漠的“赶脚人”为师,搜集、整 理、改编在西北大地广泛流传的“花儿”和新疆维 吾尔族、哈萨克族民歌 ”的具体阐释;不胫而走 的歌曲更是对他搜集、改编辛勤付出的高度肯定, 表现了他在民歌方面的突出才能。
王洛宾的去世 永 不 消 逝 的 歌 声
志向的转变
搜集改编民歌 取得的成就与贡献
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 一段散文,限60字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 词,注意押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不消逝的歌声
有这么一首歌,它传唱于世界各地,让听者心灵 澄澈,如闻天籁。一起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歌。
这么美的音乐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它的作者又是谁? 走进文本,走近“西部歌王”王洛宾。
1.通过欣赏音乐了解王洛宾的生平。(重点)
2.感受王洛宾为音乐奉献终身的伟大情怀。(难 点)
雅坤原名佟雅坤。1942年生。
7.“王洛宾就像一棵常青藤,他用碧绿的树叶, 编织着一首首鲜活而又满含生机的歌。”说说这句 话的作用。
【提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热情地赞美了王 洛宾旺盛的创作能力和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歌曲。
8.王洛宾的歌“永不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王洛宾将自己真正 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 最美的心声,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
1.注字音
干冽 ( ) 泥泞 (nìng )肥沃 ( ) liè wò 瞌睡 ( )戈壁滩 ( ) 达坂城 ( ) gē 恪守 ( kē ) 昭示( )憧憬( ) bǎ n
kè zhāo chōng jǐng
2.释词语 脍炙人口: 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 纷纷扬扬: (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乱。 不解之缘: 不胫而走: 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4.插入王洛宾两次入狱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提示】起衬托作用。两次入狱,让王洛宾在铁 窗里度过了漫长的19年,“但他始终没有失去音乐 ”“正是他的歌,支撑着一个不屈的灵魂,走过 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坎坷”,写出了音乐对王洛宾 的重要性及王洛宾对音乐的执着与坚守。
5.“蓝天白云下,它们那结实、挺拔的躯干,正昭示着 生命力的顽强。”一段有什么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和仿用句式的能力。 (1)扩展后的语段,需包含“我”面对“天空”的 内心独白和情感抒发,需体现想象中的“我”与 “天空”对话交流的情境,需做到想象合理,语言 优美,诗意氤氲。(2)需选择与“水”相近的自然 事物做话题,恰当设喻,用两个分句构成对比,且 尾字押韵。
答案(示例):(1)仰望天空,目光穿越而行,我似乎 生出羽翼,在月明风清里飞舞。活着就幸福。我 与天空沉默着,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2)生命如风,有时轻柔,有时豪迈。
搜集王洛宾创作的歌曲,选两三首你喜欢的歌 曲,为它配上乐评。
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 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 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
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节目主 持人,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 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 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背景介绍】
1987年至1998年,雅坤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名牌综艺节目《今晚八点半》的主持人,她演播 的音乐专题节目《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 家王洛宾》,获得首届中国播音作品奖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