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一)七步成诗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③菽以为汁。
萁④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文帝:指魏文帝曹丕。
②东阿王:指曹植,曹丕之弟。
③漉(lù):过滤。
④萁(qí):豆秸。
1.文帝和东阿王是()。
A. 父子关系B. 朋友关系C.叔侄关系D. 兄弟关系2.结合语境,文中描写东阿王很聪慧的一个词语是“()”。
A. 大法B.作诗C. 应声D.惭色3.给文中画线部分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成者/行/大法B. 不/成者/行大/法C. 不成/者行/大法D. 不成者/行大/法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中的“令”用扩词理解法来理解,最合适的一项是()。
A. 口令B. 命令C. 令人喜欢D.法令(二)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②月中无物③,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
②若令:假使。
③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④瞳子:瞳仁。
1.“无此必不明”中的“此”指的是()。
A. 徐孺子B. 瞳子C. 月亮D.嫦娥2.给“譬如人眼中有瞳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B.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C.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D.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中的“戏”指的是游戏。
B. “人语之曰”“徐曰”中的“曰”都含有“说”的意思。
C. “徐孺子”和“杨氏子”称呼都一样,这里的“徐孺子”就是这个孩子的姓名。
D.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是:假使月中没有东西,是不是应当特别明亮呢?4.从这篇文言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徐孺子?()A. 善良B. 聪慧C. 勇敢D.认真(三)智①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②。
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试题-古诗文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教⼩学五年级下册语⽂:语⽂试题-古诗⽂与⽂⾔⽂阅读(含答案)古诗⽂与⽂⾔⽂阅读⼀、课内古诗练习。
(18分)将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3分)夜绩⿇, 。
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1.解释下⾯的字词。
(2分)(1)绩⿇: (2)供:2.诗中的⼈物在⼲什么?(多选)(3分) ( )A.耘⽥B.绩⿇C.在树下休息D.学种⽠3.这⾸古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多选)(2分) ( )A.乡村男耕⼥织、⽇夜⾟劳的繁忙⽣活B.孩童学习种⽠的情景C.⼤⼈忙忙碌碌种地,⼩孩玩耍的场⾯4.古诗后两句体现出了⼉童的、。
(2分)5.“村庄⼉⼥各当家”指什么?(3分) ( )A.家⾥的⼉⼦或⼥⼉当家做主。
B.村庄⾥的男男⼥⼥都当家做主。
C.村庄⾥的男男⼥⼥各⾃主动担负起⽥间和家⾥的活。
6.诗中流露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3分)A.对孩童的讨厌之情。
B.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C.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活的向往之情。
⼆、课外古诗阅读。
(24分)(⼀)游园不值①[宋]叶绍翁应怜②屐齿③印苍苔,⼩扣④柴扉⑤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①值:遇到。
②怜:爱惜。
③屐齿:⽊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④⼩扣:轻轻地敲。
⑤柴扉:⽤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1.结合注释,对诗题解释正确的⼀项是( )。
(3分)A.园⼦⾥没有好看的景⾊,不值。
B.来⼀趟没看见⾥⾯的景⾊,玩得不值。
C.来游园没遇到要拜访的⼈。
D.来游园没有遇到要拜访的⼈,太不值得了。
2.从“⼩扣柴扉久不开”我们知道了。
(3分)3.作者到底有没有见到园⼦⾥⾯的春⾊呢?你是通过哪句诗看出来的?(3分)4.认真品读后两句诗,下⾯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有( )。
(多选)(3分)A.虚实结合,实写出墙的“⼀枝红杏”,让⼈看到春天的⽓息;虚写⾥⾯的满园春⾊。
B.春⾊和红杏都被拟⼈化了,不仅景中含情,⽽且景中寓理。
C.作者⼼中本来还是很惆怅的,但看到了出墙的红杏后,很⾼兴。
D.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写出的不仅仅是园中的美丽景⾊,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机。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
宣王死,愍(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滥竽:不会吹竽。
竽,一种古代乐器。
②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③说:通“悦”,喜欢。
④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
廪,粮仓。
食,供养。
⑤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
[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_____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
(_____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___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_______。
(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___________的人。
2. 小古文阅读。
引婴投江有过①于江上者,见人方②引③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注释)①过:经过。
②方:正。
③引:拉着。
④故:缘故。
⑤善:擅长、善于。
[1]“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这则寓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领的获得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先天的遗传。
B.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要因人因事而异。
C.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
3. 课外欣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填空。
山色______ 山形______ 溪流______(2)本段中把野花比作______、______和______。
(3)本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方法。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
小岛的中央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
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的山、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
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
那小岛好像翡翠中间镶嵌着的一颗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着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
那一座座小桥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
阳光普照,如同一湖碎金闪闪烁烁;微风拂来,好像一匹绿缎徐徐展开。
福海湖映山,山环水,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
(1)给这篇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围绕——______ 秀丽——______(3)作者写湖水时,分别把湖水一一比作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5)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着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
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
(6)文中主要写了福海的______美和______美。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子救小白兔一天上午,小白兔在田野栽(zāi)白菜。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海上生明月四周都静寂了。
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
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
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
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
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
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
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
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空,就成了一轮皓月。
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
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
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
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
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
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
这红灯并不亮。
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
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
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
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问绕着一根黑带。
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空。
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凉爽——______ 黯淡——______(2)作者在文中对月亮的不同称呼,有一轮______,一轮______,一轮______,表现出月亮______的特点。
(3)“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这句话中,作者的情感是________。
“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这句话中,作者的情感是________。
下面四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类型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二(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庸医治驼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
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注】: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6分)(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信:(3)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
索:2.选出与文中“以一置地下”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4分)A.可以为师矣。
B.徒以有先生也。
C.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D.以伤先帝之明。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4.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管与止之曰(2)子待伤虎而刺之(3)则是一举(4)而有刺两虎之名2.翻译.(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③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⑤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中山:即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②盍:何不③患:祸患④垣墉:墙壁⑤病:坏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若之何而去夫猫也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
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本文用“//”分成了三段,请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袖清风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
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
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huì)。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的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
手下人拦住他说:“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于谦装作不懂地说___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___还带什么呀___手下人说___您进京不送礼___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___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类文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类文阅读(附答案)类文阅读-9 古诗三首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理解词语。
元:但:无:2.诗中的“乃翁”指的是。
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诗人的嘱咐是:。
4.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答案:1.同“原”,本来。
只。
不要。
2.诗人自己(陆游)3.不见九州同无忘告乃翁4.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统一的无比渴望之情。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从题材上说,这首诗是()。
A.田园诗B.边塞诗C.送别诗2.第二句“单于夜遁逃”描写的事件是。
3.根据古诗意思,你觉得下面哪幅图做这首诗的配图最合适?写出原因。
A. B.4.试着分析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的表达效果。
答案:1.B2.单于的军队准备趁夜色逃跑,惊起了栖息的大雁飞向高空。
3.A 因为本诗描写的时间是月夜,环境是大雪,从这里看图A符合诗意。
4.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试的场面,引发读者的联想。
类文阅读-21 杨氏之子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
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
彦博以盆取水,球遂浮出。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
(1)群儿谋取之.(A.代词,指球 B.代词,指树洞)(2)球遂.浮出(A.顺,如意 B.于是,就)2.这件事的起因是(用原文回答)。
3.其他小朋友没有拿到球的原因是。
4.文彦博想到的办法是,结果。
5.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智慧儿童的故事?请写出一个。
答案:1.(1)A (2)B2.球忽跃入树穴3.穴深4.一盆取水,灌入穴中成功了5.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称象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
”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注释]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吕氏春秋·察今》)注①遽:急忙,立刻。
②契:用刀刻(记号)。
③惑: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_______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3)求剑若此.________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B.见机行事C.随机应变D.墨守成规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吾忘持度.(_____) A.量长度 B.量好的尺码 C.长度 D.温度(2)反.归取之(_____) A.反正 B.反转 C.相反 D.同“返”,返回2.“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是一个()。
A.反问句B.陈述句C.疑问句D.否定句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到回来时,街市已关门了,于是他没买到鞋子。
B.等到回来时,街市仍开门,所以他买到了鞋子。
C.等到鞋子的老板回来,他才买下了鞋子,回去了。
D.到了街上返回来,街上已不再卖鞋了,他只好买了袜子回家。
5.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A.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B.我们不能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C.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D.做事要坚信真理,不能轻易改变。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③。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④,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⑤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⑥,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语:对……说。
③敕见:奉皇帝的诏令觐见。
④昼寝:午睡。
⑤托寐:假装睡着。
⑥酒以成礼:饮酒是用来完成礼节的。
咏雪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③讲论文义④。
俄而⑤雪骤⑥,公欣然⑦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⑧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⑨。
”兄女曰:“未若⑩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
死后追赠为太傅。
②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③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④文义:文章的义理。
⑤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⑥骤:急。
⑦欣然:高兴的样子。
欣,高兴。
然,……的样子。
⑧胡儿:即谢朗,字长度,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小名胡儿。
⑨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⑩未若:不如,不及。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大意,推测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
(1)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复: A.回去,返回。
B.回答,回报。
C.又,再。
D.重复,重叠。
何以:A.用什么。
B.为什么。
C.怎么样。
D.做什么。
(2)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值:A.价格,价钱。
B.物和价相当。
C.值得,有意义。
D.遇到。
服:A.衣服,衣裳。
B.承当,担任。
C.信服,服从。
D.吃(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毓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上面的小古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完成练习。
(1)选文(一)的两个主要人物是钟繇的儿子_______和_______。
(2)选文(一)写了钟氏之子的两件事,请你用通俗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
(3)简单分析选文(一)中两个孩子的特点。
对号入座。
兄弟俩虽然都聪明,但性格上各有千秋:_______遵守礼法而知畏惧,有忠臣的品格;______则和钟毓不一样,他有智谋、有勇力。
4.分析选文(二),探究语言的魅力。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上面这句话概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咏雪的时间是________,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事件是__________。
(2)选文(二)中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谢太傅认为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看法。
①“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与下落之态和盐比较接近。
②“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一种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出怎样的家庭氛围?这些词语营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氛围。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期待B.期望C.一起D.约定2.“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理睬B.顾虑C.回头看D.照顾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
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
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 )A.待人有礼貌B.做人要守信C.说话要有理D.知错要改正参考答案一、1.渡落这样 2.D 3.楚人在船上刻下宝剑掉落的地方,等船停下的时候按照记号下水寻找宝剑。
4.C二、1.B D 2.A3.宁可相信自己测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A5.C三、1.(1)C B (2)D D 2.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胆战心惊,恐慌不安,所以汗出如水浆。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3.钟毓钟会兄弟俩见皇上。
兄弟俩偷服药酒。
钟毓钟会4.寒雪日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②好,柳絮因风起比喻了雪纷飞的感觉。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四、1.D 2.C 3.B 4.D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