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 城市(县城)供水水源基本情况表.
精品防洪情况统计表

表10 城市(县城)防洪情况统计表表10说明表10反映城市(县城)防洪基本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1、城市防洪主管部门指承担城市防洪职责的行政部门。
2、用“是”、“否”表示是否有防洪规划、防洪预案。
3、应达防洪标准指城市防洪规划中确定的防洪标准,已达防洪标准指城市防洪工程目前达到的标准,都用重现期(多少年一遇)表示,针对某个城市有不同防洪标准的情况,可以用多少年一遇~多少年一遇表示。
4、年度投资指统计年度用于城区防洪的各类直接投资总和,用“万元”表示,取整数。
5、年度洪涝损失指统计年度城市规划区范围因受洪涝灾害而直接损失的各类财产总值,用“万元”表示,取整数。
表11 城市(县城)供水水源基本情况表表11说明表11反映城市(县城)供水水源管理的基本情况。
主要统计项目有:供水能力、实际供水量、供水水源规划、应急备用水源规划、水源地个数等。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1、城市供水水源系指城市(县城)集中供水水源,不包括自备水源、人饮工程等。
2、供水水源主管部门指承担城市供水水源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
3、供水能力指城市(县城)所有水源供水能力之和,表间关系K3≥K4。
4、年实际供水量指城市(县城)所有水源年实际供水量之和。
5、用“是”、“否”表示是否有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应急备用水源地情况。
6、表内关系:K8=K9+K10+K11+K12。
表12 城市(县城)供水水源供水量统计表表12说明表12反映城市(县城)各供水水源供水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1、城市水源系指城市(县城)集中供水水源,水源名称应填写全称。
2、水源类型按照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其它四种类型填写。
3、供水能力指该水源设计最大供水量(对河流型水源地,供水能力取水厂的最大设计取水量),应大于或等于实际供水量即L4≥L5。
4、实际供水量与上一年度相比若增加则填写正值,减少为负值,并应在文字报告中进一步说明增减原因。
5、水质状况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一93)》评价。
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调查制度(有效期至2021年1月)

附件2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调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8年2月本调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3)二、第一部分城市(县城)建设统计报表 (5)三、第二部分村镇建设统计报表 (111)四、第三部分附录 (154)一、总说明(一)调查目的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城市、县城和村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村镇住宅的情况,给各级政府制定政策、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特制定本统计调查制度。
(二)调查对象和统计范围本调查制度的调查对象为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城乡市政公用设施的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
本统计调查制度之前一直使用单机版填报系统,目前未使用国家基本单位名录库或部门基本单位名录库。
本调查制度的统计范围为所有的设市城市和县。
统计报表按城区、县城和建制镇(乡)分别上报。
1.设市城市城区包括:市本级(1)街道办事处所辖地域;(2)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镇(乡)地域;(3)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
2.县城包括:(1)县政府驻地的镇、乡或街道办事处地域;(2)县城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镇(乡)地域;(3)县域内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2001年)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省辖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发生特大干旱。
江淮丘陵区旱情尤为严重,春、夏、秋三季连旱,造成农业夏秋两季粮食和经济作物减产减收,蚌埠市、淮南市和部分县城供水及农村人畜饮用水发生严重困难,全省干旱程度和旱灾损失大于上年。
全省水资源总量474.27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少29.8%,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13.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2.63亿立方米。
全省入境水量8217.5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541.56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8.95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15.64亿立方米。
全省供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7.79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3.70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20.39亿立方米。
用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39.0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4.8%,较上年增加24.16亿立方米。
全省主要江河水质状况同上年相近,有41%的监测河段属于Ⅴ~劣Ⅴ类水质,淮河流域污染严重,巢湖富营养化依然突出。
大型水库和水利风景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折合水量1222.14亿立方米,比上年少22.4%,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南北差异尤为明显,即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南部地区偏少较多。
且与多年均值相比,各地区年降水量均不同程度偏少,除南部地区局部略偏少,为平水年份外,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偏少较多,为枯水或偏枯水年份。
按行政分区计算,全省各市年降水量及与上年、多年均值相比见下表。
2001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2000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单位:毫米其中,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属偏枯年份,宣城市、黄山市属平水年份,其余各市为枯水年份。
饮水情况普查表

备注 水处理方式
肖家庄村 肖家庄 河东村 河东
455 709
填表人: 负责人: 填表说明:本表行政村、自然村村名及人口数以上年度统计年鉴为准。水源类型包括深井、浅井、大口井、水库、引泉等;水处理方式包括:消毒、 常规处理(指混凝、沉淀、过滤加消毒)
乡镇
行政村 自然村
长安村 龚长安 张长安 中长安 下长安 西长安 城前村 沙沟村 城前 沙沟 孙家林 乔家岭 白杨沟 刘沟村 茌庄村 刘沟 茌庄 石家岭 洼里村 西庄村 洼里 西庄 高家庄 店子 岔子沟 贾庄村 贾庄 乔家庄
人口 未通自来水
480 500 520 420 450 630 1106 150 120 130 617 980 220 980 1500 530 550 420 1100 318
水源排查情况报告表格模板

水源排查情况报告表格模板
1. 概述
本报告表格用于记录水源排查情况,便于检查和统计问题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表格可被用于各种场合,包括城市供水系统、大型工业设备、自来水站等。
2. 报告表格格式
序号水源名称所在地区满足标准程度检查人员检查日期
1 XX水厂XX市合格张三2021/1/1
2 XX河XX省不合格李四2021/1/2
3 XX水站XX县良好王五2021/1/3
3. 表格字段说明
3.1. 序号
序号为数据的唯一标识符,便于统计和管理数据。
3.2. 水源名称
水源名称详细描述检查的水源,例如:供水系统的水厂、河流、自来水站等。
3.3. 所在地区
所在地区描述此水源所处的区域,例如:城市、县、省、国家等。
3.4. 满足标准程度
满足标准程度描述该水源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合格、不合格、较差、良好等。
3.5. 检查人员
检查人员记录该水源的检查人员姓名,以便跟踪和了解问题的来源。
3.6. 检查日期
检查日期记录检查这个水源的日期,以便跟踪和了解问题的发生时间。
4. 使用方法
此报告表格可以用于监督和管理各种类型的水源。
每个记录应该有完整的数据,包括有序号、水源名称、所在地区、满足标准程度、检查人员以及检查日期。
此外,如果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更多字段。
5. 结论
使用此报告表格,能够方便地记录和检视各种类型的水源,为水源排查工作提
供了很好的参考。
同时,也便于相关部门及时监督和跟踪水源问题,加强水源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附表2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表

附表2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表
附表2-4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调查表
附表2-5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表
附表2-6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表
负责人:王辉审核人:肖本良填表人:孙云填表日期:08 年8 月10 日附表5农村环境管理能力调查表
填表说明:
1.从事环保人数总数:指乡镇、村等从事环保人员;
2.政府人员:指乡镇政府中从事环保人员
3.非政府人员:指村庄及其他非政府组织从事环保人员。
附表6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程附表6-1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工程。
附表二饮用水水源地综合信息表

附表二饮用水水源地综合信息表填表说明:1、水源地名称:依据《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规划》中的水源地名称进行填写,对于不在其中或者核实为错误的应采用通用名称。
2、水源地编码:见附件一。
3、水源地类型:见附件一,示例:湖库型水源地,填写“2”。
4、使用状态:填写水源地现状使用状态类别,包括现用(1),备用(2)及规划(3)三种,示例现用水源地填写“1”。
5、所处城镇:填写所处城镇名称,同附表一中城镇名称,可以多项填写。
6、服务城镇名称:同附表一中城镇名称,可以多项填写。
7、服务人口:水源地供水的城镇人口数,计量单位万人,计至两位小数。
数据来源年鉴或城镇水务局等相关部门。
示例“123.12”。
8、设计取水量:是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方案,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取得的水量。
计量单位是万立方米/日,计至两位小数。
数据来源城镇供水公司或水务部门等相关部门。
示例 "200.01"。
9、实际取水量:水源地实际平均日取水量,计量单位是万立方米/日,计至两位小数。
数据来源城镇供水公司或水务等相关部门。
示例“200.02”。
10、水质类别:选择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相应类型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环境质量。
地表水水质类别分为Ⅰ、Ⅱ、Ⅲ、Ⅳ、Ⅴ和劣Ⅴ类,地下水水质类别分为Ⅰ、Ⅱ、Ⅲ、Ⅳ、Ⅴ。
示例“Ⅲ”。
11、主要超标因子和倍数:根据评价标准,按超标倍数由高到低选取前3 项,填写超标因子和超标倍数(地表水源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评价;地下水源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Ⅲ类标准评价。
)数据来源地方环保监测部门,超标倍数计至一位小数。
饮水保障情况汇报表格

饮水保障情况汇报表格一、饮水保障情况总体概况。
根据最新的饮水保障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饮水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截至目前,全国98%以上的城乡居民已经实现了安全饮水。
在农村地区,饮水保障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居民饮水困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同时,城市居民的饮水供应也得到了有效保障,供水设施不断完善,供水质量稳步提升。
二、城市饮水保障情况。
1. 城市供水设施不断完善。
各大城市供水设施持续改造升级,新增水源地和水厂,提升了城市供水能力。
同时,城市管网的更新改造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老旧管网得到了有效更新,减少了供水管网漏水和污染的问题。
2. 城市供水质量稳步提升。
各地城市供水部门加强了水质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了城市居民饮水安全。
水厂对供水水质进行严格监测,确保了供水水质达标。
同时,城市供水部门也积极开展了水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居民对饮水质量的关注度。
三、农村饮水保障情况。
1. 农村饮水工程不断完善。
近年来,农村饮水工程得到了加强,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新增了大量的农村饮水项目。
通过加大水源地的保护和改造,农村饮水工程得到了有效改善。
2. 农村饮水质量稳步提高。
农村饮水水质得到了有效保障,各地政府加强了对农村饮水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同时,农村饮水部门也加强了对饮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减少了供水设施老化和污染的问题。
四、未来工作展望。
在保障饮水安全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城乡饮水工程的投入,加强对饮水水质的监测和管理,不断完善饮水保障体系,确保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安全饮水。
总之,饮水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大力度,不断完善饮水保障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饮水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1 城市(县城)供水水源基本情况表
表11说明
表11反映城市(县城)供水水源管理的基本情况。
主要统计项目有:供水能力、实际供水量、供水水源规划、应急备用水源规划、水源地个数等。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
1、城市供水水源系指城市(县城)集中供水水源。
2、供水水源主管部门指承担城市供水水源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
3、年供水能力指城市(县城)所有水源供水能力之和,表间关系F2≥F3。
4、年实际供水量指城市(县城)所有水源年实际供水量之和。
5、用“是”、“否”表示是否有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应急备用水源地情况。
6、水源地个数按照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三种类型分别填写。
7、表内关系:K8=K9+K10+K11。
表12 城市(县城)供水水源供水量统计表
表12说明
表12反映城市(县城)各供水水源供水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
1、城市水源系指城市(县城)集中供水水源,水源名称应填写全称。
2、水源类型按照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三种类型填写。
3、供水能力指该水源设计最大供水量,应大于或等于实际供水量即F5≥F6。
4、实际供水量与上一年度相比若增加则填写正值,减少为负值,并应在文字报告中进一步说明增减原因。
5、水质状况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一93)》评价。
表13 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回用统计表
表13说明
表13反映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回用基本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
1、污水处理回用主管部门指承担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
2、用“是”、“否”表示是否有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规划。
3、地下水回灌用水指用于补充地下水(地下水源补给、防治海水入侵、防治地面沉降)的污水处理回用量。
4、工业用水指用于冷却(直流式、循环式)、洗涤(冲渣、充灰、消烟除尘、清洗)、锅炉(中压、低压)等污水处理回用量。
5、农林牧业用水指用于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灌溉、种植与育苗)、林业(林木、观赏植物的灌溉、种植与育苗)、牧业(家畜、家禽用水)等污水处理回用量。
6、城市非饮用水指用于冲厕、街道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污水处理回用量。
7、景观环境用水指用于娱乐性景观环境(娱乐性景观河道、景观湖泊及水景)、观赏性景观环境(娱乐性景观河道、景观湖泊及水景)、湿地环境(恢复自然湿地、营造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回用量。
8、表中所指再生水即污水处理后回用水。
9、再生水管道长度指输送再生水的管道长度,包括总管、干管、支管长度之和。
10、再生水厂指以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水源,进行深度处理后满足不同用户水质需求的处理厂。
11、污水处理回用率指统计年度内年污水回用量与年污水处理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污水处理回用率=年污水处理回用量/年污水处理量*100%。
12、表内关系:M4=M5+M6+M7+M8+M9。
表14 城市(县城)其它非传统水资源开发统计表
表14说明
表14反映城市(县城)除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外其它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基本情况。
主要指标解释如下:
1、本表统计的非传统水资源指除污水处理回用水资源外的非传统水资源。
2、其它非传统水资源开发主管部门指承担城市其它非传统水资源开发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
如不同的非传统水资源开发由不同部门管理,应注明。
如海洋局负责海水淡化,水利局负责雨水积蓄利用等。
3、用“是”、“否”表示是否有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4、雨水集蓄利用量指城区收集、滞蓄、处理利用的雨水量。
5、本次统计中的苦咸水包括微咸水、咸水、苦咸水等。
6、非传统水资源的用途请填写“地下水回灌”、“工业”、“农林牧业”、“城市非饮用水”、“景观环境用水”,具体含义见表13的说明。
8、表内关系:N12=N4+N6+N8+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