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对策及优点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课件

结论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对煤矿安全至关重要,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和方法以 提高治理效果。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 PPT课件
探索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的关键。本课件介绍矿井瓦斯的来源、 危害和治理措施,并提供案例分析和改进方向。
概述
矿井瓦斯的危害是煤矿。
矿井瓦斯的来源及特点
煤炭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瓦斯是煤矿瓦斯的主要来源,瓦斯的化学成分和特性 对矿井瓦斯治理措施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矿井瓦斯的检测与监控
通过多种检测仪器和方法,矿井瓦斯的检测与监控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有 效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措施
通过构建和优化通风系统、采取防爆措施以及实施消瓦斯措施,矿井瓦斯综 合治理能够降低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爆炸和瓦斯突出的风险。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案例
通过某煤矿的瓦斯综合治理工程和瓦斯爆炸事故分析和治理案例,探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煤矿瓦斯治理的现状及措施

煤矿瓦斯治理的现状及措施摘要: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瓦斯灾害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有效治理煤矿瓦斯,防范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目标,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分析了当前煤矿瓦斯治理的现状及提升治理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瓦斯治理;安全;措施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产煤大国,同时我国大多的煤矿都是高瓦斯或者是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
因而,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矿井瓦斯安全事故是威胁煤矿生产工作的一个最大的敌人。
除此之外,伴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开发强度的不断提高,国内瓦斯灾害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型的煤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做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1瓦斯治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随着煤矿生产的发展, 浅部资源的逐步减少,向深部延伸是目前煤矿开采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煤矿开采深度平均每年增加10 一2 0m, 煤层瓦斯压力平均每年增加0.1 一0.3MP 瓦斯涌出量每年增加约15 x 10 9 m 3 。
随着采深的增加, 地质构造均朝复杂或极其复杂发展。
煤矿自然灾害的威胁逐步加重, 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由低瓦斯矿井升级为高瓦斯矿, 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由于瓦斯问题长期以来没有解决, 因而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多发、生产效率低下, 安全高效开采难以实现。
现行的瓦斯治理还存在以下具体问题:①瓦斯抽采浓度不高,影响了瓦斯治理效果。
瓦斯抽采浓度偏低原因很复杂,总的情况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煤层本身透气性差;二是封孔技术发展不均衡,封孔质量差;三是增透技术发展不均衡;四是软煤层中塌孔频繁而后续措施没有跟上。
②煤与瓦斯突出与冲击地压相互强化,加大了防治难度。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压力及含量日益升高,局部区域甚至存在冲击动力显现或征兆,煤岩动力灾害并存,冲击地压和煤层瓦斯压力耦合,互为诱因,互相强化,使灾害的防治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现有技术、装备难以做到根本治理。
煤矿瓦斯治理方案

目录前言 0第一章矿区概述 (4)第一节概述 (4)第二节开采技术条件 (5)第二章矿井开拓开采现状 (10)第一节矿井开拓开采概况 (10)第二节主要生产系统概况 (9)第三节矿井“一通三防”存在的主要问题 (12)第三章瓦斯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第四章瓦斯治理方案 (16)第一节通风系统治理方案 (16)第二节防尘供水系统治理方案 (32)第三节防灭火系统治理方案 (32)第四节瓦斯抽放治理方案 (34)第五节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35)第五章其它系统治理方案 (39)第六章瓦斯治理保障措施 (41)第一节建立安全技术管理体系 (41)第二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44)第三节加强监督检查 (45)第四节建立安全隐患处理应急救援机制 (46)第五节加强日常管理,注重隐患跟踪,全力消除隐患 (46)第六章预期效果 (47)前言一、瓦斯治理原因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推进煤矿瓦斯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我矿瓦斯治理,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和瓦斯防治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严格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范》、《规定》、《规程》、《标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工作原则,贯彻执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的二十四字方针,建立健全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紧紧抓住矿井通风系统、抽采抽放、监测监控、现场管理四个关键环节,根据本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及危害因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措施,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进一步完善瓦斯治理结构,落实瓦斯防治管理制度,提高装备水平和提高矿井防治瓦斯灾害能力,建立健全稳定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科学合理的瓦斯抽采体系,有效管用的监测监控网络和严格规范的现场管理制度。
二排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综合治理方案

贵州省盘县洒基镇二排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综合治理方案二○一二年九月目录1矿井基本概况 (1)1.1地质概况 (1)1.2 煤层情况 (2)1.3开拓、开采情况 (4)1.4矿井通风、瓦斯等情况 (4)1.5 矿井突出情况 (5)2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综合治理方案 (6)2.1 防突总体方案及管理原则 (6)2.2区域防突方案 (7)2.3局部防突方案 (25)2.3.1突出危险区掘进工作面的防突措施方案 (25)2.3.2采煤工作面的防突措施方案 (31)2.3.3石门(井巷)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技术方案 (34)2.4矿井安全防护措施 (43)2.4.1远距离放炮 (43)2.4.2避难所 (43)2.4.3压风自救系统 (44)3矿井防治突出管理 (45)3.1防突组织管理 (45)3.1.1建立专门的防突机构 (45)3.1.2 矿井各级领导和部门防突管理的责任 (45)3.1.3防突人员知识培训 (46)3.2防突技术管理 (47)3.3现场管理 (52)4、结束语 (69)1 矿井基本概况1.1地质概况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少量第四系(Q)地层。
现将各时代地层特征由老至新叙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边界外,全厚约1000m,分为三段:下段(P3β1)灰黑~灰绿色致密坚硬玄武岩,厚约900余m。
中段(P3β2)以深灰色粉砂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厚5~10m,夹薄煤层1~2层。
上段(P3β3)上部为灰紫、灰绿色凝灰岩,下部为致密坚硬具杏仁状结构的玄武岩,灰黑~灰绿色致密坚硬玄武岩,厚60~80m。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广泛分布于矿区范围内,部分地段被第四系浮土掩盖。
总厚度280~310m,平均300m,为矿段内含煤地层,属以细碎屑岩为主的海陆交互相沉积。
岩性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从东向西逐渐加厚。
陈家山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经验与途径

陈家山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经验与途径陈家山矿通过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治理瓦斯,变被动防治为主动治理,杜绝了瓦斯事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陈家山煤矿特色的瓦斯防治新途径。
标签:瓦斯治理;抽采达标;经验途径陈家山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65m3/min,相对涌出量15m3/t 以上,瓦斯灾害严重。
通过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治理瓦斯,建立综合治理体系,变被动防治为主动治理,杜绝了瓦斯事故,成为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之一。
1 升华治理理念,优化生产系统牢固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零超限”等先进理念,实施“应抽尽抽,重在区域预抽”、“瓦斯治理,掘进先行”及“灾害治理能力必须大于生产能力”的瓦斯治理战略。
为了保证瓦斯异常时能够迅速处理,规定瓦斯浓度达到0.8%必须自动断电,回风流瓦斯浓度超过0.6%工作面必须停止生产,为防止瓦斯超限提供了技术手段。
全面改造、简化、优化矿井生产系统,健全瓦斯治理系统、工程和设施,瓦斯抽放泵从增至6套,额定流量由120m3/min提高到3130m3/min,更新ZDY6000LD千米定向钻机。
通过装备水平的提升,全面提高了瓦斯治理能力,矿井瓦斯抽采量由1800万m3/年提高到2530万m3 /年,钻孔量由10万米/年提高到13万米/年。
2 推动技术革新,提升管控能力通过组建瓦斯治理技术创新小组,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技术人员“小改小革”,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优化抽放管路网络等创新项目在现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预抽孔瓦斯浓度提高了20%-30%,达到了发电的要求;开展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优化研究,从“一面五巷”逐步过渡到“一面三巷”,大大降低了万吨掘进率和煤炭资源损失;装配了矿井通风智能分析系统,在三维环境中进行矿井通風系统设计、通风过程模拟和可视化通风管理,优化通风网络、节约通风成本;安设瓦斯抽采参数测定装置,采用GL Y80V锥形瓦斯流量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掌握抽放主、支管路抽采参数;建立煤层瓦斯含量测定实验室,采用CCL-1型瓦斯残存含量智能测定仪及其配套监控软件,开展煤层瓦斯含量、压力等参数的测定工作,为抽采达标评判提供可靠数据;升级完善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井下瓦斯、风速、负压、局扇、风门、瓦斯超限自动断电、瓦斯抽放参数等情况的实时监控,实现了瓦斯治理系统现代化、信息化和管控一体化。
瓦斯综合治理制度

瓦斯综合治理制度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的要求,瓦斯综合治理制度也逐渐成为煤矿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瓦斯综合治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一、瓦斯综合治理制度的意义1. 瓦斯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首要任务。
瓦斯的治理能够有效地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安全生产。
2. 瓦斯资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瓦斯的治理可以实现煤矿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3. 瓦斯的排放对环境污染也有很大的影响,治理瓦斯排放可以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 实行瓦斯综合治理有利于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炭企业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进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瓦斯综合治理制度的体系瓦斯综合治理体系分为四方面:监测、收集、利用和处理。
1. 监测是瓦斯综合治理的基础,该阶段需要对煤矿的瓦斯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掌握,及时发现问题。
2. 收集是将煤矿排放的瓦斯进行集中收集,降低瓦斯的排放浓度,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3. 利用是将收集起来的瓦斯资源进行化学转化、分离等手段,将其转化为清洁能源进行利用,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4. 处理是对于将瓦斯排放到大气中进行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燃烧、吸附等方法。
三、瓦斯综合治理制度的实施瓦斯综合治理制度的实施企业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 制定瓦斯综合治理计划,明确问题和目标。
2. 采用先进技术,建立完善的监测、收集、利用和处理设备。
3. 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增强员工意识和能力,不断完善治理制度。
4. 采用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加强瓦斯综合治理,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
四、瓦斯综合治理的未来发展1. 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
2. 煤炭企业对于瓦斯综合治理的重视程度会不断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瓦斯综合治理制度的建设当中。
3. 瓦斯综合治理制度也将与智能化技术不断融合,实现自动化管理,提高治理效率和安全性。
瓦斯综合防治工作经验与做法

多措并举强化管理努力实现高产高效矿井瓦斯“零超限”目标王家岭井田呈东北向矩形,东北向长约20.8km,西南向宽约5.8km,井田面积119.7109km2。
矿井于2007年2月开工,2013年9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Mt/a。
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现阶段开采2号煤层。
煤质属中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中等粘结性的瘦煤,是很好的炼焦用煤,原煤水份0.38~4.43%,平均0.86%;挥发分原煤16.02~21.77%,平均19.18%;平均发热量28.478MJ/kg。
王家岭矿2号煤瓦斯含量为4.23~4.4 m3/t,瓦斯压力最大值为0.21MPa,钻孔瓦斯涌出衰减系数0.0699 d-1,透气性系数为0.0234m2/(MPa2d),放散初速度为7.5mmHg,坚固性系数为0.49。
矿井2013年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2014年鉴定矿井瓦斯涌出量为15.88m3/min,由于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5 m3/min,矿井升级为高瓦斯矿井。
属于典型的低瓦斯赋存含量,高瓦斯涌出的矿井。
现将我公司与王家岭矿在瓦斯防治方面的主要经验汇报如下:一、瓦斯综合防治工作经验与做法(一)矿井瓦斯等级升级,提升瓦斯治理理念,变风排为抽采王家岭矿水患已深入职工内心,但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瓦斯含量增大,煤矿在2014年被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继水害之后,瓦斯已成为制约矿井高产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又一“拦路虎”。
公司及矿两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治理瓦斯重要性、必要性,掌握矿井瓦斯灾害的巨大危害性。
公司及煤矿各级人员牢固树立了“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瓦斯不治、矿无宁日,瓦斯不治、禁止采掘”、“治理瓦斯只有打不到位的钻孔,没有抽不出的瓦斯”、“采掘布局必须围绕瓦斯治理开展”、“瓦斯治理的能力决定矿井生产能力”等理念,彻底摈弃了“风吹瓦斯散”的旧观念。
职工从不清楚瓦斯到害怕瓦斯,见到瓦斯就跑;基层区队不等不靠,主动超前治理瓦斯;干部到工人都真心接受“瓦斯超限是可以避免的”理念。
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对策及优点

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对策及优点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煤炭作为目前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已经成为全球非常重要的能源来源。
尽管煤炭具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但是其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问题却是煤炭行业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这种瓦斯不仅对于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成为了解决瓦斯问题的主要方式。
一、煤矿瓦斯产生的原因及威胁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原因和采煤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煤层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瓦斯。
这些瓦斯主要由甲烷、氮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气体组成。
其中,甲烷是最主要的成分,它往往会随着煤炭的开采而释放出来。
一些煤矿深度较浅的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等原因,还可能形成瓦斯爆炸危险区。
由于甲烷是一种极易燃易爆的气体,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设施损失、环境污染等后果。
二、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为了解决煤矿瓦斯产生的问题,人们提出了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采用瓦斯抽采、瓦斯利用、瓦斯控制和瓦斯封闭等技术手段,对煤矿中的瓦斯进行制约、利用或排放,最终达到安全、环保和节能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瓦斯综合治理技术:1、瓦斯抽采瓦斯抽采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瓦斯治理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通过在煤矿巷道和工作面设置瓦斯抽采管道,将瓦斯抽出来后进行处理和利用。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瓦斯浓度,从而减少爆炸事故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回收瓦斯作为一种能源资源。
2、瓦斯利用对于采气量较大的煤矿,可以采用瓦斯利用技术将抽采出来的瓦斯转化为能源。
通过瓦斯发电、热水采暖、热风烘干等方式,充分利用煤矿瓦斯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3、瓦斯控制对于那些采气量较小的煤矿,可以采用瓦斯控制技术将瓦斯收集起来,并通过管道输送到某些处置点进行处理或焚烧。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瓦斯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4、瓦斯封闭瓦斯封闭技术主要采用在煤矿底板和煤层之间设置一层气密防渗马鞍胶片来封闭煤层内的瓦斯,从而降低瓦斯的浓度,减少爆炸事故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对策
及优点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对策及优点1煤矿瓦斯的危害
煤矿瓦斯是煤层的一种伴生气体。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以不同形式从煤层中涌出,是矿井中一种最常见的有害气体。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瓦斯具有燃烧爆炸的危险,②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
而且他们具有难预测的特点。
随着煤矿开采不断的往下延伸,煤矿瓦斯的涌出量也随之增大,严重的限制了煤矿的生产进度,并极大的制约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2005年全国煤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3341起,死亡5986人,其中瓦斯事故405起,死亡2157人,同比增加178人,2006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4746人,瓦斯事故占327起,死亡1319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瓦斯事故26起,死亡490人。
瓦斯事故的频繁发生,严重的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不但造成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而且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声誉。
另外,由于煤矿瓦斯是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23倍,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能力是CO2的7倍,而全世界瓦斯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6%。
所以,煤矿瓦斯直接排放严重地破坏了大气环境。
2煤矿瓦斯治理的对策
首先,我们要改变把瓦斯作为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灾害的根源的传统观念,把瓦斯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开发,即把为了安全生产而进行的被动瓦斯抽放,转变为对瓦斯的主动抽采,实现煤与瓦斯的共
采,这种思路既能解决瓦斯灾害问题,也能实现瓦斯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
其次,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瓦斯综合治理主动性。
全国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实把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第三,进一步加强对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力度,坚决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
这十二字方针反映了煤矿瓦斯防治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同时也凝聚了血的教训,是煤矿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特别是“先抽后采”,对防范瓦斯事故具有釜底抽薪、源头治本作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关键性措施,必须坚决实行。
第四,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要加大“一通三防”安全投入。
围绕瓦斯抽放、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等关键环节,积极实施矿井安全生产系统的优化升级,提升装备水平,夯实安全基础。
要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治理瓦斯就是解放生产力,治理好瓦斯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防治瓦斯理念。
第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瓦斯治理与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应用,切实提高瓦斯的抽出率。
鼓励煤矿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合作,针对瓦斯防治如瓦斯突出矿井监测预警及防治、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放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