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静脉输液通路的操作及维护培训考试题

静脉输液通路的操作及维护培训考试题一、单选题1、留置针输液时关于血管的选择下列错误的是()A、应选择富有弹性且粗直的静脉B、应选择瘫痪侧肢体的静脉(正确答案)C、肾病患者避免使用适合建立血透通路的前臂和上臂血管D、通常从上肢远端的血管开始,随后的穿刺点位于先前穿刺部位的近心端2、冲封管错误的描述为()A、封管是将肝素稀释液注入导管内,防止血液回流、凝结阻管,从而保持导管的畅通。
B、为了维护输液导管的通畅,避免药液刺激局部血管,必须对导管进行定期冲管期冲洗、封管。
依赖于C、采用退一下、停一下的正压脉冲式冲管方法D、冲洗液量应少于导管容积的2倍(正确答案)3、2011年INS标准建议连续性输液装置用于输注除脂肪、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外的药液,更换频率不应短于_每次A、24h(正确答案)A、48hC、72hD、96h4、当间歇静脉输入脂肪乳剂时,_应更换输液装置一次.()A、4hB、每使用一瓶(正确答案)C、24hD、96h5、2011年INS标准建议含有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液宜在__内输完,否则A、4h(正确答案)B、12hC、24hD、96h6、输全血或成分血时,输血装置和附加装置应在每一个单位全血或成分血输A、4h(正确答案)B、12hC、24hD、96h二、多选题7、穿刺工具选择原则:()A、满足治疗需求(正确答案)B、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导管(正确答案)C、留置时间最短D、对患者损伤最少(正确答案)E、穿刺次数最少(正确答案)8、静脉输液滴数为()A、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正确答案)B、根据患者的年龄调节(正确答案)C、根据药物的性质调节(正确答案)D、通常成人输液60-80滴/分E、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及患者输液速度宜慢(正确答案)9、穿刺工具选择原则:()A、满足治疗需求(正确答案)B、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导管(正确答案)C、留置时间最短D、对患者损伤最少(正确答案)E、穿刺次数最少(正确答案)10、静脉输液滴数为()A、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正确答案)B、根据患者的年龄调节(正确答案)C、根据药物的性质调节(正确答案)D、通常成人输液60-80滴/分E、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及患者输液速度宜慢(正确答案)11、留置针的固定正确的是()A、透明敷贴作为首选(正确答案)B、肝素帽尽量靠近导管C、肝素帽应高于导管的尖端(正确答案)D、延长管U型固定(正确答案)E、穿刺点局部出血,纱布敷料作为首选(正确答案)三、判断题12、手背静脉网常用于外周静脉输液,为短期静脉治疗首选静脉。
外周静脉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外周静脉通路的建立与维护一、外周留置针的置入(1)经双人核对医嘱,对患者进行评估,告知患者用药的要求,征得同意后,开始评估血管,血管选择应首选粗直弹性好的前臂静脉,注意避开关节。
(2)按六步法洗手、戴口罩。
按静脉输液,进行物品准备,包括利器盒、6cm×7cm透明贴膜、无菌贴膜、清洁手套,22~24G留置针,要注意观察准备用物的质量有效期。
(3)将用物推至床边,经医患双向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再次选择前臂显露好,容易固定的静脉。
(4)核对液体后,开始排气排液,连接头皮针时,要将头皮针针尖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前端,进行垂直排气,待肝素帽液体注满后再将头皮针全部刺人,回挂于输液架,准备无菌透明敷料。
(5)用含碘消毒剂,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螺旋式、由内向外皮肤消毒3次,消毒范围应大于固定敷料尺寸。
(6)将止血带扎于穿刺点上方10cm处。
戴清洁手套。
再次排气,双向核对,调松套管及针芯。
(7)穿刺时,将针头斜面向上,一手的拇指、示指夹住两翼,以血管上方15°~30°进针,见到回血后,压低穿刺角度,再往前进0.2cm,注意进针速度要慢,一手将软管全部送入,拔出针芯,要注意勿将已抽出的针芯,再次插入套管内。
(8)穿刺后要及时松止血带、松拳、松调节器。
(9)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方法粘贴透明敷料,要保证穿刺点在敷料中央。
脱手套,在粘贴条上注明穿刺的时间和姓名,然后覆盖于白色隔离塞,脱去手套,用输液贴以U形方法固定延长管。
(10)调节滴速,填写输液卡。
核对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二、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1)按六步法洗手、戴口罩。
(2)准备治疗盘:无菌盘内备有3~4mL肝素稀释液、无菌透明敷料(贴膜)、棉签、含碘消毒液、弯盘。
(3)显露穿刺部位,关闭调节器。
(4)分离头皮针与输液导管后,用肝素稀释液以脉冲式方法冲管,当剩至1mL时,快速注入,夹闭留置针,拔出针头。
用输液贴以U形方法固定延长管。
静脉护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静脉护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静脉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涉及到导管的插入、维护和监测。
正确的静脉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保护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就静脉护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静脉通路的选择静脉通路有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两种。
外周静脉通路一般适用于静脉输入液、输血、静脉药物治疗等,而中心静脉通路适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过高渗透压药物、灌注营养剂、具有刺激性的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常常引起急救等情况。
在选择静脉通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2. 静脉通路的插入插入静脉通路前,需要做好护理前准备工作,包括备好所需器材、保持患者的舒适、保持通路部位的清洁等。
在插入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插管技巧,确保插管成功、不引起不适和并发症。
插管后,需要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以保证输液或者输血的顺利进行。
3. 静脉通路的维护静脉通路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定期更换穿刺部位敷料、每日进行通路部位皮肤的观察、确保通路畅通无阻、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和输液瓶等。
同时,还需要对通路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静脉通路的监测插入静脉通路后,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
包括观察通路部位是否有红肿、发热、出血等情况,观察输液的速度和剩余量等。
在输液过程中,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5. 静脉护理的并发症处理在进行静脉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血栓、静脉穿孔、胸膜积液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比如更换感染的穿刺部位、给予抗凝治疗等。
6. 静脉护理的质量评价对于静脉护理的质量,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价和检查。
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总之,静脉护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技术和护理意识。
手术前如何进行有效的静脉通路建立

手术前如何进行有效的静脉通路建立在手术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准备工作。
它不仅为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提供了生命支持,还确保了药物、液体和血液制品能够及时、安全地输入体内。
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静脉通路建立呢?首先,我们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别是有无静脉输液治疗的经历、是否存在静脉疾病(如静脉曲张、血栓等)、是否有过敏史等。
同时,还要查看患者的皮肤状况,比如有无破损、感染或水肿。
此外,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和预计的手术时长等因素也需要纳入考虑。
对于成年人来说,常用的静脉通路建立部位包括上肢的手背静脉、前臂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等。
儿童由于其静脉较细小,通常会选择头皮静脉、足背静脉等。
在选择具体部位时,要避开有创伤、感染或病变的区域。
例如,如果患者的一侧上肢曾经接受过放疗,那么就应优先考虑对侧上肢的静脉。
接下来是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工具。
常见的有头皮针、静脉留置针和中心静脉导管等。
头皮针一般用于短期、简单的输液治疗,比如手术中短时间的补液。
静脉留置针则适用于需要较长时间输液或需要多次给药的情况,它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而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于需要大量快速输液、输注刺激性药物或者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情况,但其操作相对复杂,风险也较高。
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医护人员要先洗手、戴手套,然后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足够大,以确保穿刺点周围的皮肤都能得到充分清洁。
穿刺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准确,尽量一次成功,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组织损伤。
如果第一次穿刺不成功,应更换穿刺部位,而不是在同一部位反复尝试。
成功穿刺后,要妥善固定静脉通路。
使用透明敷贴或胶带将穿刺针固定好,避免移位或脱出。
同时,要标注好穿刺日期和时间,以便及时更换。
对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还要告知其注意保护穿刺部位,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留置针弯曲或脱出。
在建立静脉通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静脉输液中的血管通路选择与管理

静脉输液中的血管通路选择与管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正确选择和管理血管通路是确保治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中的血管通路选择与管理进行论述。
一、血管通路选择静脉输液的血管通路有多种选择,常见的有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在具体选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临床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1. 外周静脉通路外周静脉通路是将输液置入患者的外周静脉中,这种通路的优点在于便捷、简单、安全,适用于一般的输液治疗。
常见的外周静脉通路有手部静脉通路、前臂静脉通路等。
2. 中心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是将输液置入患者的大静脉中,通常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进行穿刺。
相比外周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或需要输注高浓度药物的情况。
常见的中心静脉通路有中心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等。
二、血管通路管理无论选择了外周静脉通路还是中心静脉通路,良好的血管通路管理对于静脉输液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血管通路管理的几个方面:1. 术前准备在进行血管通路穿刺前,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如消毒穿刺部位、准备所需器械和药品、告知患者穿刺的目的和过程等。
2. 穿刺技术良好的穿刺技术是保证血管通路成功建立的关键。
操作者需具备一定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穿刺点,掌握穿刺时的角度和深度,并保持手眼协调,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3. 输液管理输液管理包括输液速度的控制、输液时间的观察和输液管路的消毒等。
操作者需密切观察输液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和医嘱调整输液速度,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4. 血管通路定位在长期输液的情况下,需要定期进行血管通路的定位,并检查通路是否通畅。
可通过检查静脉回流情况、抽血试验等方式确定血管通路的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在血管通路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管炎、感染和血栓形成等。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血管通路是一种用于输液、药物给予以及血液透析等治疗的手段。
对于许多患有肾衰竭、血液疾病或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来说,血管通路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血管通路的良好功能以及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日常的维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管通路日常维护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
1.保持血管通路清洁血管通路采用了穿刺血管的方式,因此,保持血管通路周围的皮肤清洁十分重要。
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皂液清洗血管通路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洗涤剂或肥皂,以防止皮肤干燥或过敏。
2.定期更换敷贴和固定设备血管通路的固定设备通常采用敷贴和胶布进行固定,为了避免固定设备松动或导致血管通路位置改变,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敷贴和固定设备。
在更换时,应先用无菌药水清洁周围皮肤,然后使用新的敷贴和固定设备进行固定。
3.注意保持血管通路通畅血管通路的血管内腔很容易被血液凝块或血栓堵塞,为了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每天需保持充足的血流。
可以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进行每日的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避免用力碰撞或压迫血管通路,以防止血管受伤或血栓形成。
4.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功能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功能是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的关键。
在每次透析前,建议进行血管通路的触摸检查,注意是否有血管脉搏、血流是否通畅,是否有异常疼痛或红肿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请及时联系医生或护士进行检查和处理。
5.遵守医嘱和护理建议不同患者的血管通路类型和状况可能不尽相同,因此,遵守医嘱和护理建议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及时了解血管通路的情况。
同时,按时完成透析治疗,不要私自更改通路输液或药物给予的方法。
结语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对于确保血管通路的功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保持血管通路周围的清洁,定期更换敷贴和固定设备,注意血管通路通畅,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功能以及遵守医嘱和护理建议,都是保证血管通路顺利运转和减少并发症风险的关键步骤。
中心静脉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中心静脉通路的建立与维护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建立有效输液给药途径的方法,主要是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将静脉导管插到上腔静脉,用于危重病人抢救、休克患者、大手术患者、静脉内营养、周围静脉穿刺困难、需要长期输液及使需经静脉输入高渗溶液或强酸强碱类药物者。
局部皮肤破损、感染,有出血倾向者是其禁忌证。
(一)锁骨下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一肋骨的外侧缘,成年人长3~4cm。
1.选择穿刺点锁骨上路、锁骨下路。
后者临床常用。
2.穿刺部位为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进行满意的消毒准备,穿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不易跨越关节,易于清洁和更换;不影响患者颈部和上肢的活动,利于置管后护理。
3.置管操作步骤以右侧锁骨下路穿刺点为例。
(1)穿刺点为锁骨与第一肋骨相交处,即锁骨中1/3段与外1/3交界处,锁骨下缘1~2cm处,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进行穿刺。
(2)体位:平卧位,去枕、头后仰,头转向穿刺对侧,必要时肩后垫高,头低位15°~30°,以提高静脉压使静脉充盈。
(3)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
(4)局部麻醉后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使针头与皮肤呈30°~45°向内向上穿刺,针头保持朝向胸骨上窝的方向,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边进针边抽动针筒使管内形成负压,一般进针4cm可抽到回血。
若进针4~5cm仍见不到回血,不要再向前推进以免误伤锁骨下动脉,应慢慢向后退针并边退边抽回血,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变进针方向,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的方法徐徐进针。
(5)试穿确定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换用导针穿刺置管,导针穿刺方向与试探性穿刺相同,一旦进入锁骨下静脉位置,即可抽得大量回血,此时再轻轻推进0.1~0.2cm,使导针的整个斜面在静脉腔内,并保持斜面向下,以利导管或导丝推进。
血管通路的护理与维护

血管通路的护理与维护血管通路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输液、输血、营养支持或药物输注等治疗目的。
血管通路的护理与维护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步骤,本文将介绍血管通路的护理和维护方法。
1.前期准备在进行血管通路的护理与维护之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护士应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血管通路类型,以便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
其次,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消毒材料、注射器、药物和敷料等。
2.皮肤护理在护理血管通路时,护士需要注意保持通路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每天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肥皂清洗通路周围的皮肤,并及时擦干。
避免热水或热敷,以免刺激皮肤和导致血管扩张。
另外,护士还需要定期更换透明敷料,避免敷料过长时间粘附在皮肤上,导致细菌滋生。
3.导管护理血管通路导管需要定期清洗和冲洗,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导管堵塞。
护士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导管护理。
首先,使用生理盐水和注射器进行冲洗和清洁。
清洗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冲洗速度,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其次,使用注射器将适量的抗凝剂注入导管,防止血栓形成。
最后,检查导管是否正常通畅,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4.静脉输液和药物管理在进行静脉输液和药物管理时,护士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和操作规范。
首先,护士应确保输液和药物的安全性和正确性,仔细核对患者身份和药物标签信息。
其次,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和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输液速度。
此外,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感染预防与控制血管通路的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容易导致患者并发症和治疗失败。
因此,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首先,护士需要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其次,护士需要采用无菌操作进行导管插入和维护。
另外,护士还需要定期更换输液袋、输液管和输液器,并遵守穿刺部位换药和消毒的标准操作流程。
6.护理记录与评估血管通路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及时记录和评估患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