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市场会计问题辨析对策

期货交易市场会计问题辨析对策
期货交易市场会计问题辨析对策

期货交易中会计问题辨析与对策

摘要

中国的期货市场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但解放后期货市场曾在中国大陆消失了近40年改革开放以后,期货市场又重新出现1990年10月12日,粮食批发市场成立,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期货交易市场,在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初期,期货交易极不规。国家对期货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关闭了金融期货,目前只有商品期货仍在交易,为规商品期货交易的会计处理,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商品期货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这些规定涉及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投资企业三个交易主体。暂行规定在规商品期货业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的处理方法还存在一些缺陷,本文主要从参与期货交易的企业的角度,对期货会计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并着重讨论商品期货会计的有关问题。

关键字:期货交易、会计问题、辨析、对策

ABSTRACT

China's futures marke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ut after the liberation futures markets have disappeared in recent 40 years in China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futures markets have on October 12, 1990, zhengzhou grain wholesale market was established, this is the first futures marke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utures market, futures trading is highly specification. Countries on the futures market rectification, closed financial futures, only commodity futures are still trading at present, th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accounting for specification, countries successively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commodity futures accounting regulations, these rules involved in futures exchange, futures brokerage companies and futures investment enterprise three trading main body. Interim provisions on the normative commodity futures business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but there are some defects, the existing processing method in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icipate in futures trading enterprise, mak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futures accounting, and focuses on issues related to commodity

futures accounting.

Key Word:Futures trading, accounting problems,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1.1选题意义及目的 (2)

1.2国外研究现状 (3)

1.3论文基本结构及研究方法 (4)

第二章期货及其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5)

2.1期货的概念及分类 (6)

2.2期货交易的起源与发展 (7)

2.3期货交易的特征及功能 (8)

2.4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9)

2.5期货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9)

第三章期货交易中会计问题的辨析 (9)

3.1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取得方面 (10)

3.2期货交易保证金的会计问题 (11)

3.3期货交易开仓的会计问题 (11)

3.4期货交易持仓的会计问题 (11)

3.5实物交割的会计问题 (12)

3.6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12)

第四章期货交易中会计问题相关对策 (13)

3.1期货交易会所会员资格取得问题对策 (13)

3.2期货交易保证金会计问题对策 (13)

3.3期货交易开仓会计问题对策 (13)

3.4期货交易持仓的会计问题对策 (13)

3.5实物交割会计问题相关对策 (13)

3.6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3)

第五章期货交易财务会计核算规修订 (14)

第六章结论 (15)

致 (16)

参考文献 (16)

期货交易中会计问题辨析与对策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意义及目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包括期货交易在的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不可也不能忽视的力量。我国的期货市场也逐步从无到有、从不规到规、从少数品种向更多品种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的期货品种还是局限在商品期货领域,但随着我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金融期货也将登上舞台,从而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掀开革命

性的一页。不只是在中国,即使在世界领域,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的期货交易与源远流长的现货交易相比也只足处幼稚时期,余触创新的层出不穷使得期货交易市场不断出现新品种,对期货交易的管理和规也一直是金融监管部门不懈努力的重点领域。

1.2国外研究现状

期货交易会计作为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一部分早就得到了国际会计界的关注,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与以往的商品交易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可能涉及到现行会计理论的概念和框架的根本性变革,因此被称为当今会计理论的难题之一而争

议不断,大约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对会计要素的重新定义,即金融衍生工具是否符合现行会计要素理论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在此问题上会计界的观点比较一致,就是难以用现行会计要素理论的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定义,但基于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经营的巨大影响,有必要对会计要素理论进行重构,但目前没有得到权威的、普遍认同的研究结果。

在会计确认理论方面存在争议,传统的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受到挑战,坚权责发生制是共识,是放弃实现原则还是改变实现原则的外延和涵来适金融

衍生工具还存在争议,目前为止尚未得到比较好的结论和研究成果。

1.3论文基本结构及研究方法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逐步规和企业参与度的提高,期货交易的会计规缺陷导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企业出现重大问题,如中航油事件等,给企业和相关利益人造成的损失巨大,其中会计信息失真和披露不及时、充分、准确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人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大型企业最终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由于期货交易导致的巨额亏损,在事中反映中,会计核算却无能为力。

利用会计来准确监督和反映期货交易行为是会计工作者的一项责任,也是努力的方向,这也是本文选题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在对期货交易业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遵守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基本前提下对期货交易财务会计的基本问题进行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探讨,并提出部分与上述《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和《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不同的看法,主要涉及的领域有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事项的公{量及财务信息的披露方面,最后根据上述理论探讨的结论提出期货交易会计处理的规性框架,并对本文研究会计问题的理念加以总结。

第三章期货及其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2.1期货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期货(Futures Contract) 又称期货合约或期货契约是指由交易所制定的有法律效力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确定时间和地点交收特定数量和质量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约期货交易是指在期货交易所集中买卖某种期货合约的交易活动在期货交易易的对象是标准化的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所约定的未来交易易的对象是期货合约中规定的基础资产。在理解期货和期货交易的概念时应当注意区分期货交易的对象和期货合约所约定的未来交易的对象在对期货会计的研究中正确区分二者的交易对象是非常重要的。按期货合约基础资产的不同期货可以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商品期货合约是以实质商品为标的物的合约。

2.2期货交易的起源与发展

期货交易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央交易场所产生了带有期货性质的远期合约到十二世纪在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等西欧国家。这种类似的交易活动就其规模和复杂性而言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570年英国皇家交易所在伦敦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商品交易所其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开设了粮谷交易所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也创办了咖啡期货市场。尽管它们的交易规则和商品合约的容还不够完善,但已具有了现代期货市场的雏形现代期货交易是19世纪初在美国中西部芝加哥地区首先出现的。19世纪初的芝加哥是当时美国也是全世界闻名的谷物集散地。

2.3期货交易的特征及功能

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对现货市场的重要补充。在市场经济中占

有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功能。转移和分散风险,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两大基本功能。

市场体制实质上是一套以价格为中心的资源配置的组织协调机制,价格是否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的实际态势,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效率。期货市场中形成的价格既反映着市场供求状况,也成为引导生产和交易的重要信号之一。因此,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例如,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农产品价格也是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基准价格期货市场除了具有以上两大基本功能以外,还有传递和扩散信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整个社会经济运行风险等些其他功能。

2.4期货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虽然对会计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会计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是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特征而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具备两项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所谓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所谓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所要反映的对象。

第五章期货交易中会计问题的辨析

3.1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取得方面

3.1.1资产确认问题

《暂行规定》将其定义为长期投资,规定“在”长期投资“科目中设置”期货会员资格投资“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为取得会员资格而以交纳会员资格费的形式对期货交易所的投资。”。本文认为,虽然称为会员资格费,但就其本质而言,这

种资格费应该是一种权益性质的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一投资》中对投资的定义,企业会员资格费的支出具备了投资定义的所有特征(当然也符合资产的定义),但是,有些人认为既然期货交易所是非盈利性质的机构,作为一项投资难以获得投资收益分配,不满足投资的基木目的条件。

3.1.2出事计量和报告期末计量问题

《暂行规定》对会员资格投资的计量问题没有进行专门规定,但不难推断是采取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该投资的初始计量和报表期末计量均按照该原则处理,对资产减值不进行处理。有些观点认为,既然是一项长期权益性投资,就应该按照投资准则进行公十量,即初始计量按照历史成本确定,报告期末按照可收回金额与历史成本孰低计量,这实际上是赞成引入公允价值作为其计量属性并考虑到会计谨慎原则的要求的结果。

3.1.3会计核算方法问题

《暂行规定》并未对会员资格投资的核算方法进行明确规定。本文认为,处于如下原因应该采取成本法对其进行核算:A、单个会员持有的权益比例都比较小,难以对交易所产生重大影响;B、交易所的净资产数额变化不大。

3.1.4 会计资格转让的损益处理

《暂行规定》将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转让盈亏计入“期货损益”科目,本文认为既然会员资格投资完全符合权益性投资的定义,则其转让损益不应该计入期货投资损益中,而应该计入股权投资损益中。

3.2期货交易保证金的会计问题

《暂行规定》要求“设置“期货保证金“科目,核算企业向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划出和追加的用于办理期货业务的保证金。规定“……企业划出和追加

的保证金,借记“期货保证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划回的保证金作相反分录。期货合约平仓了结时,企业应根据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的结算单据列明的盈亏金额入帐,对实现的平仓盈利,该种核算规定实际上是把该作为企业与期货交易所之间的结算对待,除了追加或清退保证金,在期货合约开仓、持仓期间对该科目不进行处理。

3.3期货交易开仓的会计问题

《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对开仓环节均不做处理,其实质是按照现行会计要素理论,期货合约买、卖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不能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记录。这也代表了日前会计界较普遍的看法,也是财政部反复论证选择的结果。期货合约的买卖是否能够形成传统会计要素理论中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并准确地加以确认和计量从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以至于到今天为止,期货交易合约的买卖也未能在我国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得到列示和反映,其交易信息也始终以表外业务的方式向会计信息使用人传递。

3.4期货交易持仓的会计问题

本文通过对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和期货交易保证金及其管理的实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上述儿种处理方式不同的看法。期货交易保证金及其管理方式,特别是逐日“归位”核算管理是确定持仓合约价格变化时形成的是资产减值还是实际盈亏的关键。认为价格变动造成的是资产减值或增值从而产生“浮动盈亏”(与“实际盈亏”相对应)的观点基于如下认识:持仓合约在未对冲平仓和实物交割之前,合约交易方并未就该合约价格的变动进行实际结算,持仓合约“仅仅是价格发生了变化。

3.5实物交割的会计问题

期货交易一旦进入实物交割程序,企业将完成一项商品的采购或销售行为,期货市场上的盈亏是否应该归入实物的采购成本或销售收入,如果处理不好这将影响到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分期确认。《暂行规定》对此的处理方式是期货合约交易环节的盈亏在该环节确认,即在资本市场操作中确认,最后购销环节的成本和损益在购销环节确认,二者之间没有联系,尽管购销环节的价格是来自期货合约交易市场。

如果企业进行期货合约交易的目的是投机行为,即在期货市场上以获取价差收益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期货合约交易的损益应该在合约交易环节进行确认和计量。当然,山于投机的目的是赚取差价收益,所以,投机者一般只是平仓了结货交易,不进行实物交判。但是,特殊情况下,投机行为最后也会进

行实物交割,这取决于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的差异。

3.6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按照本文的观点,持仓期间由于价格变动形成的差额作为“实际盈亏”进行确认和计量,实际上,在持仓合约平仓前日,该合约己经按照该日收盘价进行了清算和盈亏差额结算,对冲平仓实际上只是平仓日平仓价格和上日收盘价格之间差额形成的损益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这种处理方式真正反映了期货交易损益形成的时间,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虽然最终确认的损益结果一致,但相对于《暂行规定》的处理方式,木文的处理方式能够真正反映期货交易盈亏变化的过程和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的实际经营成果。

第四章期货交易中会计问题的辨析与相关对策

4.1期货交易会所会员资格取得问题

4.1.1 关于资产确认问题对策

期货交易的经济实质决定会计实质,因此,本文将沿着期货交易业务的各个环节对上述会计问题加以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探讨,结合对期货交易业务的深入理解来发现期货交易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而找出其特征,并与我国现行的《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和《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进行比较,提出对上述会计规定的修改意见。

按照目前的我国有关法规,期货交易所采取会员制,期货交易所以会员认购的会员资格费作为注册资本,期货交易所利用这些资金进行非盈利性质的活动,主要是为会员提供交易的场所和必备的设备,并制订各种旨在维持公正、公平、公开的交易规则。

4.1.2 关于初始计量和报告期末计量的问题

本文认为采取何种计量属性对交易所会员资格投资进行计量,除上述考虑外还要结合该项投资具备的天然属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加以考虑。实际上,基于下列原因,期货交易所的权益性资产很难产生大幅度的上下波动:A、交易所的非盈利性质;B、严格、合理的制度安排降低了期货交易所的亏损风险;C、期货交易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期货交易需求巨大:D、对佣金或手续费的定价权能够保证其收支平衡。

4.1.3 关于核算方法

对会员资格投资的核算方法进行明确规定。本文认为,处于如下原因应该采取成本法对其进行核算:A、单个会员持有的权益比例都比较小,难以对交易所产生重大影响;B、交易所的净资产数额变化不大。

4.2期货交易保证金会计问题对策

交易方中亏损一方追加价格变动资金,而盈利一方可以清退所获得的该部分资金,这确定了资金所有权变更的实质。既然逐日“归位”结算的制度具有资金所有权变更的事实,那么会计核算中就必须对其会计实质进行反映,那就是该种保证金的数量是实际变化的,反映在会计核算上就是其科目余额是变化的。因此,对交易所而启的价格变动保证金实际上是企业之间在结算双方的交易盈亏。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后而的讨论中可以看到,其对期货交易损益的确认时间具有决定性意义。

企业追加保证金一般包含上述两种性质的保证金,其公式如下:

应追加的保证金二初始保证金十价格变动保证金

二增加的期货交易量x每份合约的原始保证金+原交易量对成交价格的价变动保证金+新达成的期货交易量对新结算价格的价格变动保证金

其中:价格变动保证金=合约数量x(原价一现价)

考虑交易所和企业之间款项结算的时间性,本文认为“期货保证金”科目下应该设置“初始保证金”、“价格变动保证金”和“应收交易所款项”三个明细科目,以便准确划分上述三种性质的资余和企业对资金的控制状态。即“初始保证金”科目核算企业在交易所拥有所有权但不能收回的资金、“价格变动保证金”科目核算企业与交易方实际结算的所有权转移的盈亏资金、“应收清退款项”科目核算企业随时可以清退收回的资金。木文的会计分录将按照这种科目设置来反映期货交易保证金的变化情况。

4.3期货交易开仓会计问题

4.3.1 现行会计规对开仓环节的会计处理

《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对开仓环节均不做处理,其实质是按照现行会计

要素理论,期货合约买、卖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不能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记录。这也代表了日前会计界较普遍的看法,也是财政部反复论证选择的结果。期货合约的买卖是否能够形成传统会计要素理论中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并准确地加以确认和计量从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以至于到今天为止,期货交易合约的买卖也未能在我国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得到列示和反映,其交易信息也始终以表外业务的方式向会计信息使用人传递。

4.3.2 开仓环节的会计要素辨析

本文试图通过用现行会计要素理论对合约买卖环节形成的交易事项加以辨析,为此,需要对期货交易市场、期货合约的实质和期货交易所的制度加以探讨,以发现其实质,最后用于解决开仓环节的会计问题。

不管是开仓买入还是卖出期货合约(以下称为“开仓合约”),企业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均产生了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或流出企业的潜力(或称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发生了变化,如果开仓量巨大,该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均会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危机到企业的持续经营状况,因此从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角度都必须对‘其加以确认、计量和披露,这是会计核算基本要求,如果对开仓环节不进行会计处理势必会违背这一原则,不能满足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在此情况下,如有必要必须对一些基本会计框架进行修正甚至重构。

4.3.3 开仓环节的会计确认处理

既然开仓和约可以确认为一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建议设置“期货合约投资”科目进行核算,当开仓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时借记该科目;设置“期货交易清算”科目对该种金融负债进行核算,该负债类似具有短期借款性质,在某一特定时点

需要以期货投资资产或其它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加以偿付。

4.3.4 开仓合约的初始计量

本文认为开仓合约的初始计量应该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确定,但保证金毕竟是担保(初始保证金)和盈亏结算(价格变动保证金)性质的资金支付,前者是财务杠杆性质的资金,后者是合约双方盈亏结算性质的资金,都不能完整反映合约所涉及的权利与义务的货币金额,因此建议将合约交易金额作为初始成木的价值计量金额,这样刁‘能如实反映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资源的整体金额,而实际上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确也是由该整体金额变化引起的。

4.4期货交易持仓的会计问题

4.4.1 持仓合约日常计量和损益确认方面存在的争议

既然持仓合约确认为资产,那么如何对其进行日常计量呢,由于期货交易价格的频繁变动,持仓合约将产生“浮动盈亏”,该盈亏真是浮动盈亏性质的变化吗?该盈亏何时进行确认刁‘能反映这种变化的实质?这些问题目前有许多争议:

l、有人认为既然持仓合约不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也就不存在上述问题;

2、有的认为既然确认为一项投资性资产,当产生减值时进行减值处理,以便其更加符合资产的定义,按照实际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加以计量,减值部分即“浮动亏损”部分确认为报告期损失,增值部分即“浮动盈利”部分按照谨慎性原则不加以确认;

3、还有人认为应该对持仓合约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此后一直保持历史成本不便,在最后对冲平仓或实物交割时再进行处理。《暂行规定和》和《补充规定》对持仓合约采取了上述第一种处理方式。

4.4.2 对持仓合约日常计量和损益确认方面的建议

本文通过对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和期货交易保证金及其管理的实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上述儿种处理方式不同的看法。期货交易保证金及其管理方式,特别是逐日“归位”核算管理是确定持仓合约价格变化时形成的是资产减值还是实际盈亏的关键。认为价格变动造成的是资产减值或增值从而产生“浮动盈亏”(与“实际盈亏”相对应)的观点基于如下认识:持仓合约在未对冲平仓和实物交割之前,合约交易方并未就该合约价格的变动进行实际结算,持仓合约“仅仅是价格发生了变化。

4.5实物交割会计问题

4.5.1 现行会计处理方式

《暂行规定》规定在持仓合约对冲平仓时确认期货交易的损益,持仓期间由于价格变动形成的差额作为“浮动盈亏”不进行确认和计量。

4.5.2 建议的会计处理方式

按照本文的观点,持仓期间由于价格变动形成的差额作为“实际盈亏”进行确认和计量,实际上,在持仓合约平仓前日,该合约己经按照该日收盘价进行了清算和盈亏差额结算,对冲平仓实际上只是平仓日平仓价格和上日收盘价格之间差额形成的损益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这种处理方式真正反映了期货交易损益形成的时间,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虽然最终确认的损益结果一致,但相对于《暂行规定》的处理方式,木文的处理方式能够真正反映期货交易盈亏变化的过程和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的实际经营成果。

4.5.3 期货交易损益是否与实物交易成本相配比的问题

从两种会计处理结果来看,损益确认的期间不同影响到了企业编报的财务报告中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在会计分期报告前提下是有

非常重大的影响的,这对于企业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结果认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4.6加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以及建议

4.6.1 目前期货交易信息披露的状况

《暂行规定》要求企业进行期货投机交易应在在资产负债表的其它应收款项目中披露期货保证金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披露会员资格投资额、持仓合约的浮动盈亏及提交的质押品的帐面价值等信息。在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下设置“期货收益“项目(亏损用“一“号表示),反映企业进行期货业务实现的损益。在财务状况变动表”收回长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年度申请退会、转让或被取消会员资格而收回的会员资格投资,在”增加长期投资“项目反映年度为取得会员资格以交纳会员资格费的形式对期货交易所形成的投资。

4.6.2 对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财务报表的目标就是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信息,而财务报表披露的频度和容又与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及报表使用人的要求联系在一起的,目前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期货业务本身具有的特点使得会计信息披露必须及时而充分,刁能发挥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归纳起来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

加强和改进期货交易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

期货交易木身的特点就是变化快,价格波动大,这是业务本身具有的属性和特点,根据会计信息质量及时性原则要求,必须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期货交易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然后及时进行传递和披露给会计信

息使用者。在会计分期前提下是一个报告频度问题,根据重要性和相关性原则要求,期货交易业务的财务信息披露频度应该是非常高的,这不是会计确认、计量理论方而的缺陷造成的,!叮是业务属性造成的。因此,要及时掌握期货交易

的会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频度对信息使用者非常重要。

4.6.3 对会计报表的改进

本文对期货交易会计的研究结论除了对会计核算,即期货交易业务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对现行期货交易会计有突破,同时对期货交易的会计披露也产生了影响,其实质是将表外业务纳入了会计核算而成为会计报表业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本文将开仓和持仓合约确认为金融资产,其对应科目确认为金融负债,按照合约清算价格进行计量,因此,资产负债表中应增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项目: 建议在资产负债表左右各自增加“期货投资”和“期货交易清算”栏目:在“期货投资”项目后增加“递延套保损益”项目,.反映尚未配比的套期保值损益的递延余额。

2.对损益表的影响

在投资收益项目后增加“期货投资损益”项目,反映持仓合约逐日“归位”结算的盈亏和对冲平仓损益。

第五章期货交易财务会计核算规修订

本文对期货交易会计所做的理论探讨和突破,最终应该以会计核算规的形式加以总结和表现,因此本章在最后对上述探讨的结果梳理成便于实务操作的规性文件,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增加会计核算的可比性。

本文章确定的会计核算规仅限于本文讨论到的问题,涉及期货交易其它方面的会计核算可以参照《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这里不再赘述。

1、会计科目

企业在开展商品期货业务时,应在现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以下会计科目: (1)”期货保证金“科目,核算企业向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划出和追加的用于办理期货业务的保证金。办理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应在“期货保证金”科目下设置“套保合约”、“非套保合约”和“应收交易所款项”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和非套期保值(投机)业务买、卖期货合约所占用的资金及清退的可以划回的非保证金性质的资金。在“套保合约”、“非套保合约”科目下各自分别设置“初始保证金”和“价格变动保证金”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企业交易头寸所占用的保证金和逐日按照结算价计算的应支付给交易对方或应收取的盈亏资金。

(2)”期货损益“科目,核算企业在办理期货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持仓、平仓盈亏的损益。

(3)在“长期投资“科目中设置”期货会员资格投资“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为取得会员资格而以交纳会员资格费的形式对期货交易所的投资。

2、帐务处理

(1)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投资

企业为取得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而交纳会员资格费,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长期投资一期货会员资格投资”科口,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申请退会、转让或被取消会员资格,应按实际收到的转让收入或期货交易所实际退还的会员资格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期货会员资格投资的帐面价值,贷记”

一长期投资一期货会员资格投资“科目,按其差额,借(或贷)记“投资损益“科目。

(2)缴存和清退期货保证金

企业划出和追加的保证余,借记”期货保诫余一应收交易所款项”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划回的保证金,作相反分录。

(3)开仓

企业买、卖期货合约后,按照期货合约成交的金额,借记“期货投资”科目,贷记“期货交易清算”科目;根据开仓规模或交易所要求的保证金金额,借记“期货保证金一初始保证金”科目,贷记“期货保证金一应收交易所款项”科目。第六章结论

本文对期货交易会计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两个方面。在会理论方而主要:l、对要素的确认中的实现原则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即使合约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尚未得到履行或部分得到履行也可以对合约涉及的会要素进行确认,前提是该合约的履行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实际上是以风险和报酬的完全转移作为会计要素确认的标准,突破了以前只有合约双方的义务全部或至少一方履行后刁能进行确认的原则,将实现原则的涵和外延进行了扩展,将期货合约的开仓和持仓进行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根本原因就是通过期货交易完备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期货合约所涉及的风险和报酬的完全转移。

通过对期货交易的实质和交易保证金管理规则的深入分析,将保证金划分为履约保证金和持仓合约的盈亏结算资金,通过这两类资金的所有是否变更和资金的可划拨性将保证金的性质进行了经济土的区分,从而为保证金的会计核算确立了新的标准,由此改变了持仓合约价格变动所产生的盈亏的确认时间,保证了会计

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辨析与协作

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辨析与协作 【摘要】目前各研究者对会计监督的涵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文章在辨识会计监督的涵义,理清内部控制实质的基础上,分析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异同,探寻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异同;协作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对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理清会计监督的涵义和内部控制的实质,梳理两者的异同,研究两者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两者的效用,促进两者共同目标的实现。 一、会计监督的涵义之争 目前,理论界对会计监督的涵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主要观点有: 1. 会计监督即是指会计监督职能。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监督职能寓于核算职能之中。会计监督是利用会计核算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生成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进行监察督促。 2.会计监督指法定组织对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这里的“法定组织”主要是指经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有权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等进行监督的企业外部组织,该涵义下“会计监督”和“会计监管”常常被混用。 3.会计监督是指行为主体人员按照法律和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各部门或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以及会计工作本身所实行的经济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察、督促(蒋燕辉,2002 o4.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的学者认为会计监督作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系统,其主体包括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并构造出由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监督和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监督所组成的会计监督体系。 各研究者对会计监督涵义理解不一,主要是由于各研究者所处的经济发展时期不同,且对会计监督产生之理论基础的认识以及研究方向不同而导致的。但从实现会计监督目的的角度来看,内外部监督需相互作用与协调才能合理保证目标的实现,会计监督应该涵盖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其中,内部会计监督包括:一是经理层所主管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对企业内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工作、会计行为以及所生成会计信息等所进行的监督;二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利用会计信息运用经验判断和职业道德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所实施的会计监督。而外部会计监督主要是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督。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督在实现上有两种途经:一种是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入手,延伸至会计师事务所;另一种是先着力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再延伸到被审计的企业,追究企业的会计责任。所以政府部门会计监督的范围包括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

商品期货交易会计处理分析

商品期货交易会计处理分析 (3)资产负债表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衍生工具”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衍生工具终止确认时,应比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等科目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一、买入商品期货合约会计处理 【例1】假设20x8年度A公司发生以下期货投资业务: (1)11月1日向证券期货经纪公司申请开立期货买卖账户,存入资金20万元; (2)11月2日买入大豆期货20手,每手10吨,2000元/吨,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10%,交易手续费4元/手; (3)11月30 Ft结算价1970元/吨; (4)12月31 13将上述大豆期货全部平仓,平仓成交价1950元/吨,交易手续费4元/手。则A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1)11月1日向证券期货经纪公司申请开立期货买卖账户,存入资金20万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0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 (2)11月2日买入大豆期货20手,交纳交易保证金40000元(2 0×10×2000×10%),交易手续费80元(20×4) 借:衍生工具——大豆期货40000 投资收益8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40080 (3)11月30日,大豆期货合约亏损6000元[20×10×(2000-19 7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0 贷:衍生工具——大豆期货6000

(4)12月31日,大豆期货合约亏损4000元[20×10×(1970-19 5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0 贷:衍生工具——大豆期货4000 (5)12月31日,将上述大豆期货全部平仓,并支付交易手续费4元/手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30000 贷:衍生工具——大豆期货30000 借,投资收益8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80 借:投资收益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 二、卖出商品期货合约会计处理 【例2】20×8年度B公司发生以下期货投资业务: (1)11月1日向证券期货经纪公司申请开立期货买卖账户,存入资金50万元; (2)11月2日,卖出铜期货10手,每手20吨,19000元/吨,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10%,交易手续费为成交金额的4‰; (3)11月30日结算价18800元/吨; (4)12月31日将上述铜期货全部平仓,平仓成交价18500元/吨,交易手续费为成交金额的4%.则B公司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1)11月1日向证券期货经纪公司申请开立期货买卖账户,存人资金50万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 (2)11月2日卖出铜期货10手,交纳交易保证金380000元(1 0×20×19000×10%),交易手续费15200元(10×20×19000×4%)借:衍生工具——铜期货380000 投资收益15200

会计五大计量属性分析-税玲

一条生产线到底值多少钱? 银行招考财会部分的题,大多在关注于财会的基础理论知识,会计计量属性便是其中一个。计量要素通常有五种,分别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按照不同的计量属性去计价则价值不同。以下我们用一个例子进行全面解释。 例如:现在企业有一条生产线,已知信息如下: 1、该生产线为三年前以500,000元的价格购得。 2、预计可使用10年,10年后预计残值率为5%,估计可能发生清理费用10,000元。 3、该设备现市价为280,000元。市场上具有同等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市价为300,000元。 4、该设备未来7年预计每年能带来50,000元的收益。市场利率为10%。 提问:该设备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分别是多少。 1、历史成本,通俗讲就是买时多少就多少,则这条生产线历史成本500,000元。 2、重置成本,重置状态下搞一个一模一样的,或拥有一样生产能力的生产线的价格,因此 重置成本是300,000元。 3、可变现净值,通俗讲就是现在要卖,能收回来多少钱。现在该设备市价280,000元, 将来还得花钱付清理费用10,000,则实际可收回270,000元(280,000-10,000),实际可收回的钱数就是可变现净值,因此可变现净值为270,000元。 4、现值,通俗讲就是把以后的钱折算到现在的价值,以后每期都可以带来50,000元的收 入,我们不能简单的计算为50000乘以7,因为以后各期的钱是在不同时间点上收回的,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不同时间点的钱是不相同的,这里我们就需要使用年金现值系数去计算了。7年期10%利率的年金现值系数查表可知:4.8684因此现值等于50,000乘以4.8684等于243,420元。 5、公允价格即市场价,280,000元。 考试题型以多选为主 3. 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包括()。 A.历史成本 B.公允价值 C.重置成本 D.可变现净值 答案:ABCD 参考知识点详解: (1)历史成本:又称为:原始成本。指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算。 (2)重置成本:又称为:现行成本。指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3)可变现净值:指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4)现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 (5)公允价值: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

商品期货账务处理

商品期货账务处理 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主要涉及投资、交纳期货保证金、平仓了结合约、实物交割,以及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等内容。 企业从事商品期货交易是通过买卖期货合约进行的,期货合约是指期货交易的买卖对象或标的物。企业存入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的保证金,是进行期货交易的基础,在交易尚未发生之前,属于押金性质。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交纳的保证金,单独设置“期货保证金”科目,核算企业向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划出和追加的用于办理期货业务的保证金。“期货保证金”科目除了用于核算企业划出和追加的保证金外,还用于办理企业与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的资金结算,即企业与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的一切往来均通过“期货保证金”科目核算。具体为: (1)划出和追加保证金 企业划出和划回的期货交易保证金,通过“期货保证金”科目。 (2)提交质押品 企业提交质押品并收到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划入的保证金资金后,待有资金时再收回质押品;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追加保证金并收回质押品,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可以处置质押品。处置质押品应当分别情况处理: ①质押品为国债。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处置作为质押品的国债时,应将处置收入与原由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划入的保证金的

差额,记入“期货保证金”科目;国债的账面价值与处置收入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处理。 ②质押品为仓单。企业应按处置收入和增值税额与原划入保证金的差额,记入“期货保证金”科目,按处置收入确认营业收入。 (3)开新仓、对冲平仓和实物交割 ①开新仓和对冲平仓。开新仓是企业首次买入或卖出某一期货合约的行为。由于企业在进行期货交易前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作为进行期货交易的准备资金,企业如开新仓,可不作会计处理。 ②对冲平仓,是企业在同一期货交易所内,通过买进(或卖出)相同月份的期货合约,对冲在手的原卖出(或买进)的合约,以解除原持有合约所需承担的到期交割义务。 对冲平仓的期货合约必须是相同的商品期货及相同的合约张数。企业通过卖出或买入以前持有的买入或卖出的合约以了结交易,发生的平仓盈亏增减“期货保证金”。 平仓盈亏是指按合约的初始成交价与平仓成交价计算的已实现盈亏。企业对于平仓实现的盈亏,单独设置“期货损益”科目,核算企业在办理期货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手续费、平仓盈亏和会员资格变动损益。期货合约平仓了结时,企业应根据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的结算单据列明的盈亏金额入账,对实现的平仓盈亏,记入“期货损益”科目。在交易过程中,如属于期货交易所因会员或客户违规而强制平仓,其实现的平仓盈利不再划归会员或客户;如因国家政策变化及连续涨、跌停板而强制平仓,其平仓盈利划归会员或客户时,其会计处理与对

会计稳健性定义辨析(精)

会计稳健性定义辨析 [ 10-03-02 10:16:00 ] 作者:刘建伟编辑:studa20 摘要:会计稳健性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首先简介了会计稳健性概念的历史沿革,进而探讨了准则委员会与实证研究中对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并依次进行述评,重点介绍了会计稳健性概念的最新发展。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条件稳健性;无条件稳健性 1 稳健主义定义的历史沿革 Basu(1997)认为,稳健性对会计实务的影响至少有500年以上的历史。会计稳健主义定义起源于中世纪英国的庄园会计,当时庄园的管理是由管家进行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庄园管家的记帐、算帐,并不象现在的企业那样是为了搞好经营,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应付庄园主的审查。因此,乐观地反映或提高未来不一定实现的价值是不明智的。相反,保守的估计资产和收入就显得顺理成章。因此在账簿资料上的谨慎反应是作为财产托管人的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后来被会计人员所逐渐接受。因此,委托代理关系的出现是稳健主义原则形成的最初原因。 到19世纪,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延长和股份公司的出现,持续经营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但是,稳健主义依然占居重要的甚至是主导性的地位,因为:(1)有根据地少报资产有利于抵制管理人员虚报业绩,有利于保护股东权益;(2)会计职业是在“破产、倒闭、舞弊和争议”的企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会计人员“强烈的灾难意识”,在簿记上的低估不是会计人员一时的冲动,而是潜移默化的行为;(3)银行是会计报表的最有影响的阅读者,稳健主义对付虚增抵押品的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4)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30年的持续物价下跌,使得资产更易于更新换代,低估的资产价值并没有影响资产的实物和价值的补偿,客观上助长了稳健主义原则的推行。因此,虽然早期稳健性思想蓄意低估资产的做法带有机械性,易导致在实务中滥用,但是稳健原则在当时作为一种传统的法则是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这一阶段对稳健性的理解,正如会计师Bliss(1924)将其表述为“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 2 FASB,IASB,CASB对稳健性的定义 20世纪30年代以后,会计界掀起了对会计原则理论体系研究的热潮。稳健主义作为受托责任会计的一项重要原则,随着会计从经营责任报告向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转移而变得不适宜。稳健主义虽被继承下来了,但已由一项占主导地位的会计原则退居为处于附属地位的会计惯例,作为对其他主要会计原则的修正。对稳健性原则的规范性研究若隐若现地体现在监管机构与准则制定委员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频频的界定里。如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年在其第4号公告中指出:“历史意义上,管理人员、投资者和会计人员历来都倾向于低估资产和利润,以对付计量过程中的小偏误。这导致稳健性概念的形成”。随后美国FASB在1980年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

新准则下商品期货会计处理的探讨

作者:财税小屋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主要包括金属期货、农产品期货、能源期货等。商品期货合约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财政部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颁布了《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和《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对我国商品期货业务的会计处理予以规范。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的《金融工具计量和确认》和《套期保值》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详细规定。本文从商品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着手,探讨新准则下企业运用商品期货合约规避和管理价格风险或投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一、商品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商品期货交易是通过买卖合约进行的,商品期货合约是标准化的合约,它对合约标的物规定有统一标准的数量、质量和交割月份等,在合约成交后,所有的因素中只有价格是变动的,企业进行商品期货交易的动机,是预期价格的变动能给企业带来增值收益或避免现货价格损失。以买入铜期货合约为例,在持仓期间,若铜期货价格上涨,则该项交易将给企业带来增值收益,若铜期货价格下跌,则该项交易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具体而言,对尚未结算的商品期货合约来说,其公允价值是由交易日的结算价格和报告日的结算价格决定的。如企业在2007年8月15日买入1手铝期货合约,交割月份为2008年1月,每手5吨,每吨结算价格19,330元,2007年8月31日,每吨结算价格上涨到19,360元,假如企业在此时卖出同样的铝期货合约作对冲平仓操作,将给企业带来150元的收益,铝期货合约的浮动盈亏为盈利150元,这也就是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二、商品期货交易中的保证金企业进行商品期货交易,需要向期货经纪公司划入保证金,期货经纪公司为其设立一个保证金账户,保证金账户中的资金一部分作为交易保证金,被企业持有的商品期货合约所占用,它按商品期货合约的结算价格的一定比例计算;对于账户中尚未被占用的保证金,企业可以随时划回。保证金的管理采取逐日盯市结算方式,每个交易日结束后,根据商品期货合约的结算价格,计算当日盈亏,包括平仓盈亏和持仓盈亏,持仓盈亏视同为平仓盈亏处理,并据此调整企业的保证金余额。对于账户中尚未被占用的保证金,企业可以自由使用;交易保证金是对企业履行商品期货合约的一种担保,企业在持有商品期货合约的情况下无法使用该部分资金,但它仍然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它与企业的其他货币资金在形态上并无区别,故笔者认为均可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中核算。在逐日盯市结算方式下,对于持仓浮动盈亏,期货经纪公司从公司保证金账户实际划入或划出相应的保证金,因其盈亏并未实现,从而形成企业对期货经纪公司的暂收或暂付,故应在“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核算。具体对商品期货交易中的保证金,应分别以下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一) 企业向保证金账户划入保证金,借记“其他货币资金”,贷记“银行存款”;划出保证金,作相反分录。(二) 企业的平仓盈亏,如为收益,借记其他货币资金,分别其作为投机或套期保值工具贷记“投资收益”或“套期工具”;如为亏损,作相反分录。(三) 企业的持仓盈亏,如为收益,期货经纪公司据此增加企业保证金余额,借记“其他货币资金”,贷记“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如为亏损,作相反分录。平仓时,予以转销冲回。(四) 交易保证金与企业可用资金之间划转可不必做会计处理,但应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因持有期货合约占用的交易保证金金额。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余额应与保证金账户中保证金 1

会计制度设计任务辨析题

04 任务_000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0區] 国一、辨析题(共2道试题,共20分。)得分:0 [3i.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一债务重组》实施后,某上市公司将上一年度发生的债务重组交易当中的债务账面价值与支付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间的差额,由确认为资本公积变更到确认为当期损益。这一做法属于会计差错更正。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由确认为资本公积更到确认为当期损益。这一做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而不是属于会计差错更正。 2. 债务重组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非常损失等都属于营业外支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出的核算范围,因此,可以设计同样的会计制度来规范。虽然这些业务都是通过“营业外支出”账户来核算,但由于不同业务有着差异化的控制方式,因此在会计制度设计上是存在差异的。 二、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0 国1. 企业原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根据固定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企业决定改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试分析这一做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

答;会计制度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个会计政 策的行为。会计政策变更体现的更多的是会计基础,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原则的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 断。其更多体现的是年限,金额等方面的变更。 该事项前后采用的两种计提折旧方法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对该事项的会计确认和列报项目刀未发生变更,只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净值等相关金额发生了变化。因此,该事项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2. 某单位采购员王强出差回来到会计部报销差旅费。他出差前向单位预借差旅费10 000元,并按规定办理了有关借款手续。现在,他凭有关发票账单报销9 000元,并交回未用余额1 000元,会计员唐勇在办理有关报销手续后,将王强的原借款单退回给王强,表示单位与王强之间结清了债权债务关系。试分析唐勇这样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和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为什么? 答:唐勇这样处理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规定。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第 二节第四十八条(六)规定,职工的公出借款单(如预借采购资金,预借差旅费的借款收据)必须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并将其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退还借款单副联),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批借款记账联)。唐勇这样处理,表明企来对王强出差 前的借款业务,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既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也不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三、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40 分。)得分:0 EZH.

期货交易业务会计账务处理

期货交易业务会计账务处理 (1)向证券期货经纪公司申请开立买卖账户,按存入的资金借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企业取得衍生工具时,按其公允价值借记“衍生工具”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衍生工具”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 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期货业务会计账务处理:一、买入商品期货合约会计处理 【例1】假设20x8年度A公司发生以下期货投资业务: (1)11月1日向证券期货经纪公司申请开立期货买卖账户,存入 资金20万元; (2)11月2日买入大豆期货20手,每手10吨,2000元/吨,交 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10%,交易手续费4元/手; (3)11月30Ft结算价1970元/吨; (4)12月3113将上述大豆期货全部平仓,平仓成交价1950元/吨,交易手续费4元/手。则A公司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1)11月1日向证券期货经纪公司申请开立期货买卖账户,存入 资金20万元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0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 (2)11月2日买入大豆期货20手,交纳交易保证金40000元 (20×10×2000×10%),交易手续费80元(20×4)

借:衍生工具——大豆期货40000 投资收益8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40080 (3)11月30日,大豆期货合约亏损6000元[20×10×(2000-1970)]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0 贷:衍生工具——大豆期货6000 (4)12月31日,大豆期货合约亏损4000元[20×10×(1970-195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0 贷:衍生工具——大豆期货4000 (5)12月31日,将上述大豆期货全部平仓,并支付交易手续费4元/手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30000 贷:衍生工具——大豆期货30000 借,投资收益8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80 借:投资收益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 期货业务会计账务处理:二、卖出商品期货合约会计处理 【例2】20×8年度B公司发生以下期货投资业务: (1)11月1日向证券期货经纪公司申请开立期货买卖账户,存入资金50万元; (2)11月2日,卖出铜期货10手,每手20吨,19000元/吨,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10%,交易手续费为成交金额的4‰;

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

本科生毕业论文 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 —基于双重计量模式下的利弊分析 学院管理(经济)学院 专业 11级工商管理(会计学方向) 年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昌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昌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本人论文(设计)中有原创性数据需要保密的部分为(如没有,请填写“无”)。 学生签名: 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指导教师签名: 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 —基于双重计量模式下的利弊分析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传统的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会计模式面临严重挑战,其应用领域正在逐步缩小,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引入会计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从会计计量属性的角度进行探讨,第一章介绍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综述,论述研究相关内容的学者的论点;第二章对我国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探讨,

介绍计量属性的相关理论,从而引入本文论点;第三章介绍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含义、产生及相关利弊分析;第四章探讨近些年来讨论的焦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含义、产生及相关利弊分析;第五章则针对我国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共存的双重计量模式,分析在我国运用双重计量模式时所产生的利弊,并阐述在当前应用双重计量所面临的状况;最后,分析我国运用双重计量模式的可实施性与存在的必然性。 关键词:双重计量;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 Our Country's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ttributes -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Dual Measuring Mode ABSTRACT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思考

【摘要】会计工作要根据具体的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择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计量属性,就必须要明确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各种因素与各种计量属性的优劣,才能恰当选择计量属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关键词】计量属性;相关性;真实性 目前在我国会计界主要存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五种计量属性各有优缺点,单纯地选择一种计量属性对于整个会计工作而言不可能永远体现其连续、系统、全面计量特征,也不可能达到会计信息各质量要求,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择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计量属性,以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要求。 一、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因素 (一)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内部因素 1.会计目标定位需求 会计界对于会计目标的研究,目前形成了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主要理论观点有会计目标在于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强调对委托方的忠实性,强调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倾向于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选择的理由是历史成本计量的依据是资产取得时的真实交易价格,这个价格是经过交易双方共同认可的,并且通过它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决策有用观主要观点有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着眼点在于会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相比于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更为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决策有用观遵循的是目的性基础,它认为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当从信息使用者和接受者的切身利益要求来出发,不仅反映过去的信息,还应该反映现在的信息和未来的信息。而要达到这种会计目标,不能仅依靠一种会计计量属性,而应该根据现实情况,采用多种会计计量属性计量,保证五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还倡导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从而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真正需要。 2.会计信息披露要求 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需要考虑采用这种计量属性或几种计量属性是否能保证且更有利于如实披露。通过会计披露将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财务成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接受者发布,使得其有一个载体来了解和认识会计信息。因此无论采用哪种会计计量属性,都必须首先确保会计计量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如实进行会计披露是完成会计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例如,可以获得交易有关的历史资料时优先采取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这种可靠性较高的计量属性,以尽量避免计量中存在的主观、人为因素,确保会计披露真实反映相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便于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经营状况。而当历史信息无法全面反映价值或者很难获得相关历史信息时,不可以盲目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量,而应该在条件具备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等计量属性。通过运用恰当的计量属性,向外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计量属性选择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能否如实的进行会计披露。 (二)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外部因素 会计计量的外部经济环境会计活动都是存在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因此,不论选择任何的会计计量属性,当前的市场和经济环境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会计计量想要做到如实、客观,就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这就是外部因素。 1.市场信息化程度。我国近些年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某些产品的市已经形成,例如

期货交易的财务处理学习资料

期货交易的财务处理 ―――――――――――――――――――――――――――――――――――――――――――― ― 期货交易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它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且是未来交易事项的特点。期货相对现货而言,是标准化了的远期商品。期货交易是标准化的受法律约束的并载明在将来某一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商品的合约,期货交易的不断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转移风险和获取利润的机会。现就期货交易的账务处理的有关事项概括如下: 一、会计科目设置 企业在开展商品期货业务时,应在现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以下会计科目: 1.“期货保证金”科目,核算企业向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划出和追加的用于办理期货业务的保证金。 2.“期货损益”科目,核算企业在办理期货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手续费、平仓盈亏和会员资格变动损益。

3.在“长期投资”科目中设置“期货会员资格投资”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为取得会员资格而以交纳会员资格费的形式对其化交易所的投资。 4.“应收席位费”科目,核算企业为取得基本席位之外的席位而交纳的席位占用费。 5.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设置“质押保证金”明细科目,核算企业用质押品换取的期货保证金。 6.在“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置“期货年会费”明细科目,核算有会员资格的企业向期货交易所交纳的年会费。 7.选择性补设“买入期货合约”、“卖出期货合约”、“期货结算”科目。企业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的份数(手)、标的数量、金额都不在账内核算,这样做对期货内部控制会带来负面影响。为此,企业可增设以上三个科目,核算买入、卖出期货合约的数量、种类和初始成交价格。 二、账务处理 (一)期货投资和交纳席位占用费 企业为取得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而交纳会员资格费,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长期投资——期货会员资格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申请退会、转让或被取消会员资格,应按实际收到的转让收入或期货交易所实际退还的会员资格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期货会员资格投资的帐面价值,贷记“长期投资——期货会

50-1423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72页word

会计准则内在逻辑介绍 (50/14-23) 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 一、概述 会计计量,是确定一个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列报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报告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是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学就是计量学,确认的意义是为了计量,而报告就是计量的结果。大量交易通过现金或短期应收款来结算,对于主要从事此类交易的企业并不存在计量的难题。但是,如果企业的交易是一些复杂的活动,则计量问题就变得格外复杂而且也非常重要。尽管计量如此重要,但关于会计计量及应该采用何种计量方法,现行会计准则中却尚未制定统一的框架基础。 本专题将通过对不同计量基础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财务报表中典型项目在计量时的规律性,为解决实务问题提供帮助。 二、会计计量与财务报告目标的关系 如之前文章所述,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准则的基石,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均以财务报告目标为基础。选择适当的会计计量基础,有助于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作出决策相关的信息,同时也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受托责任。 财务报告的关键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理论上,为了提供最具相关性的信息,所有资产和负债均应采用相同的计量基础。也就是说,要么采用现行市场价格(如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资产

和负债,要么以成本为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按统一的计量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优点是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金额所表达的含义相同,总计金额和小计金额的含义均比现行财务报表更易理解。例如,现行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总额”并没有太多的信息含量,因为影响“净资产总额”的各项目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基础。 但是,统一计量基础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成本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无法提供相关的信息,例如用成本来计量衍生金融资产,就不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二是对于某些资产和负债,部分使用者认为现行市场价格所提供的信息相关性较低,他们更加关注因过去交易而产生的毛利和贡献。例如,以成本计量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比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提供的信息更为相关。而且,若现行市场价格无法直接取得而必须加以估计时,花费的成本颇高,主观性较强,可靠性就相对较弱。因此,若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很难用合理的成本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具有足够效益的信息。因此,不同计量基础并存,将是很长时期内,达到财务报告目标的合理方法。 事实上,计量基础的相关性,取决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估某类资产或负债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所采用的方法。例如,某些对现金流量有直接贡献的资产,如用于直接销售的存货,财务报表使用者很可能采用资产的市场价格来评估该资产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某些不直接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或者必须与其他资产共同使用的资产,如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财务报表使用者则可能采用交易的成本和资产消耗方面的信息,通过计算历史毛利和未来毛利来评估该资产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市场价

新准则下商品期货会计处理的探讨

新准则下商品期货会计处理的探讨 作者:财税小屋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主要包括金属期货、农产品期货、能源期货等。商品期货合约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财政部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颁布了《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和《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对我国商品期货业务的会计处理予以规范。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的《金融工具计量和确认》和《套期保值》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详细规定。本文从商品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着手,探讨新准则下企业运用商品期货合约规避和管理价格风险或投机如何进 行会计处理。 一、商品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 商品期货交易是通过买卖合约进行的,商品期货合约是标准化的合约,它对合约标的物规定有统一标准的数量、质量和交割月份等,在合约成交后,所有的因素中只有价格是变动的,企业进行商品期货交易的动机,是预期价格的变动能给企业带来增值收益或避免现货价格损失。以买入铜期货合约为例,在持仓期间,若铜期货价格上涨,则该项交易将给企业带来增值收益,若铜期货价格下跌,则该项交易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具体而言,对尚未结算的商品期货合约来说,其 公允价值是由交易日的结算价格和报告日的结算价格决定的。 如企业在2007年8月15日买入1手铝期货合约,交割月份为2008年1月,每手5吨,每吨结算价格19,330元,2007年8月31日,每吨结算价格上涨到19,360元,假如企业在此时卖出同样的铝期货合约作对冲平仓操作,将给企业带来150元的收益,铝期货合约的浮动盈亏为盈利150元,这也就是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 二、商品期货交易中的保证金 企业进行商品期货交易,需要向期货经纪公司划入保证金,期货经纪公司为其设立一个保证金账户,保证金账户中的资金一部分作为交易保证金,被企业持有的商品期货合约所占用,它按商品期货合约的结算价格的一定比例计算;对于账户中尚未被占用的保证金,企业可以随时划回。保证金的管理采取逐日盯市结算方式,每个交易日结束后,根据商品期货合约的结算价格,计算当日盈亏,包括平仓盈亏和持仓盈亏,持仓盈亏视同为平仓盈亏处理,并据此调整企业的保证金余额。 对于账户中尚未被占用的保证金,企业可以自由使用;交易保证金是对企业履行商品期货合约的一种担保,企业在持有商品期货合约的情况下无法使用该部分资金,但它仍然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它与企业的其他货币资金在形态上并无区别,故笔者认为均可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中核算。在逐日盯市结算方式下,对于持仓浮动盈亏,期货经纪公司从公司保证金账户实际划入或划出相应的保证金,因其盈亏并未实现,从而形成企业对期货经纪公司的暂收或暂付,故应在“其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内容摘要:本文从会计信息系统角度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对如何界定会计信息失真进行了探讨,并简要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与盈余管理、会计报表粉饰、利润操纵和会计造假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辨析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我国不少会计文献都进行了阐述。本文试图从会计信息系统角度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以供参考。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分析 何谓会计信息失真?顾名思义,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失去了其应有的“真实性”。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表明,会计始终是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存在的,即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事项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输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会计信息的有机整体。从会计信息系统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相符合,它包含以下三个层次:1、会计处理对象的失真,如虚构或掩饰经济业务事项,篡改、伪造、变造原始凭证等。2、会计处理过程的失真,即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没有遵循或者没有恰当遵守会计核算制度和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如错误地理解和运用了会计核算制度,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等进行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操作,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的判断不准确,以及进行违反会计法规制度的其他会计操作等等。3、会计处理结果的失真。由于会计理论和方法以及会计核算制度的局限性,导致会计信息不能恰当地反映企业当前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 会计信息失真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因为: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绝对地、客观地存在。会计信息的“绝对真实”仅仅具有理论意义,人们不可能求得之,而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去无限接近它。会计信息失真除了会计理论和方法本身的缺陷引起的外,可能是会计人

期货交易的财务处理

期货交易的财务处理―――――――――――――――――――――――――――――――――――――――――――― ― 期货交易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它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且是未来交易事项的特点。期货相对现货而言,是标准化了的远期商品。期货交易是标准化的受法律约束的并载明在将来某一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商品的合约,期货交易的不断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转移风险和获取利润的机会。现就期货交易的账务处理的有关事项概括如下: 一、会计科目设置 企业在开展商品期货业务时,应在现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以下会计科目: 1.“期货保证金”科目,核算企业向期货交易所或期货经纪机构划出和追加的用于办理期货业务的保证金。 2.“期货损益”科目,核算企业在办理期货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手续费、平仓盈亏和会员资格变动损益。 3.在“长期投资”科目中设置“期货会员资格投资”明细科目,核算企业为取得会员资格而以交纳会员资格费的形式对其化交易所的投资。 4.“应收席位费”科目,核算企业为取得基本席位之外的席位而交

纳的席位占用费。 5.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设置“质押保证金”明细科目,核算企业用质押品换取的期货保证金。 6.在“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置“期货年会费”明细科目,核算有会员资格的企业向期货交易所交纳的年会费。 7.选择性补设“买入期货合约”、“卖出期货合约”、“期货结算”科目。企业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的份数(手)、标的数量、金额都不在账内核算,这样做对期货内部控制会带来负面影响。为此,企业可增设以上三个科目,核算买入、卖出期货合约的数量、种类和初始成交价格。 二、账务处理 (一)期货投资和交纳席位占用费 企业为取得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而交纳会员资格费,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长期投资——期货会员资格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申请退会、转让或被取消会员资格,应按实际收到的转让收入或期货交易所实际退还的会员资格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期货会员资格投资的帐面价值,贷记“长期投资——期货会员资格投资”科目,按其差额,借(或货)记“期货损益”科目。 企业为取得基本席位之外的席位而交纳的席位占用费,借记“应收席位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退还席位,收到期货交易所退还的席位占用费,作相反分录。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讨论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讨论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讨论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分校(站、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稿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讨论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录 写作提纲 (3) 内容摘要 (5) 关键词 (5) 正文 (5) 一、绪论 (5) 二、本论 (5)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 (5) (二)无形资产的计量 (6) (三)现行无形资产计量存在的问题 (7) (四)准确计量我国无形资产的对策 (9)

三、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讨论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写作提纲 一、绪论 会计实务侧重于对有形资产的计量,但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范围和项目日见增多,无疑,对无形资产的计量也就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我国无形资产计量的计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讨论, 二、本论 (一)无形资产的基本定义 (二)无形资产的计量 1、初始计量 2、后续计量 (三)现行无形资产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确认项目范围过窄 2、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缺乏合理性 3、无形资产的计量过于注重货币实物性 (四)准确计量我国无形资产的对策 1、扩大确认范围 2、逐步建立公允价值计价的环境 3、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建议 4、提高对新出现的无形资产的辨析度和确认力度

三、结论 随着无形资产的日渐增多,无形资产的计量也就更加重要,我们应该逐渐认识到会计计量无形资产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的计量。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讨论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吴燕华 【内容摘要】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无形资产出现在我们面前,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在企业中已是必不可少的。但无形资产因为其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因此在进行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时必然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难题。为了使无形资产能够得到最准确的计量,最好的反映它的真实价值,必然要有一些准则或者要求来规范无形资产的计量。 【关键词】无形资产初始计量后续计量问题对策 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美国有些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在资产总额中甚至位居首位。会计理论与实务侧重于对有形资产的计量,而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虽有所考虑但其范围却很狭窄。现代经济学确认的无形资产有20 多项,而会计学确认的却很少,真正列入会计报表的更少。在知识经济时代,这样的会计信息显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可能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中第三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同时规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一)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二)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另外第四条还规定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