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及应用
微机原理及应用

移码
• 移码是在数的真值上加一个偏移量形成的,他的定 义为:[X]移=2n-1-1+X 2n-1≥X>-2n-1 • 其中X表示二进制数真值,n表示包括符号位和数值 部分在内的二进制数位数,2n-1-1为偏移量。 • 例如:若X=+10010B=+18, Y=-10010B=-18,则 [X]移=110001B,[Y]移=001101B。 运算过程: 100000 1 011111 +10010 110001 100000 1 011111 - 10010 001101
第1章:微型计算机应用的两个方向
用于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及信息管理方向
通用微机,例如:PC微机 功能越强越好、使用越方便越好
用于过程控制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方向
专用微机,例如:工控机、单片机 可靠性高、实时性强 程序相对简单、处理数据量小 将CPU以及其他主要部件(如ROM、RAM、I/O 接口)都集成在一个微处理器芯片中 例如:常用的MCS-51、MCS-96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介绍
微机:IBM PC系列机 原理: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应用: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I/O接口电路及其与外设连接 硬件--接口电路原理 软件--接口编程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参考文献
钱晓捷 陈涛,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 钱晓捷,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6 扬季文等,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6 戴梅萼,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扬素行,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Barry B.Brey著 陈谊等译, Intel系列微处理器结构、编程和接口技术大全 ——80X86、Pentium和Pentium Pro,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3篇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一篇: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计算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广泛应用于个人和工业领域。
本文将对微型计算机系统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结构、组成部分以及应用。
一、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定义微型计算机系统是指由微型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组成的计算机系统,它是一种小型的、使用方便的数字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网使用,使用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学校等机构。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硬件、软件和数据。
其中,硬件包括计算机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等组成部分;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数据则是指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处理的信息和数据。
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1.计算机主机计算机主机是微型计算机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了CPU、内存、主板、BIOS等重要部件。
计算机主机的选购需要根据使用需求和预算做出决策。
2.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指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用于输入数据和指令的设备,主要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不同的输入设备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求。
3.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是指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用于输出计算结果或其他数据的设备,主要包括显示器、打印机、语音设备等。
输出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对于提高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4.存储设备存储设备是指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大量数据和程序的设备,包括硬盘、U盘、光盘等。
存储设备的选择需要考虑数据存储容量、数据传输速度和价格等因素。
四、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微型计算机系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个人领域,微型计算机可以用于处理文档、玩游戏、浏览网页等。
在工业领域,微型计算机可以应用于自动化、数据采集和控制等领域。
总之,微型计算机系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应用对于提高用户体验和使用效率至关重要。
微机原理及应用学习指导

微机原理及应用学习指导微机原理及应用学习指导一、学习目标1.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熟悉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微机系统的应用技术和调试方法;4.培养分析和解决微机应用中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微机原理基础知识2.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微机系统的应用技术和调试方法三、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学习是学习的基础,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微机原理及应用。
可以通过实验、项目等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多方面资源利用。
可以利用教科书、参考书、互联网等多种资源进行学习。
同时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交流经验。
3.注重实用技能培养。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实用技能。
可以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实际调试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4.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
通过参与讨论和研究可以拓宽知识视野,了解前沿技术动态,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步骤1.在开始学习之前,先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或者参考书籍来获取相关知识。
2.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CPU、内存、外设、总线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加深理解。
3.学习微机系统的应用技术和调试方法,包括常见接口的使用、嵌入式系统开发、调试工具和方法等。
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
4.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或者项目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自己动手搭建一台微机系统,进行实际的调试和应用。
5.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
可以借助老师、同学、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坚持,不断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
五、学习效果检查1.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和实验报告;2.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考试和评比活动;3.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和总结。
微机原理及应用讲稿

2.微型计算机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可对微型机做不同的分类,这里 给出几种分类方法: (1)按微型机的组成,可分为位片机、单片机、 单板机及多板机等 (2)按处理器的字长,可分为4位、8位、16位、 32位及64位等 (3)按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工控微机、商用 微机、家用微机等
第二节 8086/8088的内部寄存器
1.内部寄存器 在8086/8088微处理器中具有14个16位 可供编程人员访问的寄存器。 这14个16位寄存器按用途可分为数据寄 存器、段寄存器、指针寄存器、变址寄存 器、控制寄存器。
AH BH CH DH SP BP SI DI IP PSWH CS DS SS ES
VCC A15 A16/S3 A17/S4 A18/S5 A19/S6 SSO(HIGH) MN/MX RD HLDA(RQ/GT0) HLDA(RQ/GT1) WR(LOCK) IO/M(S2) DT/R(S1) DEN(S0) ALE(QS0) INTA(QS1) TEST READY REST
1983年,Intel推出了80286,内外数据总线 16位,地址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主 频可达20MHz。 1985年, Intel推出了80386,内外数据总线 32位,地址线32位,可寻址4GB内存,带 Cache。 1989年, Intel推出了80486,内外数据总线 32位,集成了浮点运算器,主频可达 50MHz。
第二节 Intel 80X86系列微处理器
1978年,Intel推出了16位微处理器8086 8086的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20位, 主频可达8MHz。 一年后,Intel推出了准16位微处理器8088 8088与8086基本相同,只是8088的外部数据总 线为8位。主要是为兼容8位的外围接口芯片。 由8088构成的IBM PC曾风靡全球。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3篇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一篇:微型计算机的概述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是一类普及于个人和家庭使用的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组成,广泛应用于个人办公、教育、娱乐等领域。
微型计算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和专业领域。
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 4004,这标志着微处理器技术的诞生,也为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微型计算机得以广泛应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大脑”,负责处理数据和指令,控制整个计算机的运行。
存储器则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
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用于从计算机输出数据。
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便携、灵活性高等特点,能够完成文字、图像、音乐等多种操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将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二篇:微型计算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微型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而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等。
中央处理器(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有两个基本部分:算术逻辑单元(ALU)和控制单元(CU)。
算术逻辑单元负责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而控制单元则负责指令的控制和执行。
CPU通过总线与存储器及输入输出设备进行通信。
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部分。
主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程序和数据。
而辅助存储器则包括硬盘、光盘、U盘等设备,用于长期保存程序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用于输入和输出数据。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什么专业科目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什么专业科目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通常在大学本科第二学年或第三学年的上半学期开设。
它包含的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微处理器的原理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组成、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内容。
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主要围绕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展开。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领域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维护技能,以及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编程和软件开发。
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这包括中央处理器(C P 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也会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和组成,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系统等软件的作用和功能;此外,学生还会学习到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的原理和应用,了解它们在各种设备和系统中的应用领域。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通过学习汇编语言,学生将了解到计算机程序的底层运行原理,能够实现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编写和调试。
此外,学生还会学习到常见的计算机系统操作和维护技巧,包括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升级,硬件的调试与故障排除等操作技能。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体系,为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该课程还为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等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总之,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涵盖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微处理器的原理和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组成、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内容。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维护技能,具备一定的编程和软件开发能力,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专业提供了基础。
微机的原理及应用

微机的原理及应用1. 微机的概念微机是指一种体积小、功能强大、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的计算机系统。
它是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控制、科学计算、通信和个人计算等。
2. 微机的原理微机的原理是基于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微处理器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包含了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控制器等功能模块。
微处理器通过读取指令和执行指令来完成各种计算任务。
微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取指令:微处理器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将指令存储在指令寄存器中。
•解码指令:微处理器将指令进行解码,确定具体的操作。
•执行指令:微处理器根据指令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进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等。
•存储结果:微处理器将执行完的指令的结果存储到内存或寄存器中。
•重复以上步骤:微处理器不断重复以上步骤,以完成更多的指令和任务。
3. 微机的应用微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列举了微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1 工业控制微机在工业控制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采集和处理传感器数据,控制各种设备和机器的运行。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通常会使用微机来控制传送带、机械臂等设备的运行,实现自动化生产。
3.2 科学计算微机在科学计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科学家可以使用微机进行复杂的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和建模。
微机的高性能和便捷性使得科学计算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3.3 通信微机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例如,手机就是一种利用微机技术的通信设备,它可以实现语音通话、短信传输、互联网访问等功能。
另外,微机还可以用于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通信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3.4 个人计算微机在个人计算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
人们可以使用微机进行各种办公和娱乐活动,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游戏等。
个人电脑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4. 微机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机不断发展。
未来的微机可能会具有更高的处理能力、更低的功耗、更小的体积等特点。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学啥的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学什么的1. 简介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讲授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应用技术的课程。
它涵盖了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微机原理及应用的核心内容,以及学习这门课程所带来的好处。
2. 微机原理微机原理是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习微机原理将使你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以下是微机原理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硬件:学习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深入了解这些硬件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将使你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运行方式。
•计算机系统结构: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层次,包括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交互关系。
学习微机的系统结构可以帮助你理解计算机的组织和功能。
•计算机指令系统:学习微机的指令系统,包括指令的格式、操作码和寻址方式等。
了解指令系统可以帮助你理解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
•计算机中断和I/O控制:学习计算机的中断处理和I/O控制,了解中断的概念和作用,以及计算机如何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
3. 应用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还包括了微机应用技术的学习。
学习微机应用技术将使你掌握以下技能:•操作系统:学习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Linux等,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了解操作系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计算机资源和执行各种任务。
•软件开发:学习计算机编程和软件开发技术,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通过学习软件开发,你可以实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并将它们应用到计算机程序中。
•数据库管理: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管理方法,掌握SQL语言的基本操作。
学习数据库管理可以使你能够有效地存储、检索和管理大量的数据。
•网络技术: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和通信方式。
掌握网络技术可以帮助你理解互联网的工作方式,并进行网络配置和维护。
4. 学习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好处学习微机原理及应用有许多好处,无论你是从事计算机相关行业还是其他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及应用K60DN512VLL10相关寄存器快速查询手册2015年11月25日编目录1.通用输入输出(GPIO) 41.1.引言 41.2.寄存器说明 41.2.1.引脚控制寄存器(PORTx_PCRn) 41.2.2.GPIO端口寄存器 41.2.3.GPIO时钟门控寄存器(SIM_SCGC5) 52.中断 63.周期中断定时器(PIT)73.1.说明73.2.寄存器描述73.2.1.PIT 模块控制寄存器(PIT_MCR)73.2.2.定时器加载值寄存器(PIT_LDVALn)73.2.3.当前定时器值寄存器(PIT_CVALn)73.2.4.定时器控制寄存器(PIT_TCTRLn)83.2.5.定时器标志寄存器(PIT_TFLGn)83.2.6.PIT时钟门控寄存器6(SIM_SCGC6)84.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UART)94.1.UART 波特率94.2.寄存器说明94.2.1.UART 波特率寄存器94.2.2.UART 控制寄存器4(UARTx_C4)94.2.3.UART 控制寄存器1(UARTx_C1)94.2.4.UART 控制寄存器2(UARTx_C2)104.2.5.UART 状态寄存器1(UARTx_S1)104.2.6.UART 数据寄存器(UARTx_D)104.2.7.UART时钟门控寄存器115.AD125.1.寄存器说明125.1.1.ADC 配罝寄存器1(ADCx_CFG1)125.1.2.ADC 配罝寄存器2(ADCx_CFG2)125.1.3.ADC状态和控制寄存器1(ADCx_SC1n)135.1.4.ADC状态和控制寄存器2(ADCx_SC2)145.1.5.ADC状态和控制寄存器3(ADCx_SC3)145.1.6.ADC 数据结果寄存器(ADCx_Rn)155.1.7.ADC时钟门控寄存器156.DA176.1.寄存器说明176.1.1.DAC数据寄存器(低)(DACx_DATnL)176.1.2.DAC数据寄存器(高)(DACx_DATnH)176.1.3.DAC 控制寄存器0 (DACx_C0)176.1.4.DAC 控制寄存器1 (DACx_C1)186.1.5.DAC 控制寄存器2 (DACx_C2)186.1.6.DAC 状态寄存器(DACx_SR)186.1.7.DAC时钟门控寄存器(SIM_SCGC2)197.附A 时钟门控寄存器汇总207.1.寄存器说明207.1.1.系统时钟门控寄存器1(SIM_SCGC1)207.1.2.系统时钟门控寄存器2(SIM_SCGC2)207.1.3.系统时钟门控寄存器3(SIM_SCGC3)207.1.4.系统时钟门控寄存器4(SIM_SCGC4)20 7.1.5.系统时钟门控寄存器5(SIM_SCGC5)21 7.1.6.系统时钟门控寄存器6(SIM_SCGC6)21 7.1.7.系统时钟门控寄存器7(SIM_SCGC7)211.通用输入输出(GPIO)1.1.引言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 and Output,GPIO)模块接口。
GPIO 寄存器支持任意长度的数据访问。
当引脚被配置为GPIO 功能时,GPIO 数据方向寄存器与输出数据寄存器控制每个引脚的方向及输出数据。
当GPIO 引脚被配置为任意数字功能时,GPIO 输入数据寄存器在每个引脚上显示逻辑值,提供相应的端口控制和对有效引脚的中断模块。
1.2.寄存器说明1.2.1.引脚控制寄存器(PORTx_PCRn)1.2.3.GPIO时钟门控寄存器(SIM_SCGC5)K60中每一个模块都需要在SIM模块中开启或者关闭模块的时钟。
通过设置SIM_SCGC5寄存器就可以为I/O模块的PORTA、PORTB、PORTC、PORTD、PORTE提供时钟,该寄存器在复位时被清零,从而使得相应模块的时钟被关闭。
13 PORTE PORTE时钟门控制0 时钟禁止 1 时钟使能2.中断中断默认按照下表分配。
向量号:当中断使用时,此值储存在栈中。
IRQ 号:非核心中断源,对应的编号为终端号减16。
3.周期中断定时器(PIT)3.1.说明定时器在开启后周期性触发。
定时器加载开始值(放在LDVAL 寄存器中),然后递减计数直到为0,自动重载。
每次定时器计数到0 时,将产生一个触发脉冲并且置中断标志。
所有的中断可以开启或屏蔽(通过设置TCTRL 寄存器中断TIE 位)。
只有在前者被清除后,新中断才会产生。
如果需要,通过CV AL 寄存器可以读取定时器的当前计数器的值。
先关闭定时器,再通过TEN 位开启定时器来重启计数周期。
3.2.寄存器描述3.2.1.PIT 模块控制寄存器(PIT_MCR)该寄存器控制定时器时钟是否使能和定时器是否运行在调试模式。
1 MDIS模块禁止,用来禁止模块时钟。
这个位必须在其他设置完成之前使能。
0 PIT 定时器时钟使能。
1 PIT 定时器时钟禁止。
0 FRZ冻结,允许设备进入调试模式时,停止定时器。
0 在调试模式下定时器继续运行。
1 在调试模式下定时器停止。
3.2.2.定时器加载值寄存器(PIT_LDVALn)该寄存器选择定时器中断的溢出周期。
TSV——定时器初始值,用于设置定时器的初始值。
定时器将会减计数直到为0,然后产生一个中断后再加载这个寄存器初值。
向这个寄存器写入新设定的值不会重启定时器,而是在定时器减少为0后才会加载新设定的值。
若要以新设定的值重新启动定时器周期,需要先禁止定时器再使能定时器。
TSV——根据需要定时的时间来计算定时器初始值。
( TSV )*(1/总线频率)uS = 定时时间3.2.3.当前定时器值寄存器(PIT_CVALn)该寄存器指示当前定时器的位置。
TVL——PIT当前定时器值,如果使能定时器,该寄存器的值就代表了当前定时器的值。
定时器已经运行的时间= (TSV-TVL))*(1/总线频率)uS3.2.4.定时器控制寄存器(PIT_TCTRLn)该寄存器包括了每个定时器的控制位。
3.2.5.定时器标志寄存器(PIT_TFLGn)该寄存器占有PIT 中断标志。
3.2.6.PIT时钟门控寄存器6(SIM_SCGC6)4.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UART)UART 允许与外围设备及其他CPU 进行异步串行通信。
4.1.UART 波特率波特率发生器中的13 位模数计数器和5 位分数微调计数器为接收器和发送派生了波特率。
SBR的值决定了模块时钟除数。
SBR由UART 波特率寄存器(BDH 和BDL)组成。
波特率时钟与模块时钟同步并驱动接收器。
分数微调计数器增加分数延迟到波特率时钟来允许波特率精修以匹配系统波特率。
被16 除的波特率时钟驱动发送器。
4.2.寄存器说明4.2.1.UART 波特率寄存器该寄存器与BDL 寄存器一起用于控制UART 波特率发生器的预分频器。
为了更新13 位波特率设置值(SBR[12:0]),首先写入BDH 以缓存新值的高半位,然后写入BDL。
直到BDL 被写入,BDH 中的工作值才会变化。
BDL 被复位为非零值,所以复位后波特率发生器保持禁用直到接收器或者发送器首次被启用(C2[RE]或C2[TE]位被设置为1)。
UART波特率寄存组由UARTx_BDH[4:0]和UARTx_BDL[7:0]组成,先写UARTx_BDH[4:0],后写UARTx_BDL[7:0];当C2[RE]或者C2[TE]置位时,UART开始工作。
UART 波特率= UART 模块时钟/(16*(SBR[SBR]+BRFD))其中:BRFD 在UARTx_C4寄存器中。
4.2.2.UART 控制寄存器4(UARTx_C4)4-0 BRFA 波特率微调这个位字段用来对一般的波特频率以1/32 的增量增加更多的时间分辨率。
波特率产生是受两个误差来源:模块时钟的整数除法可能不能给出精确的目标频率。
这个错误可以由微调计数器方法减缓。
与模块时钟同步可能导致相位移位。
4.2.3.UART 控制寄存器1(UARTx_C1)4 M 9位或8位模式选择位。
0:正常模式-起始位+8位数据位(由MSBF决定MSB/LSB 优先)+停止位。
1:9位模式-起始位+9位数据位+停止位。
1 PE 奇偶校验使能位,当奇偶校验使能时,停止位前会被入一个奇偶校验位。
0:奇偶校验功能禁止;1:奇偶校验功能使能。
0 PT 校验类型。
0:偶校验;1:奇校验。
4.2.4.UART 控制寄存器2(UARTx_C2)7 TIE 发送器中断或DMA传送使能位。
0: TDRE中断和DMA传送请求禁止。
1: TDRE中断或者DMA传送使能。
6 TCIE 传送结束中断使能位。
0: TC中断请求禁止。
1: TC中断请求使能。
5 RIE 接收器满中断或DMA传送使能位。
0: RDRF中断和DMA传送请求禁止。
1: RDRF中断或DMA传送请求使能。
3 TE 发送器使能位。
0:禁止;1:使能。
2 RE 接收器使能位。
0:禁止;1:使能SBK发送中止位。
4.2.5.UART 状态寄存器1(UARTx_S1)S1 寄存器为发生UART 中断或者DMA 请求提供输入到MCU。
7 TDRE 发送数据寄存器空标志位。
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个数<=TWFIFO[TXWATER],TDRE被置位。
6 TC 发送完成标志位。
发送完成,TC被置位。
5 RDRF 接收数据寄存器满标志位。
接收缓冲区中数据个数>=TWFIFO [TXWATER]时,RDRF被置位。
4.2.6.UART 数据寄存器(UARTx_D)该寄存器其实是两个单独的寄存器。
读操作返回只读接收数据寄存器中的内容,写操作只可写传送数据寄存器。
4.2.7.UART时钟门控寄存器1)System Clock Gating Control Register 4 (SIM_SCGC4)13 UART3UART3 Clock Gate Control, This bit controls the clock gate to the UART3 module.0: Clock disabled; 1: Clock enabled12UART20: Clock disabled; 1: Clock enabled11UART10: Clock disabled; 1: Clock enabled10UART00: Clock disabled; 1: Clock enabled 2)System Clock Gating Control Register 1 (SIM_SCGC1)11 UART5UART5 Clock Gate Control, This bit controls the clock gate to the UART5 module.0: Clock disabled; 1: Clock enabled10UART40: Clock disabled; 1: Clock enabled5.AD5.1.寄存器说明5.1.1.ADC 配罝寄存器1(ADCx_CFG1)5.1.2.ADC 配罝寄存器2(ADCx_CFG2)5.1.3.ADC状态和控制寄存器1(ADCx_SC1n)ADCx_SC1n分为两个寄存器:ADCx_SC1A, ADCx_SC1B, ADCx_SC1A可配置为软件和硬件触发两种模式,为了可以由内部外设触发进行连续转换,在硬件触发模式下,可以配置ADCx_SC1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