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

合集下载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案例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案例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案例存货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存货价值的确定和计量方法。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中国公司会计准则,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加权平均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特点,下面将分别介绍几个存货计价方法的案例。

首先是先进先出法。

以销售时间为依据,采用先进先出原则计算存货的成本,即将最新进货的存货出售,这种方法适用于保鲜期较短的食品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等。

例如,食品企业在一周内进货了五批货物,分别成本为1000元、1200元、1100元、1150元、1180元,售价为1500元。

按照先进先出法,先卖出的是成本最低的第一批货物,该批货物的成本为1000元,毛利润为500元;然后卖出的是成本为1200元的货物,毛利润为300元;以此类推,最后卖出的是成本为1180元的货物,毛利润为320元。

据此计算,所得总毛利润为(500+300+250+170+150)=1370元。

其次是后进先出法。

以销售时间为依据,采用后进先出原则计算存货的成本,即将最早进货的存货出售。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商品价格逐年上涨,或者存货价格不断降低的情况。

例如,建材企业在一年内进货了三批货物,分别成本为1000元、1200元、1100元,售价为1500元。

按照后进先出法,先出售的是最后一批进货的货物,该批货物的成本为1100元,毛利润为400元;然后卖出的是成本为1200元的货物,毛利润为300元;最后卖出的是成本为1000元的货物,毛利润为500元。

所得总毛利润为(400+300+500)=1200元。

最后是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制定的标准成本,对存货的价值进行计量。

通常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照标准成本分别计算,然后加总得到存货的成本。

例如,汽车制造企业在一个月内生产了100辆汽车,标准成本为1000万元,售价为1500万元。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课件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课件

案例分析
要点一
案例背景
某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 成本,202X年1月1日库存商品A为 100件,单位成本为10元;2月1日购 入商品A 200件,单位成本为12元; 3月1日发出商品A 150件。
要点二
分析过程
第一,计算本次发出前的最后购入或 加工成本为2月1日购入商品A的成本 ,即200件×12元/件=2400元。其次 ,计算本次发出前的最后发出成本为 1月1日库存商品A的成本,即100件 ×10元/件=1000元。最后,根据后 进先出法的计算公式,发出商品A的 成本为:150×12-100×10=200元。
结论: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时,需要按照最先购入的存货最先发 出的原则进行计算,并按照相应的单价进行计价。
03
后进先出法例题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后进先出法(LIFO)是一种存货发 出的计价方法,它假定后入库的存货 先发出,先入库的存货后发出。
特点
后进先出法下,发出存货的成本与最 新购入或加工的成本相匹配,能够反 应企业真实的成本水平。
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 (本次收货的成本 + 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 (本次收货 的数量 + 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
计算步骤
每次收货后,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据此发出存货。
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某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存货发出计价。某次收货后,库存存货数量为100件,总 成本为1000元。本次收货数量为20件,成本为200元。
特点
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但工作量较大, 适用于一般商品流通企业。
计算方法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咱来说说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哈。

你看啊,这存货就像是咱家里的宝贝,得好好算计着怎么往外给。

比如说,咱有一批存货,数量还不少呢。

这时候就得想想用啥方法来计价发出。

就好比你有一堆苹果,你要卖给不同的人,那你得想想怎么定价才合适呀。

咱先说说先进先出法。

这就好比排队买东西,先到的先买走,先进入存货的就先被发出去。

这样一来,成本的计算就比较直接啦。

就像你卖苹果,先把最早进来的那批苹果先卖掉,成本也就按照最早的价格算。

再看看加权平均法。

这就好像把所有的存货都放在一个大锅里,搅和搅和,算出一个平均价。

然后每次发出存货,都按照这个平均价来算成本。

这多公平呀,不偏袒谁也不亏待谁。

还有个别计价法呢,这可就厉害了。

就像是给每个存货都贴上了专属标签,每一个都单独算成本。

这种方法特别精准,但也得花点心思去区分呀。

咱来举个具体例子哈。

假设咱有 10 个存货,进价分别是 1 块、2 块、3 块、4 块、5 块、6 块、7 块、8 块、9 块、10 块。

如果用先进先出法,先卖出去 5 个,那成本就是 1 块、2 块、3 块、4 块、5 块,一共 15 块。

如果用加权平均法呢,先算出平均价,然后再乘以卖出的数量。

这得多算一会儿呢。

要是用个别计价法,那可就得仔细看看每个存货的具体情况啦。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可重要啦,它直接影响到成本和利润呢。

要是算错了,那可不得了,就像你卖苹果,价格算错了,要么亏了自己,要么坑了别人。

所以啊,可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呀。

你想想,这存货就像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咱得合理地去分配和使用它们,才能让一切都顺顺利利的呀。

咱不能乱了套,得用合适的方法去管理它们,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这计价方法不就像是咱过日子的小窍门嘛,用对了方法,日子过得井井有条;用错了方法,那可就乱成一团啦。

咱得好好琢磨琢磨,哪种方法最适合咱,让咱的存货管理得妥妥当当的。

总之啊,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就像是一道道有趣的谜题,等着咱去解开呢。

存货计价方法例题和解析

存货计价方法例题和解析

存货计价方法例题和解析例题:某公司在2019年1月1日库存货市场价格为10000元,成本价为8000元,初期库存量为500件。

在2019年期间,公司发生如下交易:1.1日购进库存1000件,成本价为9000元。

2.4月1日购进库存2000件,成本价为12000元。

3.7月1日出售1000件,售价20000元。

4.10月1日购进库存1500件,成本价为18000元。

12.31日年末存货量为2000件。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首先需要确定该公司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

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FIFO)、后进先出(LIFO)、加权平均法等等。

假设该公司采用先进先出(FIFO)法:1月1日库存量为500件,成本价为8000元,总成本为500 * 8000 = 4000000元。

1月1日购进库存1000件,成本价为9000元,总成本为1000 * 9000 = 9000000元。

库存量为1500件,成本价为4000000 + 9000000 = 13000000元。

4月1日购进库存2000件,成本价为12000元,总成本为2000 * 12000 = 24000000元。

库存量为3500件,成本价为13000000 + 24000000 = 37000000元。

7月1日出售1000件,售价20000元,总收入为1000 * 20000 = 20000000元。

库存量为2500件,成本价为37000000 - 1000 * 9000 = 36000000元。

10月1日购进库存1500件,成本价为18000元,总成本为1500 * 18000 = 27000000元。

库存量为4000件,成本价为36000000 + 27000000 = 63000000元。

12月31日年末存货量为2000件,成本价为63000000 / 4000 = 15750元。

因此,该公司在采用先进先出(FIFO)法的情况下,年末存货的计价为15750元。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公式如下: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例:某企业3月1日存货结存数量为200件,单价为4元;3月2日发出存货150件;3月5日购进存货200件,单价4."4元;3月7日发出存货100件。

在对存货发出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情况下,3月7日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

A.648B.432C.180D.1 032[答案] A[解析] 3月5日购进存货后单位成本=(50×4+200×4."4)÷(50+200)=4."32(元);3月7日结存存货的成本=(200-150+200-100)×4."32=648(元)。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例:某企业甲材料10月份的收发数额如下:(1)期初余额100件,单价10元;(2)10日收入50件,单价11元;(3)12日领用60件;(4)20日收入80件,单价8元;(5)26日领用120件。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案例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案例

例一、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

本月购进原材料210吨,货款为6000万元,增值税为1020万元;发生的保险费为350万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为130万元;收入库时发现数量短缺7.5吨,实际收到202.5吨。

经查属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

A公司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吨()万元。

A.32.4B.32C.35.28D.36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总成本=6000+350+130=6480(万元)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6480/202.5=32(万元/吨)。

例二、某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本月购入甲材料2 060公斤,每公斤单价(含增值税)50元,另外支付运杂费3 500元,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60公斤,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620元。

该批材料入库的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公斤()元。

A.50B.51.81C.52D.53.56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是要计入到原材料的成本中,所以原材料的成本=2 060×50+3500+620=107120(元),单位成本=107120/(2 060-60)=53.56(元/公斤)例三、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价款为25万元,增值税为4.25万元,另支付材料的保险费2万元、包装物押金2万元。

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为()万元。

A.27 B.29 C.29.25 D.31.2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材料的采购成本=25+2=27(万元);包装物押金2万元计入其他应收款。

借:原材料27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25其他应收款 2贷:银行存款33.25例四、下列各项中,不应包括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有()。

A.工程物资B.委托加工材料C.正在加工中的在产品D.发出展览的商品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工程物资期末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作为“工程物资”项目列示。

例五、下列项目中,应计入企业存货成本的有()。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课堂练习题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课堂练习题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课堂练习题
资料:某企业9月份材料收发结存情况如下表所示:材料收发结存情况表单位:千克、元
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计算9月份发出的材料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二.资料:某企业9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9月5日购入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30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元,当即以银行存款付讫。

2.9月8日,9月5日所购材料到达企业并验收入库。

3.9月18日,购入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40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元,发生运杂费5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当即以银行存款付讫。

4.9月25日,购入材料一批,合同价格30 000元,材料已运达企业并已验收入库,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

5.9月30日,根据发货凭证汇总表得知,企业9月份生产产品领用材料80 000元,生产车间一般耗用材料4 000元,销售部门领用材料2 000元,管理部门领用材料1 00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
好评与关注)。

个别计价法例题(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个别计价法例题(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教材例1-26】甲公司2008年5月D商品的收入、发出及购进单位成本如表1-2所示。

表1-2 D商品购销明细账单位:元
假设经过具体辨认,本期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如下:5月11日发出的200件存货中,100件系期初结存存货,单位成本为10元,100件作为5日购入存货,单位成本为12元;5月20日发出的100件存货系16日购入,单位成本为14元;5月27日发出的100件存货中,50件为期初结存,单位成本为10元,50件为23日购入,单位成本为15元。

则按照个别认定法,甲公司5月份D商品收入、发出与结存情况如表1-3所示。

表1-3 D商品购销明细账(个别认定法)单位:元
从表中可知,甲公司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及期末结转存货成本如下: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100×10+100×12+100×14+50×10+50×15=4 850(元)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150×10+100×12+200×14+100×15-4 850
=2 15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虽然从整体看,所有存货最终都要发出,全部发出存货 的成本必然等于全部存货进价的成本;但分阶段看,由 于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发出同样的存货其成本都是不 同的。
• 因此,精明的纳税人应当根据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商品 价格的变化情况,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使发出存 货尽可能早地摊销到当期销售成本中去,以减少期初的 应纳所得额,实际上是从政府拿到了一笔无息贷款,相 当于享受到了国家给予的延期纳税的税收优惠
22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2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3500
贷:库存商品
13500
借:银行存款
22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2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000
贷:库存商品
14000
借:银行存款
22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2500
• 但是,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帐上提供发出和结 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 理。
移动平均法
•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 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 收货数量加原有收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 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的区别
• 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加权平均也是移动平 均的一种,就是频率不同而已.
几种方法的发出商品成本比较
方法 发出商品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
先进先 900×15=13500 出法 100×15+500×16+500×17=18000,合计31500 后进先 500×16+400×15=14000 出法 800×17+300×15=18100,合计32100
加权平 2000×【(1000×15+500×16+800×17)/(1000+500 均法 +800)】=2000×【36600/2300】=2000×15.91=31820
• 价格结算的时间不同,加权平均只能在月底, 移动平均是随时的
•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两种方式对价格的敏感 性不同
– 移动平均比较适用于价格波动比较大的企业,比如 和原材料相关的行业
– 加权平均适用于对价格波动相对比较小的企业,比 如机械加工行业
存货计价对纳税的影响
• 存货计价,是指在缴纳所得税时,对发出存货的价值计 算。存货计价是否正确得当,直接影响到当期销售成本, 也影响到各期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从而影响当期和各 期的企业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
例题
• 某商店2009年5月1日A商品期初结存1000件, 每件进价15元。5月A商品购进和销售情况 如下(销售和购买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1)5月2日,购入500件,每件进价16元 (2)5月8日,销售900件,每件售价25元 (3)5月14日,购入800件,每件进价17元 (4)5月23日,销售1100件,每件售价25元
个别计价法
•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辩认法、分批 实际法。采用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实物流转和成 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辩认各批发出 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 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 期末存货的方法。
•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和期末存货的成 本比较合理、准确,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 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 的收入批次,所以实物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 大。
• 按照现行税法及有关财会制度的规定,存货计价的方法 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 法等。
• 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发出同样的存货,其计入成 本费用的金额不同,因而对所得税计征产生不同的影响。
•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物价呈上升趋势,采用不同的存 货计价方法,其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别。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 先进先出法 • 后进先出法 • 加权平均法 • 移动平均法 • 个别计价法
先进先出法
• (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 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先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 与永续盘存制相同。 (3)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 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 (4)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 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当物价下跌时,会低估 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5)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 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
2009年5月2日购入商品的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
8000
贷:银行存款
8000
借:库存商品
8000
贷:银行存款
8000
借:库存商品
8000
贷:银行存款
8000
借:库存商品
8000
贷:银行存款
8000
方法 先进先出 法 后进先出 法 加权平均 法 移动平均 法
2009年5月8日销售商品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移动平 900×【(1000×15+500×16)/(1000+500)】= 均法 900×15.33=13797
1100×【(600×15.33+800×17)/(600+800)】= 1100×16.28=17908 合计 31705
方法
先进先 出法
后进先 出法
加权平 均法
移动平 均法
有关会计分录
Hale Waihona Puke 后进先出法• (1)后进先出法是以较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 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后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 结果与永续盘存制不同。 (3)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时 期,本期发出存货按照最近收货的单位成本计 算,从而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 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 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缺点是计 算比较繁琐。
• 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以及为特定项目专 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加权平均法
•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 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 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 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 发出和库存成本。
•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 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 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 的分摊较为折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