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中医治愈痉挛性斜颈

合集下载

痉挛性斜颈治疗方法

痉挛性斜颈治疗方法

痉挛性斜颈治疗方法痉挛性斜颈是一种肌肉异常收缩导致的疾病,常表现为颈部肌肉的不正常收缩和扭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非药物治疗。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首先是药物治疗。

对于痉挛性斜颈患者,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肌肉松弛剂和镇痛药。

肌肉松弛剂可以帮助放松颈部肌肉,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常用的肌肉松弛剂包括苯巴比妥类药物和氯硝西泮等。

镇痛药可以缓解疼痛症状,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痉挛性斜颈的症状,但并不能治愈疾病本身。

其次是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常见方法,包括按摩、热敷、牵引、理疗和运动疗法等。

按摩和热敷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疼痛和炎症。

牵引可以调整颈部的姿势,减轻颈部肌肉的紧张度。

理疗和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改善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减少痉挛性斜颈的发作。

物理治疗通常需要长期坚持,可以明显改善痉挛性斜颈的症状。

接着是手术治疗。

对于痉挛性斜颈症状严重且无法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缓解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手术治疗包括肌肉松弛术、颈椎手术和神经调控术等。

肌肉松弛术可以通过切断或切除痉挛的颈部肌肉,从而减轻症状。

颈椎手术可以通过调整颈椎的位置和结构,改善颈部肌肉的紧张度。

神经调控术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神经或调节神经信号,从而减少痉挛性斜颈的发作。

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在专业医院进行,并需要在手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

此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如中医治疗、针灸、艾灸等。

采用中医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或者艾灸等方法,调理患者的气血,舒筋活络,从根本上改善痉挛性斜颈的症状。

总之,痉挛性斜颈是一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痉挛性斜颈的症状,物理治疗可以改善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手术治疗可以根治痉挛性斜颈的症状。

同时,中医治疗、针灸和艾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手段。

昌盛扶正汤治疗痉挛性斜颈疗法

昌盛扶正汤治疗痉挛性斜颈疗法

昌盛扶正汤治疗痉挛性斜颈疗法
痉挛性斜颈之昌盛扶正汤疗法,昌盛扶正汤疗法是昌盛中医专家组潜心研究几十年、查阅院大量的资料研究出痉挛性斜颈的克星。

工具/原料
精选上等石菖蒲、羚羊角、穿山甲、三七粉、扶正汤粉等几十种名贵纯正中药材配伍而成。

通过从发病根源着手,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开窍通络,熄风止痉挛等方式,解决痉挛性斜颈病根不复发。

方法/步骤
1
第一阶段:舒缓神经,阴阳调和,恢复及增强身体机能。

痉挛性斜颈长期让颈部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以昌盛扶正汤第一步先舒缓颈部神经,运用中草药阴阳调和,温和治疗,补肝溢气,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通,血通则神经回复正常,阴阳调和,增强颈部肌肉本身的伸缩能力。

第二阶段:修复受损的神经,疏通经络,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恢复常态。

微信:tjcszyy123
采用中草药,内调外治,全面治疗,补益肝肾阴精亏虚,活血化瘀,开窍通络,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从而使颈部肌肉恢复正常。

第三阶段:全面调节,让神经适应状态,建立免疫从此告别斜颈。

中药分子全面渗透体内细胞,全面调节人体机能,巩固自身免疫能力,让自身神经适应状态,达到一个标本兼治的效果,从此告别痉挛性斜颈。

注意事项
平时心情保持愉悦,轻松,劳逸适度,充足睡眠。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

减少外界刺激
适度的康复训练。

痉挛性斜颈的中医病因及治疗方法

痉挛性斜颈的中医病因及治疗方法

痉挛性斜颈的中医病因及治疗方法痉挛性斜颈在临床表现上,主要是头颈部不自主向一歪斜或旋转,并伴有疼痛感,拉扯感,震颤感等等异常感觉,在紧张激动时症状加剧,在安静状态下减轻,睡着后消失。

因为头颈部的姿势异常,患者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异于常人,所以不愿出门,不愿见人,不愿和他人交流,也缺乏户外活动,再加上一些不正确的治疗方法,长期治不好的恐惧,也很容易让患者出现一些精神心理障碍,为治疗恢复增加难度。

作为一种疑难杂症,痉挛性斜颈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此病治疗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但不容易不代表难治,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坚持配合治疗,治疗恢复还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地方比较难找,而且找到了,很多患者也因为个人心态或物质条件等等错过了,实在是可惜。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治疗痉挛性斜颈比较好的方法。

痉挛性斜颈在西医方面难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查不出发病根源在哪里,不能对症治疗,所以治疗结果并不理想。

而在中医方面,治疗此类疑难杂症确实有优势,但却不是随便找个中医大夫都能治,这里边有很大的学问。

在中医里是没有痉挛性斜颈这个名字的,但是其临床症状表现,比较符合“痉症”的论述,痉挛性斜颈是在1792年wepter首先报道。

但是在中国,距今两千多年的《黄帝内经》对“痉症”早有论述:《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颈项强,皆属于湿”,首先将痉证的病因病机与“湿邪”联系起来;在同篇中又有“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的论述。

其中,“项强”与“强直”都是痉证的典型临床表现,因此,本篇将湿邪与风邪共论为痉证的病因病机。

在《灵枢·经脉》中,亦有“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的论述,故寒邪亦是诱发痉证的病因之一。

综上,痉证的发病与湿、风、寒三种邪气相关,奠定了外邪致痉的理论基础。

现代中医经过不断的发展,对痉症又有了新的论述:因窍闭神妄,痰浊、湿热等病邪阻滞经络,上蒙清窍,或督脉失养、阴虚筋燥,导致神机妄动,经筋结聚无常,拘挛弛纵混乱,而发此病。

痉挛性斜颈,针灸“五心疗法”配“五脏俞”一月病已

痉挛性斜颈,针灸“五心疗法”配“五脏俞”一月病已

痉挛性斜颈,针灸“五心疗法”配“五脏俞”一月病已华医世界图*北京中医药大学穴位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刚教授痉挛性斜颈,又称颈部肌张力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病。

主要表现为头颈部运动、姿势异常及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

李志刚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穴位研究中心主任,从医30余载,师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擅长运用针灸治疗各类疑难杂症,如痉挛性斜颈、面肌痉挛、抑郁症等疾病。

今天,小师妹将其运用改良“五心疗法”配合针刺“五脏俞”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1则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2013年3月12日初诊主诉:颈部不自主向右转动3个月余。

现病史:患者2013年1月因工作压力过大,身体极度疲惫,突然出现颈项不舒,颈部向右转动不利,多发生于晨间和夜间,且呈进行性加重。

于2013年2月出现颈项不自主向右转动,持续性点头、抽搐,且不能保持常位。

经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为“痉挛性斜颈”,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就诊。

刻下症:患者头颈不由自主向右转动,持续性点头并抽搐,伴颈、肩疼痛症状,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休息、睡眠时症状减轻,四肢活动自如,纳可,眠可,二便常,舌淡暗边有瘀点,苔白腻,脉弦细。

内科检查正常。

神经系统检查:双瞳(-),眼球运动灵活,视野无缺损,无眼颤;颈抵抗(-),肌肉无萎缩,左侧胸锁乳突肌、左侧斜方肌、颈夹肌肌张力高,左侧胸锁乳突肌肥大,颈部左侧可触及结节;四肢肌力Ⅴ级,无病理反射;感觉系统检查正常。

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

中医诊断:痉证。

中医辨证:肝肾亏虚,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神失所养。

治以顺气理筋、调整脏腑、息风止痉。

采用针灸治疗。

主穴:膻中、劳宫(双)、涌泉(双)百会、筋缩、阳陵泉(双)运动区(中央前回在头皮表面的直接投影区)+感觉区(中央后回在头皮表面的直接投影区)颈项排刺等配穴:印堂、风池(双)、列缺(双)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肝俞(双)、脾俞(双)、肾俞(双)太溪(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双)等。

痉挛性斜颈怎么治疗?中医治疗用舒肌活络修正汤

痉挛性斜颈怎么治疗?中医治疗用舒肌活络修正汤

痉挛性斜颈怎么治疗?中医治疗用舒肌活络修正汤什么是痉挛性斜颈?痉挛性斜颈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神经性疾病,临床上以颈部不自主往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会在情绪紧张激动的时候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中消失,清醒时患者常常会用手自行扶正头部,症状逐渐明显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长期的头部异常运动,可以表现为受累肌肉不同程度的增粗肥厚,对侧各拮抗肌肉处于弛张,废用状态,以至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轻型患者可无肌痛,重症患者常有严重肌痛,少数病人还伴有震颤,偶有病人出现发音,吞咽障碍。

中西医治疗痉挛性斜颈区别以及为什么中医能治疗这类疾病还是一种无法检查出任何病因的非器质性病变疾病,因此,西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

西医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只能从大方面的角度去下手治疗,如手术(阻断神经传导)、肉毒素(麻痹神经)、药物(抑制神经)等。

这些方法对于部分痉挛性斜颈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仅仅只是缓解,无法治愈,且还有较大的副作用。

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痉挛性斜颈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故更多的学者将中医辨证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中并取得良好疗效。

痉挛性斜颈在中医上属于中医痉证、颤证等疾病范畴,主要的病因病机在于窍闭神妄、痰浊、湿热等病邪阻滞经络、上蒙清窍等,又或者是督脉失养,阴筋虚燥,导致神机妄动,经筋结聚无常,拘挛弛纵混乱,从而发病。

中医治疗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它可因人制宜,从局部到整体对痉挛性斜颈患者进行多系统、多方位、多脏腑、多层次、多功能积极治疗,从而达到整体、全身的调和作用,可以从根本上治疗本病。

虽然中医药起效缓慢,但长期坚持服用效果较好,是广大痉挛性斜颈患者的康复福音。

现在很多的病人选择了中医治疗,方向是没有错的,但是一定得找对医生,王常在王老在治疗痉挛性斜颈多年的临床过程中发现,单单只服用汤药的痉挛性斜颈病人恢复会更慢一些,而根据情况加上外敷的药物内外共调时,病情恢复的速度大大增快,多数病人用药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感觉到颈部的舒适,此举不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更是给患者带去了康复的希望和信心。

痉挛性斜颈的中医辨证治疗

痉挛性斜颈的中医辨证治疗

痉挛性斜颈的中医辨证治疗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疑难杂症,但并非是不治之症,因为这是一种非器质性病变类疾病,一般做仪器检查查不出来具体问题在哪里,这就导致前期容易造成误诊,或者用的治疗方法不当,病情越来越严重,给人一种难以治疗或者治不好了的错觉,其实痉挛性斜颈是可以治疗恢复的,但是前提是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中医能够治疗好痉挛性斜颈疾病,但是随着治疗的逐步展开,各种治疗方法轮番上阵,很多痉挛性斜颈患者发现,中医中药在治疗痉挛性斜颈方面,确实有很多独特的优势首先,一人一方,辨证治疗。

善治病者,如一锁一钥,千锁千钥,务期药证相符,丝丝入扣。

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用药方案,内服加外敷双向结合,从人体由内及外,深层调理疏通全身经络,解决痉挛性斜颈的问题。

其次,药材品质高,药物质量好。

所选用的药材,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确保产地地道,质量达标,在经过严格的筛选方法,确保药材的品质,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在炮制方法和煎煮熬制的过程中,也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尽可能做到每个环节都万无一失,让患者得到满意的疗效。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的摆脱了痉挛性斜颈的困扰,治疗痉挛性斜颈,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补益肝肾阴精亏虚,活血化瘀,开窍通络,发挥药效增强疗效,使颈部拉扯感、抽搐感,僵硬等症状明显减轻二、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熄风止痉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强周身血氧代谢等,促进其功能的恢复三、活血止痉、解除痉挛,修正颈部,短期内提高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能力,促进颈部挛缩的痉挛舒展开来四、调节肝肾阴虚,使神经恢复正常支配功能,从根本上解决痉挛性斜颈的问题。

既然看到了这篇文章,遇到了咱们,那么,对痉挛性斜颈患者来说,就是一次恢复健康的机会,把握住机会,你就离康复更近了一步,把握不住,那就只能再次去寻找了。

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方案

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方案

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方案引言痉挛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特征为颈部倾斜和颈部肌肉的非自愿收缩。

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颈椎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病等因素有关。

中医在治疗痉挛性斜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舒缓肌肉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方案。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主要从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舒缓肌肉等方面入手,下面将分别介绍各个方面的治疗方法。

调理气血气血调理是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痉挛性斜颈是由于气血郁滞、经络阻塞引起的。

因此,调理气血的方法对于促进痉挛性斜颈康复非常重要。

常用的调理气血的方法包括:•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有川芎、赤芍、桂枝、当归等,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作用缓解痉挛性斜颈的症状。

•食疗调理:适当的饮食也可以起到调理气血的作用。

例如,可以多吃些补血食物如红枣、黑木耳、核桃等,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状况。

疏通经络经络疏通也是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痉挛性斜颈与经络的阻塞有关。

因此,疏通经络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疏通经络的方法包括:•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痉挛性斜颈的症状。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改善气血不畅,疏通经络,从而缓解痉挛性斜颈的症状。

舒缓肌肉舒缓肌肉也是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医认为,痉挛性斜颈与肌肉的非自愿收缩有关,因此舒缓肌肉对于改善痉挛性斜颈非常重要。

常用的舒缓肌肉的方法包括:•中药熏蒸:使用特定的中药进行熏蒸,可以帮助舒缓颈部的肌肉,缓解痉挛性斜颈的症状。

•热敷理疗:使用热敷可以促使肌肉松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性斜颈的症状。

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治疗痉挛性斜颈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中医医师:选择经验丰富、正规资质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葛根汤治疗痉挛性斜颈

葛根汤治疗痉挛性斜颈

葛根汤治疗痉挛性斜颈葛根是传统中医中使用的很广泛的一种中药材,对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治疗痉挛,很多人会使用一些比较有名的中药材加入葛根一起做成葛根汤用于治疗痉挛性斜颈,很多人对于它的功效有一定的怀疑,那么事实上这种方法具体有效吗?就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文章来进行了解吧葛根汤由七味药物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后五味是桂枝汤,所以葛根汤等于是桂枝汤加上葛根、麻黄。

前面我们已说过,桂枝汤是调理太阳经营卫之气的,能够调畅太阳经脉的气血运行。

葛根是这个方子里的主要药物,用量也最大,它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能发散太阳经的风寒之邪,邪气去则经脉自安;二是具有显著的缓急解痉作用,尤其能够缓解太阳经脉的拘急状态,是治疗背痛、头项痛、肩周痛的良药;三是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使太阳经脉更加柔顺、疏通。

至于麻黄,在本方中主要是散寒止痛,对于无汗的筋脉拘急比较适用。

如果项背痛有明显出汗的症状,则宜去掉麻黄,成为《伤寒论》的另外一个方子——桂枝加葛根汤。

所以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的主证相同,只是无汗和有汗的区别,两个方子的区别在于伴有汗出的用桂枝加葛根汤,不出汗的用葛根汤。

葛根汤是缓解无汗拘急良方葛根汤有良好的缓急解痉作用,对于无汗筋脉拘挛病症,葛根汤当为首选使用。

一壮年男子,感冒后遗留口噤难以张开,医院诊断为下颌关节炎,建议手术治疗,病人家属不同意,改请中医治疗。

病人家属诉其感冒半月,发热已退,但遗留脸部发紧,张不开嘴,吃饭时因难以张大口,必须把馒头掐成小块用手指送入口中,否则下巴连及脸颊疼痛。

背部也发紧不舒。

问到出汗的情况,病人诉平常不易出汗。

此属刚痉范围,虽然没有病在项背,但发病的机理一样,都是病在筋脉拘急,因此开葛根汤治疗。

原方没有加减,葛根用到45克,生麻黄用10克,服5剂,周身微微汗出而愈。

可以看出,葛根汤的缓急解痉作用特别好,现在的颈椎病、颈肩综合症引起的背痛、头痛、头晕、手麻病症;肩周炎引起的肩背痛、上臂不能屈伸旋转的病症;风寒引起的头痛、面部肌肉痉挛、口噤不开;甚至是气管痉挛导致的咳嗽、气喘,喉头痉挛导致的失音,眼部肌肉痉挛导致的眨眼不止或眼皮跳动不止等,葛根汤都有很好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痉挛性斜颈
[病案]何某,女,31岁。

自述头部震颤已四个月,始则右颈拘急,继则强直震颤,运动不能自主,一周后出现头向右侧歪斜。

就诊时见头向右肩牵制,颈部强直,震颤频繁,苔薄白,脉浮弦。

神经科运用中西药物及针灸等治疗收效不显。

诊断为痉挛性斜颈。

[治则]熄风镇痉,活血通络。

[方药]大蝎尾7条,蜈蚣2条,炒僵蚕9克,净蝉蜕4.5克,双钩藤12克(后下),冬桑叶6克,左秦艽6克,威灵仙6克,全当归9克,大白芍6克,生甘草6克,滁菊花6克,鸡血藤12克。

服用2剂并配用适量维生素B1及三溴合剂。

药后震颤即止,但头颈仍歪斜,去威灵仙、冬桑叶,加川芎3克,忍冬藤12克。

又服3剂,颈部已能转侧活动,拘急已减。

上方蝎尾改为4条,蜈蚣改为1条,服2剂药后,症状完全消失。

以后为巩固疗效又服用滋阴养血药10余剂。

随访九年,都未见复发。

(见《新中医》1974年第2期)
[评析]痉挛性斜颈属于祖国医学中“肝风”的范畴。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又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脉上至颠顶,风气通于肝,肝属木,风动则木摇,故头项呈现强直震颤之兆。

本方为牵正散加减,以全蝎、蜈蚣熄
风镇痉;僵蚕、威灵仙祛风利络,佐当归、白芍、忍冬藤、鸡血藤等养血活血,川芎为引经药,引药上行,故全方配伍得当,相得益彰,取得疗效。

(李祥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