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广西在东盟自贸区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摘要: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世界经济正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自由贸易区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主要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运而生。
而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的前头堡,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使广西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双方广泛参与的合作中,广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了广西发展的热门议题。
关键词:挑战、机遇、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其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 国于1961 年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 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
20 世纪80 年代后,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5 国先后加入该组织,使东盟由最初成立时的5 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的10个成员国,人口约5.3亿。
2002年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一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开始启动。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成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区位优势广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海洋又有陆地相接的省区,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
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基础设施,相对于多数东盟国家都具有相对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
广西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国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前头堡,是中国通往东盟以及东盟进入中国必经的国际通道和枢纽,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天然港湾众多,良好的港口条件。
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贸的影响

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贸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不仅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迈入了新的阶段,更对全球经贸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贸的影响,分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我国未来在区域及全球经济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建立的历史背景、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等。
随后,将深入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贸的积极影响,如促进贸易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投资领域等。
同时,也将探讨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利用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应对其中的挑战。
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我国经贸影响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我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实现更加全面、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不仅深化了双方的经济联系,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段将详细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主要内容和其对中国经贸的影响。
建立过程: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构想最早提出于1991年,经过多年的谈判和筹备,双方于2002年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该协议规划了在十年内逐步降低和取消双方之间大部分货物的关税,最终实现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随后,双方通过一系列的后续协议和谈判,逐步推进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主要内容: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包括关税减免、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
关税减免方面,双方承诺对绝大多数商品实施零关税政策,这极大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现状、挑战及机遇

封面专题COVER STORY2014年6月02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李德军 孙波/文封面专题COVER STORY0242014年6月 20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CAFTA 建设的正式启动。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建设期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得以实施,2004年和2007年分别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
2013年,中方就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并倡议2014年为“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
在CAFTA 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东盟积极合作,共同度过重重难关。
目前,CAFTA 建设将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和东盟又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简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
然后,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额、双边贸易制度及双边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来介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现状。
最后,探讨了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新挑战及新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现状(一)双边贸易不断提升2002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为547.67亿美元。
2004年,双边贸易额为1058.8亿美元,提前1年实现1000亿美元贸易额目标;2007年贸易额为2025.5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2009年,中国东盟贸易额2130.1亿美元,同比下降7.8%,下降主要原因为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引起全球经济衰退。
2013年,双边贸易额为4436.1亿美元,是2002年的8.1倍,年均增长21.8%。
2014年第一季度双边贸易额为1052.2亿美元,同比增长4.9%。
由此可见,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基本上是逐年增加的。
(二)双边制度不断改善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制度得到改善。
中国和东盟逐渐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推进贸易合作的自由化和便捷化。
中国积极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契机,建立大循公河次区域、东盟循公河盆地开发合作项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挑战

到欧 美市 场 . 从 而 规避 欧美 国家 对 中 国产 品 的贸 易壁 垒 . 同样 的机 制
也 适 用 于东 盟 国家 可 见 . 中 国一
进企 业 对 保 险 、 结算 等金 融业 务 的 需求 . 促进 服 务 贸 易 的发 展 服 务
贸 易 的 增 加 反 过 来 又 将 改 善 商 品 贸易 环 境 . 进 一 步 降低 商 品 贸易 成
随 着 各 国 经 济 的 不 断 发 展 和
的竞 争 进 入 白热化 。 作 为各 国贸 易
活 动 的新 的增 长 点 . 服 务 贸易 的作
用 日渐 凸显 。由于先天 禀赋 和后 期
国 际贸 易 环境 的不 断改 善 . 国 际贸 易 的成 本 大 大 降低 ,但 贸易 壁 垒 .
特 别 是 非关 税 壁 垒 . 在 农 产 品进 出
各 国和 中 国 、 日本 、 韩国、 澳 大 利 亚、 新西兰 、 印度 等 国决 定展 开 “ 区 域全 面经 济伙 伴 关 系 ( R e g i o n a l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Ec o n o mi c P a  ̄n e r —
进行 分析 . 并 结合 国情 就 中国如何 应 对挑 战给 出具体 的政 策建议 。
关键 词 : 中国一 东盟 自由贸 易区 ; 机遇 ; 挑 战
中 图分类 号 : F 7 4 1 . 2
自从 2 0 1 0年 1月 中 国一 东 盟
文献标 识码 : A
d 0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3 . 0 8 . 0 1 4 品 的 比较 优 势 也 将 得 到 凸 显 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月, 1 双方签署《 货物贸易协议》 中国与东盟 的贸 ,
易 额 提前 一 年 实 现 了 由 中 国领 导 人 温 家 宝 总 理 提 出的 20 0 5年 双 边 贸易 额 突 破 100亿 美 元 的 预期 0 目标 ,达 到 1 5.亿 美 元 。从 20 88 0 05年 7月 2 0日
在 2 1 赶超 北 美 自由贸 易 区 ,国 民生产 总值 在 0 0年 22 00年期 望超 过欧 盟 自由贸易 区 ,成 为继 欧盟 、 北 美 自由贸 易 区后 与 之 并 驾 齐 驱 的世 界第 三 大 自由 贸 易 区 ,成为 国际经 济 领域 的三大 贸 易支 柱之 一 。 这 也是 世 界 上第 一 个 由发 展 中 国家 建 立起 来 的 自
收 稿 日期 :0 0 0 — 5 2 1— 5 1
议》 中国一 , 东盟 自由贸易区将包括货物贸易 、 服务 贸易 、 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 。其 中货 物贸易是 自
‘
作者简介 : 李玉娟 (9 7 , , 州遵义人 , 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 17 一) 女 贵 贵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 国际商法。
●经济学研究
中国一 东盟 自由贸易区建立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李 玉娟
( 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 , 贵州 贵阳 5 0 2 ) 505
摘
要: 中国一 东盟 自由贸易 区建成后 必将 有利于促 进双边经济 贸易的发展 , 提升双方 的国际地位 , 减少 区域 内经
济对 外的过度依赖 与波 动影响 , 动人 民币国际化进程 , 推 推动世界 经济的复苏等。但 中国一 东盟 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仍然 面临领土纷争 、 政治分歧 , 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不是减 弱而是加剧 , 非关税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会取代关税等
新起点、新机遇与新考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运行的理性思考

世纪之交中国和东盟决定共 建 自由贸易区 ,是 2 世 0
纪9 0年代 中国与 东南亚 国家 的关 系全 面正 常化 以来 ,双边 经 贸关 系迅速发 展 的产物 。数据 显示 , 自 19 年 以来 ,中 90
在 中 国与东盟 双边 货物 贸易快 速增 长 的同时 ,双边 的
够将 双边 的经 贸合 作进 一步 做大 ,不断 深化 ,造福 于双方
人民,而且还可以通过 自贸区这个平台,通过经济活动 ,
进一 步促 进 双方人 民之 间 的友好往 来 ,在更 广泛 的领 域开
经贸合作还不断向宽领域、纵深化方 向拓展。20 年 ,中 07
及 1 亿人 口、年 G P总量达近 6 9 D 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 达 4 万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 的自由贸易 区。当时有媒体 . 5
评论 说 : 这一 事件 标 志着 中 国与 东 盟 的关 系在 2 世纪 进 “ 1
入 了新 的发展 时期 。 ”
不断刷新纪录 : 0 7 20 年双边 贸易额首次突破两千亿美元 , 达到 22 .亿美元 ,同比增长 2 . 05 5 5 %,提前三年实现双边 9 贸易额 2 1 年达到 20 亿美元的 目标。20 年 ,尽管受 00 00 08 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中国与东盟 的贸易仍然实现 较大增长 : 全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 2 1.亿美元 ,同比增 3 2 1 长 1. ; 中,中 国出 口 14 . 3% 其 9 11 4亿美 元,增 长 2. 0 %, 7 进 口 16.亿美元 ,增长 7 %,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 2. 19 7 . 9 8 3 亿美元 。20 年 , 09 尽管继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研究首先,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一方面,东盟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对中国产品有着巨大的进口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和工业基础,能够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东盟国家的需求。
这种互补性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其次,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东盟国家中,存在着一些与中国存在争议的领土问题,这给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是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的问题。
尽管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仍然存在一些贸易壁垒和非关税措施,限制了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此外,随着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东盟国家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受到削弱,也对双方的经贸合作造成一定的挑战。
针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合作的发展。
首先,双方可以加强政府间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政策协调,促进经贸合作。
其次,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化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加强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推行,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
同时,双方可以加强投资合作,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推动两国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此外,双方还可以加强人文交流,推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通过加强政府间合作、进一步深化贸易自由化、加强投资合作和人文交流,双方可以促进合作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这将不仅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繁荣,也有助于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一)合作概况描述1.贸易额稳定增长,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虽然2022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其贸易额是稳步增长的。
而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在双方经济贸易中所占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依存度由1995年的2.8%逐步提高到2022年的5%,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则由1995年的2%提高到2022年的16.6%。
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反映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功实施及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同时,双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存,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相比东盟而言,在稍高层次的制造品方面具有优势,而东盟在初级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2.相互投资稳步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投资额逐年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对东盟投资总量稳步上升,在数十年间发展迅速,连续数年投资总量仅次于来自东盟内部成员和欧盟的直接投资。
而东盟对华投资虽然近年来放缓,但是也在2022年攻破七十亿美元的大关,总投资量达到空前水平。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稳步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效应在区内降税之前,中国和东盟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双方的关税水平较高,如印度尼西、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纺织品(20%)、电子产品(21%)、塑料产品(18%)。
尤其是东盟新加入的成员国,关税水平均在15%以上。
中国对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一些产品上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比较高,比如对泰国的大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的高水平进口关税及配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机遇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挑战 五、给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启示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基础
(三)APEC 框架下最大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出口市场竞争性
中国和东盟的主要出口市场均是美国、欧 盟、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 国。
出口商品竞争性
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电子产品均 为出口的主导产品,双方的竞争很激烈。
(二)、自由贸易区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主导权问题 (二)自由贸易区机制选择问题 (三)南沙群岛问题 (四)东盟成员对中国的期望值问题 (五)中国威胁论
目前APEC中22 个成员体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5%国民生产总 值占世界总量的55%,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6%。其成员不仅 包括中国和东盟七国,而且还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它的 发展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整个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都有着非常 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在其影响之下, APEC 内部其他主要国家不会坐视一个庞大的区域组织的崛起,会对 此作出反映甚至提出相应的对策。
1、“贸易创造”效益
关税与非关税壁 垒的降低将扩大 中国出口规模
规模效应将提高中 国商品竞争力
互补性贸易将优 化中国贸易结构
自由贸易区的构 建有利于中国出 口多元化市场的 实现
2、投资增长效益
企业转移到生产成 本较低的成员国内 投资,刺激了区域 内的投资。
一系列优惠的投 资政策,及早实 现投资自由化。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进程
第一阶段
(2002年至 2010年) 启动并大幅下 调关税阶段
第二阶段
(2011年至 2015年) 全面建成自贸 区阶段
第三阶段
(2016年之后) 自贸区巩固完 善阶段
(二)、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基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 化的发展潮流中,有目的、 有重点地参与区域经济发 展的潮流,有利于国家的 发展。中国、东盟正是在 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中,由双方领导人做出了 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
(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双方的影响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 APEC 的影响
(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1、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将扩大中国出口规模
2、规模效应将提高中国商品竞争力
3、互补性贸易将优化中国贸易结构
谢谢!
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 日本—东盟自 由贸易区 韩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
融合
东亚自由 贸易区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
1、双边贸易额持续稳定增长,网上贸易突破2亿3千万人次
2、中国和东盟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3、双方进出口产品结构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
4、相互投资稳步增长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机遇
有利于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和平与 稳定,创建一个真正能发挥经济发展先 导作用的区域组织,为各国的经济发展 和建设提供一个有序、稳定的环境。
泛亚铁路:
泛亚铁路的路线分为北部、南部、南北部和东盟4条,其中三条经过中国。 这4条国际铁道线路的总长度为8.1万公里 北部路线
朝鲜半岛
中国
蒙古
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1、东盟内生脆弱性:
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巨大差异 经济、贸易结构的雷同化 内部市场狭小和对外部市场依赖 内部缺少核心经济力量和协调机制
2、“雁行模式”解 体及中国与东盟经 济互补性
“雁行模式” 解体 中国与东盟 经济互补性:
经济资源的 互补 产品贸易的C 框架下最大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挑战
(一)、给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带来的挑战
(二)、自由贸易区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给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带来的挑战
产业结构的相 似性和竞争性
中国和东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都属于 发展中国家,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因此在行业设置和产品生产上都以劳动 密集型为主。
南部路线
中国南部
缅甸
印度
伊朗
土耳其
南北路线 东盟路线
中国
北欧
俄罗斯
中亚
波斯湾
越南
柬埔寨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双方的影响
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双方获得“贸易创造”效益
2、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双方获得“投资增长”效益
3、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双方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4、提高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发言权
非成员国在自由 贸易区内投资开 办企业,吸引了 区域外投资。
统一的贸易框架, 有效避免了各国及 企业间为了争取有 利投资而进行的恶 意和无序竞争。
3、规模经济效益
自由贸 易区的 建立
行成统 一的区 域市场
增加实 现规模 经济的 机会
厂商规 模逐步 扩大, 实现静 态规模 经济
实现动 态规模 经济效 应
4、经济实力和国际发言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形成了一个具有 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经济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欧盟(EU)、北美 自由贸易区(NAFTA)形成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 区。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 APEC 的影响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发达国家控制APEC 和左右亚太经济秩序的局面。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加快APEC 成员间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 步伐,推进APEC 自由化进程。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将加快APEC 成员间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步 伐,推进APEC 自由化进程。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运行机制的选择将会对APEC 的发展趋向产生重 要影响。
4、有利于中国出口多元化市场的实现
(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经济方面
加强了我国与印支国家的经济联系,有利 于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
政治方面
有力地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睦邻 互信伙伴关系的巩固与发展。
昆明至新加坡的泛亚铁路的建设,把中国 西南、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 西亚和新加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重要的 南北经济走廊。
点击播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进程
时间 2000年11月 2002年11月4日 2004年1月1日 2004 年11 月 2007年1月 2009年10月24日 2010年1月1日 进程 朱镕基总理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东盟各 国积极响应。 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 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 双方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 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在泰国华欣举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
五、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启示
(一)增加对东盟外事知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以及人文地理知识的了解。 (二)随着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入,需要大量能适应东盟市场 的人才。 (三)英语在东盟国家普及程度较高,国民的英语水平也比较高,给高级人才 特别是专职翻译人才带来大好机遇。
(四)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加深,东盟国家语言如越南语、泰国语印度尼西 亚语等必将成为重点发展的外语。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缩写 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
文莱 泰国 印度尼 西亚
越南
老挝
中国
新加坡 柬埔寨
菲律宾 缅甸
马来西 亚
2、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成立于1967年8月, 由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 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 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
举例说明:
例如,某个行业的发展会使其内部的每个厂商的成本曲线下降,导致该行业 长期供给曲线下降,产生外部经济。这种连带或溢出效应可用电子行业来说 明,若该部门的家用电器部门得到发展,则半导体等其它部门的厂商也会随 之得到发展。电子行业是东盟的支柱产业,产品大量出口,而在中国,随着 中国作为世界创造业中心角色日益显现,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 业基地,并建立了多处半导体产品规模生产的基地。根据东盟秘书的全球贸 易分析模型(GTAP)的计算结果,建立CAFTA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GDP均 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东盟国家的GDP增长幅度可达到0.9%,增量为54亿美 元,而中国的增幅可达到0.3%,增量为22亿美元,从而提高中国、东盟的经 济实力,这显然是一个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