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和对策

合集下载

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将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1. 污水排放不规范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普遍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规范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2. 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

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和维护,已经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存在设备老化、运行不畅等问题。

3. 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污水治理措施。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地方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建设和运行规范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治理工作难以推进。

1. 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引导农村地区加强对污水治理工作的重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并加大对污水治理工作的资金支持,为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农村地区应建设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效果。

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

3. 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鼓励农村居民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治理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自身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污水治理工作。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政府、社会和农村居民齐心协力,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建设清洁美丽的乡村环境。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范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领域。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对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和对策,旨在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农村生活污水现状(一)污水来源及特点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农业活动及部分小型企业的排放。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点多、面广、分散性、变化性大等。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有限,使得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二)环境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农业生产。

此外,还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一)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建设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站,通过收集系统将生活污水集中起来进行处理。

该模式适用于人口较为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其优点在于处理效率高、效果好,但需要较大的投资和建设成本。

(二)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小型化、模块化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就地处理。

该模式适用于人口分散、地形复杂、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

其优点在于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便于管理。

(三)生态治理模式生态治理模式是指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和自然净化能力,通过湿地、人工湿地、生态沟等措施对生活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处理。

该模式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水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

四、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应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良性机制。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引言概述:农村污水处理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乡村环境和居民健康。

因此,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污水处理现状1.1 农村污水排放量大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农村饮食业、农村医疗机构等,污水排放量大,且多为生活污水。

1.2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污水排放方式,缺乏有效的处理设施。

1.3 污水处理水平低农村污水处理水平较低,存在着处理不彻底、排放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

二、农村污水处理对策2.1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处理设施的覆盖率和处理效率,改善农村污水处理水平。

2.2 推广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将污水处理后的水资源用于农田灌溉、生态农业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3 完善农村污水治理政策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处罚机制,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3.1 探索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的特点和需求,开展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提高处理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

3.2 发展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适合农村污水处理,应加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

3.3 推广低成本污水处理技术推广低成本、易操作的污水处理技术,降低农村污水处理的成本,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可持续性。

四、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宣传教育4.1 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4.2 培养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人才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4.3 建立农村污水处理信息平台建立农村污水处理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政策等信息,促进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2024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因此,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与问题1. 现状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许多地方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排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治理难度也日益加大。

2. 问题(1)设施建设不足: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有效处理生活污水。

(2)治理意识不强:部分农村居民对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随意排放的现象。

(3)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财政投入有限,资金缺口较大。

(4)技术水平落后:部分地区虽然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处理效率低下,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三、对策研究1. 加强设施建设(1)加大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入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水平。

(2)完善设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如小型污水处理站、生态湿地等。

(3)推广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

2. 提高治理意识(1)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活污水治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树立典型:树立生活污水治理的典型案例,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3. 增加资金投入(1)多元化投入: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途径,增加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

(2)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4. 提高技术水平(1)研发新技术:加大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力度,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现状及技术探讨》范文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现状及技术探讨》范文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现状及技术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分散、设施落后等原因,传统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在农村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因此,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对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现状及技术,以期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研究现状1. 研究背景与意义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厨房废水、洗浴废水、洗涤废水等,含有较高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由于农村地区分散、人口密度低、设施落后,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在农村难以实施。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成为农村污水处理的重要方向。

2.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

其中,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虽然处理效果较好,但运行成本较高,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

生态处理技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水进行净化,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处理效果受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

三、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探讨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这些技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中,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2.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过程。

该技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或气体等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然而,该技术运行成本较高,需要定期更换药剂,因此在农村地区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引言概述:农村污水处理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正文内容:1. 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1.1 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严重污染水资源。

1.2 污水处理技术落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相对滞后,普遍采用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效果不佳,无法达到排放标准。

1.3 缺乏污水处理意识农村居民对污水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导致污水处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 农村污水处理的对策2.1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等设施,实现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减少对水体的直接排放。

2.2 推广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处理、生物膜反应器等,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效果。

2.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污水处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推动居民参预到农村污水处理中来。

3. 农村污水处理的挑战3.1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农村经济相对薄弱,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

3.2 技术人材短缺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污水处理技术人材,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是农村污水处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3.3 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和监督薄弱,导致设施的维护和运营不到位,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

总结:农村污水处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先进技术和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

然而,资金投入、技术人材和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要得到解决。

惟独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干实现农村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引言概述:农村污水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对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污水处理现状1.1 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污水处理设施缺乏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没有建立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站,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严重污染水环境。

1.2 污水处理技术滞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相对滞后,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如人工湿地和沼气池。

这些处理方式处理效果有限,不能有效去除有害物质和细菌,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1.3 缺乏污水管理和监督机制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污水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农民对污水处理问题缺乏意识,随意排放污水。

这种无序排放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对农田和农产品造成污染。

二、农村污水处理对策2.1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站,对农村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和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2.2 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引进先进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如生物膜反应器和活性污泥法等。

这些技术能够高效去除有害物质和细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 建立污水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农村污水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的监督和管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他们合理处理污水,减少污染。

三、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发3.1 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发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处理效果。

研发适合农村地区的低成本、高效能的污水处理技术,满足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

3.2 推广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将研发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通过示范工程和培训,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和维护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效果和可持续性。

3.3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经验,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一直是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在逐渐增加。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还较低,很多地方存在着乱排污、处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给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农村地区,很多村庄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直接将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湖泊中,严重污染了水源。

即使有些地方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运行维护不到位,处理效果较差,致使污水处理不彻底,无法达到排放标准。

由于农村地区大多为散户排污,管理难度较大,监管不力等原因,导致污水处理工作长期得不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分析,必须正视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仅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为后续的对策建议提供有力的支撑。

【字数:275】1.2 对策的重要性对策的重要性体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及问题之中。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压力不断加大。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将会导致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对策,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和健康权益,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完】2. 正文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分析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在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由家庭生活、农村饮食和农作物灌溉等产生。

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许多污水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水体和土壤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和对策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的调查和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据相关统计,预计到2020年中国农村污水排放量达到270亿吨。

有关专家曾做过测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一天的粪便可使5吨水不能饮用而要把这5吨水净化成可饮用水需要10至12元。

那么要处理270亿吨的污水需要投入多少的资金呢?那将是一个惊人的数目,环保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城市要注重环保农村也要注重环保。

由于目前大多数农村都没有排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随意排放直接进入河流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

所以生活污水已成为目前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使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因此搞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会直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环保人才。

在环保方面的工作通常都由村领导代为管理,农村环境管理混乱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五是生活污水治理成本高,治理工艺推广困难。

二、生活污水的危害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不但本身不能使用而且会产生连带效应,无论它流到哪里都会对那里的水、泥土和物体造成污染。

它的危害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沟渠、河流、池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水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密切相关的。

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等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特别是人畜粪便污染。

由于人畜粪便具有导致血吸虫病和钩体病等疾病的病菌,其对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要比洗涤和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更为严重,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果水被污染势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如饮用水被带有病菌的粪便、化肥、农药和工业、生活废水所污染,人喝了就有可能感染各种疾病,一旦超过一定的量还会引起中毒性疾病等等。

还有生活污水排放对水体污染,增加了蚊子、苍蝇传播疾病的途径。

预防疾病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要从治理污水抓起。

另一方面是破坏生态环境。

农村村民将生活中的洗涤污水和卫生间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

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
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生活污水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从而危害到人居生存环境。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
农村污水任意排放导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未经处理、利用的粪便和各种污水严重污染了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居民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得到科学的解决,才有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除了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方法外,还需要调动一切力量给予支持和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

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为减少生活污水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研究处理生活污水的对策
(一)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群众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

因此政府必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将环保宣传深入到农村、社区,甚至每一个农民家庭,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为自己造福为子孙后代造福。

(二)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
规。

各镇、村统一建立环保所(站),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负责辖区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各行政村委要落实人员负责本村环保管理工作。

及时汇报、交流环保情况和信息。

在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涉及很少,即使有涉及也都局限于原则性的规定,未把农村、农业和资源的保护统一起来。

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建立既要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能也要明确相关的管理体制。

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三)政府要加强村庄规划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

目前农村村庄建设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大部分老村子房屋建盖混乱,道路和污水排泄系统不畅,以及部分居住分散等现状。

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制约农村环境改善的一大难事,原因之一就是农村缺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投资大,村集体难以承担建设。

因此,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要加强对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在规划建设中把道路和生活排污系统建设纳入村庄规划,通过一段时期实施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利用一两代人的时间可以彻底改变农村平穷落后的面貌,同时要镇村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和生活垃圾清运管理。

另外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在村内禁止垃圾乱堆乱放或向村前沟渠、河道倾倒生活垃圾。

建议由村、镇投入资金给每户发放一个垃圾桶,让农户把生活垃圾放到垃圾桶,每个村组选一个运送垃圾的
环卫工,每村建立一个临时垃圾堆放点。

每村都要有视情况组织人员清理沟渠、河道上的垃圾。

每个乡镇要建立一个垃圾综合处理场,并配备一辆运输垃圾的运输车,把全镇的生活垃圾运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或垃圾回收、利用。

杜绝生活垃圾直接丢到沟渠、河流里而污染河水。

(四)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针对农村分布散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有关专家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

对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则采用集中处理模式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建设一个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以达到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的效果。

(五)针对居住分散的农户可以推广利用“三级净化”方式处理农村污水。

在农村一些农户在宅基地后面地下建一座水泥砌起的池子,每座2—3 立方米不等。

该技术通过一座集沉淀、生化、清水”三功能于一体的三格池池中分别放入小卵石和沙子明矾木炭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池子上方栽种根系发达的花草植物吸收污水中分解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经过这样的处理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这种“三级净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特点: 一是不受地形制约,既可单独建造,也可几户联台建造;二是投资不大;三是运行维护简单,每隔2—3 年清洗
一次即可;四是处理后的污水可浇花种草,对分散的农村农户家庭非常适用。

(六)采用厌氧池和三级净化相结合。

用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法主要原理是先将污水在厌氧池进行发酵处理后再利用人工湿地中的美人蕉等植物发达的根系来吸附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因为污水中的有机物先经过厌氧池发酵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余含氮、氨的水体腐殖质、泥浆等进入湿地那里种植着根系发达、喜湿、吸收能力强的美人蕉、水葱、菖蒲等植物经过“过滤”生活污水就经能够达标排放。

据了解曾经有地方用这一方法年处理生活污水达到50余万吨处理费用很小很小。

(七)政府要加强引导,积极推广农村将改厕、改厨、与净化沼气池建设相结合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由村级统一规划把各家各户的污水、废水用一条管道收集使生活污水收集在一处或多处采用①沉淀→沼气池→过滤池→人工湿地②沉淀→沼气池→过滤池→农田或果园等使用③沉淀→沼气池→过滤池→鱼塘等方式进行厌氧发酵、好氧过滤、植物或水生动物吸收等方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