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女性形象分析讲解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聊 斋志异 》 采 用 了浪 漫 主 义 的 笔 法 ,塑 造 了一 批 不 同 于 古 代 社 会 那 些 大 家 闺 秀 或 小 家 碧 玉 式 的“ 异类 ” 女性 形象 , 她们 有 的是 那 些 处 于 最 底 层 受 压 迫 受 侮 辱 的 的歌 妓 之 类 ,更 多 的 则 是 一 些 魑 魅魍魉 , 女妖 或者狐仙 之流 , 但 是 与 传 统 文 学 中那 些 作 恶 多 端 的鬼
二. 追 求 婚 姻 自主 的女 性 形 象 在封建 社会 , “ 女 子 无 才 便 是 德” 的 思 想 意 识 占据 主 流 , 在《 红 楼梦 》 里, “ 心较 比干多一 窍” 的林 妹 妹 正 是 意 识 到 贾 母 内 心 这 一 思
形 象往 往具 有 鲜 明的 性格 特征 ,
一
懂 得 感 恩 ,甚 至 会 不 计 代 价 的 报 恩 ,她 们 最 在 乎 的 也 不 是 金 钱 和 地位 , 而是 真挚 的情 谊 , 因此 , 这 些能够 变 化多 端 的“ 异类 ” 身上 , 少 了那 些 灵 异 的 奇 妙 感 和 和 鬼 怪 的 恐 怖 感 ,更 多 的是 人 情 味 和 人 性 美 ,她 们 具 有 的是 正 常 人 的 思 维 和 生 活 。从 这 一 点 上 来 看 , 她 们 虽 然 是 封 建 士 大 夫 眼 中不 齿 的 不 良女 子 的化 身 ,但 是 蒲 松 龄 却 用 更 加 现 实 的 手 法 揭 示 了她 们 身 上
们 更 加 没 有 婚 姻 的 自主 权 。在 明
清进 步思潮 的熏陶下 ,蒲松龄 敢
于 塑 造 出这 样 敢 爱 敢 恨 的 热 情 主 动 的 新 女 性 ,并 且 往 往 让 这 些 女 性 经 过 不 懈 地 追 求 和 努 力 最 终 琴
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之女性形象分析(1)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由于几千年来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
当时的社会现实倡导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制度,男女双方不能自主地选择婚姻爱情。
尤其是被当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更是缺乏这种自由的空间。
“在主持风化的道学家们的鼓吹下,这种观念已成为社会舆论。
女子要争取自由恋爱,争取婚姻自由,是被视为淫奔无耻,要受到舆论的严厉谴责。
”(1)因此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要做到真正意义上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总是有所追求的,其中包括对爱情的追求。
这是人性的自然追求,尤其是长期饱受封建压迫的女性,在这方面更加强烈。
《聊斋志异》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晚霞》、《瑞云》、《连城》、《白秋练》、《鸦头》、《胭脂》等篇章。
这些篇章中的女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也有普通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大胆积极地追求爱情婚姻自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属于女性独特的倔强,又有传统中的善良的品质。
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美与形象美的兼备者。
晚霞、瑞云、鸦头等都是封建压迫下的妓女,她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对待命运的安排开始都采取隐忍苟活的态度,然而爱情一旦降临,她们便要奋起反抗。
爱情是她们反抗封建礼教的引线。
当晚霞第一次见到才艺超凡的阿端便“遥注之”,后来又“故遗珊瑚钗”给阿端作为爱情的信物。
在封建伦理道德强化的那个年代,一个年轻女子如此大胆地去端详一个陌生男子已属违禁,加上主动示爱,就更说明了她积极大胆追求爱情的决心和反抗封建束缚的态度。
瑞云在鸨母逼迫破身接客时提出“价由母定,客则奴自择之”的条件,后来遇到贺生则大胆地对贺生说“能图一宵之聚否”。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或为轻解罗裳夜伴枕席的人生知己,或为排忧解难的侠女,真可谓顾盼生情、光彩照人,这些女性熔铸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望、思想和品格。
从这些女性身上我们来探究蒲松龄的心理世界。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一书中,借助浪漫主义手法,以雄健有力的笔调,勾勒出无数个离经叛道、超尘脱俗的女性形象。
这一成就,在小说史上,是开天辟地的。
这些女性形象,突破了神圣而陈腐的封建精神桎梏,游离于礼法之外,仗义于危难之中,其性情之明快、坦荡、坚毅、热诚,实为古代小说之罕见。
透过这一群感人至深的少女、健妇形象,可以清楚地触摸到那一时代个性解放的思想脉搏,可以看到日渐崛起的市民阶层的风貌和明清进步的思想家。
一、对女性地位的颠覆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女性往往处于三种状态:要么作为英雄才子功成名就的一个注脚,在男性大志既遂以佳人投怀来增添喜庆气氛;要么作为宣传的工具,用女性的种种磨难印证三从四德,忠孝节义的合理性;要么就以被损害者的形象出现,以增加故事的悲剧性。
蒲松龄虽然也写女性的苦难,但更多的加进了喜剧成分。
尤其是在描写婚恋故事时,蒲松龄始终把“情”作为根基,用“情”来突破“理”。
这方面的代表之作是描写“情痴”的几篇小说。
如《连城》和《阿宝》,这两篇文章中,情痴无疑例外的都是男性,而女性成了男性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东西,成为男性孜孜以求,可以舍生忘死的追求的目标。
这种大胆的描写颠覆了中国几千年女性在婚恋关系中的地位,让女人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连城》中的乔生之于连城,情生于一个“知”字。
连城征诗择婿,乔生献上的诗深得连城的赏识,“女得诗喜,对父称赏。
”两人由相知而相爱。
他们的爱情遭到连城父亲的反对,但连城“逢人辄称道,又遣媪娇父命,赠金以助灯火。
”后来连城病重,和尚说唯有男人“膺肉一钱”方能医治,乔生毫不犹豫“自出臼刃,刺膺授僧”。
爱到深处,肉体也毫不顾惜了。
数月后,连城病死,乔生竟“一痛而绝,到阴间追寻连城去了”。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2篇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她们或娇美婉约,或刚直坚毅,或悲伤忧郁,或智慧聪明,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下面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第一篇:婉约娇美之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的娇美女性形象,多以妖媚娇柔的特点为主。
其中,有着美丽外貌和高超音律才能的白娘子,以及被困在银瓶中的玉兔之灵。
她们的命运常常与男性角色交织在一起,展现出浪漫的爱情故事。
白娘子是聊斋志异中最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美丽婉约,歌技高超,有着惊人的功力和修为。
她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白娘子所展现的娇美形象,使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仙女,在故事中扮演了情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与白娘子类似的是,被困在银瓶中的玉兔之灵也展示了一种娇美的女性形象。
她以一只玉兔的形态出现,温婉娇柔。
她与许仙之间的情感纠葛,画下了一幅独特的爱情图景。
玉兔之灵的美丽外貌和娇美性格,使她成为了聊斋志异中的又一位经典形象。
第二篇:坚毅智慧之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还存在着一些坚毅智慧的女性形象,她们常常面临各种困境,但却能以聪明才智和决心坚强地战胜困难。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倩女幽魂中的乔峰。
乔峰是一位坚韧不拔的女性角色,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摆脱了陷入幽魂困扰的命运。
她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用自己的力量与邪恶抗争。
另一个例子是《狐狸新娘》中的狐妖。
她通过变幻形态和巧妙伪装,骗取了喜欢她的男子,并最终嫁给了他。
狐妖的聪明和机智,使她成功地获得了她想要的一切。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婉约娇美与坚毅智慧并存。
她们既是文学中的形象,也是社会中真实女性的写照。
她们的故事和命运,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和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通过研究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
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表里如一的狐女阿绣《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
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
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
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
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
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
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
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
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
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
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
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
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
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
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
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
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塑造浅谈

赢天四古典魅力
万方数据
服进一步告诉她“非常爱花,爱何待言。”等到王子服 说出这是“夜共枕席”的夫妻之爱,她还是无所领会, 回说自己不惯与人睡。甚至还将这话告诉她老母。王 子服责怪她“背人语”不能告诉人,她竟回答说:“背 他人,岂能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在这里,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脱脱的天真娇憨的少女的形 象。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在“三纲五常”的约束下,言 行无自由可言;封建礼教除了要求妇女“三从四德” 以外,甚至要求妇女“笑不露齿”,从婴宁日嬉笑不 已,甚至在表兄面前爬在树上“狂笑欲坠”;此外,她 在异性青年面前遗花于地;在花园中与男子大方共 语,从这些方面来看,她心目中哪里还有什么“男女 授受不亲’lt Jr4男女之大防”?总的来说,婴宁本质特性 就是处处表现出没有受到封建礼教毒害的天真纯洁 的少女本性。作者这样写婴宁的意图是为了突出她 蔑视世俗礼教,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热爱 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痛恨丑恶行为,婴宁爱花,婴宁 爱笑,花是自然的美,花则是人间的美,她身上,作者 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婴宁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虽然带 着理想的色彩,但却有巨大的反封建礼教的内涵和 现实意义。 连城是追求真正爱情的另一典型。其父“贫 之”,所以就注定了连城的私爱要遭到禁止。这是封 建社会对妇女“三从”的要求所规定的。然而连城敢 于藐视封建礼教,勇敢地“逢人辄称道”乔省,助其 攻读。至于后边乔生为连城治病不惜剜割心头肉 时。连城对乔生的爱情就更深了。尽管她在封建势 力的压迫下因势单力薄无法抗拒而被许配给王成 化,但她对乔生“矢诚自剖”。特别是与乔生一道经 历了冥间的曲折后,她变得更勇敢更坚强了。重生 前她主动“请先以魂报”,以实际行动来反抗封建礼 教的压迫。复活后首告其父道:“儿已委身乔郎矣, 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充分表现了连城 敢于反抗的思想性格。在连城这一形象身上,显示 着强烈的批判性。从封建礼教到不合理的婚姻制 度,从封建家长到封建统治者,都是作者批判的目 标。从而使得连城形象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此外,我 们还可以看到,连城的爱情表现了一种新的观 点——知己之爱。比起“一见钟情”,“郎才女貌”之 爱有着更进步的社会意义。可以说,这是连城这一 典型所具有的更新的意义。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浅析

狐狸
• 婴宁
• 王子服 • “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拾花怅然,神魂 生拾花怅然, 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丧失” 忽忽若迷” 丧失”、“忽忽若迷”…… • 笑语自去、含笑拈花而入、闻户外隐有笑声、户 笑语自去、含笑拈花而入、闻户外隐有笑声、 外嗤嗤笑不已、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外嗤嗤笑不已、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女忍笑而 女复笑不可仰视、又大笑、至门外, 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又大笑、至门外,笑声始 见生来,狂笑欲堕、且下且笑,不能自止、 纵、见生来,狂笑欲堕、且下且笑,不能自止、 笑又作、微笑而止、宁笑至…… 笑又作、微笑而止、宁笑至 • 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然竟日未 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 尝有戚容。 尝有戚容。 • 一夕,对生零涕。 一夕,对生零涕。
• 清代笔记小说
• 继承魏晋志怪、唐宋传奇的传统,又受到明 继承魏晋志怪、唐宋传奇的传统, 传奇和市民文学的一定影响, 传奇和市民文学的一定影响,表现出总结性 的成就。(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 的成就。(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 。(刘叶秋 • 《聊斋志异》兼志怪与传奇两体之长。是蒲 聊斋志异》兼志怪与传奇两体之长。 松龄发泄自己牢骚愤慨的“愤书” 松龄发泄自己牢骚愤慨的“愤书”。其中许 多故事有所寄托,旨在反映现实,表现爱憎。 多故事有所寄托,旨在反映现实,表现爱憎。 • 特点:想象丰富,情节曲折,描绘生动,人 特点:想象丰富,情节曲折,描绘生动, 物形象鲜明,细节刻画细腻入微。 物形象鲜明,细节刻画细腻入微。对前代的 故事有所承袭,同时书中也保留了部分“ 故事有所承袭,同时书中也保留了部分“丛 残小语”的形式。 残小语”的形式。对后世出现的小说故事类 笔记,有较大影响。 笔记,有较大影响。
• 与《酉阳杂俎》的异同 酉阳杂俎》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小说保存最完整、流传最广的短篇小说集之一,一直以来都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的作者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极为生动、准确,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哲学内涵。
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各异,其中既有温柔婉约、贤淑端庄的妻子,也有美丽聪明、机智灵活的女妖精。
同时,蒲松龄对于女性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命运和权力。
首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充斥着离经叛道被世俗禁锢的女性,她们被束缚着不能自由满足自己的性欲,而这就更加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力的缺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聪明顶”,这是一段极为经典的故事,说的是小青小柳的爱情故事。
小青和小柳虽然都是人,但是又分别在地府做的是妖精和幽灵。
尽管两个人已经相爱并且互补互济,但小青在地府的主管玉帝的命令下,必须回到地府去接受处罚。
小柳为了拯救小青,变成了一个聪明的头半夜,化身为医生,救了小青,并用着自己的身体为小青松紧带。
这是一个深刻的反封建社会,反性别歧视的故事,它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困难和压迫。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十分的丰富,在感情和智慧的表现上都有着不俗的水平。
而且在这个系列的故事中,物质不仅仅只是一个美丽的形象,还是一个开朗果敢、爽快积极的人物形象。
比如在《两小儿辩口》中,“布谷鸟聚茅巢”这个故事中,小女孩飞雀儿反映的恰恰是物质的意义,它们真正意义的追求是居住在安稳、干草村子里的温馨和快乐。
而物质本身也是丰富的,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还有聪明的头脑和果决的决策能力。
这些都表明了尊重女性的价值和尊严,反映了女性在这个时代的独立和自主。
最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表达出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蒲松龄以独特的笔法描写女性对情爱、人生的理解,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在《玉荷花》的故事中,作者通过主人公鲁宾逊的“恋物癖”和君子的精神追求,深刻描绘了女性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而女善怒,反眼若不相识,词舌嘲啁,常聒于耳。生以
爱故,悉含忍之。翁媪闻之,心弗善也,潜责其。为女所闻, 大恚,诟骂弥加。生稍稍反其恶声,女益怒,挞逐出户,阖其 扉。生嚁嚁门外,不敢叩关,抱膝宿檐下。女从此视若仇。
②女摘耳提归,以针刺两股殆遍,乃卧以下床,醒则骂之。
③一日与婢语,女疑与私,以酒坛囊婢首而挞之。已而缚
一、出污泥而不染,誓死捍卫爱情 二、极丑之貌,极美之德
三、要独立,只要婚姻实质而不要名分 四、泼悍妒忌的女性
①王与女欢爱甚至。既,谓王曰:“妾烟花下流,不堪匹敌,既蒙缱绻,义即至 重。君倾囊博此一宵欢,明日如何?”王泫然悲哽。女曰:“勿悲。妾委风尘, 实非所愿。顾未有敦笃如君可托者。请以宵遁。” ②王曰:“室对芙蓉,家徒四壁,实难自慰,恐终见弃置。”女曰:“何必此 虑。今市货皆可居,三数口,淡薄亦可自给。可鬻驴子作资本。”
④曰:“妾体孕已八月矣,恐旦晚临盆。‘妾身未分明’,能为君生之,不能为 君育之。可密告母觅乳媪,伪为讨螟蛉者,勿言妾也。”
⑤“我大事已了,请从此别。”急询其故,曰:“养母之德,刻刻不去诸怀。向 云‘可一而不可再’者,以相报不在床第也。为君贫不能婚,将为君延一线之 续。本期一索而得,不意信水复来,遂至破戒而再。今君德既酬,妾志亦遂, 无憾矣。”
《乔女》
• 这算是《聊斋》所有爱情故事中最“异类”的一 篇了,之所以说是异类,是因为别的故事女主角 都是美女,无一不是“容色娟好”、“风致嫣然” 的,而本片的主人公乔女却是个丑女。
• 乔女一个是恪守封建道德的淑女,她虽然坚持不 侍二夫,但孟生对她的钟情让她深深感动。孟生 得暴病死了,乔女到孟生坟上痛哭,无赖想夺取 孟生得产业,乔女挺身而出,到官府告状。又几 十年如一日的抚养孟生得儿子长大成人,请老师, 积累数百石粮食,和名门联姻。由此可见其心灵 美。
⑥‘’妾浙人。父官司马,陷于仇,彼籍吾家。妾负老母出,隐姓名,埋头项, 已三年矣。所以不即报者,徒以有母在;母去,又一块肉累腹中,因而迟之又 久。曩夜出非他,道路门户未稔,恐有讹误耳。”
《侠女》
• 侠者是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人,他们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文学作品中“来无影,去无踪”的渲 染给侠者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侠女》中的侠女 却是大家闺秀,但她同样具有“来无影,去无踪” 的神秘特点,主要是为报父仇。更为特别的是她 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 给顾家传宗接代而不接受明媒正娶。侠女的婚姻 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 像他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 分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②孟故无戚党,死后,村中无赖悉凭陵之,家具携取一空。方谋瓜分其田产, 家人又各草窃以去,惟一妪抱儿哭帷中。女问得故,大不平。闻林生与孟善, 乃踵门而告曰:“夫妇、朋友,人之大伦也。妾以奇丑为世不齿,独孟生能 知我。前虽固拒之,然固已心许之矣。今身死子幼,自当有以报知己。然存 孤易,御侮难,若无兄弟父母,遂坐视其子死家灭而不一救,则五伦可以无 朋友矣。妾无所多须于君,但以片纸告邑宰;抚孤,则妾不敢辞。 ③或议留女居孟第,抚其孤;女不肯。扃其户,使媪抱乌头从与俱归,另舍 之。凡乌头日用所需,辄同妪启户出粟,为之营辨;己锱铢无所沾染,抱子 食贫,一如曩昔。 ④积数年乌头渐长,为延师教读;己子则使学操作。妪劝使并读,女曰: “乌头之费,其所自有;我耗人之财以教己子,此心何以自明?” ⑤乌头夫妻有小过,辄斥谴不少贷;稍不悛,则怫然欲去。夫妻跪道悔词始 止。
①女曰:“君敬我母,我勿谢也,君何谢焉?
②女以匕首望空抛掷,戛然有声,灿若长虹,俄一物堕地作响。生急烛之,则一 白狐身首异处矣。
③又订以嫁娶,曰:“枕席焉,提汲焉,非妇伊何也?业夫妇矣,何必复言嫁娶 乎?”生曰:“将勿憎吾贫耶?”曰:“君固贫,妾富耶?今宵之聚,正以怜君 贫耳。”临别嘱曰:“苟且之行,不可以屡。当来我自来,不当来相强无益。” 后相值,每欲引与私语,女辄走避。然衣绽炊薪,悉为纪理,不啻妇也。
“在西方的故事里,爱情是自私的,一个女人宁肯叫她的情人被 狮子吃掉,也不会让他投入情敌的怀抱。”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也 有“娥眉曾有妒”之类的词句,总而言之,女子善妒,社会使然。 同样,在《聊斋志异》中也有一些作品描写了悍妇妒妻。 这一类 女性形象的共同的特点是多疑善妒,彪悍无比,以虐待他人为乐, 尹氏、江城、王氏等概莫能外。她们面目狰狞,性格扭曲,行为 可耻,体现了女性恶的一面。
《聊斋志异》中爱情里的女性人 物形象分析
汉语言文学1102班 0704110207 张丹青 0704110210 胡爱珍 0704110218 薛佳萍 0704110235 高 芳
《聊斋志异》
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 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鬼狐传》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鬼狐 虽为异类,但在蒲松龄笔下她们却非但外表上斑斓,而 且没有害人之心,还有帮人之意,帮人离开困境,帮人 远离邪恶之欺。她们斑斓可人的容貌和纯正夸姣的心灵 完善的结合在了一起。可谓内外如一,美之大成也。 在《聊斋志异》490余篇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艺术形 象,或人或仙,或鬼或狐,无不在极其简洁的描述中表 现出鲜明而生动的个性。例如《青凤》中的青凤,《婴 宁》中的婴宁等等,虽然都是年轻的女性形象,但是前 者感情缠绵,行为谨慎,后者天真爽朗,无拘无束;个 性突出,绝不雷同。
③妮子骂曰:“婢子不羞,随人逃匿!老母令我缚去。”即出索子絷女颈。女怒 曰:“从一者得何罪?”
《鸦头》
• 鸦头出身低贱,为人却清高,她敢于抗争 不屈服,坚决地维护她和王文的爱情婚姻 。
• 多情的女子,在对于爱情的执着于追求上, 要比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更为强烈,更为大 胆。
①有孟生丧偶,遗一子乌头,裁周岁,以乳哺乏人,急于求配;然媒数言, 辄不当意。忽见女,大悦之,阴使人风示女。女辞焉,曰:“饥冻若此,从 官人得温饱,夫宁不愿?然残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 人何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