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例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例课件

答: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是19200平方米。
三、布置作业
作业: 1、课堂作业: 57页、第5题、第7题、; 2、 家庭作业:
第57页练习十,第6、8题和58页道交通路线示意图。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 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 cm,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 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
根据 图上距离 =,比可例尺以用解比例的方
实际距离
法求出实际距离。
探究新知
想一想,还有 其他方法吗?
右面是北京轨道交通路线示意 图。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 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 cm,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 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
比例
比例的应用(例2)
复习旧知
回忆一下,什么是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 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复习旧知
比例尺有哪些形式? 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数值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复习旧知
说说下列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1:1500
1 8000
0 30 60 90 120千米
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
实际长度是xcm。
7.8 = 1 x 400000
x = 7.8×400000 x=3120000
3120000cm=31.2km 答: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
际长度是31.2km。
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
右图是用1:4000的比例尺画出的某建筑占地平 面图。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3ccmm
解:设这个建筑物实际长x厘米。
4cm
4:x=1:4000
设这个建筑物实际宽y厘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人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人教版(含答案)

比例的应用【知识梳理】1.比例尺。

(1)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分类:①按表现形式分,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② 按将实际距离缩小还是放大分,可以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3)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

先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单位,再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然后把它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得出比例尺。

(4)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也可以利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

(5)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图上距离,也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

(6)应用比例尺画图。

①确定比例尺;②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③画图;④ 标出所画图的名称和比例尺。

要点提示:①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两个同类量间的倍比关系,不能带单位名称。

②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实际距离一般用米或千米作单位,计算比例尺时一定要先统一单位。

③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形式。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一看,看原图形各边占几格;二算,按已知比计算出放大图或缩小图的各边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要点提示:把图形每条边按相同倍数放大(或缩小)后,形状不变,相对应的角的度数也不变。

3.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列出相应的比例并求解。

要点提示: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成什么比例关系。

【诊断自测】1.填空。

(1)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比例尺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地图。

(挂图)(1) 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注的比例尺。

(2) 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师: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比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2.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做比例尺?师: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2.数值比例尺。

(1) 出示课文插图。

(2) 找到“比例尺1:100000000”。

(3) 认识数值比例尺。

① 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

② 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并做相应板书。

③ 因为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所以1厘米:100000000厘米=1厘米:1000千米1:10000000也可以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千米。

④ 1:100000000有时也写成分数形式1000000001。

3.线段比例尺。

(1) 出示课文插图。

㎞(2) 找到“比例尺 ”。

(3) 认识线段比例尺。

①说明:“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

②“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千米。

(写出相应板书)(4)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例1)① 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② 学生尝试改写,并与同学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改写。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00000㎝=1:50000004.放大比例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的应用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的应用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8.比例的应用一、仔细审题,填一填。

(每小题4分,共16分)1.把数值比例尺1:300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

2.在一幅比例尺是20: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0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6 cm,如果把它按1:4缩小,缩小后正方形的面积是( )cm2。

4.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6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距离( )米,实际距离300米在地图上要画( )厘米。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小题4分,共12分)1. 一个长方形按2:1放大后,它的周长和面积都是原来的2倍。

( ) 2.实际距离5毫米,图上距离10厘米,比例尺是1:2。

( )3.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16分)1.博爱小学新建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

选用比例尺( )在纸上画出的平面图最合适。

A.1:10000 B.1:5000C.1:500 D.1:102.比例尺一定,实际距离扩大到原来的5倍,则图上距离( )。

A.缩小到原来的15B.扩大到原来的5倍C.不变3.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A.一定大于B.一定小于C.一定等于D.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4.比例尺表示( )。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 2400000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是1:800000D.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8四、动手操作,我能行。

(12分)画一画。

按1:2画出图中平行四边形缩小后的图形;画一个圆,使其面积是图中圆面积的4倍。

五、聪明的你,答一答。

(共44分)1.两个互相啮合的齿轮,主动轮有60个齿,每分钟转80圈,从动轮有20个齿,每分钟转多少圈?(用比例知识解)(8分)2.某建筑工地挖一块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000的平面图上,长是6 cm,宽是4 cm,这块地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8分)3.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车相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一、引入。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比例尺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究。

学习任务一:把实际距离画在纸上师:我们先来研究“为什么要学习比例尺?”。

由现场听课的部分老师来自山东菏泽引出“菏泽到北京大约600千米”,提出学习任务1:你能在纸上画出这段距离吗?学生尝试画图,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全班交流。

让学生借助实物投影,讲解自己是怎样在纸上画出600千米的。

随着学生的讲解,教师逐次进行板书(有序排列,一列是“图上距离”,另一列是“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6厘米 600千米3厘米 600千米10厘米 600千米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不同点:缩小的比例不同。

师:在画图上,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个比就是比例尺。

归纳:一幅图,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学习任务二:求比例尺师:以6厘米这幅图为例,怎样求这幅图的比例尺呢?1.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先统一单位,再化简成前项是1的比。

3.让学生独立求出另两幅图的比例尺,巩固求比例尺的方法。

学习任务三:两种比例尺表示方法的互化出示地图,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讨论1:如何将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强调线段比例尺上的最后一个数据带上单位。

讨论2.如何将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全班交流。

三、练习。

1.认识“放大比例尺”2.分层练习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资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7、48页,练习八第1—3题。

设计理念: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仅要思考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构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应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应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应用》
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 学生将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将能够理解比例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
教学准备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 教师准备好的教案和教具
- 学生的练册和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入例子或提问,激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
行解释。

3. 练演示:通过教师的演示来展示如何解决一些简单的比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比例
问题,并相互交流讨论。

5. 错题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练情况,对一些常见错误
进行讲解和纠正。

6. 拓展应用:通过引入更复杂的比例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
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比例的重要性
和应用。

课后练
布置一些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进行批改和讲解。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以及课后练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扩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应用题和例题,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资料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师用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共7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共7课时)

第4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最简的比。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24 :12000000=1 :5000000三、拓展应用教材56页1、2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布置教材56页3、4题【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意义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24 :12000000=1 :5000000【教学反思】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应用(精)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18张ppt)公开课课件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应用(精)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18张ppt)公开课课件
. 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
我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数学 4.3 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版 (18张ppt)公开课课件
张大妈
李奶奶
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王大爷
用比例的方法如何解决?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数学 4.3 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版(18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数学 4.3 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版 (18张ppt)公开课课件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12.8 8
=
X 10
8X = 12.8×10
X=
12.8×10 8
X =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变式训练1: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数学 4.3 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版 (18张ppt)公开课课件
课堂小结:
用正比例解问题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 个步骤:
(1)设要求的问题为x; (2)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题中的两种 量成正比例关系; (3)列比例式; (4)解比例,验算,作答。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数学 4.3 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版 (18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数学 4.3 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版 (18张ppt)公开课课件
(名师示范课)六年级【下】册数学 4.3 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版 (18张ppt)公开课课件
跟进训练
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
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设需要X块。
40²×x = 30²×320
x
=
900×320 1600
x =180
答:需要180块。
9
3、一支工程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 3.2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25%, 实际铺完这段铁路用了12天。原计划用 多少天才能铺完?
解:设原计划用X天才能铺完。 3.2× X=3.2×(1+25%) ×12 3.2X=4×12
2、如果x=6y,那么x和y成( 正比例 )
3、已知
a 9
=
b,则a和b成(
正比例 )
4、当4÷x=y时,x和y成(反比例 )
5、如果
a 5
=
6 b
,a和b成( 反比例)
3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
4
在一幅地图上,用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2千米,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一个服装厂加工一批西服,原计划40人 做,15天完成。现在要想提前3天完成, 需要增加多少人?
解:设需要增加X人。
(X+40)×(15-3) = 40×15 (X+40)×12= 600 X=10
答:需要增加10人。
8
2、用方砖铺地, 若用边长30厘米的方砖 铺地,需要320块;若改用边长40厘米 的方砖铺,则需要多少块?
2厘米 :12千米 = 2 :1200000 = 1 :600000 答: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 :600000 。
5
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是500千米,如 果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 应该 画多少厘米?
500千米=50000000厘米
50000000×
1 4000000
=12.5(厘米)
X=15
答:原计划用15天才能铺完。
10
3、一支工程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2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25%, 实际铺完这段铁路用了12天。原计划用 多少天才能铺完?
解:设原计划用X天才能铺完。 1× X=(1+25%) ×12 X=1.25×12
X=15
答:原计划用15天才能铺完。
11
答:应该画12.5厘米。
6
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量得 A、B两地的距离是24厘米, A、B两地的 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4÷
1 400000
= 24×400000
= 9600000(厘米)
9600000厘米 = 96千米
答: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96千米。
7
用比例知识解答下面各题:
数 学
整理与复习
1
1、什么叫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 项的积
3、什么叫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什么叫正比例?什么叫反比例?
2
判断下面各题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1、如果ab=5,那么a和b成( 反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