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泉州清源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泉州清源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泉州清源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泉州清源山是福建省泉州市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文将对泉州清源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发展现状分析1.自然风光的优势:泉州清源山地处于环境优美、山水相依的自然环境中,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清澈的湖泊。

这种自然优势为泉州清源山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潜力。

2.历史文化的独特性:泉州清源山作为泉州的文化遗产,融合了众多历史文化元素,如观音文化、禅宗文化等。

这些历史文化的独特性给泉州清源山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关注。

3.旅游设施的完善:近年来,泉州清源山的旅游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扩建。

大量的酒店、商店和景点设施的建设,使得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地参观和游览泉州清源山。

此外,交通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得游客可以更加便利地到达目的地。

4.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泉州清源山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前来泉州清源山游览的游客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泉州市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投资,以及广泛宣传和推广。

二、未来趋势分析1.生态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成为未来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泉州清源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以满足游客对于绿色、环保旅游的需求。

未来,泉州清源山可以进一步开发和推广生态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文化旅游的深入挖掘:泉州清源山作为泉州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未来,可以通过更好地保护和挖掘泉州清源山的历史文化,开发和推广与泉州清源山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

这不仅可以丰富游客的观光体验,还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创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未来,泉州清源山可以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新技术,提供更具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服务,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泉州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福建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首先,泉州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例如,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开元寺、陈嘉庚纪念馆等,都成为了旅游者必访的景点。

这些文化景点的保护和开发,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促进了泉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泉州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旅游资源。

如美丽的海滩、迷人的海岛和秀丽的山水风光,成为了旅游者们争相前往的地方。

著名的鼓山、南安大嶝岛、永春七仙岩等自然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泉州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不仅满足了游客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另外,近年来泉州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

各类宾馆、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机构的兴起,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提升了泉州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增强了游客的满意度。

然而,泉州旅游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旅游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

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如何保护好自然和文化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是旅游业的品质提升。

泉州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晚,与一些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如何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游客体验,是泉州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综上所述,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可谓蓬勃向上。

通过发挥泉州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泉州旅游业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健发展的势头,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福建 农村调研报告

福建  农村调研报告

福建农村调研报告福建农村调研报告为了深入了解福建农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和采访,我们对福建农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状况以及农村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一、农业发展状况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

我们调研的农村地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种植茶叶、水稻、糖果、水果等农产品。

农田规模较小,多种植多样化农作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同时,福建的农业生产也在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农业设施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

二、农村经济发展福建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农业产值逐年增长,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村庄内出现了一些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的经济收益增加。

农产品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从过去的传统集市到现在的电商平台,农产品能够更好地进入市场。

此外,一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通过农村旅游、乡村民宿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生活状况在农村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农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住房改善、饮水安全等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但也有一些农民仍然面临住房条件差、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些农民通过务工、经商等方式脱离了传统的务农模式,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但也有一些农民因为缺乏技能、教育水平低等因素,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因此,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是解决农村贫困的关键。

四、农村环境问题农村环境问题是福建农村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

农村垃圾处理、水资源管理、农药合理使用等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同时,农民对农田土壤养分的过度耗用,导致农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福建农村在农业、农村经济、农民生活状况以及农村环境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泉州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泉州,坐落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泉州的发展历程中,文化旅游产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泉州文化旅游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泉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它就是东南沿海的商贸中心,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遗产主要有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土楼群、清代海外交通文化遗产——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南音等。

这些文化遗产为泉州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泉州目前的文化旅游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泉州土楼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泉州文化旅游的瑰宝。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土楼群的开发和保护成为了泉州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此外,泉州中山路历史街区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景点,街区内保存着众多的历史建筑,展示了泉州作为海外交通重镇的繁荣历史。

泉州的文化旅游还侧重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泉州南音作为传统的戏曲剧种,具有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南音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保护地方文化,并且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

尽管泉州的文化旅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泉州的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大。

与其他知名旅游城市相比,泉州的知名度还相对较低。

其次,泉州文化旅游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土楼群等景点受到了游客的好评,但是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的不足限制了游客的体验。

第三,目前泉州的旅游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旅游上,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为了将泉州的文化旅游业做得更好,未来应该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向更广泛的游客群体传播泉州的独特魅力。

其次,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善。

提供更好的交通条件、更舒适的住宿环境以及更完善的旅游导览等服务,能够进一步吸引游客。

此外,泉州还应该注重多元化发展。

泉州旅游发展现状

泉州旅游发展现状

泉州旅游发展现状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自然景点。

泉州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福建省乃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一、旅游资源丰富泉州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众多历史古迹,如开元寺、西湖、清源山、宝祥寺等。

其中,开元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庙宇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泉州还有众多的清代园林如青草巷、清源山庄等,这些古老的园林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二、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泉州市投入巨大资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城市道路畅通,交通便利,各类酒店、宾馆、旅游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

此外,泉州还积极发展旅游商品,使得游客可以购买到地道的特色纪念品,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

三、旅游活动丰富多样泉州的旅游活动丰富多样,有传统的文化节庆如泉州木偶戏表演、灯会等,也有现代的主题公园和游乐设施。

此外,泉州搭建了多个旅游专线和旅游包车服务,方便游客游览各个景点。

四、旅游宣传力度加大泉州市政府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举办各种旅游推介活动,参加国内外旅游展览,提高泉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泉州市政府还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泉州市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扩大旅游产业规模。

如加大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力度,改善景区的设施和服务,提高旅游设施的使用效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

但是,泉州旅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景点的开发和管理还不够完善,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亟待解决。

综上所述,泉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在旅游宣传和接待能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还需要加大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管理力度,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进一步提升泉州旅游的品质和水平。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省泉JJll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省泉JJll
郑 伟民, 陈少青, 杨诗源 泉 师 学 资 与 境 学 院福 泉 30) (州 范 院 源 环 科 学 ,建 州 60 2o
摘要 针对 泉州 市生态休 闲观光农 业开发 的优 势 、 劣势 、 机遇 与威胁 进行 了分析 , 并根 据 泉 州市农 业 区域 分布 特 色与 地域 文化 等 , 立 确 了以“ 无我有 , 有我特 , 人 人 人特我 新” 为原 则 , 农 业为 基础 , 游业 为发展 , 以“ 旅 实现农 业 与旅 游 业 齐飞” 的发展 方针 , 并提 出“ 园 、 六 一 带” 的开发 构 想。 关键词 生 态休 闲观 光农业 ; 游 开发 ;WO 旅 S T分析 : 泉州 市 中图分 类号 F5 2 7 9 .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0 1 57—6 1 (0 1 3 2 4 2— 3 6 1 2 1 )6— 2 3 0
1 泉州市 生态休 闲农业旅游 开发 的 S woT分析 1 1 优 势 ( te gh ) . Srn ts
1 .0 。泉州市 的海外 华侨 、 人 和港 、 同胞 有 6 0多万 02% 华 澳 7
人, 台湾汉 族 同胞 中约 9O万 人祖 籍 是 泉州 , O 占台湾 汉族 同
胞 的 4 .o 以上 。回乡 探亲 、 0o% 寻根 谒祖 、 游 观 光 、 教朝 旅 宗
p i i l f“ohesd o a e,Imih a e;oh r a e,Imih s e il rncpeo t r o n th v g th v te sh v te p cal g y;oh r s e il te e p cal s y,Imih e g tD w” a d te d v lp n oiy n h e eo me tp l c o wi g c lu e a o n ain,d v lpigtu im o raie h r no sd v lp n fa c lu ea d turs f“ t a r u tr sfu d t h i o e eo n o rs t e l amo iu e eo me to u tr n o i m” we ee tbih d,t ed — z r sa ls e h e v lpn o e to f“sx g r e so ea e ’ eo ig c nc pin o i a d n n r a’wa u owa d sp tfr r .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泉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旅游业一直是该市的支柱产业。

目前,泉州的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泉州的旅游设施不断完善。

泉州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文化遗址,如清源山、开元寺、华亭塔等。

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泉州加大了对这些景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且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卫生间、休闲区等,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

其次,泉州的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泉州市政府在旅游宣传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视广告、网络推广、宣传册等,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推介泉州的独特魅力。

同时,泉州还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博览会和交流活动,扩大泉州旅游的知名度,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和市场的合作。

再次,泉州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泉州注重提升旅游服务的水平。

旅游从业人员接受培训,加强礼仪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服务态度和水平。

同时,泉州也建立了一些旅游志愿者队伍,他们热情周到地为游客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泉州的热情和友好。

最后,泉州的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

除了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泉州还发展了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如海上丝绸之路旅游、鲤城夜游等。

同时,泉州还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联动,打造了一些旅游线路和产品,如泉州-厦门-漳州的旅游线路,进一步吸引游客,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泉州的旅游业发展现状良好。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泉州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旅游景点开发不够完善等。

因此,泉州旅游业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服务质量,推出更多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泉州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游的乡村旅游点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游的乡村旅游点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游的乡村旅游点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有着繁华的市区和古老的遗迹,其周边的乡村也是别有一番风情,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以下就为您介绍几个泉州值得一游的乡村旅游点。

首先要提到的是晋江梧林传统村落。

梧林保留了完整的闽南古建筑群,红墙黑瓦,燕尾屋脊,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展现出浓厚的闽南建筑风格。

走在村落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这里的华侨建筑群更是一大特色,融合了南洋风格和闽南传统,见证了当年华侨的奋斗与辉煌。

在梧林,您还能参与各种民俗活动。

每逢传统节日,村里会举办热闹的庆典,如舞龙舞狮、高甲戏表演等。

您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美食,如拳头母、土笋冻等。

村里还有一些传统手工作坊,您可以亲自体验闽南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比如木雕、竹编等,感受那份传承千年的技艺与智慧。

永春岵山古镇也是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这里有着成片的荔枝林,每到荔枝成熟的季节,红彤彤的荔枝挂满枝头,果香四溢。

古镇内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厝,古厝的布局严谨,装饰精美。

其中福兴堂更是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绝唱”,其建筑工艺精湛,木雕、石雕、彩绘等美轮美奂。

除了欣赏古建筑,您还可以在岵山体验到传统的农耕文化。

参与农事活动,亲手采摘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当地的农家菜也是一绝,用新鲜的食材烹饪出原汁原味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再者是安溪西坪镇。

这是铁观音的发源地,漫山遍野的茶园郁郁葱葱,景色十分迷人。

您可以参观茶园,了解铁观音的种植和制作过程,品尝正宗的安溪铁观音,感受那独特的茶香和韵味。

西坪镇还有着丰富的茶文化活动。

茶王赛是当地的一大盛事,各路茶农纷纷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一较高下。

此外,还有茶艺表演,让您在欣赏优美的表演中,领略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德化上涌镇也是泉州乡村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

上涌镇的古街古巷充满了历史的韵味,漫步其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从以休闲农业的发展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出发,以泉州市为例分析了泉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自然、人文优势,介绍了泉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对城乡发展及城乡差距缩小的意义,讨论了泉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泉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丰厚的农业文化底蕴。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仍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农业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农业,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始终是摆在政府及人民面前的重大难题。

我认为,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了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而农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因此可以作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福建省泉州市的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下面我将以泉州市为例,分析其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泉州,地处闽南三角洲,依山傍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

可见,泉州地形丰富多样,既有平原山地,又有港湾海岛,而在这些地形中有散布着数量众多的乡村,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的农村有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

同时,泉州市整体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已达60%,大量的城市人口为农村休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近年来,泉州市政府发起“美丽乡村”建设运动,各乡镇政府针对自身特点,将招商引资和鼓励农民自发建设并举,积极推进农村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进展据统计,2011年,全市62个休闲农业经营面积共计10.23万亩、床位3493个,年接待游客315.78万人次,约占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的10%。

休闲渔业产业方兴未艾,以水塘、水库为依托,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民俗风情,综合观光、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的休闲渔业产业正在兴起,2011年休闲渔业产值1797万元。

森林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德化石牛山、永春牛姆林、安溪凤山、南安灵应和惠安科山等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网络,并已成为厦—漳—泉的重要旅游场所。

2011年接待人次459.6万人次,社会旅游从业人员22000人,森林旅游产值达5亿元以上。

目前,泉州市已初步建成多处大型综合休闲农庄和休闲农业观光景区。

如大帽山将星休闲山庄和面望山景区。

其中,面望山景区是泉州市5A级国家景区清源山中以湖塘河溪、田园果林、山谷佳荫为其主要风景特色,以山野健身、农事娱乐和科普教育为观赏主题的郊野休闲景区。

景区中已建成武陵休闲农场、东方魅力林间闽式宅院群、主题农艺园等农业休闲区,大量向往乡村生活的城市人纷纷慕名而来。

农家乐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休闲农业模式,遍布泉州各县。

永春县北溪村是个只有107户,455人的小山村,森林面积2677亩,森林覆盖率85.8%。

村民积极利用当地特色,设置了农家住宿、餐饮购物、果蔬特产、旅游服务等旅游项目,并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2008年全村旅游收入8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16.5万元,村民收入63.5万元。

同时,沿海县区充分利用临近海洋的优势,以传统渔家生活为核心,配以现代海上休闲娱乐设施,开发出以“水上人家”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模式。

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肖厝的惠屿岛素有“泉州的鼓浪屿”之称,这里山林茂密,沙滩干净,海水碧蓝,目前已建起了现代化的游船码头、酒店、海水养殖场。

游人可以在岛上的沙滩上嬉戏亦可爬上小岛北面的小山尽览小岛风光,钓鱼爱好者还可以在渔排上垂钓享受海钓的乐趣。

2007年惠屿岛村全村年收入已超过1300万元,人均收入1万余元。

总的来说,在发展基础上,泉州市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依托多样化的地形和农业经营模式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农业基础。

发展市场上,由于消费人群多,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方式上,政府招商引资和农民自发建设有机结合。

发展模式上,基于环境的多样化,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也多种多样,能充分满足不同品味游客的需求。

发展程度上,由于起步较晚,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落后,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均远远落后于浙江、江苏、台湾等沿海省份。

(二)泉州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义对农村来说,首先,有利于农业的转型与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将现有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拓展和提升,实行区域化布局、设施化种养、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特色化动作、功能化配置、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

既优化了农业资源要素,提高了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又拓展农业发展功能,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其次,休闲农业能带动农村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利用农民自有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开展餐饮、采摘、休闲、避暑等经营服务,以踏踏水车、推推石磨、去田野、山林转转、去景点名胜逛逛等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自然生态作为卖点,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具有投资少、风险小、门槛低、经营活等特点,是农民创业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内部就业的良好载体,而且带动周边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农户增收致富,是一条创业富民、创新强农有效途径。

最后,休闲农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大量的客流人流,也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盈利机会,这些都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城市来说,首先,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旅游和休闲需求,缓解生活压力,提高生活幸福感。

随着泉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也不断攀升,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乡村美丽的风景、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产生到农村大自然去观光、休闲、度假的强烈愿望。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迎合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其次,增加城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缩小城乡差距。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开放型产业,也是一项沟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复合型产业。

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走进农村、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加深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接触,了解农艺知识,体现农家生活,享受田园风光;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再一方面大量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将先进理念、城市文明、市场意识、生活方式融入农村,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市场意识增强,文明程度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互动发展的局面。

最后,休闲农业的发展建设会引发对水泥、建材、钢筋等一系列生产资料的需求,而这些生产资料主要由城市提供,因此会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好地实现了城乡之间一、二、三产业的联动,有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项目雷同,发展无序。

目前,泉州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生态休闲农业的开发、管理和发展的具体职权和责任尚未明确,在经营运作中常存在着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的现象。

生态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由于缺乏明确的引导和科学的规划,导致一些地方就资源论资源,盲目开发,项目雷同。

许多旅游项目提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上,经营者未能针对游客的旅游需求和游客群体差异,设计一些新、奇、特的具有趣味性、参与性、知识性的旅游项目。

产品单调、缺乏特色,不具竞争优势。

二是经营方式落后,服务意识薄弱。

目前,泉州市农业仍是采用承包、私营、分散、小规模为主的经营方式,以生产为中心,独自面对市场,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而且生态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缺乏必要的培训,不注意环境卫生,服务意识淡薄,服务内容缺乏特色,造成游客的重游率低,旅游项目难以长期经营。

三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破坏,影响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游客自带的食物、烧烤等留下大量的垃圾,大量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嘈杂的噪音,村头的农田由于大量游客的践踏土壤已板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而游客接待农户之间存在的竞争导致原来单纯友好的关系变复杂紧张了,包括淳朴的民风在内的社会文化因而受到很大的干扰。

四是休闲农业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较低。

目前泉州的休闲农业仅仅停留在农业生产过程的一些采摘、观赏、休闲等活动,真正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农业生产活动和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综合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以泉州市双芹村为例,在2008年的调查中,39%的游客总消费(含交通)在149元以下,28%的游客花费在150~249元之间,18%的游客花费在250~349元,还有16%的游客花费350元以上。

总体消费偏低。

三、加快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建议一是明确泉州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休闲农业开发、管理和发展的具体职权和责任。

政府应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同时,应利用媒体增加对泉州市休闲农业的整体宣传,提高其在省内及国内的知名度,吸引外地游客。

二是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方式。

改变以往的私营、分散、小规模为主的经营方式,采用类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法,以股份制的形势,以资金、房产、农田、技术、劳力等多种形式入股,扩大经营规模。

通过表彰发展水平较高,发展效益较好,带动农业就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较显著的观光农业园区,发挥其引导示范作用,以供其他发展层次较低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借鉴。

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以此来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

三是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维护农村社会文化的和谐。

既要增强休闲观光农业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在经济开发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又要加强对游客的环保宣传,在观光的同时要爱护农村的一草一木。

引导经营者公平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及时调解竞争中出现的冲突,维护农村社会环境的和谐。

四是要加强休闲农业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结合,充分发掘闽南文化的魅力,以此延长休闲农业的产业链,增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以此提高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

发挥毗邻台湾的优势,台湾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上是走在中国前列的,其相关机制体制均是较为成熟,各乡镇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与自身相似的台湾乡镇结成“对子”,双方可在农业产业形态创意、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种植方法、管理经验、营销经验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交流,优势互补,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