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在公转吗》PPT课件之四(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在公转吗》PPT课件之四(教科版)

四、五带的划分: 1.热带: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阳光直射,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
2.北寒带:
在北极圈内 阳光斜射,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3.南寒带:
在南极圈内 阳光斜射,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4.北温带:
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无阳光直射,无极昼和极夜现象
5.南温带:
在南回归线和南极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º 夹角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
二、四季的形成: 1.地球公自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º 夹角
2.地球在公自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 3.一年中太阳的直射光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四季的划分: 春季:3~5月 夏季:6~8月 秋季:9~11月 冬季:12~2月
第四单元 地球和运动 6.地球在公转吗?
1.3 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1.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的周期:
自西向东 一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
二、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1.北回归线:
北纬23.5º 2.南回归线: 南纬23.5º
三、四季的形成: 1.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º 夹角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实录.docx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实录.docx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教材内容及分析课文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了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并且指出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

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

但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一些插图,便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

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

由于本课知识点多,程度深,而且高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学习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的关系。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众多星球,但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一个,它的名字叫什么?生:地球。

师: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为了便于熟悉和研究,人们仿照地球制作了一个模型。

(演示地球仪。

)师:这就是地球仪,你们一定知道和这个模型有关的许多知识吧。

今天就请你们以“外星人”的身份利用地球仪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即从地球仪看世界。

师:地球仪是我们熟悉世界的工具之一。

因为它是模拟地球制造的,所以在使用时就要遵循地球运动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宇宙中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生:自转、公转。

师:请你到黑板前将这两个词写下来,可以吗?师:谁能根据自己的了解,结合文字的理解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自转、什么是公转?生:自转是地球自身在转动,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ppt课件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ppt课件

2、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 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 名称及纬度
赤道( ° 赤道(0° )
(北半球)昼 北半球) 夜长短情况
昼夜 昼夜等长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等长 昼最短夜最长
3月21日前后 月 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月 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月 日前后
北回归线( N) 北回归线(23.5 °N) 赤道 ( 0°) °
想一想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从地面看到的日月 星辰怎样运动? 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方向:围绕地轴 自西向东 转动 周期:一天 (24小时)
想一想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 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在南极上空呢? 逆时针转、顺时针转
三.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轨道 方向: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 周期:一年 轨道:椭圆形
四五带的划分北温带北寒带有极昼极夜无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665?n235?n地面获得热量的空间分布热带南温带南寒带有阳光直射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0?235?s665?s0006650n北极圈900n热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特征气候特征2350n北回归线赤道6650s南极圈900s南温带南寒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终年严寒2350s南回归线地球上的五带与气候总结地球绕太阳公转地轴倾斜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的形成时五带的划分空总结四季变化四季变化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各地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五带划分地轴倾斜地球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小学科学教案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小学科学教案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方向;3. 理解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方向;2. 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图片或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者一个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有白天和黑夜?是什么造成了四季的变化?”带领学生进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话题。

Step 2: 地球的自转1. 对“地球的自转”进行简要解释,即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强调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2. 展示一幅自转示意图,向学生解释地球自转的方向,即自西向东。

3. 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将一个小球或者一个皮球作为地球,让学生模拟地球自转的运动,并感受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

Step 3: 地球的公转1. 对“地球的公转”进行简要解释,即地球绕着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的现象。

强调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25天。

2. 展示一幅公转示意图,向学生解释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和方向,即椭圆形轨道,偏离轨道平面23.5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的四季变化有什么关系?4. 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利用橘子或者苹果等水果,将一个水果作为太阳,另一个水果作为地球,让学生模拟地球公转的运动,并感受公转的轨道形状和偏斜角度。

Step 4: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1. 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的意义,即自转造成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使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活的条件。

2. 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公转的意义,即公转导致了地球的四季变化,使生物和自然界经历不同的气温和气候。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用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的角度变化,来感受地球公转的影响,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有了初步的了解,理解了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和方向。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课件——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1 、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

这节课,就让我们做个小小的科学家,一起来研究--地球的运动,好吗?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的。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请大家猜想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昼夜交替现象的。

2、学习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1)引导质疑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2)实验。

①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模拟实验。

(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在它上面用彩笔涂一个圆点代表自己的家乡。

用蜡烛的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②观察讨论:“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了?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③检验猜想。

你怎样转才能让自己的家乡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④汇报小组研究结果。

(1、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2、太阳静止不动,地球自转;3、地球太阳都在转……)(3)、播放课件(昼夜交替)。

(4 )教师小结: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双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含科学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含科学实验)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基础知识1、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提出了四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绕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通过实验发现,四种假说都能形成昼夜现象,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第四种假说才是正确的。

2、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

3、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在运动,并且21小时自转一周。

太阳是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

他的不朽著作叫《天体运行论》。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法国物理学家傅科通过实验发现摆沿顺时针方向发生偏转,证明地球在自鼓。

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傅科摆实验。

5、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比西边早。

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北京先迎来黎明。

6、坐在车中,车向前行驶,两旁的树木就运动。

坐在转椅上,沿顺时针转动转椅,周围的景物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地球相当于一个“大转椅",太阳、月亮有産升西落(顺时针方向)的现象,地球应该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动的。

7、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左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径,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8、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自转一周大约24小时。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9、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却1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10、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里不动的秘密。

11、极昼和极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时,绕太阳公转,地轴倾斜,保持不变,阳光在地球上的直射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移动形成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地球在公转吗PPT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地球在公转吗PPT课件》

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七分。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七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七分。
课堂练习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周期是----一------天------, 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椭---圆--形-,公转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七分。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七分。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七分。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七分。
——找到地球公转的证据


3格

1


3格 1格


近时
6



远时
2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 十七分。
一个简单视差例子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地球在公转吗教学课件)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地球在公转吗教学课件)

三、星座位置的变化
除了观测恒星周年视差,我们还能通 过观察天中的星座,证明地球在公转。
北斗星
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北斗七星在由东向西转动,如果我们把“由 东向西”转动叫做顺时针运动,这也说明地球在 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
赠送教育通用模板
01
单击此处添加标

02
单击此处添加标

03
我们上节课已经知道地球是在绕地轴 自转,那么地球的自转有哪些特点呢?
特点:
1、绕地轴转动。 2、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24小时。 3、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会自转,那么地球在公转吗?
什么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在转动。
公转的周期是多久? 一年
(一) 实验探究
我们要寻找的证据就隐藏在满天繁 星中,哪几位同学观察过星空?现在到 外面能看清楚吗?
(一)模拟实验
1、为什么1号星相对2号星视觉位置会发生 变化呢?
(因为观测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图像就不同。)
2、我们在A、B两点观察时,视觉中两颗星的 位置相差最大,那相差了多少厘米呢?
实验结果
这个模拟实验说明了什么?
在公转的轨道上观察轨道外的物 体,会出现视差现象。
什么是视差呢?
视差就是观测者在两个不 同位置看到同一天体的方向之差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实验:伸出 你的右手拇指,交替闭合和睁开 双眼,你会发现拇指向对于背景 左右移动。这就是视差。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在此录 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04
02
添加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描述文本,点击此处添 加描述 文本, 点击此 处添加 描述文 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从地面看到的日月 星辰怎样运动?
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方向:围绕地轴 自西向东 转动
周期:一天 (24小时)
想一想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 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在南极上空呢? 逆时针转、顺时针转
三.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轨道 方向: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 周期:一年 轨道:椭圆形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0° )
昼夜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23.5 °N) 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 0°)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23.5°S ) 昼最短夜最长
想一想 1、全年昼夜平分的地方出现在哪? 赤道 2、一年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日子 有哪些? 春分日和秋分日
北 极 的 午 夜 阳 光
1、最左边的时刻是早7点还是晚7点?你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时刻太阳升到最高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
阳光直射和斜射与地面获热多少的关系
3、四季的形成 温带地区最明显 (地面获得热量的时间分配)
3、4、5 月
获热适中
春季
6、7、8 月
获热最多
夏季
9、10、11 月 获热适中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地球上的五带与气候
总结
地球绕太 阳公转
地轴倾斜
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之
间来回移动
各地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的形成(时) 五带的划分(空)
总结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地球运动
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各地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变化 五带划分
夏至日的太阳照射情况
这天,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23.5ºN),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 短,北极圈以内出 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则昼最短夜 最长,南极圈内出 现极夜现象。
想一想 冬至日会是
什么情形? 春秋分日又 会是什么情 形?
2、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 (北半球)昼

名称及纬度 夜长短情况
秋季
12、1、2 月 获热最少
冬季
想一想 1、以上四季的划分是南北哪个半球的四季? 2、与之相反的那个半球的四季是怎样的?
四、五带的划分 (地面获得热量的空间分布)
北寒带
北极圈
66.5ºN
有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北温带
北回归线
23.5ºN
无 极
有阳光直射 赤道
热带



南回归线

23.5ºS
无阳光直射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定义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地轴倾斜)围绕
叫做地球自转
太阳不停地运转,叫做
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
地球公转示意图
北回归线
夏至 6.22
春分 3.21
赤道
冬至 12.21
赤道
秋分 9.23
南回归线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观察:
昼半球 夜半球 晨昏线
想一想 地球的白昼 和黑夜是如 何产生的?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地球自身不会发光 太阳照射 昼与夜
地球是个不透明体 产生 地球不停 地自转
昼夜交替
1、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方向:围绕地轴 自西向东 转动
周期:一天 (24小时)
南温带
南极圈
66.5ºS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6象6.50N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
现象
23.50N
有太阳直 射现象
00
23.50S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
现象
66.50S
有极昼极夜现象
900N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赤热 道带
南回归线南温带Fra bibliotek南极圈南寒带
900S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