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
官职古今对照表

官职古今对照表
超品:政治局常委、主席、总理、委员长、军委主席、政协主席、副主席(应该相当于古代王候)
正一品: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书记处书记、副委员长、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最高法院院长、检察长
从一品: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的部长、省委书记
正二品:省长、国务院部长、人大主任(非书记兼任)
从二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
正三品:省委常委、中共中央副部长
从三品:副省长、国务院的副部长、副主任、副主席
正四品:市委书记、省委的部长
从四品:市长、人大主任、厅长
正五品: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
从五品:市委常委、省委的副部长
正六品:副市长、副主任、副厅长、副主席
从六品:县委书记、市委的部长
正七品:县长、市里的局长、
从七品: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副书记、
正八品:县委常委、市委的副部长
从八品:副县长、副主任、副局长、副主席
正九品:镇党委书记、局长、镇长
从九品:副书记、副局长、人大主席、副乡长
未入流:乡镇的一些机构、村、居委会等。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尹史卿宰尉令丞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将军洗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土宣政院集贤院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翰林学土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古代秘书官制简介主书:占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
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
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
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
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
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
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
”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
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
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
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
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
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
古代文官职位对照表

古代文官职位对照表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秦汉主要行政区封建时代,官员的级别是九品十八级。
即一品里有正副两级;级与级之间差半级,品与品之间差一级。
古代官员品级与现代官员级别对照表:古代官员正一品:封建时代:丞相;现在:总理(包括政治局常委);军队:无。
从一品:封建时代:内阁的阁僚;现在:副总理(包括政治局委员);军队:中央军委副主席。
正二品:封建时代:各部尚书;现在: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及国务委员;军队:中央军委委员。
从二品:总督和各部侍郎(资历较深)及各地巡抚(资历较深);现在:各部部长及各省省长;军队:各部部长。
正三品:封建时代:各部侍郎和各地巡抚(资历较浅);现在:各地及各部的副职;军队:各部副职和大军区正职和资历较深的副职以及各大军区兵种正职。
从三品:封建时代:各地诸如学政之类以及各部的郎中(资历较深);现在:各部及各省副职(资历较浅);军队:各大军区副职(资历较浅)以及资历较深的集团军正职。
正四品:封建时代:知府。
;现在:厅长以及地级市的正职;军队:各省军区司令。
现代官员等级划公:超品:政治局常委、主席、总理、委员长、军委主席、政协主席、副主席(应该相当于古代王候)正一品: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书记处书记、副委员长、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最高法院院长、检察长从一品: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的部长、省委书记正二品:省长、国务院部长、人大主任(非书记兼任)从二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正三品:省委常委、中共中央副部长从三品:副省长、国务院的副部长、副主任、副主席正四品:市委书记、省委的部长从四品:市长、人大主任、厅长正五品: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从五品:市委常委、省委的副部长正六品:副市长、副主任、副厅长、副主席从六品:县委书记、市委的部长正七品:县长、局长、从七品: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副书记、正八品:县委常委、市委的副部长从八品:副县长、副主任、副局长、副主席正九品:乡党委书记、局长、乡长从九品:副书记、副局长、人大主席、副乡长未入流:乡镇的一些机构、村、居委会等。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网络资料尹史卿宰尉令丞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将军洗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土宣政院集贤院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翰林学土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古代秘书官制简介主书:占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
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
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
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
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
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
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
”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
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
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
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
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
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表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表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一、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
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
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二、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
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古代官员级品

清朝官制(一)文官清时非常重视官员的品级.当时官员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不能列入九品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列表如下:品级官职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从二品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正三品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从三品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正四品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员.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正五品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知州从五品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使, 翰林院侍读, 侍讲, 各部院员外郎, 各省知州.正六品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从六品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从七品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正八品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从八品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正九品各部院九品笔贴士, 县主簿.从九品翰林院侍诏, 刑部司狱, 州吏目, 巡检.未入流京,外县典吏, 驿丞,和泊所所官(二)武将品级官职品级官职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将军,督统,提督正二品副督统,总兵从二品副将正三品参将从三品游击正四品都司从四品城门领正五品守备从五品守御所千总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从六品卫千总正七品把总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外委千总从八品委署骁骑尉正九品外委把总从九品额外外委未入流武官无未入流官员别称:(中央官部分)大学士——中堂吏部尚书——天官、冢宰礼部尚书——大宗伯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邢部尚书——大司寇兵部尚书——大司马工部尚书——大司空左都御使——总宪右都御使——副宪通政使——银台(地方官部分)总督——制军,制台,制宪,都宪,部堂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学政——学台,学宪布政使——藩台,方伯,东司按察使——臬台,廉访,西司知府——太守,皇堂,五马知州——牧,刺史知县——令,令尹(武官部分)提督——军门,提台总兵——总镇,镇台副将——协镇,协台0人 0人。
古代文官等级表

古代文官等级表荣誉职:三师(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从一品):太尉、司徒、司空中书省:正二品:中书令(二人)正三品:中书侍郎(二人)正五品:中书舍人(六人)从六品:右散骑常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右补阙(六人)、右拾遗(六人)、起居舍人(十六人)从七品:中书主书(四人)从八品:中书主事(四人)门下省:正二品:门下侍中(二人)正三品:门下侍郎(二人)从三品:左散骑常侍(二人)从六品:城门郎(四人)、符宝郎(四人)、起居郎(二人)从七品:左补阙(六人)、门下录事(四人)从八品:门下主事(四人)、左拾遗(六人)从九品:门下典仪(二人)尚书省不设品:尚书令(一人)(因太宗曾任此职,故不授予臣下)从二品:尚书左仆射(一人)、尚书右仆射(一人)正四品:尚书左丞(一人)、尚书右丞(一人)(左丞管理吏、户、礼三部,右丞管理兵、刑、工三部)从五品:尚书郎中(二人)从六品:尚书员外郎(二人)从七品:尚书都事(十二人)从八品:尚书主事(十二人)尚书省下六部:吏部:正三品:吏部尚书(一人)正四品:吏部侍郎(二人)正五品:吏部郎中(二人)、司封郎中(一人)、司勋郎中(一人)、考功郎中(一人)从六品:吏部员外郎(二人)、司封员外郎(一人)、司勋员外郎(一人)、考功员外郎(一人)从八品:司封主事(三人)、司勋主事(三人)、考功主事(三人)户部:正三品:户部尚书(一人)从五品:户部郎中(二人)、度支郎中(一人)、金部郎中(一人)、仓部郎中(一人)从六品:户部员外郎(二人)、度支员外郎(一人)、金部员外郎(一人)、仓部员外郎(一人)从八品:度支主事(三人)、金部主事(三人)、仓部主事(三人)礼部:正三品:礼部尚书(一人)正四品:礼部侍郎(一人)从五品:礼部郎中(一人)、祠部郎中(一人)、膳部郎中(一人)、主客郎中(一人)从六品:礼部员外郎(一人)、祠部员外郎(一人)、膳部员外郎(一人)、主客员外郎(一人)从八品:祠部主事(二人)、膳部主事(二人)、主客主事(二人)兵部:正三品:兵部尚书(一人)正四品:兵部侍郎(二人)从五品:兵部郎中(二人)、职方郎中(一人)、驾部郎中(一人)、库部郎中(一人)从六品:兵部员外郎(二人)、职方员外郎(一人)、驾部员外郎(一人)、库部员外郎(一人)从八品: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刑部:正三品:刑部尚书(一人)从五品:刑部郎中(二人)、都官郎中(一人)、比部郎中(一人)、司门郎中(一人)从六品:刑部员外郎(二人)、都官员外郎(一人)、比部员外郎(一人)、司门员外郎(一人)从八品:都官主事(二人)、比部主事(二人)、司门主事(二人)工部:正三品:工部尚书(一人)正四品:工部侍郎(一人)从五品:工部郎中(一人)、屯田郎中(一人)、虞部郎中(一人)、水部郎中(一人)从六品:工部员外郎(一人)、屯田员外郎(一人)、虞部员外郎(一人)、水部员外郎(一人)从八品:屯田主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秘书省:(掌经籍图书)从三品:秘书监(一人)从四品:秘书少监(二人)从五品:秘书丞(一人)从六品:秘书郎(三人)正九品:校书郎(十人)、正字(四人)殿中省:(掌天子服御)从三品:殿中监(一人)从五品:殿中丞(二人)正六品:殿中尚医(二人)从九品:殿中主事(二人)二台:御史台:(监察机构)正三品:御史大夫(一人)正四品:御史中丞(二人)御史台下设三院,台院、殿院、察院。
中国历代职官表

(一人)
上州:从四品下
中州:正五品下
下州:从五品上
为刺史的佐史
长史
(一人)
上州:从五品上
中州:正六品上
下州:无
掌一州兵马
司马
(一人)
上州:从五品下
中州:正六品上
下州:从六品上
录事参军事
(一人)
上州:从七品
中州:正八品上
下州:从八品上
掌纠正各曹职事
录事
(一至二人)
上州:从九品下
中州:从九品上
下州:从九品下
治书侍御史
从五品
侍御史
从七品
监察御史
从八品
州
(炀帝时改郡)
刺史
(郡太守)
上州:正三品
中州:从三品
下州:正四品
掌其州治
称州时,州长为刺史;称郡时,郡长为太守。
通守
(在太守之下,炀帝置)
同上
长史、司马
正五品至正六品
县
县令
上县:从六品
中县:从七品
下县:正八品
丞
从八品至从九品
尉
从九品
历代职官表(唐朝)
部门
官职
县丞
(一至二人)
京县:从七品上
下县:正九品下
主薄
(一至二人)
京县:从八品上
下县:从九品上
尉
京县:从八品下
下县:从九品下
录事
京县:从九品下
其它县不列品
历代职官表(宋朝)
部门
官职
品级
职掌
说明
(三师)
(三公)
(三孤)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三师、三公本为亲王使相宰相之加官。惟徽宗时,蔡京为太师时,掌宰相实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政使司副使
中央信访办副主任
大理寺少卿
最高法院副院长
鸿胪寺少卿
外交部副部长
太府寺少卿
农业部副部长
光禄寺少卿、太仆寺少卿、少府寺少 卿、太常寺少卿、卫尉寺少卿、宗正 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六科掌院给
事中、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尚
书左丞、侍郎
文职外官
顺天府丞
北京市副市长
奉天府丞
直辖市副市长
各省巡道员
骁骑尉
正九品
股级
文职京官
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
按察使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
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
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
外委把总
从九品
副股级
文职京官
翰林院侍诏、国子监典籍、鸿部司匠
文职外官
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 使、府厅照磨、司府厅司狱、司府厅 仓大使、州吏目、巡检
武职京官
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兵马司副
指挥
武职外官
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副处级
文职京官
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 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 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
文职外官
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
州判
武职京官
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科级
文职京官
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
我国古代官员的品级分“九品十八级”,每品有正、从之别,不 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 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另附部分官职古 今对照。
古代官品
现代级别
官别
清代部分官职
相当现代职务
正一品
正国级
文职京官
宰相
国务院总理
太师、太傅、太保
人大、政协的正职
殿阁大学士
政治局常委
太尉、司徒、司空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
宣抚使、宣慰使副使
正五品
厅级减
文职京官
各部郎中
各部司长
太医院院使
首长医院院长
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
正、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
文职外官
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
三等侍卫、步军副尉、步军校、佐领
武职外官
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
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副厅级加
武职京官
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
额外外委
未入流
普通科员
文职京官
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铸印局大
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
典史、驿丞、牐官、府检校、关大使、
盐茶大使、道县仓大使
武职外官
百长、土舍、土目
信访办主任
大理寺卿
最高法院院长
太常寺卿、宗正寺卿、中书令、侍中、 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中书侍郎、 宗人府丞、詹事府詹事、太子詹事、 太子宾客
文职外官
顺天府府尹
北京市长
奉天府府尹
直辖市长
各省按察使
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
王府长史
军队军级领导
一等侍卫、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 骑参领、左右卫、左右羽林军、左右 大将军、左右散骑常侍、内侍监、中 都督
京市公安局长
提督骠骑大将军、嗣王、内大臣
武职外官
将军
各大军区司令
都统
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
提督
野战军区司令
正二品
副国级
文职京官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总工会主席
各部院左、右侍郎
国务委员兼副部长
内务府总管
中央办公厅主任
开国郡公
文职外官
各省总督
各大地区书记
武职京官
左右翼前锋营统领
中央警备团司令
八旗护军统领
銮仪使
中央仪仗队
辅国大将军
武职外官
副都统
总兵
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
部级
文职京官
内阁学士
国务委员
翰林院掌院学士
社科院院长
大都督、大都护、光禄大夫
文职外官
各省巡抚
省委书记
布政使司各省布政使
省长
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
武职京官
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
镇军大将军、副将
正三品
副部级
文职京官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
中纪委副书记
通政使
文职京官
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 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 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
知州、土知州
市长、自治市市长
监察御史、盐运司副使、提举
武职京官
四等侍卫、前锋侍卫、前锋参领、护 军参领、五品典仪、三等护卫、骑都 尉
武职外官
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
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武职京官
领侍卫内大臣
北京军区司令
掌銮仪卫事大臣
中央机关事物局、 安全 局长
从一品
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
各部尚书
国务院副总理兼部长
少师、少傅、少保
人大、政协的副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
政治局委员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
察长
郡王、国公、各总督
武职京官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
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
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文职外官
县丞、士县丞
副县长、自治县副县长
各使司库大使、按察司知事、外府经
历、州学正、县教谕
武职外官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副科级
文职京官
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
薄
文职外官
布政使司照磨、盐运使司知事、府、
州、县训导
武职京官
八品典仪、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
武职外官
指挥使、参将、城守尉
从三品
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
鸿胪寺卿
外交部部长
太府寺卿
农业部部长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卫尉寺卿、少 府寺卿、御史大夫、诸卫羽林、国子 监、秘书监、殿中监、少府监、将作 监
文职外官
各省盐运使
武职京官
护军参领、骁骑参领、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
五旗参领、协领、游击、宣慰使、指
挥同知
正四品
厅级加
同、州同
武职京官
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
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县处级
文职京官
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 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 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 寺主薄、部寺司库、赞礼郎
文职外官
知县
县长
京县县丞
首都县副县长
顺天府学教授、训导、各府学教授、
按察司经历、各府学教授
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
二等侍卫、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
副骁骑参领、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
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
慰使同知
从四品
厅级
文职京官
国子监祭酒
中央党校校长
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
林院侍讲学士
文职外官
知府、土知府
市委书记、 自治市市委 书记
盐运使司运同知
武职京官
城门领、副护军参领、副骁骑参领、
正六品
副厅级减
文职京官
内阁侍读、各部院主事、都察院都事、
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钦天监监判
文职外官
京县知县
首都县县长
京府通判、各省通判
武职京官
兰翎侍卫、整仪尉、军校、骑校
武职外官
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
副招讨使、长官使、百户
从六品
县处级加
文职京官
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文职外官
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